杨俊(武汉市第十一医院 湖北 武汉 430015)
【摘要】 目的 提高抢救病人测量体温的安全性 方法脑血管意外的病情危重患者分为两组各100例。结果 观察组体温表遗漏、折断、损伤病人数均为零 结论 使用新设计的体温表能显著提高抢救病人测量体温的安全性。
【关键词】抢救病人 体温计 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3)33-0280-01
急诊抢救病人发病急,病情重,抢救时间紧凑,病人烦躁、恐惧、紧张不安,不能主动配合护理人员,同时又要求护士争分夺秒的进行各项护理急救措施,为抢救病人的生命赢得更多的时间。而在为病人进行体温测量时有可能出现体温计的移位而不能顺利完成体温测量工作。在工作实践中,我院急诊科护理人员采用改制后的体温计可较好解决这个问题[1],介绍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0年12月至2011年5月在武汉市第十一医院急诊科就诊的危重患者506名;年龄3-97岁,平均年龄40岁。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100例(男性50例,女性50例)。纳入对象为:脑血管意外的病情危重患者。
1.2方法
1.2.1制作材料
水银体温计1支、红色药瓶盖(废弃的药瓶盖)1枚、一次性输液器软管20cm。
1.2.2制作方法
体温计的42摄氏度刻度以外环绕连接一次性输液器软管约20cm,再在软管的另一端系一个红色瓶盖(废弃的药瓶盖)。
1.2.3测量方法
改制后的体温表就标记醒目,在为病人测量体温时用胶膏将体温计固定在所测量的部位,这样就不容易移位,护士也不容易因为工作繁忙而将体温表遗落在病人身上。
1.2.4运用
实验组的病人全部采用新设计的体温表测量体温,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水银体温计测量体温。其余治疗、护理等抢救措施基本相同。
2结果
两组结果对照(见表1)
表1 2组护理结果比较
3讨论
(1)一般体温计多为玻璃材质无醒目标识,移位后不易寻找,不利于病史资料的收集。(2)新设计的体温计材料简单,变废为宝,材质符合院感浸泡消毒的要求,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3)使用新设计的体温计有效的避免因体温计移位造成测量结果不准确,也可防止体温计移位后受压断裂对患者造成伤害或汞污染,提高患者满意度,和谐医患关系。(4)新设计的体温计延长管长度适宜,可放置在患者床单位外面,标志醒目,护理人员能及时采集到患者的体温,为抢救患者生命提供第一手的资料,获得医师及患者的一致好评。
参考文献
[1]唐金娥,李志明.急诊抢救病人专用体温计的设计[J].护理研究,2012,11:3167.
论文作者:杨俊
论文发表刊物:《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4-1-10
标签:体温计论文; 病人论文; 体温表论文; 测量论文; 体温论文; 患者论文; 危重论文; 《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33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