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推广论文_杨春英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推广论文_杨春英

河北省保定市易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河北保定 071000

摘要:海绵城市是在我国大力推进城市化的新形势下,城市开发建设与运行管理过程中出现的全新的重要课题。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大幅增加了城市地表的不透水面积,减缓了雨水的下渗、地表雨水的滞留量的增加及市政排水系统的超负荷运转,导致城区“暴雨一来,城市看海”现象频现,内涝现象屡见不鲜,已严重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基于此,本文对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推广进行分析。

关键词:海绵城市;园林绿化;应用

1“海绵城市”介绍及在城市中运用和推广的背景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像海绵一样,在应对自然灾害和适应环境变化等方面具有很好的弹性,下雨时能起到吸水、渗水、蓄水、净水的作用,需要时能释放蓄存的水并加以利用。充分利用城区绿地与水系并创新“回归自然的水文循环”的理念是其与现有排水系统的最大区别。

2加强园林绿化中海绵城市理念的应用原则

2.1注重生态优先

修复水生态是建设海绵城市的首要前提。要严格实施蓝线控制,保护、恢复和扩大原有的河流、湖泊等自然水体,开展河湖水系整治,充分利用自然的排水系统,实现积存、渗透、净化的自然性,因地制宜地建设雨水收集调蓄设施。通过管理和科学技术的手段保护生态环境,提高生态环境的自我修复能力。在海绵城市理念推广及应用的过程中坚持生态优先,在生态环境的基础上进行城市建设,让城市建设在环境的现有基础上“顺势而为”,从而让城市与自然和谐相处。

2.2做好引领规划

“海绵城市”的建设工作主要是针对城市水的问题而产生的,但要想对径流实现有效的控制就应该从形成雨水汇流的源头开始着手。这涉及到城市建设的诸多方面,因此应该按照整体的规划进行指导和协调。既要协调各部门以及各专业规划对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关系,又要将“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进行分解,落实到各个层级。做好相应的规划引领工作,能够有效提高“海绵”技术的推广应用效率。

3“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实践及推广

“海绵城市”建设应用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即要不断提高“海绵体”的规模和质量。首先,要积极最大限度地保护城市原有的生态系统,即城市原有的“海绵体”,如河流、湿地、坑塘、沟渠等。其次,对于被传统建设开发模式破坏的生态环境,要尽可能地运用物理、生物和生态等多种手段进行修复。最后,在开发过程中要应用“海绵城市”理念的低影响开发策略。本文主要从“渗、滞、蓄、净、用、排”6个方面,具体介绍了“海绵城市”理念在城市园林建设中的实践及推广应用。

3.1渗

由于传统的城市建设改变了原有的生态特征,到处都是钢筋水泥,雨水无渗透,都将通过市政管网排出,给市政管网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市政管网一旦排出不及时,就将导致洪涝灾害。因此,在“海绵城市”建设中要将自然渗透作为第一位。自然渗透可以避免地表径流,减少从水泥地面汇聚到管网等传统城市排水设施中的雨水等。同时,自然渗透可以涵养地下水源,净化水质,改善城市气候条件。自然渗透的方式主要有改变路面、地面的铺装材料,对屋顶进行绿化等。

铺设可渗透路面是将路面铺装材料改为透水混凝土等类似材料,使得雨水可以通过路面往下渗透。在城市园林建设中,可以将园林景区的广场、人行道、景观台、停车场等均铺设为可渗透路面,既可以实现雨水的自然渗透,也能达到一定的景观设计,美化园林环境。其次对屋顶的改造。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现在的城市高楼林立,园林建设中也必不可少的会有一些建筑物,因此,在考虑自然渗透时,不但要考虑路面,还要考虑到屋顶和屋面。而屋顶和屋面的自然渗透可以通过打造绿色屋顶来完成。绿色植被不但能起到雨水渗透的作用,还能美化环境,让钢筋水泥的建筑物多了一份生机,绿意盎然,使人心情舒畅。

3.2蓄

如果雨水在短时间内汇聚到一个地方容易形成内涝,因此,在建设“海绵城市”时要进行调蓄和错峰,以防止内涝的形成。而城市园林中各种池塘、溪流是必不可少的景观,这些池塘、溪流就可以作为天然的蓄水池,可以在不破坏自然地形地貌的基础上人为修建一些蓄水池。

3.3滞

所谓滞就是要让雨水慢慢地汇集到一个地方,通过延长时间达到缩小空间的作用,避免在短时间内形成过高的雨水径流量。通常使雨水滞留的方式有:雨水花园、人工湿地等。首先,雨水花园是一种基于低冲击开发理念的人工挖掘浅凹绿地,汇聚并吸收雨水,通过植物、沙土的综合作用,使雨水得到净化,并使之逐渐渗入土壤,涵养地下水或使之补给景观用水、园林浇灌用水[1]。如在园林的低洼区域种植树木或灌木,设置生态草沟,同时,在建设雨水花园时要多种植一些净水能力强的水生植物,做到植被大小、高低搭配合理,同时具有最大限度的滞水净水功能。还要注意不出现局部洼地积水过多的情况,因此,要在花园地势最低处进行导流设计。

其次是人工湿地,湿地与森林、海洋并称全球三大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中生存着大量动植物,是大自然对人类的馈赠。人工湿地是利用生态系统中物种共生、物质循环再生的原理,建造与沼泽地类似的地面。在“海绵城市”园林建设中,人工湿地具有缓冲容量大、处理效果好的优点,同时其工艺简单、投资及运行费用低,非常适合在“海绵城市”园林建设中应用。

3.4净

即对水质的净化,在“海绵城市”建设中通过雨水的渗、蓄、滞3个过程的进行都可以起到净化水质的效果。因为土壤、植被、湿地等都可以对水质起到净化的作用。而在蓄的过程中建设净水系统对水质进行净化,从而为下一步水的利用做准备。

3.5用

即对净化后水的利用。水是生命之源,全球性的水资源短缺,更是使得水资源的循环利用变得尤为重要,且节约用水更是时时倡导。而“海绵城市”理念最重要的就是对水的循环使用,节约水资源。在园林建设中通过土壤渗透、人工湿地、净水系统等净化的水资源可以用于园林植被的灌溉、喷泉等园林景观用水、园林建设设施用水、消防用水等。既可就地取材、节约成本,又可以达到水资源的循环利用,防止内涝的出现,一举多得。

3.6排

对于降雨过多的城市或在降雨过多的季节,水排放就成了重点。为避免内涝等灾害,要将超标的雨水排放掉。而在“海绵城市”建设中,水的排放和水的储存相辅相成、无处不在。渗、蓄、滞即是水的储存,也是水的排放。当然在雨水严重时,“海绵城市”建设不足以排除超标的雨水时,我们也需要采用人工措施将过多的雨水通过市政管网排进河流。但是通过“海绵城市”的建设,需要排放进市政管网的雨水已经大大减少,实现了对市政管网的减负和补充。陕西汉中北依秦岭山脉,南屏巴山浅麓,自古就有“小江南”的美誉,适宜人类居住。汉中市在进行城市建设时,可将“海绵城市”理念融入其中,利用市内山川河流等自然环境,尽量做到低影响开发,构建城市绿色基底,并依托现有的绿地、园林等构建园林城市。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园林绿化中,通过对海绵城市理念的广泛利用,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绿地区域积存、渗透和净化,对促进雨水资源利用和生态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把“海绵城市”理念合理有效地融入到园林工程中应成为今后园林工程发展的方向,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园林工程建设的生态价值和经济价值。

参考文献

[1]岳绍磊,程亚星.城市园林设计中海绵城市理论的运用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6(36):151-153.

[2]李爱倩.海绵城市建设中的植物应用[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年会论文集[C].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6:1.

论文作者:杨春英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6

标签:;  ;  ;  ;  ;  ;  ;  ;  

海绵城市理念在园林绿化中的应用与推广论文_杨春英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