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宝坻区人民医院 天津宝坻 301800
摘要:目的:分析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观察和分析。方法:选择2017年8月份--2018年8月份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相关研究,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干预组43例患者,在治疗3小时内展开;对照组42例患者,在3-6小时内展开,并且详细记录下1天、7天、14天的溶栓治疗情况对比。结果:在进行溶栓之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分别治疗之后,干预组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结论: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工作而言,越早(3小时内)进行治疗对患者愈加有利,同时晚期溶栓治疗也具有相应的治疗效果,只是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相对而言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溶栓治疗;观察分析
脑梗死的产生因素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前提,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导致脑动脉血流降低、或者中断的情况,造成局部脑组织血供不足、缺氧症状,在患者患病之后,其病情发展速度较快,若是病情严重则会使缺血区组织部分神经细胞功能发生不同程度的损伤[1-2]。急性脑梗死在临床中属于常见疾病,其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以及高死亡率等特点,给患者的生理和心理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其治疗方式有药物治疗和溶栓治疗两种,其中溶栓治疗属于最有效的方式,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对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加以缓解,并恢复脑神经的功能。现选择2017年8月份--2018年8月份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相关研究,对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效果进行剖析,详细研究内容阐述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7年8月份--2018年8月份的8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展开相关研究,根据随机数表法将其分成两组,即干预组43例患者,男性患者25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区间22岁-63岁间,均年龄(33.3±0.8)岁;对照组中有42例患者,男性患者19例,女性患者23例,年龄区间24岁-67岁间,均年龄(37.8±2.9)岁;类比两组患者临床资料得知,所有数据不具有可比性,即P>0.05。
1.2 方法
主要使用尿激酶(UK)总量为100万至250万U,将其溶于生理盐水中,并且需要在30分钟至60分钟内滴注完毕;待溶栓之后需要立即静滴甘露醇(20%浓度)250毫升;并且之后静滴低分子右旋糖苷500毫升,以后每天则为500毫升,一共持续14天左右,6小时-24小时之后便口服阿司匹林,天的剂量约为200毫克至300毫克间,持续10天,在此之后则更改为每日100毫克至200毫克。如实有肢体再瘫痪的患者则用尼莫通进行治疗。
1.3 统计学意义
选用统计学软件SPSS21.0实施资料分析,计数资料的表示为以率,检验方式为X2,计量资岁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检验方式为t,当组间数据相比较得出P<0.05时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效果
在进行溶栓之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分别治疗之后,干预组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详情见表 1。
表 1 两组患者不同时间溶栓治疗的效果[n/x±s]
3.讨论
急性脑梗死属于神经功能障碍疾病,其发病诱因较多,例如;高血压病、冠心病,糖尿病或者体重超重以及喜食肥肉等均可发病,其中也不乏许多患者有家族遗传史;虽然急性脑梗死没有脑出血严重,但是也会有去多的并发症产生,预后效果非常不好。因此做好早期治疗是非常必要的,因为脑是全身需氧、需血最多的器官,若是完全中断脑供血持续有6秒左右,则出现意识丧失情况,当脑细胞缺氧超过5分钟,则会发生永久性的损害[3]。基于此,有效的治疗手段是非常必要的,重点在于增加脑供血供氧,使得部分脑功能可以达到有效的恢复。在本次研究中,在进行溶栓之前,两组患者的神经功能评分均无统计学意义,在经过分别治疗之后,干预组中患者在不同时间的治疗效果显著低于对照组的治疗效果,组间数据存在统计学意义,即P<0.05。
综上所述,对于急性脑梗死的治疗工作而言,越早(3小时内)进行治疗对患者愈加有利,同时晚期溶栓治疗也具有相应的治疗效果,只是早期溶栓治疗的效果相对而言更加显著,具有临床推广和应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张宝珠.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2,15(13):33-34.
[2]刘爽,孙雪莲,谷艳.急性脑梗死不同时间的溶栓治疗观察[J].中国医药导报,2010,07(35):41-42.
[3]于本芬.不同时间窗进行脑梗死溶栓的护理及观察[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3,16(10):93-94.
论文作者:雷凤娟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2
标签:患者论文; 溶栓论文; 统计学论文; 脑梗死论文; 时间论文; 两组论文; 意义论文;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8年第2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