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主流文化转型的特征研究论文

当前主流文化转型的特征研究论文

当前主流文化转型的特征研究

张 虎1柴玉蓉2

(1 武威职业学院人文艺术教育系,甘肃武威 733000;2 武威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甘肃武威733000)

摘要: 受到传统的民族文化和现代世界文化的影响,文化模式也在悄然转型,当代中国的文化转型是主要针对现实情况而发生的改变。在我国两千多年来的文化改革过程中并没有结束传统文化,传统文化一就在不断的创新。新世纪的到来,文化就逐渐呈现出一定的纷杂和混乱,使得人们没有办法去寻一个或者几个可以起到主导地位的样式。构建出一种新的文化格局,使得人们渐渐忘记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力。

关键词: “文化—意识形态”新时代;转型;主流文化

1 主流文化的逐渐变化

1.1 改革开放初期

我国的改革开放初期,一直都是一个对于经济计划相对于比较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在那样的时代,青年的代表比较崇尚我们国家的政治制度,对于我党的领导是比较崇尚和信任的。再加上外界舆论的宣传程度比较大,就导致主流文化变成了那个时代人们年轻人比较追捧的一种文化。在庆祝我国的排球运动取得世界冠军时,青年学生呐喊“团结起来,振兴我中华”的口号,就在那时被社会上其他的有志青年认可,同时一时间大家都做出了各自阿响应,作为国家的新鲜血液,年轻人这个群体,清楚明白的认识到自己身上的责任与负担以及自己职责的重要性。他们愿意为建设祖国美好的未来奉献出自己的青春,那时候有一首很有名且很流行额歌曲《年轻的朋友来相会》中唱到“创造更好的成绩,绘画未来更好的蓝图”,需要靠谁,需要靠我,靠你,靠大家。歌词写出了当时现实状况,以及对未来的美好憧憬比较形象的刻画出当时献身于我国的建设和文化传承的年青一代人的伟大形象和积极向上的精神[1-2]

如此之来在建设中不断地放出光彩。那时主流的文化也就不再是简单一味的复制品,而是具备了文化价值等层面的深刻含义。但是理想主义和相对理性主义依旧是主流文化和发展的主要的脉动方向。

由于拱棚栽培升温快,土壤水分蒸发量大,因此播种时如底墒不足,最好先浇水再播种,浇水时应逐沟、分段进行,注意控制水量和水流速度。

1.2 80年代中后期

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青一代人生活在一个比较宽容的社会大环境下,他们不仅没有受到封建传统的思想文化的影响,“文化大革命”时期在他们的记忆力也只是模糊不清的存在,没有深刻的印象[3]。这个时候的我国社会上经历着整体的转型,寻找更具有中国特色价值的时期,价值方向比较缺失和对未来比较迷茫。这个时候,许多国外的书籍被翻译流传入中国,西方的种种言论对于当时年轻人来说,可谓是非常受欢迎,可以说是在大学生中风靡一时。他们的脑海中,接受着大量的外国学者的言论,例如:弗洛伊德、尼采、黑格尔、博格森等人的思想。

1.3 90年代

九十年代正是人们对于我国传统文化的重新认识,总的来说,九十年代的青年人价值观都有着同一个观点,那就是采取积极的态度去融入到时代潮流中,跟着时代前进,走在改革过程中的前线,对于传统文化也批判中接受和继承。这种由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生活富足之后衍生出来的书法、音乐、武术、曲艺、棋类、节日、民俗等。在接受外来文化影响的同时,人们开始对发扬和传承我国的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修齐治平”的家国情怀以及崇德向善的道德追求观念在现代化的过程当中重新审视。

1.4 2000年以来

比较大众的城市文化有电影、宣传广告、科学小说、流行音乐,我们并没有感觉到大多数的知识分子对于商业文化的厌恶,而是成为一种新的事实被人们接受,认真的研究讨论他带来的热情并且为其买单。

文化可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作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主流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就拿现在的学生来说,流行文化无时无刻的丰富着我们的日常的生活,流行文化的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如:流行歌曲、网络视频等,校内外都潜移默化的开拓了学生们的视野,丰富了日常的课余生活。流行文化也可以作为一种教育资源,流行文化中也会存在一定的有益处的东西,值得学生们学习。对于学生们的成长起到了一定的帮助,通过一些文化可以很好的对社会生活有着一定的了解。在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元化的时代背景中,我们既要保持民族文化底色,守住民族精神阵地,又要参与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在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个完整的切合点,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2 当代主流文化的特征

2.1 新文化产生的周期比较短

随着生产的时间开始减少,复制文化的现象也在不断地减少,但是相对的复制率在不断的增加。随着现在的生产力发展迅速,流行文化产品的生产周期越来越短,但是效率相对的提高,生产的成本大幅度的降低,使得文化产品市场的流动速度越来越快,为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的速度。流行文化像是一支离弦的箭飞速的前进着,前一种流行文化还没有完全被取代就出现了显得流行文化,这在目前看来也是很简单的事情。流行文化的成本低,运转速度快,由此流行文化的品位也就不断地降低,存在的时间也在不断地减少,这也就是经典文化越来越少,我们可能仍然记得一些几个世纪前的作品,但是不一定知道前一段时间的流行是什么,这就是这个问题简单的道理[5]

2.2 颠覆传统文化的意义

流行文化都是以利益为驱动基础,慢慢的被市场控制慢慢的商业化。流行文化完全具备商业运作模式的基础,使得其可以稳稳的占据这个广大的市场,但是不得不说,商业化的运作,按照市场的复制和传播,流行文化就轻易的被复制,形成了流行文化转变为“类型化”的现象愈演愈烈,按照一定的模式和类型进行打造产品文化,产品文化就出现了“套娃”的现象,加上和商业一起的流行文化就有着“商业化”的味道,这也就是流行文化被许多精英阶层不齿所在[6]

2.3 商业化的文化,文化消费

构建出一种新的文化格局,使得人们渐渐忘记传统文化带来的影响力,流行文化不是非常精致的文化也不是一辄不变的静止文化,他的魅力在于包罗万象比较粗犷,轻盈的流动性,比较简单的交流和理解的文化表现形式,对人们有着深深的感染力和吸引力。

2.4 审美多元化

新世纪的到来,文化就逐渐呈现出一定的纷杂和混乱,使得人们没有办法去寻一个或者几个可以起到主导地位的样式。青年流行文化和青年价值观都呈现出与现代技术进步的相互紧密结合、加入更多的多元文化,九十年代最为显著的是“偶像崇拜”文化、“时尚”、“网络”、“非主流(韩国文化)”“口头禅(流行语)”等一些文化开始出现在年轻人的生活文化中,到当前为止改革开放已经到了四十个年头,不仅是彻底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面貌,而且还展现出了全新的一面,这也就是新一辈不同于老一辈或者老几辈的面貌,随着我国的改革开放,对于一些文化潮流的认识和价值观的影响,也在发生着变化,有的是打破传统的文化和旧思想观念。他们也在不断的展现出自身的特点和在新的文化价值观的影响下成长。青年一代人迷茫的憧憬未来,虽然不是那么的尽人意但是依旧在快乐的生活着,年轻人们也在不断的接受新的文化、了解、学习心的文化。不断地接受一些质疑和不断地自我创新。逐步的成长为中国的社会主义未来的新顶梁柱[4]

为了保证水利工程的顺利招标,我国出台了各种法律法规,以此来确保招标工作开展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但是,在实际的招标过程中,仍然存在着不按照国家相应的法律法规进行招投标的现象。尤其是有些小型企业在招标的过程中进行相应的暗箱操作,这样就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整个行业的竞争平衡。而有些企业则是依靠人脉、金钱等进行非法的招标,这样不仅给公平、公正以及公开的招标环境造成了影响,而且还会影响招标工作的顺利展开。

当然,流行文化也会有着一定的弊端,在我国的流行文化中存在着一些现象是带着比较负面的影响。现如今的流行音乐方面就一直处于低迷的状态,动漫行业虽然有些起色,但是仍然是受到国外文化的深刻影响,没有真正的融入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没有更好的空间去发展,被打压现象比较严重。电视剧行业也在不断地跟风翻拍一些没有质量的东西。我们现在可以看到人们用着进口手机品牌,追着韩剧日剧,穿着一些外国流行服饰。没有一定的文化积淀,我们在追随的时候也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文化价值观念。

从表3可知,广西贫困县金融总量规模指标(FIR)系数为-0.031,t检验值为3.638,在1%的水平上达到显著;而金融转换效率指标(SLR)系数为0.005,t检验值为0.329,没有通过1%的显著性水平,金融转换效率指标对广西县域产业结构的调整作用并不明显。剔除变量(SLR),继续进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表4的参数估计。

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在修齐治平、自强不息、崇德向善等优秀的传统文化中不断的培养和形成一种基本的思想理念,例如改革自新、平稳发展、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等。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就应该讲诚信、树正义、求大同的思想理念。中华文化是多年来的积淀形成的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当对于传统文化进行良好的传承,不应当接受外来文化而丢掉我们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

【例4】(2018·福建中考·34)泡菜的制作工艺是我国悠久的食文化遗产之一。在制作泡菜过程中,应控制亚硝酸盐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以免对人体产生危害。兴趣小组研究不同浓度食醋对泡白菜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影响,具体做法是:称取等量白菜4份,每份均加入等量7%盐水、鲜姜和辣椒,再加入食醋,调节料液的食醋浓度分别为0、0.3%、0.6%、0.9%。重复做3次。从泡菜制作第1天开始,每天测定其亚硝酸盐含量,测定10天,结果如图2所示。

3 总结

文化可以影响我们的日常生活和国家的政治经济发展,作为文化中的重要部分,主流文化给我们带来了很大的改变,传统文化的作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就要不断创新新时代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充分发挥文化传承的作用和优点,去不断地推动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创新转化和创新发展,不断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引领大家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汲取中国智慧、弘扬中国精神、传播中国价值,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我们既要保持民族文化特色,坚守我们民族精神阵地,还应该积极参与人类文明的相互交流,在流行文化和传统文化中找到一个合理妥善的切合点,为世界文明进步作出应有贡献。

参考文献

[1] 邢军.当代中国文化转型的内在逻辑与路径选择[J]. 学术界,2015(09):172-177+326.

[2] 冉汇真.文化转型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构 [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4(30):8-9.

[3] 杨晨.文化哲学视域中的我国社会主义主流文化建设 研究[D].燕山大学,2012.

[4] 闫连朵.当代中国文化多元化的困境及其出路[D].河 北师范大学,2009

[5] 蔡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中国传媒文化转型研究[D]. 四川大学,2003.

[6] 张允熠,张瑞涛.论中国近代主流文化转型的几个特 征[J].安徽史学,2003(01):37-41+112.

中图分类号: G02;G20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4110(2019)07(C)-0055-02

本文是2018年甘肃省高等学校科研项目《“一带一路”背景下凉州文化转型研究》(2018A-293)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

张虎(1982-),男,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汉语言文学及高职语文教学、地方文化研究

柴玉蓉(1981-),女,甘肃武威人,讲师,硕士,研究方向 :汉语言文学及高职语文教学、地方文化研究

标签:;  ;  ;  ;  ;  

当前主流文化转型的特征研究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