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MIPPO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吴青松,赵鑫

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MIPPO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吴青松,赵鑫

(新津县人民医院 四川成都 611430)

【摘要】目的:观察微创经皮钢板植入术(MIPPO)治疗胫骨近、远端骨折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胫骨近、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对照组36例患者均采用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方案,观察组36例患者均予以MIPPO手术方案治疗,对比2组患者的预后康复水平差异。结果: 经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观察组36例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相比对照组患者明显较好,且手术预后康复水平显著优于同期对照组患者,组间差异对比,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胫骨近、远端骨折患者,采用MIPPO手术方案治疗,可有效减少患者机体伤害,强化患者预后康复水平,值得综合应用推广。

【关键词】胫骨骨折;MIPPO手术;方法;疗效

【中图分类号】R6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1-0189-02

本研究为科学评价MIPPO术式治疗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的价值,系统纳入了我院2015年2月以来接收的36例同病症患者作为治疗对象,给予了MIPPO术式,且为便于疗效观察,特选取我院同期收治的另36例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了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方案,进而对不同手术方案治疗后的2组患者康复效果实施了综合对比分析,现将研究结果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2月—2016年10月期间收治的72例胫骨近、远端骨折患者作为治疗对象,所有患者均经影像学检查确诊,采用随机数字分组法将72例患者均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2组;观察组36例患者中,男性20例,女性16例,年龄15~62岁,平均(42.1±10.2)岁;伤因:交通事故伤9例,暴力打击伤11例、跌落伤8例,运动伤8例;其中胫骨近端骨折14例,远端骨折22例,骨折AO分型:C1型17例,C2型11例,C3型8例。对照组36例患者中,男性21例,女性15例,年龄17~63岁,平均(42.8±11.5)岁;伤因:交通事故伤10例,暴力打击伤10例、跌落伤9例,运动伤7例;其中胫骨近端骨折15例,远端骨折21例,骨折AO分型:C1型16例,C2型10例,C3型10例。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情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存在可比性。

1.2 方法

本研究2组患者术前均以20%甘露醇+速尿脱水消肿,于腰硬联合麻醉或全麻术下开展手术。对照组36例患者均给予常规切口普通钢板治疗方案,术中对骨折部位实施间接复位,采用骨科牵引床牵引加手法复位,部分患者采用切开撬拨复位,具体可在胫骨外侧骨折端周侧作10cm~15cm切口,显露骨折端后,实施复位。完成复位后,待骨折对位对线良好之后,选取适宜长度的普通钢板,预弯后在骨折端上下以至少3枚螺钉固定[1]。术毕,常规生理盐水清洗术处,逐层闭合切口,加压包扎,抗生素对抗感染。

观察组36例患者均实施MIPPO手术治疗方案,于O型臂透视机透视证实骨折部位,实施手法复位及有限切开撬拨复位,结合体外测量合理纠正肢体成角、旋转、短缩畸形情况。进而于骨折两端胫骨前内侧作2~3cm的切口,部分胫骨近端骨折患者选择于胫骨前外侧切口进入,深达骨膜,以长弯组织钳或骨膜剥离器,在深筋膜下骨膜外予以软组织分离,形成软组织隧道[2]。近端选取CDEE 钢板、远端选取胫骨远端内侧解剖钢板,经由隧道横跨骨折端,透视下完成患者骨折复位,并待钢板置放位置满意后,以皮外相同固定钢板作为参照实施螺丝钉固定。通常骨折两端各拧入3枚螺钉即能实现有效固定,个别患者采用固定钢板外拉力螺钉固定骨折端。术后,常规生理盐水清洗术处,逐层闭合切口,加压包扎,抗生素对抗感染[3]。2组患者术后,均行膝踝关节功能锻炼,继续抬高患肢抬高,20%甘露醇+速尿脱水消肿,6~8周开始患肢部分负重练习,以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康复训练。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 观察指标

观察记录不同术式治疗下2组患者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切口长度、骨折愈合时间等指标差异。2组患者手术效果评价,结合患者各项临床指标展开,共分为优秀、良好、较差3级标准。优秀: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膝踝关节活动及骨折部外形、功能正常,无胫骨成角畸形等不良情况。良好: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愈合,但复位情况欠佳,胫骨成角畸形、旋转均<5°,关节功能大致恢复正常。较差:经手术治疗后,患者骨折处不愈合或畸形愈合,胫骨成角畸形、旋转均>20°,骨折处呈功能障碍,且局部疼痛明显。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优秀+良好。

1.4 统计学分析

本研究数据均纳入SPSS17.0软件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表示,行t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代表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比较

本研究2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对比可知:观察组36例患者的手术均时(62.9±7.8)min、手术平均出血量(112.5±6.3)ml、手术切口(5.2±1.1)cm、骨性愈合均时(87.3±7.2)d;对照组36例患者的手术均时(74.1±9.5)min、手术平均出血量(207.6±11.8)ml、手术切口(11.7±2.3)cm、骨性愈合均时(97.6±9.4)d。综上可知,本研究2组患者的手术均时、平均出血量、骨性愈合时间等指标对比,观察组患者均显著低于同期对照组患者,P<0.05,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

经临床不同术式治疗后,观察组36例患者中,优秀患者28例(77.78%),良好患者6例(16.67%),较差患者2例(5.55%),手术治疗总有效率达94.45%;对照组36例患者中,优秀21例(58.33%),良好患者9例(25.00%),较差患者6例(16.67%),手术治疗总有效率为83.33%;组间疗效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3.讨论

胫骨近、远端骨折隶属临床较常见骨折类型,易导致患者运动功能受限,极大影响了日常生活。尤其是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所致的患者机体伤害更大。从临床手术治疗层面来讲,因粉碎性骨折解剖特点复杂,难以有效采用髓内固定系统治疗;而传统钢板内固定术则需大范围剥离骨膜及软组织实施骨折部复位,且受内固定器材自身局限,例如普通解剖钢板用于桥接固定范畴,骨断端缺乏加压,同时普通钢板缺乏成角稳定性,因此难以坚强固定,易造成伤口愈合不良、感染和骨延迟愈合等不良后果[4]。甚至出现内固定钢板去除后再次骨折情况的发生,从而造成患者治疗康复效果不佳,亟待临床合理选择应用。

本研究为强化骨折患者康复水平,对观察组36例患者实施了微创钢板内固定(MIPPO)术式,即利用骨折间接复位技术,经骨折端两侧小切口,采用皮下、肌肉下插入LISS或LSH钢板跨骨折端桥接,以螺钉有效固定骨折远、近两端,且解剖钢板无须预弯,术中能够利用钢板复位口作为解剖力线参照,固定稳定性依托自锁型螺钉、钢板锁定后的成角维持,对于骨面无压迫,经皮由胫前肌肉下插入,对骨折端血运也无干扰,为骨折愈合提供了良好的生物环境,因此被广泛应用在四肢骨折患者治疗中,尤其是在胫骨骨折患者治疗范畴,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采用MIPPO术式治疗的观察组36例患者,手术指标及治疗总有效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36例患者,由此提示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MIPPO术式治疗,可显著强化患者的预后康复效果,值得临床综合应用推广。

【参考文献】

[1]姚琦,倪杰等.微创经皮钢板固定术与交锁髓内钉治疗胫骨远端关节外骨折疗效的观察[J].中华医学杂志,2013,93(47):3748.

[2]刘印文,匡勇等.手法闭合复位结合MIPPO技术治疗胫骨骨折56例临床研究[J].中国骨伤,2013,26(3):248.

[3]纪方,沈洪兴等.经皮微创钢板固定技术在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J].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10):1105.

[4]周智,万里飞等.胫骨中下段骨折使用MIPPO技术和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16,13(4):25-27.

论文作者:吴青松,赵鑫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5

标签:;  ;  ;  ;  ;  ;  ;  ;  

胫骨近、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应用MIPPO手术治疗的效果观察论文_吴青松,赵鑫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