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频陷现金流困境 敢问路在何方,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现金流论文,敢问论文,困境论文,路在何方论文,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直以来,现金流量被认为是企业的血液,企业的生命之流。现金自始至终贯穿于企业生存和发展中的每个环节。“现金为王”也被视为是企业资金的中心理念。企业一旦失去现金流就会陷入停滞不前、负债累累、濒临破产的地步。
自2007年1月1日新会计准则实施以来,现金流的功效日益凸显。据报道,截至2008年7月22日,44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半年报显示:上半年上市公司业绩整体增长势头良好,但经营性现金流净额总体呈下滑趋势。与此同时,部分央企也相继陷入资金困境。现金流吃紧问题因此引起了业界的广泛关注。面对即将到来的现金流争夺战,企业如何打赢这场激烈的无烟战争?企业的出路又在何处?
企业频发“贫血”综合症
以前,在企业快速发展的过程中,不少中小企业容易染上现金“贫血”症这种流行病。一份商业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的中小企业最为关注和烦恼的商业难题是现金流问题。对于规模较小、经济实力还不发达的企业而言,遭遇资金困境似乎已成常事。
据调查,2007年重庆市有六成中小企业资金不足,并呈继续扩大趋势,已严重影响到中小企业的发展。在浙江这样的沿海省份,资金短缺也成为当下企业遭遇的普遍之“急”,中小企业贷款困难不只是一家呻吟,大有全国蔓延之势。
而且,在刚刚过去的2008年上半年,我们发现,不仅是中小企业,一些上市公司,甚至是部分中央企业也同样遭遇到资金困境问题。“资金缺口”成为许多企业2008年所面临风险时使用频率最高的词汇。
据统计,上述已披露半年报的44家上市公司在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合计为29.53亿元,而去年同期则高达60.56亿元,同比下滑51%。其中,有21家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负,上年周期仅为15家。28家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同比下滑,其中9家由正变负。
与此同时.31家涉及电力、石化、钢铁、投资、电子、旅游、煤炭、房地产等诸多行业的中央企业,在国资委成立以来首次编报的风险评估报告中显示,诸风险中,资金短缺风险赫然列于首位。随之而来,央企在银行的贷款地位也不断下降,大有“虎落平阳被犬欺”之势。不少央企老板抱怨,“过去形势好的时候,企业风险小,银行什么条件都不需要,就直接给你20亿的信用额度。现在情况不一样了,银行减少了信用额度,同时还要求进行抵押或担保。”
从上市公司披露的情况看,造成企业经营性现金流大幅下滑的原因,主要是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现金流出过多,其中包括企业购买生产材料的购货成本上升,销售后资金未能及时回笼导致应收账款金额增大,以及受行业景气度影响等。
据有关专家分析,遭遇资金缺口风险的企业主要集中在石油石化、电力、钢铁、房地产和农业企业等行业。其中,以电力、房地产等行业更为突出。
根据有关媒体的统计,截至8月15日,100多家房地产公司中43家披露的半年报显示,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总计为-188亿元,而去年同期为-65亿元,负现金流同比增长了189%;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总计为235亿元,去年同期为154亿元,同比增加53.6%。缺钱,已成为房地产公司的普遍现象。
业界人士指出,从已披露的半年报看,确实显露了部分上市公司现金流紧张的迹象,这个问题值得密切关注,但不宜过早定性。企业资金“贫血”的症状已经相当明显,但其症结究竟在何处?它究竟属于哪一种“贫血”症?如何定性诊断?
寻找资金“短板”
根据木桶原理,企业的最大竞争力往往不只取决于某几个超群和突出的环节,更取决于它的整体状况,取决于它是否存在某些突出的薄弱环节。而资金短缺,显然已成为目前制约众多企业发展的“短板”之一。寻找资金“短板”也就成为企业发展过程中不可逃避的问题。那么,究竟什么是造成众多企业资金困境的“短板”?什么是引发企业“贫血”症的众矢之的?
很多企业财会工作者都认为,企业遭遇“缺资金,融资难”困局,一方面是由于宏观调控,从紧的货币政策,造成的原材料价格上涨和银行信贷紧缩;另一方面,与企业本身的发展思路也难脱干系,不少企业加速扩张,对资金需求不断扩大,也是造成企业资金困局的重要原因之一。
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6月份,工业品出厂价格(PPI)同比上涨8.8%,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同比上涨13.5%。由于原材料的价格上涨,带来企业生产成本的加大。在火电行业,燃料成本更是占到火电成本的近70%。明显带有“成本推动型”特征的通胀已经来临,通胀连带的成本危机已经不可避免。
不少央企负责人表示,从紧的货币政策力度很大,企业的投资受到了较大的影响。人民银行按照总量控制信贷规模,按月按行业窗口指导商业银行的信贷发放,商业银行能够贷给单个企业的资金总额也受到限制。
显然,货币政策对企业的现金流产生了重要影响。一方面,受通货膨胀影响,企业生产管理成本不断增大;另一方面,银行紧缩银根,企业贷不了自身发展所需要的足额资金。资金缺口也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阻碍。
与此同时,企业并购的浪潮并没有减退。对新建项目的投资也是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的另一重要原因。这在钢铁、电力等重要行业尤为突出。在钢铁行业,有研究报告指出,中国钢铁行业并购版图的大小与其资金实力、技术水平、管理经验基本成正比。同时,由于钢铁行业整体效益相对较好,并购成本较高,这些都使得钢铁行业并购的价格风险不断加大。五大电力集团将重组变成三大的说法也让电力行业的规模竞争日益白热化,资金问题无疑成为这场兼并戏场上的主角。规模扩张似乎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梳理易变现的资产,多找几家银行融资,通过股权融资,一些企业开始了新一轮的多样筹资方案。
针对企业不断增长的扩张冲动,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已经专门为中央企业的投资行为划定了三条红线,“不符合主业投资方向的坚决不准搞,超出自身投资能力的坚决不许搞,投资回报率太低的坚决不能搞。”
造成企业资金短缺的因素还有许多。有专家认为,企业应收账款未及时收回也是造成经营性现金流紧张的重要原因。还有专家认为,造成部分上市公司经营现金流吃紧的原因主要有四点:一是去年银行加息后,贷款利率增长,一些公司为了控制财务费用,先将部分闲钱用于还贷,导致现金存量减少。二是去年经济形势较好,上市公司纷纷定向增发,导致年底现金存量较多。今年随着募集资金的使用,现金存量日益下降。三是一些公司参与证券投资,将部分资金变成交易性金融资产,在大盘暴跌的情况下变现,造成了短期证券投资亏损。四是上半年行业竞争激烈,赊销数量较大,使得收入的实现并不一定带来现金的流入。
财务管理亮出“尚方宝剑”
当前,在不少企业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资金缺口的同时,也有一部分企业让大量现金白白地躺在账户中“虚度”光阴,造成企业资金未得到充分有效地利用。正如个人有了闲钱会投资,企业的流动资金也需要进行理财,而大多数企业的理财意识不够。
“我们公司效益不错,但是很少会有理财的举动,除了一些简单的操作。”某公司一位财务人员这样说。这也许是众多企业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对现有资金利用不足,也是造成其他企业资金紧缺的另一种隐性原因。
在很多人眼里,财务管理就只是管好企业的账,保证资金进出数目无误就可以了。这是长期以来对财务管理的一种误解。财务管理不仅要看好企业的账,保证企业不缺钱花,资金流转顺畅,而且还要通过有效途径对公司的财务、现金进行有效管理,使其能为公司带来经济效益。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现金作为一种稀缺资源,不仅要能保证企业原有的价值不发生贬值,而且要能为企业创造价值。围绕价值创造,财务管理人员应该承担起定义价值、发现价值、衡量价值、保护价值、宣传价值的重任,从而责无旁贷地参与到企业的战略规划中来。
对于资金短缺带来的窘境,部分中小企业已经习惯了绞尽脑汁想方设法进行融资。然而,这并不能从根本上解除资金“贫血”这一恶疾。企业如果不擅长现金管理,即使一时能够从外部筹集很多钱,也会被诸多的“现金黑洞”所吞噬,避免不了后期经营时捉襟见肘的局面。
而良好的现金管理,可以让企业利用小成本经营大生意。企业在理清企业内部财务条理的同时,也能大大降低自身的资金和管理成本。这对企业发展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为此,长期以来一直为人们所忽视的企业财务管理也就相应凸显出了它的重要性。
谈到企业的财务管理,国内很多企业的先进经验值得借鉴。如宝钢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体制,将企业的财务管理与计划管理形成合力。这又促使预算管理贯穿到企业生产经营的方方面面。其中重要的因子就是标准成本。标准成本概念的提出和运用,为不同业务部门不同流程工序之间搭建起“可以对话的共同语言平台”。
企业理财目标是企业财务预算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而以最佳现金流量作为企业理财目标是最佳的选择。如何使资金在运动中产生最佳流量,寻找到企业资金的最佳流量也就成为企业财务管理的关键。
要确定企业资金的最佳流量可以从现金的预测和控制两方面着手。对企业现金流的预测则主要可以从现金的流入和流出两方面进行。现金的流入主要包括经营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经营活动的现金流入主要包括主营业务收入、其他业务收入等。投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包含出售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的营业外收入,企业并购收入等。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入包含企业长期借款,股利的收入。而现金的流出主要包括营业活动、投资活动和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营业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期间费用的支付,各种税金的支付等。投资性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包括固定资产、各种款项的投出。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则主要包括了支付股利,赎回债权本金。
企业通过一定期间内现金的流出和流入来推断出当前企业内部现金的一个存量。同样企业也可以根据未来可能的现金流出和流入量,并结合自身对于风险的偏好程度,来设定一个合理的现金余额。
对现金流量的控制是管理一个企业现金收入、企业内部各部门之间现金转账,以及企业现金支出的技术,它需要一个强有力的部门来控制,以及一个强有力的实施计划。公司财务部门只是一个方面,还要有审核部门进行成本把关。即从一个项目开始就进行策划、定位,然后从总量、分项进行控制,并且这种控制是实时控制。对现金流量进行控制需要从规范企业基础管理、编制现金预算、建立控制的指标体系、确定考核标准等方面进行综合考查。
实践证明,在金融风险日益加剧的今天,企业对现金流量的管理与控制已成为财务管理的关键。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提高人们的财务认识受益颇深。对于那些自有资本雄厚、负债率相对较低,现金流量状况良好、现金充足的企业,由于“口袋有钱”,不仅没有被金融风暴“刮倒”,反而深得投资人、债权人的青睐,并借此“东风”迅速发展。现金流量的重要性决定了企业财务预算应当以现金流量为核心。因此,企业要精打细算过日子,提高现金的流动性,才能保持企业的血脉通畅,企业“贫血”症才能不治而愈。
资金突围,企业路在“脚下”
同样一个风险,对于不同规模的企业影响是不一样的。有关人士分析,中小企业一直在艰难的环境下生存,他们面对资金短缺的困境具有很强的抵御风险的能力,解决资金困难的办法很多。但是对于中央企业来说,从国企改革开始,过去十几年间,从来没有发生过这种情形。这一轮的资金紧张,对于央企将是一个严峻的考验。
央行自7月份以来没有再提高存款准备金率。近期,央行已提出商业银行在信贷方面可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对全国性商业银行在原有信贷规模基础上调增5%,对地方性商业银行调增10%。这无异于给正陷入资金干渴的中小企业洒上了甘露。而要彻底解决企业的资金困境,突破资金缺口大关,还得从企业自身管理着手。
企业成本增加是导致企业资金短缺的重要原因,因此首先要向企业成本要效益。企业可以通过“产、供、销”一体化来减少中间环节的采购成本,从生产的全过程出发,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的使用效率以此来削减企业的生产成本。武钢在这方面做出了很好的成绩。据报道,武钢在生产和管理方面,通过实施“成本核算市场化、成本管理一体化”,从连年“高烧”的铁矿石成本中成功突围。
在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国资委主任李荣融的讲话提供了企业发展的新思路:企业要加快调整步伐,进一步做强做大主营业务。围绕主业,加强研究,开发出富有企业特色的产品,使企业具有更强的竞争力。而不是一味靠“砸钱”扩大企业的规模来谋求发展,企业不仅要在做大上下功夫,更要从深度、纵向发展上进行研究,做研发型企业。
通常,遭遇资金困难,企业想方设法融资是最常用的方法。扩宽企业融资渠道是目前的一种有效方式。信贷、资本市场、政府基金这些都是较为通用的融资渠道。但这些手段实际上存在一种更为巨大的融资渠道风险,即企业因无法按照常规融资渠道融资而陷入资金紧张的风险。对于深陷资金链危机的中小企业可以加强资本市场和政府基金的开发和尝试,通过这两种渠道获得政策的支持。但是,对于深处资金短缺困境中的大中型企业,尤其是中央企业,仅靠这些途径就显得势单力薄。
针对国资委划定央企并购的“三条红线”,一些企业开始突破原有的资金筹集方式,寻求新的融资渠道。如梳理一些比较容易变现的资产,一旦出现危机,损失可以变现;在融资方面,不再死守一家银行,而是多找几家;还有一些企业以前主要依赖于债务融资,现在可以考虑股权融资来降低负债率。
再次,企业可以通过联合谈判以争取规模效益。很多企业虽然受到原材料等成本上涨的巨大压力,但由于不具备议价能力,无法将成本从自己手中转移到下游,都是自己“买单”。然而,当成本上涨到一定程度,再强健的资金链也无法维系。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是联合谈判,联合向供货商要求降低成本,联合向销售商提高价格以及联合向银行要求降低资金成本,从上下游获得合理的成本补偿,降低资金链断裂的风险。在今年春季的广交会上,浙江嘉兴皮革纺织出口企业已经通过联合谈判来提高产品出口报价,这些措施对于缓解当前资金压力大有裨益。
在一些特殊行业,如房地产项目,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针对房地产行业普遍存在的资金困难,中原证券有工作人员认为,在房市持续低迷的情况下,预计许多房地产公司会对原先的计划进行一些调整,以实现开工与销售面积的相对匹配,这样企业经营以及现金流才能回到正常状态。
总而言之,企业要从根本上走出资金困境的穷途,中国企业必须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设计”再到“中国创造”的质变!
标签:投资论文; 中小企业贷款论文; 风险成本论文; 中小企业融资论文; 现金流管理论文; 控制活动论文; 现金流量表论文; 经济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