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建筑项目的施工技术里,冲孔灌注桩因为穿透力度比较大,而且需要的施工设施也比较简单,所以应用非常广泛。但在实际的施工过程中,因为有些部分施工非常简单,反而很容易被人们所忽略,导致施工质量受到影响。文章对建筑工程土建施工中冲孔灌注桩施工要点探讨。
关键词:建筑工程;桩基础;冲孔灌注桩
引言
在我国建筑工程中,各种各样的施工技术构成了建筑工程体系,其中,桩基础技术是其重要的一个技术,它关系到我国土建施工的工程质量,也关系到社会居民房屋的安全系数。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为某大型房地产项目工程。现场已完成土方平整,首期建成后总建筑面积为20万m2,主要有低层住宅、高层住宅及多层酒店,其中高层项目约5万m2,其高层工程基础主要采用冲孔灌注桩施工,拟建构筑物为钢筋混凝土框剪结构。
二、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的应用
2.1桩基础
灌注桩参数值需严格按照设计参数值进行控制,其中裙楼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桩基础,有效桩长不小于19m,桩径A500mm,类别PHC,桩型AB型,桩靴类型B型,壁厚100mm,单桩竖向抗压承载力特征值为1900kN。塔楼采用泥浆护壁冲孔灌注桩基础,桩径在A2000~2400mm之间,单桩承载力在28650~41250kN之间。
2.2施工前期准备
在施工之前对有碍施工作业的地下管网和架空电线等设备进行妥善处理,做好排水和场地平整工作,确保施工机械的安全运行,并且施工机械的性能必须能够满足成桩的设计要求。最重要的是,一定要掌握工程地质资料、会审合格的图纸、施工组织方案以及各材料的实验报告等有关资料内容。
2.3施工测量
将测绘单位提供的基准点引伸到工程对应地点,使用十字控制网将基准点和轴线定位准确,并用经纬仪进行复核,对桩位做好标记,经监理审核通过后,将桩位定位好再经建设、施工和监理三方协同复核之后再进行下道施工程序。进行挖孔时,由现场施工员和孔桩组组长进行桩各参数的复核工作。
2.4成孔
(1)隔孔施工
冲孔灌注桩在成孔过程中,周围的土体会向桩身移动,对桩身产生压力。而在成桩的初期,桩身强度较低,需要借助泥浆平衡成孔,因此必须选择合适的桩距,注意桩位对称施工,或者隔桩施工,避免塌孔等现象出现。
(2)清孔施工
在进行捞渣的时候,应每0.5~1.5m 清孔一次,同时注意孔内水头的高度,每次捞渣控制在5 桶左右的量。并且此类清孔过程要进行两次作业,并且着重把控首次清孔的施工质量。
2.5钢筋笼的制作与安装
钢筋净距与混凝土粗骨料粒径至少应当存在3 倍的差距;钢筋笼的主筋净保护层应大于70mm。导管接头处外径小于钢筋笼内径至少100mm。冲孔桩设计直径比钢筋笼外径高出140mm。钢筋笼制作以分段制作、整体吊装;分段制作的钢筋笼,其长度以12m 为标准,两段钢筋笼连接时采用机械连接与单面焊接,其搭接长度按有关规定施作。钢筋笼在运输过程中,应当始终保持其顺直的状态,避免扭曲。钢筋笼安装过程中,首先应将孔位对准,匀速下降,尽可能地防止与孔壁发生碰撞。当其下降至指定位置后,则可以进行固定。如果钢筋笼并未下到孔底,可以采取将护筒与钢筋笼焊接在一起的方式进行加固,从而避免混凝土上浮状况的出现。
出现浮笼现象时要立即采取措施,放慢混凝土的浇筑速度,反复地用钻机上的卷扬机“慢提快落”导管,即慢慢地将浮出的钢筋笼子带回浇筑的混凝土中。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6注浆施工
(1)冲开注浆通道
浇筑工作完成后,桩身需要在一定时间内注入一定的高压力清水,利用胶皮将注浆通道绑扎住,以此情况为前提,压力越大通道便容易冲开。当注浆通道被冲开以后,及时关闭注浆口的球阀,避免堵住通道。
(2)灌注水下混凝土
首先要保证混凝土的和易性,水泥用量控制在360kg/m3 以上,坍落度控制80~220mm 之间,水泥量不足时,也可掺入一定的粉煤灰。进行成孔的时候,保证其深度符合设计要求,并将沉渣厚度控制在50mm 以上。混凝土浇筑前,需将混凝土包吊在斗架上,使其能够将料斗口堵住,当第一斗混凝土装好后,将混凝土包放下,并继续料斗卸料工作。使混凝土埋没导管五、六十厘米深,依据相关标准对混凝土量进行确定。进行剪球后,将混凝土倒入漏斗中,在倒的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持续不断。此外还需对导管埋置的深度进行有效控制,大多数情况下,如果导管已经埋置合适的深度时,就应立即开始提升导管,操作过程应当耐心与细心,导管不可超出混凝土面,导管深度应在混凝土下1m 左右,从而防止出现翻浆情况,给工程施工带来安全隐患。如果埋设过深,则会大大增加提管的操作难度。灌注过程中,隔水栓塞头位置应始终接近泥浆面,导管在50cm 高度处悬空,且以能够将隔水栓塞头有效排出的距离作为其底端与孔底间的距离;正式进行灌注前,应当确保水下混凝土存储量的深度超出1m;提管时应尽可能避免碰到钢筋笼。桩顶通常需超出设计标高的0.5m处,而这只有通过对混凝土灌注量的合理控制,才能有效实现。灌注前,需对泥浆及沉渣进行严格检查,只有在其全部达标的基础上才能投入使用,并使泥浆面尽可能的无波动。灌注过程中,每根桩都必须具备超过2 组的留置试块。此外在灌注时,应严格遵守相关规范标准进行操作,并对混凝土面的上升情况进行定期测量。
三、施工常见问题及相应解决措施
3.1 偏孔
偏孔是由于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在一根桩的范围内出现岩面倾倒,再加上施工人员不注意盲目加快冲孔速度所造成的。为了避免此现象的发生,当冲进有倾斜状软硬地层的时候,就应该控制好桩锤高度,低速冲进,一旦偏孔现象超限,及时将坚硬的石头回填进孔内,进行斜面硬层冲平,以此调整垂直度。
3.2 堵管
堵管是当在水下灌注混凝土的时候,混凝土堵住导管,使得浇灌无法进行的现象。严重时会使整根桩报废。为了避免此现象,要在使用前进行试压,避免导管进水。还要保证混凝土浇灌的连续性和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为了提高混凝土的和易性,加大对其搅拌和坍落度的控制,粗骨料的最大粒径控制在钢筋笼主筋最小净距的1/4 以内。
3.3 沉渣过厚和塌方
沉渣过厚是由于检查和验收的不仔细,而塌方是由于清孔时间过短、钢筋笼下放时间过长或者与孔壁发生碰撞而造成的。因此为了避免这两种问题的出现,必须在第一次清孔保证足够的时间,同时把控好钢筋笼下放的速度、位置和时间。当进行第二次清孔的时候,如果发现沉渣过厚的现象,应该利用开料漏斗装满泥浆,并开塞,循环连续操作,利用泥浆的力量将孔底的沉渣泛起。如果此方法不能解决沉渣过厚的问题,为了保证工程整体的质量,应该将钢筋笼拉起重新冲孔。
3.4 浮笼
这种问题是由于对于混凝土浇灌的不连续,或者埋管深度过大,桩下混凝土初凝,混凝土顺导管流出,这种冲击力便会推动钢筋笼上浮。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发生,进行混凝土灌注的时候,要掌握好混凝土浇筑的标高和导管的埋深,当混凝土的埋深超过钢筋笼底部的3m 时,及时将导管提到钢筋笼底端以上。当浮笼现象已经出现时,应及时停止灌注混凝土,对导管埋深和已浇筑的混凝土进行重新的标高测算,然后将导管提升之后,再进行灌注。
四、结束语
基础设施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我们在建设工程的时候地基都不能够打好,那它的质量问题也就堪忧了。而桩基础的技术应用很好的解决了这个问题,可是我们知道,什么东西都不可能是完美的。没有缺陷的,所以我们要尽力做到保障技术的进步以及土建工程在进行建设的时候的质量,是人们能够放心的居住和生活。
参考文献:
[1]毛德忠.建筑工程中冲孔灌注桩的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15,41(06):207-208.
[2]钟作远.建筑工程中冲孔灌注桩施工技术质量控制探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7):102-103.
论文作者:杨玉山,刘华斌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26
标签:混凝土论文; 冲孔论文; 钢筋论文; 导管论文; 沉渣论文; 泥浆论文; 现象论文; 《基层建设》2019年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