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率下降规律研究述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_剩余价值率论文

利润率下降规律研究述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述评论文,利润率论文,马克思主义论文,新进展论文,当代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引言

马克思在关于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论述中,认为利润率下降与剩余价值成正比,与资本有机构成成反比。随着技术进步,资本有机构成可能会提高,进而利润率也会趋于下降。马克思的这一经典假设引起了学者们很多的争论。20世纪以来,学者们对此假设的争论仍然不遗余力。他们争论的焦点在于影响利润率下降的因素是什么,以及实证检验中利润率的变化趋势。在影响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因素方面,除了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率外,学者们还考虑了真实工资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变化、社会制度和冲突的积累,以及人口的统计学因素等因素。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学者们对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行了实证检验,其结果也是多样的:或下降,或上升,或具有不确定性。

目前,国内学者对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研究进展还鲜有做出过系统性的综述。因此,本文介绍了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四次争论,综述了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影响因素,介绍了利润率下降规律实证研究的理论依据、实证方法和结论等,以期对国内的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二、关于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四次争论

20世纪以来,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对马克思提出的利润下降规律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过程中,学者们对此假设有过多次争论。不过本文认为,其中四次大的学术性争论是最为重要的。

(一)置盐信雄与罗默的争论

20世纪前半期,多布(Dobb)、①斯威齐(Sweezy)②和吉尔曼(Gilman)③等都对马克思提出的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行过论述。进入20世纪中叶,置盐信雄(Okishio)发表的一篇名为《技术变化与利润率》的文章引起了巨大的争论。④置盐信雄对萨缪尔森(Samuelson)⑤提出的利润率理论进行了证明,认为假定真实工资率不变的情况下,技术进步肯定会导致利润率上升;另外,真实工资不变、技术进步和利润率下降的情况不会同时存在。后来他的理论被称为“置盐定理”。随后,鲍尔斯(Bowles)还对“置盐定理”进行了数学证明。⑥

不过,“置盐定理”引起了巨大的争议。罗默(1979年)对“置盐定理”提出了质疑,他认为在资本主义原子化的生产中,资本家为了最大化利润,用机器替代劳动很可能会导致利润率的下降。⑦随后,杜梅尼尔和列维(Dumenil and Levy)也对“置盐定理”中的固定工资假设提出质疑。⑧莱伯曼(Laibman)也对“置盐定理”进行了评论,认为其关于利润率的论述没有足够的说服力。⑨

置盐信雄与罗默等学者争论的实质是从理论上来分析真实工资、技术进步和利润率下降的关系问题。

(二)沃尔夫与莫斯里的争论

沃尔夫(Wolff)在理论分析中提出,一般利润率变化的方向未必和资本有机构成的变化方向相反,同时认为未必存在利润率下降的趋势。⑩他利用美国1947~1967年的数据实证分析后发现在此期间,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都上升了,不过由于剩余价值率上升的速度快于资本构成上升的速度,利润率下降了。随后在2001年和2003年,沃尔夫继续使用了最新的数据实证分析了美国的利润率发展趋势,仍然坚持了利润率上升的观点。

由于沃尔夫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与马克思提出的利润率下降趋势的论述是相反的,他的研究引起了又一次争论。莫斯里(Moseley)对沃尔夫的研究结论提出了质疑,他认为沃尔夫的估计与马克思关于利润率下降规律的论述相左的主要原因是没有区分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11)莫斯里认为,按照马克思的定义,在估计利润率时应该仅仅使用生产性劳动部门的数据,因为非生产性劳动是不会创造价值的。由于沃尔夫和莫斯里在对待“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理念上有分歧,这导致他们的实证估计中,资本构成和剩余价值的估计差异分别为44%和85%。

随后,沃尔夫回应了莫斯里对其的批评,他认为莫斯里关于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是值得争论的;即使按照莫斯里的研究思路,其生产性劳动中没有包括政府性企业;另外,造成他们的估计结果不一致的原因还有数据因素,沃尔夫采用的是投入产出表中的数据,而莫斯里使用的是国民账户分类别数据。(12)

可见,这一次争论的焦点是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划分问题,其实质是关于非生产性劳动是否创造价值的理论分歧。

(三)库伦伯格和莫斯里的争论

库伦伯格(Cullenberg)对莫斯里提出的非生产性劳动增加是导致战后美国利润率下降的原因提出了批评。(13)他认为,莫斯里仅仅用静态模型来分析非生产性劳动是不充分的。在莫斯里看来,非生产性劳动仅仅是剩余价值的“拖累”(drag),因为它会参与剩余价值的分配;而他自己认为,非生产性劳动应该被看做是“拖累”和提高剩余价值动态生产的组合体,它在剩余价值的分配时会对利润率产生相反的作用。

随后,莫斯里从价值模型、观点等方面对其进行了回应,仍然坚持非生产性劳动参与了剩余价值的分配,从而降低了战后美国的利润率。(14)库伦伯格和莫斯里争论的焦点仍然是非生产性劳动对利润率的影响,即其作用方向是相反的还是同向的。

(四)布伦纳和莫斯里的争论

布伦纳(Brenner)分析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金融危机,认为只要更好地了解导致危机的原因,才能找到克服危机的办法。(15)他认为利润率是解释资本主义经济出现波动以及生产经济危机的关键变量。他还认为,在20世纪70年代,驱动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就是资本家试图把利润率恢复到早期水平的努力,而要做到利润率的恢复,资本家采取了直接削减工人工资、加速物价上涨、将生产转移至低工资水平的其他地方等措施。

莫斯里同意布伦纳关于利润率是导致资本主义经济波动和经济危机的关键因素等说法;不过他认为,资本家采取通过降低工人工资和转移生产等手段来恢复利润率的做法一方面导致了高的失业率,另一方面降低了工人的生活水平。(16)莫斯里也赞同了布伦纳对“利润率挤占”理论的批评,即利润率下降不是由于工人索取高工资等原因引起的。布伦纳认为,战后即20世纪六七十年代美国制造业部门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来自于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低价商品冲击给美国本土制造业带来的竞争压力。莫斯里部分同意布伦纳关于制造业部门利润率降低原因的解释;不过他认为,一般利润率是全社会的总体利润率,而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仅仅是单个部门的利润率,故不能用单个部门的利润率变动趋势来解释一般利润率下降规律。

布伦纳和莫斯里争论的内容是部门(如制造业)利润率能否替代一般利润率来解释利润率下降规律,其实证是对一般利润率规律概念的界定和理解的分歧。

三、利润率下降规律原因的不同解释

当代西方新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此问题的研究除了考虑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外,还考虑了真实工资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变化、社会制度和冲突的积累,以及人口的统计学因素等。

(一)剩余价值率和资本有机构成

(二)技术变化

因为技术进步可能会导致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而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又会降低利润率,所以一般认为利润率下降是技术变化的结果。不过罗默认为,这一影响可能会因为其他抵消性的因素而变得无效。(19)以马克思的观点,利润率可以表示为ρ=e/(k+1),而k=C/V为资本有机构成,e为剩余价值率。如果“死劳动”替代“活劳动”,那么技术进步可以增加资本有机构成k;同时,如果e没有增加,那么ρ可能会下降。罗默认为,这样表示存在三种逻辑性错误:(1)新生产技术的采用未必会改变商品的劳动价值结构。因为资本技术构成(以人均拥有的机器数量来度量)的增加并不一定会带来资本有机构成的增加,如果技术进步导致的不变资本的贬值快于可变资本,那么k可能会降低。(2)只有假定真实工资不变时,技术发生变化,剩余价值率e才会上升。(3)利润的价值率(以劳动价值表示)和利润的价格率(以价格表示)的转化问题应该考虑。当假定工人的真实工资消费约束不变,罗默认为,如果采用成本节约型的技术,一般性均衡的结果会使得利润率增加。

(三)真实工资率

克里斯蒂安森(Christiansen)认为,影响利润率的因素除了资本技术构成和由生产率决定的有机构成外,还包括真实工资率。(20)汤普森(Thompson)也认为,技术变化和资本积累对利润率的影响主要依赖于真实工资率。他建立了一个利润率与真实工资变化关系的模型:,其中,r为利润率,w为真实工资率,m物质材料的投入产出系数,l为劳动的投入产出系数。在其构建的利润率模型中,如果真实工资率对资本积累和技术变化没有影响,那么可用的技术变化可能会增加均衡时的利润率;如果真实工资变化以维持劳动收入份额在净产出中保持不变,资本投入型的技术变化可能会降低均衡时的利润率;当真实工资率上升时,如果真实工资的变化没有使得劳动需求降低,资本投入型的技术变化对均衡利润率的影响要依赖于初始的利润率、技术变化前后的技术系数、劳动需求对真实工资的弹性和资本的积累率。(21)

(四)劳动生产率

(五)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变化

(六)社会制度和冲突积累

鲍尔斯、戈登和韦斯科夫(Bowles,Gordon and Weisskopf)利用积累的社会结构理论(Social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即SSA理论分析了利润率下降规律问题(24)。他们不仅关注了影响利润率的经济因素,而且拓展了视域,聚焦了影响资本积累和技术变化过程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冲突等因素。在SSA理论视角下,在给定的制度环境中,历史的和制度的因素会影响利润率,这些因素包括阶级斗争、国际冲突以及其他可以引起制度结构性变革的因素。虽然SSA理论为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研究拓展了视域,但是其包络政治、经济、制度、文化等多种因素的分析框架并没有给予人们足够的理由去理解和信任它。

(七)工资推动型的利润挤占

对资本主义利润率下降问题的解释,格林和苏利夫(Glyn and Sutcilffe)(25)以及韦斯科夫(Weisskopf)(26)等学者提出工资推动型的利润率挤占是其主要原因。他们认为,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美国工人通过工会等形式的斗争取得的高工资是引起利润率下降的主要原因。在此时期,较低的失业率增强了工人在工资谈判中的地位,使得工人挤占了资本家的利润获取了高工资。依据这种说法,当时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主要是武装化了和取得谈判地位的工人索要高工资的结果,这会降低利润率。

不过,这一理论很快受到了莫斯里(27)和布伦纳(28)的质疑。他们认为,工资推动型的利润挤占理论不能解释为什么利润率长期保持低水平。如果说低失业率有利于工人在工资谈判中处于优势地位,而高失业率时期为什么利润率仍然是下降的?最后他们认为,也许利润挤占理论可以解释利润率下降。但是他却不能解释,为什么近20年来的高失业率和低工资并存的状态下,利润率仍然没有回复到以前的水平?

(八)人口统计学因素

科特雷尔和科克肖特(Cottrell and Cockshott)试图从人口统计学的视角来解释利润率下降规律。(29)他们认为,现代成熟的资本主义社会已经经历了人口特征的转变,即人口出生率已经低于人口再生产水平,这预示着劳动力供给将会出现停滞和下降。虽然这一影响可以部分地被退休年龄的推迟以及女性参与产生的数量的增加抵消,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任何净资本积累都会压低利润率。

四、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实证检验

(一)检验的理论依据

在实证分析中,对利润率检验的理论依据主要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经典理论、修正理论,以及加入时间趋势项的计量分析。

1.经典理论

2.对经典理论的修正

一些西方学者认为,经典的利润率下降模型不能很好地反映理论和现实,需要修正。其中代表性的修正模型主要有:

(4)伊斯凯尔模型。伊斯凯尔(Izquierdo)分析了西班牙1954~2001年间利润率的变化趋势,他把利润率表示为:利润率=剩余价值率/资本的价值构成,他又将其分解为:利润率=利润份额×资本的劳动生产率。(33)

3.加入时间趋势项的计量分析

(二)数据和转化问题

1.数据问题

纵观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实证研究,数据问题一直是个难点。因为马克思的利润率公式中涉及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价值度量问题。在现实中,机器设备、原材料、人力等都是用价格来计量的。由于缺乏用劳动力价值表示的数据,学者们大多采用的是价格度量的近似数据。目前,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和利润率等数据主要有两类数据来源:国民账户类别数据(National Accounting Categories),如莫斯里等学者使用过;投入产出表数据(Input-Output Table),如沃尔夫等学者使用过。

2.转化问题

(1)加权平均的部门利润率与一般利润率。布伦纳把单个私人部门的利润率进行加权平均后得到了一般利润率。(35)这一方法遭到了莫斯里的质疑。(36)莫斯里认为,从经典马克思理论的视角来看,仅仅制造业部门利润率的下降不能引起全社会一般利润率的下降;一般利润率不能由单个部门的利润率加权平均得到。一般利润率的下降是由广泛的经济原因引起的,而不是个别部门利润率的下降导致的。

(2)利润率的价值形式和价格形式。价值转化理论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难点,也是计量检验的一个难点。如何获得准确的数据?主要存在两种方式:第一种方式是直接采用价格表示的变量来替代以价值表示的变量,如莫斯里(37)和于特纳和玛安瑞(Juttner and Muaary)(38)的研究就采用的是价格形式的数据。第二种方式是将劳动价值形式表示的变量用价格形式进行转化。罗默(39)和沃尔夫(40)等做了相关的尝试。一般来说,将变量的价值形式转化成价格形式再进行计量分析,其结果才具有可信性。当然,对利润率测度的具体方法主要是传统的利润率计算方法、资本回报率方法和托宾Q法(41)等。

(三)实证结论

1.利润率上升

吉安(Gyun)利用美国和欧洲7国制造业部门的数据分析了利润率变化的趋势。(42)其实证结果发现,在过去的30年间美国等国家制造业部门的利润率出现了上升的趋势,这是由于更高的剥削率即剩余价值率引起的。不过,不同资本主义国家的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的手段是不同的。

2.利润率下降

莫斯里(1986年)在对沃尔夫(1979年)的估计做出批评后,其估计结果显示,资本有机构成从1947年的3.46增加到了1976年的4.88,这与马克思的预测相同;而剩余价值率从1947年的1.4增加到了1.66,这与马克思的预测相反。(43)由于资本有机构成增加的比例大于剩余价值率增加的比例,这一时期的利润率呈现了下降的趋势。蒂帕克和帕纳约提斯利用带时间趋势项的时间序列模型检验了美国1948~2007年的利润率变动趋势,发现利润率变动趋势有点随机游走的迹象;不过,从长期来看却显示出一般利润率下降的趋势。(44)考克肖特、科特雷尔和迈克尔森(Cochshott,Cottrell and Michaelson)利用英国的数据测度了利润率等的变化趋势,其结果显示,资本有机构成增加和利润率下降的假设是有效的;不过,这种有效性需要建立在正的资本积累率的条件之上。(45)

3.利润率趋势不确定

沃尔夫的实证结果显示,一般利润率和利润价值率在1947~1958年期间都出现了下降,而在1958~1963年期间却上升了,在1963~1967年期间缓慢增加,一般利润率在1947~1967年下降了仅仅1%,但是利润价值率却增加了7%。这说明了利润率的上升虽然具有波动性,不过长期来看,具有微弱的下降趋势。(46)沃尔夫利用1947~1976年的数据重新测算了美国的劳动生产率和利润率下降问题(47)。他发现,在1947~1967年间,美国的一般利润率基本保持不变,而1967~1976年间,美国的利润率出现了急剧的下降。他认为,利润率的运动规律受到劳动生产率的增长率和真实工资增长率的影响。1947~1967年间,这两个因素变动基本同步,而此后真实工资增长超过了劳动生产率的增长,进而生产了利润挤占问题,这导致了此阶段利润率的下降。不过,他的利润率挤占理论后来受到了一些学者的批评。于特纳和玛安瑞(Juttner and Murroy)利用经典的利润率公式实证分析了澳大利亚1919~1981年间剩余价值、资本有机构成和利润率的变化情况,发现三者并没有呈现出可识别的运动规律。(48)

五、简评及展望

综上所述,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对利润率下降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但其争论很多。针对影响利润率下降规律的原因,学者们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率、真实工资率、劳动生产率、生产性劳动和非生产性劳动的比例变化、社会制度和冲突的积累,以及人口的统计学因素等方面给出了解释。从实证分析的角度看,利润率可能是上升的、下降的,甚至是不确定的。虽然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学者对利润率下降规律原因的解释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实证分析也由于理论依据、数据处理、估计方法的不同而大相径庭;但是他们的研究拓宽了利润率下降规律研究的视野,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对于未来利润率下降规律的研究,本文认为,理论上可以对利润率模型进行修正,加入更多的变量对利润率及其影响因素进行静态和比较静态分析,同时要拓展研究的视域,利用人口学等跨学科的知识来拓展和深化该领域。在实证方面,一是利用越来越多的跨国数据和多国数据来检验利润率下降规律;二是延长时间长度,利用较长的时间序列来检验利润率下降规律;三是应用新的计量方法来测度利润率的变化趋势。

注释:

①H.Dobb,"Political Economy and Capitalism",New York,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Co,1939.

②P.Sweezy,"The Theory of Capitalist Development",New York,Monthly Review Press,1942.

③J.Gillman,"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Marx's Law and its Significance to Twentieth-century Capitalism",London,D.Dobson,1957.

④N.Okishio,"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Rate of Profit",Kobe University Economic Review,Vol.7(1961).

⑤P.Samuelson,"Wages and Interest:A Modern Dissection of Marxian Economic Model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47(1957).

⑥S.Bowles,"Technical Change and the Profit Rate:A Simple Proof of the Okishio Theorem",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no.5(1981).

⑦J.Roemer,"Continuing Controversy on 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Fixe; Capital and other Issues",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1979).

⑧G.Dumenil,D.Levy,"The Tendency of the Rate of Profit to Fall or the Optimization Process in Disequilibriun",Mineo,1982.

⑨D.Laibman,"Okishio and His Critics:Historical cost and Replacement Cost",Political Economy,Vol.17(1999).

⑩E.Wolff,"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1947~196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9(1979).

(11)F.Moseley,"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1947~1967:A Critique and Update of Wolff's Estimat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1986).

(12)E.Wolff,"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Economy,1947~1967:Repl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1988).

(13)S Cullenberg,"Unproductive Labor and the Contradictory Movement of the Rate of Profit:A Comment on Moseley",Review of the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26(1994).

(14)F.Moseley,"Unproductive Labor and the Causes of the Decline in Rate of Profit:A Reply to Cullenberg's Comment",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26(1994).

(15)R.Brenner,"The Economics of Global Turbulence",New Left Review,Vol.229(1998).

(16)F.Moseley,"The Decline of the Rate of Profit in the Postwar US Economy:A Comment on Brenner",Mount Holyoke College,Working Paper,2000.

(17)F.Thompson,"Technical Change,Accumulation and the Rate of Profit",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26(1995).

(18)M.Cogoy,"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 and the Theory of Accumul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Summer(1987).

(19)E.Roemer,"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on the Real Wage and Marx's Falling Rate of the Profit",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Vol.6(1978).

(20)J.Christiansen,"Marx and 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American Economic Association,Vol.66(1976).

(21)F.Thompson,"Technical Change,Accumulation and the Rate of Profit",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26(1995).

(22)E.Wolff,"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1947~1967:Reply",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1988).

(23)F.Moseley,"The Rate of Profit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12(1997).

(24)S.Bowles,D.Gordon,E.Weisskopf,"Power and Profits:the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Postwar U.S Economy",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18(1986).

(25)A.Glyn,and B.Sutcliffe,"British Capitalism,Workers and the Profit Squeeze",Harmondsworth:Penguin Books,1972.

(26)E.Weisskopf,"Marxian Crisis Theory and the Rate of Profit in the Postwar U.S.Economy",Cambridge Journal of Economics,Vol.3(1979).

(27)F.Moseley,"The Rate of Profit and the Future of Capitalism",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12(1997).

(28)R.Brenner,"The Economics of Global Turbulence",New Le ft Review,Vol.229(1998).

(29)A.Cottrell,P.Cockshott,"Demography and 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Indian Development Review,Vol.2(2006).

(30)F.Moseley,"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1947~1967:A Critique and Update of Wolff's Estimat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1986).

(31)F.Thompson,"Technical Change,Accumulation and the Rate of Profit",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26(1995).

(32)M.Cogoy,"The Falling Rate of Profit and the Theory of Accumulation",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Summer(1987).

(33)S.Izquierdo,"The Dynamics of the Profit Rate in Spain(1954~2001)",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39(2007).

(34)B.Deepankar,T.Panayiotis,"Is There a Tendency for the rate of Profit to fall? Econometric Evidence for the US Economy,1948~2007",Working Paper,2010.

(35)R.Brenner,"The Economics of Global Turbulence",New Le ft Review,Vol.229(1998).

(36)F.Moseley,"The Decline of the Rate of Profit in the Postwar US Economy:A Comment on Brenner",Mount Holyoke College,Working Paper,2000.

(37)F.Moseley,"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1947~1967:A Critique and Update of Wolff's Estimat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1986).

(38)D.Juttner,H.Murray,"Notes and the Numbers on Marx's Falling Rate of Profit",The Economic Record,December(1983).

(39)E.Roemer,"The Effect of Technological Change on the Real Wage and Marx's Falling Rate of the Profit",Australian Economic Papers,Vol.6(1978).

(40)E.Wolff,"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1947~196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9(1979).

(41)S Bowles,D.Gordon,E.Weisskopf,"Power and Profits:the Structure of Accumulation and the Profitability of the Postwar U.S Economy",Review of Radical Political Economics,Vol.18(1986).

(42)G.Gyun,"The Dynamics of Manufacturing Profit Rates in Seven Industrialized Countries",Working Paper,2009.

(43)F.Moseley,"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 Economy,1947~1967:A Critique and Update of Wolff's Estimates",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1986).

(44)B.Deepankar,T.Panayiotis,"Is There a Tendency for the rate of Profit to fall? Econometric Evidence for the US Economy,1948~2007",Working Paper,2010.

(45)P.Cockshott,A.Cottrell,G.Michaelson,"Testing Marx:Some New Result from UK Data",Capital &Class,Vol.55(1995).

(46)E.Wolff,"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Economy,1947~1967",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69(1979).

(47)E.Wolff,"The Rate of Surplus Value,the Organic Composition,and the General Rate of Profit in the U.S.Economy,1947~1967:Reply",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Vol.78(1988).

(48)D.Juttner,H.Murray,"Notes and the Numbers on Marx's Falling Rate of Profit",The Economic Record,December(1983).

标签:;  ;  ;  ;  ;  ;  ;  ;  

利润率下降规律研究述评--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研究的新进展_剩余价值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