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项工作法”在审计整改中的运用,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五项论文,工作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审计整改的目的是消除问题,保障企业的整体利益和目标得以实现,它是审计工作的重要过程和内容。从审计的内在要求和发展趋势看,审计整改是审计监督的必备阶段,没有审计整改,审计工作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2011年,贵州电网公司审计部开展了广泛而深刻的审计整改活动,并将其命名为“审计整改年”,通过审计整改的实践,从中总结与研究出一套审计整改的工作方法——“审计整改五项工作法”。
“五项工作法”是对审计整改总体框架的简称,是在贵州电网公司过去实践的基础上总结提炼出来的。它可以概括地称为“一条指针、二大目标、三分职能、四项分类、五步推进”。
一、一条指针
按照“提高认识、目标导向、责任归位、评改结合、重在规范”的工作指导方针开展整改工作。审计整改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是此项工作的宗旨和目标在行动上的反映,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整改工作的基本方针,它的价值在于,当需要分析一项整改工作如何开展,或者评价工作成效时,为相关人员提供工作的路径或评价准则。
“提高认识、目标导向、责任归位、评改结合、重在规范”是指导审计整改的指导思想,指导思想是纲,它是在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的。提高认识,就是要认识到,对于中央企业来说,审计监督是一种体制性的管理措施,是纳入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范畴的,对于审计和被审计而言,实施审计监督是职责所在,而接受审计监督也是职责所在。目标导向,就是审计整改工作要建立目标,以目标引导整改工作的良性开展和深化,特别是在委托代理模式下,代理人缺乏风险激励机制,设置目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平衡这一管理缺陷,并提高企业的自我提升能力。责任归位,它有三层含义,一是要将责任与人挂钩,就是要把责任落实到部门、落实到人,这一点在审计实践中应用非常普遍。二是要将责任与目标挂钩,没有目标,责任将失去考核的基础,必然形同虚设;如果责任缺失,目标不过是水中月、镜中花而已。三是将责任与考核挂钩,或者说责任是以强制手段为保障的,通常是与奖惩为手段,推进责任的落实。评改结合,其基本思想就是将审计评价与审计整改结合起来,以审计质量促进整改成效,以整改成效检验审计质量。因为如果审计不能发现应该发现的问题,或者原因分析不透、建议不明确,很难要求审计整改能够做到全面、彻底并高质量地完成整改工作,具体说,就是审计报告要与整改的目标、措施结合起来;另一方面,要通过审计整改的成效重新检视审计工作的得失。重在规范,就是要促进企业规范化建设,这是审计整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二、二大目标
根据审计工作实践,将审计整改目标划分为“二大目标”:一是落实目标。通过整改,纠正或消除某个具体的问题,立足于问题本身,强调针对性。二是提升目标。通过整改,达到完善管理,消除产生问题的土壤和条件作为总目标,这个目标立足于长期,系统性强。“落实”和“提升”二个大目标中,提升目标是长效目标,而落实目标是短期和具体的目标,二类目标相互配合,形成了审计整改的目标体系。二大目标的订立,避免了过去只重视短期目标和落实目标的局限性,将长期与短期、效率与效果、系统性与针对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三、三分职能
贵州电网公司对各相关部门与单位在审计整改中的工作安排,按“三分职能”模式进行职能划分:一是公司审计部门:负责审计整改的牵头、协调与考核工作,是审计整改的领导和协调部门。二是公司业务部门:负责审计整改业务指导、督促、协调被整改单位工作,是审计整改的责任部门和被考核部门。三是被整改单位:负责具体落实整改工作,接受审计部门和业务部门的指导,是审计整改的责任部门、被考核部门、整改执行部门。
四、四项分类
根据审计整改需要面对的三个方面的问题,即审计发现的问题、审计整改存在的问题以及难以整改的问题,按照一定的标准和其内部的矛盾关系将这三个方面的问题进行梳理并进行分类,由于每个方面的问题恰好都分成四项子类问题,所以就称之为“四项分类”。对问题和现象进行分类,是“五项工作法”的重点,也是重要的科学基础。分类就是从原则出发,根据问题的内在特征或整改的难易程度,对问题进行分类,不仅寻求科学基础,同时还使审计整改能做到区别对待,并实现责任可溯。“区别对待”,就是对于不同类别的问题,在整改的要求、措施和目标等方面,不搞“一刀切”,有缓有急,有深有浅,实行区别对待;而“责任可溯”,就是对问题出现的原因进行解剖,顺藤摸瓜,查找线索,据此制订相应的措施。比如,规定由发生问题的部门负责责任溯源和审计整改牵头工作;由导致该问题产生的部门配合牵头部门进行责任溯源和整改。四类问题的划分,不仅为制订审计整改措施提供了理论基础,而且也为探寻问题原因、分析问题性质提供了基本前提。如果将四类问题进行相应的排列组合,就能够将问题圈定在一个定义明确的范围内,如工程决算滞后问题,属于工程建设问题范畴,既是共性问题、措施性问题,也是综合性问题,按照每种问题的分类,按图索骥,寻找合理的解决措施,这样就大大地简化了问题的分析,提高了审计整改措施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从而也提高了审计整改的效率和效果。
1.根据分类标准,将审计发现问题按“影响类、原发类、跨越类和业务类”划分为四个类别,并按分类的作业标准编制问题分类表。(1)影响类问题。以问题发生的普遍程度和重复程度作为分类标准,又可细分为共性问题和个性问题,统称为影响类问题。(2)原发类问题。根据引起问题发生的原因作为分类标准,又细分为制度性问题、措施性问题和责任性问题,统称为原发类问题。(3)跨越类问题。以问题产生及解决此问题所涉及的业务环节或部门数量为分类标准,根据是否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环节或部门,又细分为综合性问题和非综合性问题,统称为跨越类问题。(4)业务类问题。以业务性质为标准划分问题的类别,如工程类问题、财务类问题等,统称为业务类问题。
2.对审计整改问题进行分类,根据分类标准,将审计整改问题按“高整改难度—低危害、高整改难度—高危害、低整改难度—低危害、低整改难度—高危害”四个类别进行划分(见图1)。(1)高整改难度—低危害。特点是整改难度大,但其对企业的危害不大,或者说经过必要的应对措施,其危害不至于进一步扩大。大部分历史遗留问题多属于此类的问题。(2)高整改难度—高危害。特点是“双高”:高整改难度和高危害程度,因此这类问题是必须解决的问题,要对其进行梳理排查,制订确实有效的措施进行整改。如抄、核、收环节产生的问题。(3)低整改难度—低危害。对于这类“双低”的问题,审计整改的指导思想和出发点应该是立足于企业风险文化建设,提高企业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防范意识,培养良好的作业习惯。因为这类问题多是麻痹大意、工作责任心不强等因素造成的。(4)低整改难度—高危害。要立足于责任追究的角度实施整改,要把这类问题彻底消除作为整改的目标。
3.对属于高难度的整改问题,按“过去与现在、内部与外部、科学与艺术、控制与优化”这四大矛盾进行划分。(1)过去与现在的矛盾。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是这一矛盾典型的代表,因为某种程度上说,资产就是时间的沉淀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环境、条件发生了变化,这个矛盾也就显现出来了。这一矛盾产生的问题有两个特性:一是过去与现在的变化程度越大,问题就会越严重。二是随着时间的延长,问题也会越严重。(2)内部与外部的矛盾。也就是企业内部与企业外部的矛盾关系,作为基础产业和公共事业,电网企业承担着社会责任。所以,企业效益与社会利益有时存在一定冲突,如基本电费问题、转供电问题、关联交易问题等。(3)科学与艺术的矛盾。管理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二者的矛盾,抽象的说法就是客观必然性与主观能动性的矛盾,理解这对矛盾,也就理解了为什么相同的管理条件,不同的管理者会导致不同的结果。(4)控制与优化的矛盾。这主要表现为强化内部控制与优化管理流程的矛盾,内部控制是大型企业重要的管理内容,是企业经营合法性、合规性的重要保障。但是,内部控制如果没有一点决策人或执行人自由裁量的空间,僵化死板,极有可能搞成烦琐管理,增大管理成本。
五、五步推进
“五步推进”是对审计整改的实施方案作出的安排和要求,是落实审计整改工作的具体步骤和措施,是对前四项工作的具体应用。
1.第一步:制订整改计划。根据审计报告,制订一段时期内推进审计整改的工作计划,计划除了对目标、任务等重点内容作出说明外,还要对时间、对象、人、财、物等作出安排,并下发审计整改通知。
2.第二步:问题分类,区别对待。根据“四项分类”标准,将审计发现问题与审计整改问题进行类别划分,区别对待。(1)划分并处理审计发现问题:明确各类不同问题的性质、类别和所处的业务环节。对每一类问题作出评价和整改建议。(2)划分并处理审计整改问题:明确该问题属于审计整改四象限划分中的哪一类,分别提出四类整改问题的目标和任务(见表1)。
3.第三步:重点关注高难度整改问题。对高难度整改问题,首先按“四大矛盾关系”划分,明确该问题属于哪一种矛盾关系造成的,然后提出处理建议。(1)关于“过去与现在矛盾”的处理建议。由这一矛盾造成的难以整改问题,按照危害程度高低分别提出处理办法:一是与离任审计挂钩。如果问题的危害大,特别是长期得不到解决的历史遗留问题,实行整改“一把手”负责制,如任期内不能做到彻底整改的,在离任时对这一问题作出审计结论,新领导上任时将此问题作任前公告,明确整改的目标和计划,并纳入其离任审计的内容。二是进行划断处理。如果问题危害性不大,可将此问题作“阶段性结案”处理,即将此问题按某个时间点作个责任划断,但不作最终结案;如果此问题无法分清责任,并且随着时间推移不会对今后工作造成进一步的损害,建议作最终结案处理。无论哪种处理方式,均需要由整改单位提出结案申请,报公司业务部门批准,由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意见后备案。(2)关于“内部与外部矛盾”的处理建议:一是建立专门信息沟通平台。如果此问题危害较大,应当建立专门的定期报告制度,整改单位分别向上级机构和外部相关单位提交问题处理报告,同时,建立相应的内外部协调机制,把取得外部单位的积极配合与支持作为工作的重点。二是挖掘管理潜力,内部逐渐消化。如果此问题危害不大,责成上级业务主管部门不定期进行整改检查,并向审计部门进行通报,外部关系难以协调的,由企业内部有计划整改消化该问题。(3)关于“科学与艺术矛盾”的处理建议:一是进行领导能力测评。如果由这一矛盾造成的问题危害较大,同时又找不出管理上的漏洞,建议对主要领导进行能力测评,不合适的调离工作岗位。二是建立整改“包容”机制。所谓“包容”机制,是指如果管理人员因人格力量不足或管理才能欠缺产生的问题,如果问题的危害不大,它的产生带有明显的管理艺术“败笔”,则对此类问题持有限容忍态度,并建立人性化的管理人员评价办法和培养计划,慎用调离和降级处理,建立一个包容机制。(4)关于“控制与优化矛盾”的处理建议:一是重控制轻优化。如果由此类矛盾导致的问题危害较大,则严格内部控制措施,可以牺牲流程优化为代价,减少管理人员执行中的自由裁量空间。二是重优化轻控制。如果产生的问题危害不大,则主要考虑以优化流程为主要整改方向,但有两个前提:一是基础工作扎实,如做好统计台账等。二是每项工作具有可溯性,即可以容忍因流程优化而导致内部控制在一定范围内失去作用,但每项工作必须可以溯源,也就是总能找到上一个环节的责任对象。
4.第四步:目标、责任分解与落实。按照“一手抓整改落实,一手抓管理提升”的要求落实二大目标,实行目标与考核挂钩、考核与责任挂钩、责任与人员挂钩的“三挂钩”。围绕已有的审计工作台账,建立审计整改档案,为确立科学的整改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奠定基础;围绕“贵州电网公司审计整改责任考核办法”,订立科学的整改目标,合理划分整改责任,建立“追踪—评价—考核—奖惩”的长效机制。将目标、责任、考核及其人员或部门联系起来,形成目标、考核的工作循环(见图2)。
5.第五步:检查与报告。在信息不对称情形下,对整改工作进行检查是十分必要的,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形成制度化、流程化的检查报告工作机制。按审计问题类别建立“问题—措施—落实—结果—反馈”的沟通协调平台,为实现审计整改的信息化监控系统提供基础。最后是由被整改单位和审计部门出具审计整改报告,并建立相应的工作标准。
标签:审计质量论文; 审计计划论文; 部门划分论文; 审计准则论文; 整改报告论文; 工作管理论文; 审计流程论文; 审计方法论文; 管理审计论文; 审计目标论文; 矛盾处理论文; 贵州电网公司论文; 时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