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地方投资公司的改革与发展_投资论文

论地方投资公司的改革与发展_投资论文

浅议地方投资公司的改革与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投资公司论文,地方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省、市、自治区政府及政府有关部门成立的各类投资公司已有近150家,地市级投资公司近200家,参与了“两基一支”和高科技产业近千个大中型项目和中外合资项目的建设。为各地的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投资体制改革积累了丰富的实践经验。

集约化经营新途径

各地投资公司大多成立于1988年。在成立之初乃至1992年以前,其主要业务是下达项目投资计划、督促建设进度、检查计划完成情况等,没有自己的资本金,缺乏经营意识,带有明显的行政色彩。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后,各地投资公司才真正开始从投资计划管理向投资经营管理转轨,特别是五中全会提出“两个转变”后,又开始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轨。两次重大突破,使地方投资公司发生了根本变化,取得了长足的发展。

转变思想观念,确立新思路。实现“两个转变”,关键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近两年来,各地投资公司都把解放思想、转变观念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在员工中普遍树立了四个观念:一是市场经济观念。投资公司既是政府投资主体,又是一个企业,作为企业,就必须要面对市场,参与竞争,否则就不能生存和发展;二是效益的观念。投资公司要坚持政策性取向,但不是不要效益,从某种意义上讲,没有效益就不能体现政策性;三是资本经营的观念。从实业入手,实现资本经营,已经成为我国投资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积极探索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资本经营之路,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是投资公司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四是风险约束的观念,要解决过去长期存在的投资规模膨胀、投资结构不合理、投资效益低下的弊端,关键是建立投资风险约束机制,这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思想观念的转变,使各地投资公司确定了新的发展思路。一是对公司进行了企业化经营的改造,实行政企分离,建立符合市场需求的运作机制;二是开始建立以产权为纽带,以母子公司为框架的投资集团公司,向集约化经营迈进。目前,已有80%以上的地方投资公司进入企业化规范管理的轨道,有的已开始向集团公司迈进。

作为政府投资主体,各地投资公司始终把坚持政策性取向放在首位,认真贯彻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区域布局政策,集中资金确保对当地经济发展有重大影响的大中型项目建设,充分发挥政府投资的导向作用;同时,不断改善和加强项目的经营管理,努力提高投资效益。42家地方投资公司用于“两基一支”产业的投资达70%以上,在已形成的1200多亿资产中,能源项目的资产有近700亿元,交通和农业项目的资产约为200多亿元,分别约占总资产的56%和16%。

各地投资公司在投资管理上,不断加强国有资产产权的监督和管理,把维护国有资产的权益、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当成义不容辞的责任。其一,对于“拨改贷”改为“贷改投”的项目,投资公司在明晰产权的过程中,坚持实行资产评估,合理确定产权,积极维护国家资本利益。其二,对于合资项目,投资公司严格规范和执行合同,防止国家利益的流失。其三,采取经济、行政和法律等综合措施加强资金回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据对北京、山西、辽宁、江苏、浙江、江西、河南、山东、广西、湖北等十个投资公司的统计,几年来,共回收资金70多亿元。

针对过去投资项目过多、过散、资产质量不高、经营管理困难的问题,近两年,各地投资公司认真贯彻中央“抓大放小、扶优扶强”的方针,在盘活存量资产、调整产业结构和实行产权交易等方面,进行了资本经营的探索,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是对符合产业政策、有市场、效益好的项目,加大投资力度,形成规模经营。宁波市经济建设投资公司,1990年参股建设的甬兴化工厂项目,年产聚丙烯8000吨,实现利润1500万元。为了实现规模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公司1995年决定,在现有基础上新建年产5万吨的ABS项目,并计划最终形成年产10万吨的生产能力,为形成支柱产业的集约化经营打下了基础。在扶强的同时,坚决收缩不符合产业政策的小项目。近两年,一些地方投资公司小项目的数量正以近10%的速度递减。二是用债权变股权的方式,积极支持国有企业改组、改制。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在省确定的75户现代企业制度改革试点企业中,已对其中46户进行了“贷改投”的改制工作,涉及股权总额14.7亿元。通过改制,债权变成了股权,强化了国有资产的产权管理。三是适时进行产权转让,盘活存量资产。投资公司不仅重视对效益差的企业进行产权交易,而且对效益好的企业也适时进行产权转让,以取得更佳的产权收益。哈尔滨市投资公司1993年投资2979万元与港商合资兴建的年加工6万吨大豆的油脂企业,在1995年经营效益不错时,以4250万元的价格转卖给香港华能财务公司。四是将一批经过股份制改造的合资企业上市,募集资金,支持国家重点项目的建设。

推进现代企业制度,构筑法人治理结构。为实现集约化经营,各地投资公司以贯彻《公司法》为契机,用现代企业制度规范合资项目,做到“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并建立责、权、利明确的法人治理结构。目前,约有50%的投资项目组成了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强化了投资公司作为政府投资主体和出资人所拥有的国有资产所有者的权益。

在构筑法人治理结构的过程中,投资公司还对与其相配套的资本金制度、项目法人责任制等进行了不断完善。1991年,安徽铜陵水泥厂作为国家“八五”重点工程开始兴建。建设规模为年产高标号水泥69万吨,是国家建材行业首次利用世行贷款的项目,概算总投资7.6亿元,加之受三材价格上涨、利率调整、汇率变化等因素的影响,投资概算到1994年已膨胀到16.7亿元,使项目建设一度陷于停顿。1995年,省重点项目领导小组在调查研究之后,决定对项目实行股份制改造,撤销了铜陵水泥厂建设指挥部,组建了由省建设投资公司、宁国水泥厂、铜陵市建设投资公司三方合资的安徽海螺水泥有限公司,实行项目资本金制和项目法人责任制。改制后,项目建设由政府行为立即转变为企业行为,各方资本金在两个月内到位,使停滞了一年的工程建设迅速得以恢复。在投资各方的大力支持下,1996年10月点火,并投入生产。共压缩建设投资2亿元,工期缩短了3个多月。

地方投资公司发展的政策环境

尽管地方投资公司在改革中有了长足发展,但由于各地经济基础、改革开放程度以及起步前后的差异,使之发展很不平衡,实现集约化经营还需要作艰苦的探索和努力。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了我国到2000年的奋斗目标和到2010年的远景规划以后,地方投资公司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任务和考验。投资公司要抓住机遇,赢得发展,除继续深化改革、开拓进取外,还要有良好的外部环境。

尽快实现合理定位。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多元化、融资多渠道,是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也是中国投资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但不同的政府投资主体,应赋予其不同的职责。根据目前地方投资公司的实际情况,应作如下定位:从投资体制改革的角度,投资公司是具有政府出资人身份的投资主体,是主要从事增量投资的政府投资主体;从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的角度,投资公司是国有资产的投资经营主体;从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强宏观调控的角度,投资公司是政府用增量投资发挥投资导向作用的主体。投资体制改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投资公司的定位也需要伴随着改革措施的不断出台、改革的不断深化而逐步完善。

确定发展方向并不断完善功能。尽管目前各地投资公司的类型不尽相同,但实现集约经营是投资公司的目标。因此,投资公司今后的发展方向应是:从实业入手,实现资本经营。从实业入手并非在项目开发上无限膨胀,要“储备、开发、经营、转卖”并举,实现良性循环。投资公司实现资本经营需完善三个功能,其一是完善投资功能,扩大投资方式,既搞实业投资,也允许搞证券投资;其二提高国有资产的流动性,允许国有产权参与市场交易;其三要扩大资金渠道,享有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等非银行金融机构职能。在改革条件成熟时,应赋予地方投资公司上述三项职能。

进一步完善运作机制。建立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投资公司运作机制,是实现集约经营的保障。为此,需要解决好三个问题:首先,投资公司要自觉接受政府的指导和监督。在工作中要主动贯彻政府的意图和重大决策;其次,政府应让投资公司按企业机制去运作,政府可以决定投资公司的经营方针、投资方向等重大问题,但要尊重投资公司的自主经营权。特别是在投资决策上,除必须由政府决策的外,应由投资公司自主决策;再次,要认真研究投资公司的内部框架结构。按《公司法》的要求,建立“层次清晰、权责明确、管理科学、高效统一”的组织管理体系,条件成熟的可以按企业集团模式,建立以产权连接为纽带的母子公司管理体制,充分发挥投资公司的整体优势。

建立健全投资法律保障体系。在投资主体多元化的情况下,必须加强投资法律体系的建设,用法律来规范投资行为,维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公司法》的颁布,明确了投资者、董事会和经营者的关系,但招标制、监理制、设计改革、概算改革和以成本控制为主线的建设管理改革还不配套,还迫切需要制定《投资法》,以规范投资行为,并保障投资公司的健康发展。

标签:;  ;  ;  

论地方投资公司的改革与发展_投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