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市吴江区第一人民医院妇科 215200
【摘 要】目的:探讨分析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的临床效果,并观察其使用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住我院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于宫出血患者46例,均给予小剂量的米非司酮,10mg/次,1次/d,睡前口服,连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评估临床疗效,彩超检测子宫内膜厚度,并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睾酮(T)、雌二醇(E)、孕酮(P)、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生成素(FSH)等内分泌指标。结果:停药后绝经37例(80.4%),月经稀发7例(15.2%);停药后2月再发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2.2%),继续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停经;停药后恢复正常月经1例(2.2%)。治疗3个月后,46例E2、P及PRL显著下降(P<0.05),贫血症状改善(P<0.05),子宫内膜厚度下降(P<0.05)。服药期间未见呕吐、于宫出血、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结论: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于宫出血采用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可调节激素水平,改善临床症状,且具有较好的应用安全性。
【关键词】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围绝经期米非司酮内分泌
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指妇女绝经前后的一段时间发生的一种无排卵性子宫出血,在雌激素的突然撤退后,大量增生的子宫内膜发生脱落而导致的子宫出血[1-2],临床可表现为月经过多或频发、子宫不规则出血或过多出血;患者先有短暂性停经或阴道不规则出血,然后有多量出血[3]。米非司酮具有促子宫内膜萎缩的作用,在子宫肌瘤及子宫腺肌病的治疗中应用较多[4-5]。本文探讨小剂量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月~2018年7月收住我院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46例,均表现为阴道出血量不规则,月经周期长短不规律、闭经或月经频发。所有患者经临床症状、常规诊断性刮宫、阴道脱落细胞涂片检查以及激素检查诊断为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年龄44~55岁,平均年龄(49.4±0.6)岁,合并不同程度贫血,血红蛋白水平81~103g/L,平均(92.4±3.4)g/L。纳入标准:①妇科彩超及实验室检查未见其他妇科良恶性疾病;②经常规诊断性刮宫诊断为单纯性于宫内膜増生症;③肝肾功能正常;④患者知情同意且配合治疗;⑤白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不存在异常,仅有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异常。排除标准:①对米非司酮过敏或存在服用米非司酮禁忌症;②合并于宫内膜癌、于宫内膜异位症或于宫肌瘤等疾病;③合并内分泌代谢异常疾病;④近一年内接受激素治疗。
1.2方法
46例患者均给予米非司酮,10mg/次,1次/d,睡前口服,连续3个月。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1、2、3个月,观察月经情况,于清晨空腹状态下抽取肘静脉血,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以及睾酮(T)、雌二醇(E)、孕酮(I)、泌乳素(PRL)、促黄体生成素(LH)及促卵泡生成素(FSH)等内分泌指标,彩超检测于宫内膜厚度。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组间比较行t检验,P<0.05表示有显著差异。
2结果
2.1临床疗效
停药后绝经37例(80.4%),月经稀发7例(15.2%);停药后2月再发阴道不规则出血1例(2.2%),继续服用米非司酮3个月后停经;停药后恢复正常月经1例(2.2%)。
2.2内分泌及血常规
治疗3月后,6例患者E2、P及PRL显著下降,贫血症状改善,与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前后T轻度下降,LH以及FSH轻度増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3于宫内膜厚度
表1 治疗前后内分泌及血常规指标
注:*与治疗前比较,P<0.05。
治疗前,于宫内膜厚度为0.9~1.7cm,平均(1.3±0.2)cm;治疗1个月后,于宫内膜厚度为0.5~1.4cm,平均(1.0±0.2)cm;治疗2个月后,于宫内膜厚度为0.4~1.1cm,平均(0.8±0.1)cm;治疗3个月后,于宫内膜厚度为0.3~0.8cm,平均(0.5±0.1)cm,治疗前后子宫内膜厚度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
2.4不良反应
服药期间出现腹痛1例(2.2%),腹泻1例(2.2%),皮肤潮红1例(2.2%),均为轻度,未终止治疗;服药期间未见呕吐、于宫出血、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
3讨论
围绝经期功血与子宫内膜的局部因素有关,并非每个绝经前妇女都出现功血。该病的主要因素包括:①溶酶体的数量、功能异常:性激素水平异常可引起细胞溶酶体功能障碍,溶酶体膜的稳定性降低,破裂后使破坏性水解酶析出和释放,进而导致出血[6]。②局部前列腺素的生成异常:前列环素分泌增加导致与血栓素A2的平衡被打破,于宫出血时间延长③纤溶活性増强:子宫内膜纤溶酶活化物质增多,活性增强,影响正常的凝血、止血过程。④血管形态异常:血管弹力组织变性、血管平滑肌增生、血管内膜下玻璃样变等异常结构可影响内膜功能层脱落和剥离面血管和上皮修复,导致异常于宫出血。具体诊断可依据性激素测定、阴道脱落细胞涂片、颈黏液评分.BBT、诊断性刮宫术、型超声以及宫腔镜检查。
米非司酮可在受体水平拮抗孕酮作用,在调节激素水平方面米非司酮既能直接作用于垂体抑制FSH、LH的释放,又可作用于下丘脑抑制LHRH分泌而影响FSH、LH分泌[7]。上述机制使得卵巢排卵延迟,体内雌孕激素水平下降。本研究中46例患者均给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结果显示,停药后绝经者80.4%,且46例患者治疗后E2、P及PRL显著下降。此外,由于出血减少,贫血症状改善。米非司酮可通过拮抗孕酮作用促进子宫内膜细胞亡,具有极强的促进子宫内膜萎缩的作用。本研究显示,在服药3个月后,6例患者于宫内膜厚度由(1.3±0.2)cm降至(0.5±0.1)cm,表明米非司酮改善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症状主要通过促进子宫内膜萎缩这一机制。在服药期间,3例出现腹痛、腹泻或皮肤潮红,均为轻度,未终止治疗。服药期间未见呕吐、于宫出血、皮疹、肝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安全性良好。在实施该项治疗时,首先应除外医源性因素,如滥用性激素导致的异常出血等,并排除全身及生殖系统器质性病变,诊断明确前不可进行激素治疗,以免贻误其他疾病的治疗。
参考文献:
[1]徐秀英, 李春华, 黄宜兰等.宫血宁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对照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6(20):3881-3883.
[2]孙文霞, 赵晓蕾, 马英.低剂量米非司酮治疗妇科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观察[J].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6(01):143-144.
[3]李芬兰, 冯思思, 张智蕊等.米非司酮联合去氧孕烯炔雌醇片治疗更年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J]. 解放军医药杂志, 2016(12):96-98.
[4]李雪萍, 罗菊玉.去氧孕烯炔雌醇联合米非司酮治疗围绝经期无排卵型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临床观察[J]. 中国药房, 2016(14):1981-1983.
[5]张瑜, 顾颖, 赵慧娜.中药联合小剂量米非司酮片治疗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43例临床研究[J]. 河北中医, 2016(01):70-72.
[6]张林霞, 孙茜, 孙波.去氧孕烯炔雌醇与米非司酮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比较[J]. 中国妇幼保健, 2015(35):6339-6340.
[7]邓君霞, 刘淑英.米非司酮连续用药与短周期疗法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临床对比研究[J]. 现代实用医学, 2016(05):651-653.
论文作者:陈思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27
标签:绝经期论文; 宫内论文; 功能失调论文; 异常论文; 性子宫论文; 厚度论文; 患者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8年4月下第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