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人才测评论文

科技人才测评指标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才测评论文,指标论文,科技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C96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81(2003)01-0008-05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获得竞争优势将主要靠知识,而作为知识载体的科技人才已成为知识经济发展的关键。培养有高技术水平高素质的科技人才,这已成为世界各国为了在21世纪立于不败之地的一个战略目标。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对作为科学1技术载体的科技人才非常重视,并出台了一系列的各有特色的科技人才培养开发计划,以求更大地发挥科技人才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要达到此目的,首先要做好科技人才的界定、筛选、评价工作,这是其他工作的基础和依据,也是科技人才激励机制的一个组成部分。为此,有必要建立一套科学的科技人才测评方法。

一 科技人才的界定

(一)科技人才的概念

人才是指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较高的技能和能力,以自己的创造性劳动,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能对社会发展、人类进步作出某种贡献的人。所谓科技人才是指经过高等院校培养,或经过专门训练的具有相当科研能力的,具有某种专门知识和才学,具有某种能力和特长的、能够以自己的科研成果为社会经济和发展做出贡献的人。

科技人才必须具有这样几种能力:科技创新能力;科技研究能力;发明创新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获得信息的能力;社会活动能力。

(二)科技人才的类型

科技人才的类型很多,可用不同的方法,从不同的角度来区分。以社会的专业分工来区分,科技人才包括自然科技人才和社会科技人才等。按知识结构来区分,科技人才大致可分为专业型人才和复合型人才。按科技人才岗位的特点和职业特点来区分,科技人才可分为科研型科技人才和应用型科技人才两大类。

二 科技人才评价要素构成

思想素质结构。思想素质包括思想品德和工作态度两个方面。

业务素质结构。业务素质包括学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两个方面,其中每一个方面还可细分。

绩效结构。工作成绩含反映科技人才绩效的数量指标和反映科技人才绩效的质量指标两个方面。

三 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的结构和内容

对科技人才能力进行评价,是通过对科技人才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和已取得的工作成绩进行评估,通过量化计分来进行的,为此必须设置一系列量化指标。设置评价科技人才能力的指标体系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原则;实用性原则;全面性原则;可比性原则;易度量性原则。

根据知识结构,我们粗略地将科技人才分为专业型和复合型两大类,利用职责功能分析法设计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根据科技人才分类指标的重要程度的认定,对指标进行筛选合并,建立科技人才分类评价考核指标体系(见表1,表2)。

四 指标评价标准的确定

(一)定性指标评价标准用描述性语言表示,分为优、良、中、差四个等级。

(二)工作数量的计算标准

2.论文、专著、专利数量按实际数量计算。

3.科技项目完成数量,由于项目有难易、大小之分,以承担科技合同的金额数作为指标值。

4.学术(会)活动量按本人计划任务以外的经组织批准的并占用工作日的学术活动或学会任职活动,其工作量按实际占用的工作日计算。

5.教学培训工作量,按实际占用的工作日计算。

(三)工作质量的计算标准

1.获奖科技成果水平评定标准分值设计(见表3)

多人合作的科技成果评定分值作用分配系数表(见表4)

表1 专业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思想素质 思想品德B1职业道德 C1

结构A1工作态度B2事业心C2

受教育程度C3

专业技术知识 C4

学识水平B3科技工作经历 C5

外语水平 C6

计算机水平C7

业务素质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C8

结构A2 知识更新能力 C9

科研能力 C10

工作能力B4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11

创造思维能力 C12

特长 C13

工作计划完成率

C14

专利批准数量 C15

学术活动量

C16

工作数量B5 教学培训工作量

C17

论文、专著数量

C18

绩效结构科技项目完成数量 C19

A3 科技成果受奖等级 C20

论文、专著水平

C21

教学和培训工作质量

C22

工作质量B6 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 C23

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的社会效益 C24

学术职务 C25

特殊业绩

特殊贡献或业绩

C26

表2 复合型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

一级指标 二级指标

三级指标

思想素质 思想品德B1职业道德 C1

结构A1工作态度B2事业心C2

受教育程度C3

专业技术知识 C4

学识水平B3科技工作经历 C5

知识面C6

外语水平 C7

业务素质计算机水平C8

结构A2 口头及文字表达能力C9

知识更新能力 C10

科研能力 C11

工作能力B4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C12

创造思维能力 C13

组织管理能力 C14

特长 C15

工作计划完成率

C16

专利批准数量 C17

学术活动量

C18

工作数量B5 教学培训工作量

C19

论文、专著数量

C20

日常管理工作量

C21

科技项目完成数量 C22

科技成果受奖等级 C23

论文、专著水平

C24

绩效结构教学和培训工作质量

C25

A3工作质量B6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的经济效益 C26

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的社会效益 C27

学术职务 C28

管理效果 C29

特殊业绩

特殊贡献或业绩

C30

表3 获奖科技成果水平评定标准分值设计

表4 科技成果评定分值作用分配系数表

排 序分配系数(a[,i])

011

02

0.8

03

0.7

04

0.5

05

0.5

06

0.3

07

0.2

由此可得单项成果个人考核得分值的计算公式:

式中,n为合作者人数;

a[,i]为第i个合作者的作用分配系数;

x[,i]为第i个合作者的考核评定标准得分值;

Q为科技成果当量分值或当量分值差;

y是考核任期年数。

考核对象如在任期内取得多项成果,并获奖,应按公式(1)先计算各单项成果评定分值,然后逐项相加。

2.论文、专著水平评定标准(无论获奖与否,都按统一当量标准评定,获奖后再加计获奖成果水平当量分值)(见表5,表6)

表5 公开发表论文水平评定标准当量分值

表6 论著水平评定标准当量分值

论文(著)为多人合作时,以署名排序计算当量分值分配系数(编者可以按个人完成字数分配),如表7:

单篇(本)合作论文(著)个人考核得分的计算公式:

式中,n为合作者人数,

a[,i]为第i个合作者的作用分配系数;

x[,i]为第i个合作者的考核评定标准得分值;

Q为论文(著)当量分值;

y是考核任期年数。

3.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经济效益(其直接效益以经济效益为主,按当量法计算)

可把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经济效益的当量分值评定标准分解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专利分——凡正式申请批准的专利,不论其技术领域和类型,均近似地视为“相同”事物,如论文按“篇”计一样,不受其学术领域和文字长短的影响,凡批准的专利,其专利分都相同;第二部分是专利成果实施后取得的直接经济效益,其计分方法见表8。

表8 专利、推广应用经济效益评定标准当量分值

专利分应用分

专利当量

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直接经济效益2.5万元

专利当量分值

4 1

表8中,每一个被批准的专利计当量分"4",专利或成果推广应用取得直接经济效益,每增2.5万元计当量分"1",累计计算,到金额为100万元时为40分。金额累计的时限为考核任期年限。于是,同计算论文(著)的评定分值相同单项专利及专利、成果推广应用成绩经济效益个人考核得分公式为:

式中:n′为专利、推广应用项目作者人数;

β[,i]为表7中考核对象j的署名分配系数;

Q″为根据表8中经济效益当量分值统计数(专利分+考核任务增收节支金额累计分);

y为考核任务年数。

考核对象如在考核任期内与人合作取得多项专利或多项专利、成果推广应用成绩,则按式(3)分项统计后相加。

4.专利、成果推广应用社会效益评定标准(以社会效益为主,用量表法评定)

以社会效益为主的用量表评定,次要效益忽略不计。社会效益的评定标准以三个参量为判据。一个是社会效益影响的地域和行业规模的大小,分为全国性、地区和行业性、单位范围三个档次;一是社会效益影响的时限性,也可分为三个档次:长期性、中期性(5年左右)、短期性(1年左右);一个是解决社会问题的有效性,分为三个档次:显著有效、比较有效、有一定效用。

表9 专利、推广应用项目社会效益评定表

评分值有效性

 地域(行业)性

时限性

15

显著有效

全国性

长期性

8

比较有效地区性中期性

1 一般本单位短期性

5.学会任职评定标准

表10 学会任职评定分值

6.管理效果

表11 管理效果评定标准内容与分值对应表

(四)突出贡献和业绩

该指标用以反映极少数著名的学者和专家的超水平和突出成绩,一般用定性评语式评定方法,着重从宏观综合的角度进行定性的评语式评价即可。突出贡献分解为对社会发展的贡献、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对科技发展的贡献三个方面。定性评价可对某种贡献给出时空上的界定,如国际范围、国家范围、地区部门、行业科学范围和长期、中期、近期等程度上的判别。

五 指标的标准化方法

(一)定性指标标准化——模糊隶属赋值法

将定性指标分1-4个档次(优、良、中、差),每个档次又分上、中、下三级对每一个档次内容反映指标的趋向程度提出明确具体的要求,然后建立各档次与隶属度之间的对应关系,每档根据指标内容的趋向程度对应指标评价植1.0,0.95,0.9,0.85,0.8,0.75,0.7,0.65,0.6,0.5,0.3,0.1。定性指标分值的确定由评审委员会给出,评审委员会由企业代表、政府官员、专家组成,每一项指标评价值取均值,计算公式为;

(二)定量指标的标准化

在多项指标综合评价中,各项指标值的量纲不可能完全相同,必须采用无量纲化方法对各个指标进行归一化处理。无量纲化方法有很多种,在本文中采用线性归一化方法来消除指标值中量纲的影响。具体方法如下:

设初始指标矩阵为Y,y[,ij]为第i个经理的第j项三级指标值。

对其第j列向量(y[,1j],y[,2j],…y[,nj])[T]寻找最大值和最小值。

最大值maxy[,ij]=max{y[,1j],y[,2j],…y[,nj]}

最小值miny[,ij]=min{y[,1j],y[,2j],…y[,nj]}

在此基础上,对指标矩阵Y进行归一化。分别对望大特性、望小特性和望目特性三种指标值y[,ij]通过下面三种数学变换将它们变换为区间[0,1]内变化的归一化指标值(用Z[,ij]表示)。

1.当第j项指标为望大特性时

当第j项指标值y[,ij]越大越好时,称为望大特性,对它做变换,公式为:

六 科技人才整体素质综合评价模型

(一)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方法为层次分析法(AHP)

在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中,各指标对综合评价效果的影响程度不同,其重要程度可用其在指标体系中的权重来表示,我们在专家调查的基础上,采用AHP法确定出各指标的权重W。

(二)科技人才整体素质综合评价模型的建立

R=ΣR[,ij]·W[,ij]

式中:R为科技人才整体素质综合评价值;

R[,ij]为i项大指标第j项指标已经过无量纲化处理的评价值;

W[,ij]为该指标的权重(ΣW[,ij]=100)。

利用综合评价模型计算出科技人才整体素质综合评价值与满分对比,就可知道该科技人才整体素质情况。(综合评价值满分为100分)

标签:;  ;  ;  ;  ;  ;  

科技人才评价指标体系研究_人才测评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