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_科学发展观论文

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科学发展观论文,理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3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605(2004)03-0017-04

发展是硬道理,任何时候都需要发展,不发展就没有进步,问题的关键是如何健康的 发展,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审时度势,以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新的发展实践为着力点,果 断地提出了统筹兼顾,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无疑是十分重要的。理性地对其分析 ,探讨其确立的背景,并弄清其深刻的本质内涵和要旨,具有特别的现实意义和深远意 义。

一、确立科学发展观的背景与深远影响

(一)新中国50多年的沉痛教训对确立科学发展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新中国成立以来,确实取得了巨大成就。到2003年,国内GDP总值达到11.67万亿元, 人均占有超过1000美元,国内综合实力位居世界第六,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得到了根本 改善。但是,不可否认,由于种种复杂的原因,我国的发展走了一些弯路,其中较突出 的有三次。一是20世纪50年代末期不切实际的大跃进,“以钢为纲”,“钢铁挂帅”, “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浮夸风,导致了国民经济的停滞和三年自然灾害,被迫 不得不进行整顿和调整。其次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片面地强调以阶级斗争为纲,加之 林彪、“四人帮”两个反党集团的阴谋破坏,导致国民经济一度到了崩溃的边缘,被迫 不得不做更大的整顿和调整。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把全党工作的重心转移到经济 建设上来,从而确立了一系列适应新时期发展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应该说,中国改革 开放20多年来,取得了举世注目的巨大成就,总体上没有什么大的错误,但在社会发展 的整个进程中仍有一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短期的调整局部的整顿还是不断的。特别是涉 及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五个一号文件”下发后,有些人片面地夸大了农村生产责任制 的作用和农民的富裕程度,在抓城市化、工业化的同时放松了对农村工作的重视和支持 ,从而使农村经济到20世纪末期出现了发展停滞,农民增产不增收,负担加重,城乡工 农剪刀差愈发加大。这些问题的存在,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和警惕。党的十六届三中 全会确立了以人为本、共同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标志着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规律的认识的深化和成熟。

(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是对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惊人的伟大成就,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 三步走”战略的前两步目标,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但是,现在的小康 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提出了到2020年 要实现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全面小康社会,无疑是一项十分艰巨的任务。现在 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1000美元,届时要达到人均3000美元,确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其结果无非有两种:一种是搞得好,不出现大的失误,能顺利实现目标;另一种是, 搞得不好,出现贫富悬殊、失业人员剧增、城乡和地区差距愈拉愈大、社会矛盾加剧、 生态环境恶化等,导致经济社会发展徘徊不前,甚至倒退。后一种结果是不允许的,人 民也不会答应,因此,必须确立一种能实现第一种结果的理念,这就是科学发展观。科 学发展观是全面实现小康社会根本的内在要求,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实现现代化的 根本方针。

(三)本世纪前20年重大的战略性发展机遇是对确立科学发展观的无言挑战

当前的国际形势,和平与发展依然是时代的主题,争取较长时期的和平环境和良好的 周边环境是可以实现的。因此,本世纪头20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 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当前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 国际间生产要素重组和产业转移加快,国际上许多实力雄厚、声望颇高的企业集团纷纷 到中国投资,对我国加快经济发展,推动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和实现现代化,提供了有利 的时间和空间,创造了许多加快发展的有利时机和条件,这就要求我们必须确立科学发 展观,十分珍惜和切实用好这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这里的关键在于,发展要科学,发 展要有新见解、新思路,发展要正确把握和运用现代化建设的规律。只有确立和运用好 科学的发展观、辩证地认识和处理好与发展有重大联系的各方面的关系,发展才能有新 思路,改革才能有新突破,开放才能有新局面,也才能紧紧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顺 利实现既定的任务和目标。

(四)令人不能满意的痛苦现实渴望确立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次代表大会召开后的第一年,我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增长9 .1%的高增长率。同时,在经济的发展和运行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突出 的是投资规模偏大,部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现象比较严重,有的 行业瓶颈效应制约影响明显,尤其是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供应矛盾突出、 价格上涨过快,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和重视。一方面,我国的经济会不会走弯路 ,出现大起大落,待发展一段后再拐回头来调整;另一方面,会不会出现通货膨胀,物 价飞涨,失业人员剧增,能否保持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都是需要严肃对待和慎重考虑 的问题。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艰巨性而言,是不允许停顿、反复和走弯路的,必须确 立科学的发展观,保持一定的发展速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正是在这样的形 势和前提下,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统筹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自然是十分重要 和必须的,有很强的针对性。经济的发展需要一定的速度,特别是作为像中国这样一个 发展中大国,更需要长期保持较快的发展速度,但不能片面地追求经济发展的速度。我 国经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是结构不合理,经营方式粗放,经济增长主要靠增加投入、 扩大投资规模,资源环境的代价太大。比如,9.1%的增长速度,其中靠投资提升占了相 当大的比重,甚至有的省份达到60%以上。我国的GDP占世界GDP的比重大约是4%,而能 源消耗却占世界的近三分之一;其中,石油占7.4%,原煤占31%,钢铁占27%,氧化铝占 25%,水泥占40%。去年我国钢铁、电解铝、水泥投资分别增长96.6%、92.9%和121.9%。 这种增长速度在国内外都是罕见的。虽然目前这些行业还是产销两旺,但是潜伏着生产 过剩的危险,而且结构不合理的矛盾更为突出。比如,去年全国钢材生产2.4亿吨,还 进口了3700多万吨,但新增的钢材有60%以上都是长线产品。新建的炼铁高炉81座,规 模合理的仅有6座,部分行业盲目扩张带来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去年投资增长26.7% ,投资率达到42.7%,全社会在建的固定资产规模达到16万亿元,接近3年的总和。盲目 发展、一哄而上,造成了很大浪费。据报载,目前全国有120多家汽车制造企业,大都 产量不高,形不成批量生产能力。还有各种名堂的开发区,更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全国现有各级各类开发区6015个,其中经国务院和省级政府批准的只有1818个,占30.2 %,其余4197个均为省级以下开发区。1997年至今,开发区规划用地从1.2万平方公里扩 张到3.6万平方公里,6年激增2倍,已超过现有全国城镇建设用地面积总和。因此,必 须要加强宏观管理,采取综合措施,防止局部性问题演变成全局性问题。要按照科学发 展观的要求谋划发展大事,以求平稳可持续的发展,避免大起大落。决不能仅仅靠增加 投资和拉动消费来彰显经济发展的速度。

(五)理论创新和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需要科学发展观

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需要有正确理论的指导。然而随着社会实践的不断发展,世界 上没有一种完全不变的理论。理论的创新需要科学发展观。就经济发展自身的规律看, 也同样需要不断地完善和补充,不可能一蹴而就,一夜之间就长成经济大树。社会的发 展是螺旋式、渐进式的,理论的创新和经济的发展也不能搞冒进。因此,必须坚持科学 的发展观,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探索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 努力在理论上开拓创新,完善和丰富马克思主义的新理论,以便指导人们新的社会生活 和实践。

二、正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内容极其丰富,其根本的要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离开发展,就无从谈起发展观,更无从谈起科学 发展观。社会运行的基本形式是发展,人类生存的基本要求靠发展,中国解决一切问题 的关键在发展。发展是硬道理。发展不等于进步,没有发展就没有进步。发展需要科学 的发展观。改革开放25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得到人民的赞许和拥护,能赢得重要的国 际地位和影响,根本的动因在发展。今后,我们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建设 第三步战略目标,增强实力,在风云突变的国际局势中立于不败之地,仍然靠发展。

二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前提是科学发展。我们讲的经济较快发展,是建立在优化结构 、提高质量和效益的基础之上的发展,实现速度、结构、质量、效果相统一。我们讲的 发展,是科学发展、理性发展,不是不均衡、无计划的盲目发展。因此,必须坚持走科 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兴 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坚持以改革开放为动力,充分发挥科学技术 作为第一生产力的重要作用,注重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加快推动经济结构 的战略调整,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

三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是统筹兼顾,协调发展。首先,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五个 统筹”。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 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是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根本要求。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现 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新发展。只有按照“五个统筹”推进改革开放,统筹全局的大事, 才能促进社会资源的优化,才能把各方面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为发展提供强大的动 力。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要求,也是全面落实科学发展 观的重要内容。要同步推进各方面的改革,努力实现宏观经济改革与微观经济改革、经 济领域改革和社会领域改革、城市改革和农村改革、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的协 调发展,形成相互促进、协调发展的局面。其次要始终不渝地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全面推进社会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实现“三个文明” 的共同发展。把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三步走”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可持续 发展战略、西部大开发战略等战略性举措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实践中去。其三要 妥善处理发展中遇到的矛盾,妥善处理好九种关系。主要是:1.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 会发展的关系;2.要处理好城市发展与农村发展的关系;3.要处理好区域间发展的关系 ;4.要处理好不同利益群体间的关系;5.要处理好经济增长同资源环境的关系;6.要处 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7.要处理好物质文明建设同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间 的关系;8.要处理好经济体制改革与政治体制改革的关系;9.要处理好国内发展与对外 开放的关系。科学发展观为我们解决前进道路上面临的矛盾和问题,提供了正确的指导 思想和根本指针。

四是科学发展观发展的重点是农业、农村和农民。中国是一个以农业人口占绝大多数 的国家,没有8亿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实现全面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不可 能有全国的现代化。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也 在农村。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要特别重视农村发展问题,紧紧抓住加快农村发展四个关 键性环节。第一,要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及政策,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通过税收政策、财政转移支付、国民收入分配向农业倾斜等,进一步落实对农业“多 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加强对农业、农村的支持。第二,要加强农业、农村的自身 发展,理顺生产关系,调整经济结构,加快科技进步,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建设,促进 农村经济协调快速发展。第三,要统筹城乡发展,充分发挥城市对农村的带动作用。实 行以城带乡、以工促农、城乡互动、协调发展。第四,要深化改革,消除制约农村经济 发展的体制性障碍。逐步建设城乡统一的劳动就业制度、户籍管理制度、义务教育制度 和税收制度等,逐步形成有利于城乡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体制和机制。应当承认,当 今农村最主要的矛盾不是经济结构方面的矛盾,而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目 前农村的生产关系不适应生产力的发展的需要,迫切需要寻求一条正确的解决办法和途 径。

五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的素质和生活质量,促进生产力的发展。马克思 主义认为,生产力的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一切发展以提高人的素质 和生活质量为根本目的。目前,我国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初级阶段属于不发达阶 段,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始终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 的矛盾。根本的任务是发展生产力。只有不断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才能为社会全面进 步和人的全面发展提供丰厚的物质基础。因此,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既是经济 社会发展长远的指导方针,也是实际工作中必须坚持的重要原则,更是坚持立党为公执 政为民的必然要求。

六是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当前首先应该做好的大事是搞好宏观调控,实现经济平稳较 快发展,防止大起大落。最主要的是把各方面加快发展的积极性保护好、引导好、发挥 好。一方面,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 、可持续发展。另一方面,要适当控制投资总规模,调整和优化产业结构,坚决遏制部 分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同时,支持有市场有效益的产业和企业加快 发展。再一方面,要加快经济运行调节,努力缓解煤、电、油、运和部分重要原材料的 供求矛盾。再就是要重视防止通货膨胀,抑制物价总水平的过快上涨。

三、如何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任何一种理论的提出,都不是偶然的。它与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密切相关,尤其是与 经济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密切相关。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也是一样,有其深厚的背景和历 史渊源,有其本质的特征和丰富的内涵。正如前面所说,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坚持解放 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根据马克思主 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在总结了国内外发展问题上的经验教训之 后,吸收了人类文明进步的新鲜成果,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科学发展观丰富和发展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是我国 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因此,我们必须全面准确地理解科学发 展观,坚定不移地落实科学发展观。

(一)加强学习,努力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我们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的实践 中进一步提出的重要结论。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观察和思考发展问 题,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真正发挥科学发展观在实践中的重要指导 作用。要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全面发展的辩证关系,在任何时候、 任何情况下都要紧紧抓住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同时又要防止片面性和单打一,全 面推进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在谋划发展时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能力,统筹考虑 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既积极实现当前发展的目标,又为未来的发展创造有利条 件,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其中最基本的是搞好学习,要抓好三点。首先,要从理论和 实践的结合上,全面系统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精神实质、基本内涵和根本要求,统一认 识;其次,要以宽广的眼光观察和分析世界,正确认识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形势,积 极探索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规律,不断增强运用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自觉性 和坚定性。其三是正确地把握时代,认清国情,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学会用科学发展观 指导自身的行动。

(二)大胆实践,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

科学发展观来源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通过大胆的实践和总结,不断提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学会在实践中把握大 局,抓主要矛盾,妥善处理好当前与长远、局部与全局、政府与市场之间的关系,在实 践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能力。要循序渐进,把积极的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的态度很 好地结合起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解决发展不平 衡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学会用科学的方法,把阶段性目标和任务与长期性 目标和任务区分开来,合理地安排和布局,扎扎实实地落实和推进。

(三)勤政为民,自觉做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模范

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观点是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 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多方面的需要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具体地说,就 是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的物质文化水平和健康水平,就是要尊重和保障人 的基本权利;就是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不断提高人的 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以人为本,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 说到底,就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矛盾突出,坚持以 人为本,应当从具体的事情做起,贯穿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贯穿到我们的各项工 作中去。要关心群众生活,注意群众情绪,把群众情绪作为第一信号和决策的重要依据 。

(四)勇于探索,积极营造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机制

首先,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科学发展观与正确的政绩观是一致的,追求的目标相同 。我们所求的政绩,是为全面协调发展所需要的政绩。因此必须用全面的观点看政绩, 在衡量政绩时,要做到七个“既要”和“又要”。即:既要看经济指标,又要看社会、 人文和环境指标;既要看城市变化,又要看农村发展;既要看当前的发展,又要看发展 的可持续性;既要看经济总量增长,又要看人民群众得到的实惠;既要看经济发展,又 要看社会稳定;既要看“显绩”,又要看“潜绩”;既要看主观努力,又要看客观条件 。其次,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必须大兴求真务实之风,做到七不。即:不说假 话;不做表面文章;不急功近利;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追求脱离实际的高 指标;不盲目攀比;不虚报浮夸。其三,要深化改革,抓紧建立考核落实科学发展观和 政绩观的评价机制,以形成正确的发展导向。

(五)与时俱进,不断开拓科学发展观的新局面

要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站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前沿,针对发展过程中遇到的新情况和 新问题,及时合理地调整和完善相关的政策和措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适应经济社 会全面、协调发展的新政策和新办法。同时,要加强与落实科学发展观相适应的体制、 制度、机制和法制建设,保持发展的科学性和连续性。

收稿日期:2004-02-28

标签:;  ;  ;  ;  ;  ;  ;  ;  ;  ;  ;  

科学发展观的理性思考_科学发展观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