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业寻求突破,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软件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1“软件年”回顾
2001年是我国软件业加快发展的一年,北大青鸟APTECH公司总经理杨明介绍,在全球互联网泡沫彻底破灭之后,不少业界人士摆脱浮躁,开始把眼光转到了软件业上来,一些.com公司也被“另存为”软件公司,开始在软件开发领域施展拳脚。2001年,国务院也不失时机地出台了18号文件,把软件列为重要产业,提出优惠政策,支持、鼓励软件业的发展,业界开始欢呼中国软件业迎来了春天,并且将2001年称为“软件年”。
2001年,对我国的软件业来说,确实是好事不断,在资本市场上,国内知名的软件企业金蝶和用友先后在香港创业板和国内主板成功上市,在市场普遍看好科技股的情况下,用友上市第一天股票就大幅增值,可以说创造了中国上市公司发行股票的最好记录。紧接着在2001年中期,信息产业部、国家计委等部门组织评选并推出了我国十大软件产业制造基地,以推动我国软件企业的发展和软件人才的培养。软件企业也不甘寂寞,相继成立了软件生产出口联盟,抱团出海,国内知名软件企业北大青鸟下属的北大青鸟APTECH公司等一批软件培训机构开始有针对性的加快了对软件人才的培养。
2001年,在市场环境方面,国家“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政策的出台,北京申奥成功和加入WTO组织,更是给我国软件业的发展带来一系列的利好刺激。在全球IT产业发展跌入“寒冬”之际,我国软件业发展却“一枝独秀”,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据信息产业部的消息,在2001年,我国的软件业以三倍于国民经济增长的速度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战略性和主导地位进一步得到加强。
然而从总体上来看,我们软件业的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落后于欧美等国家,也落后日本、韩国、新加坡,甚至还落后于印度。同为发展中国家,印度与中国软件业几乎同时起步,如今却把中国远远甩在了身后。2000年印度软件出口60亿美元,而中国仅有2亿美元;印度上万人的软件企业不少,中国上千人的软件企业不多。虽然我国也出现了一些比较有实力的软件企业,但从总体上来看我国软件企业的规模还是比较小,即使在北京、深圳、上海和广州等软件业比较发达的地区也还有很大一部分作坊式经营的公司。我国企业自主开发的软件多是一些比较简单的应用软件。
“西天取经”寻找差距
有资料显示,印度软件业的增长率近几年都达到50%以上,印度政府计划到2008年,印度软件业产值将达到850亿美元,出口500亿美元。另一项指标显示,印度获得ISO9000质量标准认证的软件公司在全世界是最多的。利用了短短10年时间,印度在软件行业将日本和欧洲远远抛在后面,成为仅次于美国的全球第二软件大国,就连在软件领域一直处在最前沿的美国也不得不重视这个潜在对手。
整体国民经济以及IT产业都不如中国的印度,却在软件行业雄踞世界第二的现实,让中国软件业难以接受。中国软件发展并不比印度晚,却为什么远远落后于这个近邻?对此关注的已经不仅仅是软件业界人士,微软全球技术中心总裁唐骏在接受某报记者采访时曾透露,他拜见朱镕基总理时,朱镕基总理专门提出要了解印度软件的发展情况。据报道,不久前一份由微软参与研究的“中印软件业发展咨询报告”,已经提交给了国家计委。
从2001年年初甚至更早一些时候开始,国内的许多IT公司及媒体就已经关注到印度,并相继对印度、爱尔兰等国家的软件业发展进行了考察,以寻找我国软件业落后的症结。
赴印度考察的政界、企业界人士发表了自己的看法,普遍的看法是:中印软件业的产业化规模存在巨大的差距,科技部火炬中心软件处处长邱小玲指出,我国的软件公司规模还是非常小,绝大部分还在100人以下,从规模来说我们还没有达到产业化的阶段。
在经过对印度软件产业的细心考察后,CCID研究部龚晓峰博士发现,我国软件业发展缓慢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于我国软件业未走上规模化经营的道路,而印度软件的产业化程度非常高,印度软件企业的工业管理化水平、工程化程度和国际市场活动能力要比中国的软件企业强得多。从企业规模上看,印度软件企业的规模要远远大于中国软件企业,软件企业的人数和出口产值方面都比中国软件企业要大得多。美国AT&T副总裁李瑞儒博士指出,与印度相比,中国软件最大的问题是整体规模和开发观念。印度有很多上万人的软件开发企业。软件业的发展需要集合一大批优秀人才协同作战,而不是依靠一两个程序员。
业内已普遍认识到,导致中国与印度软件业差距的最根本原因在于国内的软件企业组织和经营机制落后,无法与软件这一现代产业的需求相适应。许多报道认为我国软件企业规模太小,是软件作坊,实际上软件作坊的要害问题不在规模,而在分工与管理。我国软件企业通常是“各人一摊,从头到底”,主管的软件工程师从软件设计开始直到销售计划都要自己做,分工极不合理。当我们的软件业在嘲笑印度软件业技术低的时候,事实上我们和印度一样,都是停留在二次开发的层次,而印度软件业的工业管理化程度要高很多。
缺乏严格的软件工程管理造成了我国软件工程化程度低、软件制作质量不高的现状。不少业内人士认为造成这种现状的直接原因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体制,我国的计算机软件专业教育体制在国际化、标准化方面已经大大落后于美国、印度等国家。北大青鸟APTECH总经理杨明告诉记者,改变我国软件业落后的现状最根本的办法是改变教育体制,加强对软件人才的培养,在我国还没有形成一个与工业界接轨的系统、规范、工程化地培养软件人才的体系。这样的软件人才培养体系既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又要培养学生的工程化意识。
软件业寻求突破
谁都无法忽视中国IT产业近几年的飞速发展以及中国IT产业的巨大市场,2001年夏天,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移动电话用户市场,中国PC市场增长幅度居世界领先地位。人们还注意到,全球最大的IT企业纷纷投资中国,并将它们的亚洲总部甚至全球技术中心搬移到中国,不少大中城市在发展规划中将信息产业确定为城市支柱产业。所有这一切都表明,中国的软件产业有着非常诱人的前景。
今年1月,印度软件行业开始了在中国的世纪首航。该国第四大软件巨头萨蒂扬公司在上海正式宣布开展其在华业务。同时,萨蒂扬计划投资1000万美元在浦东软件园设立软件研发中心。萨蒂扬的到来仅仅是一个开始,据悉,印度最大的软件商infosys几个月后就会在浦东落脚,而另一软件巨头TSC也将很快跟踪而至。这三家公司的产值占印度软件工业生产总值的30%以上。
萨蒂扬亚太区总裁维仁德·阿加瓦接受专访时指出,中国巨大的市场是萨蒂扬来华的主要动力。
浦东软件园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认为,随着中国加入WTO,会有越来越多的外资入驻上海。目前我国的软件企业主要服务于我们国内的企业,所以印度软件企业来中国的初期阶段,不会与当地企业在市场上有明显的竞争。但长远来讲,人家肯定要把手伸到国内市场上来,在金融、电信等行业他们经验丰富,人力成本上国内企业也没什么优势,对市场的瓜分、对人才的争夺以后势必会愈演愈烈。
只有加快中国软件业的发展,才能更好的占领国内市场,进而向国际市场进军,这是所有软件业人士的共识。
据了解,继前年国家鼓励和扶持软件产业发展的18号文件发布之后,各个地方又颁布了当地的优惠政策。以上海为例,上海市政府制订了29条在投融资、税收、人才教育和培养、收入分配、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对地方企业实行的优惠政策,同时积极推动浦东软件园建设,在各项基础设施建设上为软件行业搭桥铺路。
我国的软件业要发展,关键在于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北大青鸟副总裁苏渭珍教授认为,任何一门技术,要实现产业化,首先需要的是技术本身的“平民化”和“工程化”,从事这个产业不再是少数社会精英的“特权”,而是让大多数人都能够从事这种行业。这是我国软件产业化的一条必由之路。
要实现软件工业化生产,必须拥有大批从事基础编程的程序员。我国的软件难以形成产业的瓶颈之一就在于缺乏大量的产业后备军,缺乏大批的“数字蓝领”、“IT蓝领”。成熟的产业从人力资源结构上应该呈现金字塔形状,而不仅仅是那些精英的游戏,他们是处于顶端的决定产业方向的人,真正从事产业日常具体工作的,是大量产业工人的存在。
与软件开发的流程管理相适应,软件企业需要一个相应的人力资源结构。软件工程管理要求在这一结构中,每一个人都按照分工协作的原则进行流水线作业,其中数量最多的是基层编程人员。时力永联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韦展辉告诉记者,这一部分人是软件企业的主要人员,大约要占到总人数的60%到70%,这些人一般并不需要太高的学历,具有高中或者中专、大专学历的人,只要经过软件开发技术的职业培训就可以胜任。这些人动手能力强,操作熟练,并且还具有良好的工程化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
与日本、印度等国的“高中生程序员”相比,我们的软件开发人员基本上都是本科毕业的,有时甚至博士也冲杀在编码第一线。这些有着较高素质的人才,做程序员不能充分发挥作用,做系统分析师又缺少进一步的锻炼环境,其结果是软件成本下不来,质量上不去,对于软件业的发展是一个非常大的障碍。
如今,“软件蓝领”已经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开始深入人心,而软件蓝领的培训也已提前启动,北大青鸟APTECH公司第一批IT企业和教育机构于一年前开始了“软件蓝领”的培训工作。
“软件蓝领”应市而出
目前我国软件蓝领培训市场已经渐成规模,形成了一批诸如北大青鸟APTECH计算机教育等国内知名的软件人才培训机构。在软件蓝领的培训中,北大青鸟移植印度的软件人才培养模式,引进印度APTECH公司成功的软件工程师培训课程体系之一——ACCP,不依赖某一项技术或某一个厂家,而是面向行业,培训企业开发人员具备的技能和实践的能力,系统性地为行业培养通用性软件开发人员,在IT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北大青鸟的这种培训,在教育界被称为典型的技术教育,以最直接的方式教授学员最实用的使用技术。整个教学在强调学习国际先进经验的同时,强调要结合中国的实际,更加地本土化,更适合我国软件市场的人才培养。北大青鸟培养的首批软件蓝领将于今年年初出炉,并将批量走向市场。据称,这些“软件蓝领”还没有毕业,就被众多的IT企业“一抢而空”,这些要人的企业中包括北大青鸟、瑞星、汉王等非常有名气的企业。
随着“软件蓝领”大批地进入市场,无疑将对我国软件业的发展产生重大影响。首先是软件人才匮乏将从根本上得以扭转,对软件开发观念和软件开发管理方式的转变也将起到根本的推动作用,对我国的软件企业推行软件工程将具有积极意义。
软件产业是一个国际化的产业,中国软件市场是国际软件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随着我国软件产业的不断发展,软件企业走出国门、软件产品融入国际市场已成大势所趋。浪潮软件CEO王柏华在谈中国软件企业如何参与国际竞争时强调,做软件出口要有合理的人才体系结构,各种层次人才要有不同比例,不是高层次人才的比例越高越好,人才队伍的建设必须考虑成本因素和稳定因素。规模化的软件出口加工基地,必须按软件工厂的模式运作。王柏华说,浪潮在积极引进归国留学人员的同时,浪潮计算机培训学院已与北大青鸟建立起了合作伙伴关系,以加强对“软件蓝领”的培养。
中国软件产业要加快发展,进一步走出国门,融入世界软件产业,必须以国际通行的行业准则来规范自己,进行产业化发展。科技部火炬中心软件处处长邱小玲表示要为我们的软件企业创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推动中国软件产业的国际化。不走国际化的道路,中国的软件产业就不能发展。因此需要有意识地按照国际规范建立起现代软件开发设计的惯例,同时加强国际交往与联系,培养挑战国际水平的胆识,树立起民族软件产业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