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将探索中国音乐剧本本土化之路_音乐剧论文

谁将探索中国音乐剧本本土化之路_音乐剧论文

谁来探寻中国音乐剧本土化道路,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本土化论文,音乐剧论文,谁来论文,中国论文,道路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大概不到两个月,首都舞台上连续推出美国音乐剧《西区故事》,前者为北京精艺音乐剧学校的演出,后者为中央戏剧学院的音乐剧班演出。一时间,也构成一股不大不小的音乐剧“热”了。但是,仔细观察起来,可谓“热”而“不热”。

这样说,包括几点含意:一是说它没有像预期的那样“火”起来。有一种估测,据说还是日本专家看好中国的音乐剧市场。这几年,北京似乎涌动着颇为强劲的音乐剧的潮流,办班,办学校,排音乐剧,操办者颇热,媒体也热;其二,评论界不但对《西区故事》的演出反映不热,而且对前两年演出的音乐剧也未见更多的评论关怀;其三,观众接受似乎也不够理想,不肯像买话剧《古玩》入场券那样愿意掏腰包。

一个开放的大国,引进一个外国剧种,是可以一试的。但切忌一哄而上。美国的音乐剧,是美国的社会文化和制度文化的产物,犹如中国的京剧,不是外国人轻易玩得的。美国音乐剧大约有上百年的发展历史。它最早是承着英国轻歌剧的余波,在二十世纪由娱乐发展为一种艺术形式,并能同古典歌剧相抗衡,成为纽约百老汇的一道特有的艺术风景线。

据笔者看到的资料,对美国音乐剧的特性可归纳为五点:一是综合性,在艺术上,是高度的综合,集剧情、舞蹈、音乐于一身。由此,而产生了制作人制度。如《西区故事》,即由百老汇著名的制作人哈尔·普林斯总抓,聘请了最佳的编剧亚瑟·罗兰兹、作曲波恩斯坦、编舞杰伦·龙宾斯(导演),并集中了纽约表演艺术界的数十名优秀的演员,经数年的筹备排练取得成功,从而取得上演15000场的记录。二是商业性,绝对把追求最大的利润作为其目标。一切追求,包括艺术追求,都是为了赚钱。三是它的大众性,从题材、故事、音乐、舞蹈,一切都考虑社会大众的需要和口味,竭力兼顾到各个阶层的好恶,讨大众的欢欣,赶时代的潮流。趋时媚众是其本色。四是娱乐性,音乐剧成为观众追求娱乐的一种典型艺术形式。无论是罗曼谛克还是善感哀怨的爱情故事,还是加上一些人道主义的佐料,都在于使观众从中得到轻松愉快。故有人说,音乐剧是在制造一种世外桃源,让人忘记尘世的烦恼。也有人说它是专门演给“疲惫的商人”看的。五是专业性,它要达到上述目的,就最讲究专业性,无论是演员的挑选,舞台的装置,音乐的制作,都是非常专业化的,不容许有丝毫的草率马虎。

由此,可以说美国音乐剧不仅是其制度的产物,其自身不仅是一个剧种,也是一种制度。其价值追求、组织经营、创作规范、演出形式等,是一套完整严密的制度。

目前,我们的音乐剧似乎更多受日本的影响,犹如当年的话剧。笔者希望有关部门,能够组织一些人到其诞生地美国作些深入的研习和调查,取得第一手的资料。再可进言者,不妨看看港台的经验。

香港是美国音乐剧推销的重点城市。音乐剧的大老板洛依·韦伯在香港开设区域办公室,成功地推出音乐剧《猫》和《歌剧魅影》,轰动香港。特别是后者,只台湾就有万人前往观看。亚洲的音乐剧热,多半是它刺激起来的。据报道,他们也很想在中国打开音乐剧市场。

香港本地的剧团也竞相推出音乐剧。如由高志森执导,杜国威编剧的《我和春天有个约会》、《播音情人》等(由他们组成的春天公司,也可以说是一个音乐剧公司);中天公司的《白雪公主》、《仙乐飘飘》、《虎度门》;香港话剧团的《杜十娘》;中英剧团的《Q版老夫子》、《黑白道》、《香港考古故事飞飞飞》、《华鬼做大SHOW》等;香港演艺学院也推出音乐剧;还有香港三大剧团(香港话剧团、香港中乐团、香港舞蹈团)联合推出的大型音乐剧《城寨风情》,是香港空前的耗资巨大的大制作。但所有这些音乐剧,都不是美国音乐剧的再版,在题材、故事、音乐和舞蹈上,不同程度、不同侧面、不同角度吸收本地的艺术资源,以适应香港观众。如《Q版老夫子》,舞蹈、音乐都有美国味道,但故事却取材于香港一个妇孺皆知的漫画形象——老夫子。专门演给你儿童看,剧场效果甚佳。《城寨风情》在音乐上更多吸收了民族音乐的东西。这多少反映了香港音乐剧的本土化的倾向。

台湾,于10多年前,曾以上千万美元的投入,推出音乐剧《棋王》,在当时引起争论。有人说,花这么多钱引进音乐剧有必要吗?这样是否会成为美国文化的加工代理商?问题提得相当尖锐。由于演出效果不够理想,音乐剧的热潮随即冷下去了。

近年来,台湾音乐剧再度兴起。他们也称之为歌舞剧。以绿光剧团的成就最为突出,该团推出《领带与高跟鞋》曾于去年来京演出,颇受好评。其题材取自上班族的日常生活,以轻松的喜剧形式,来反映上班族的苦闷和辛酸。今年,在台北上演的《结婚?结昏!——办桌》,透过中国人的婚礼酒宴,透视中国人结婚文化风俗。编剧和导演罗北安说,中国人的结婚,不是两个人的结合,而是两个家庭甚至是两个家族的人的种种文化的习俗的碰撞。正是在结婚的宴席上,闹出了种种笑话。据报道,此剧演出引起轰动。由此,也可看出台湾戏剧界认真总结了经验,比较成功地探寻着音乐剧的本土化民族化的路向。

我对音乐剧在中国推行的可能和潜力估计是:第一,中华民族是善于吸纳新事物的民族,作为一个文化的泱泱大国,引进一个美国剧种作为发展中国戏剧的一种借鉴是必要的。第二,应充分估计到,中国作为一个戏曲大国,中国人的音乐耳朵和欣赏习惯,对音乐剧可能有拒斥的一面。但音乐剧作为一种综合艺术同中国的戏曲是同质的,而音乐剧的现代性又是中国戏曲所缺少的,这是引进美国音乐剧的有利条件。第三,照搬美国音乐剧,在其初始阶段不无意义,但长久之计,我倒赞成港台的本土化民族化的路向。这也需要一个艰苦的“翻译”过程,并非一件容易的事。反观中国现代的洋歌剧和土歌剧的消长历史,好像至今仍然不得兴盛起来的现实,作为推广音乐剧的朋友来说,应该有所深思,其中经验教训是很值得研究的。

标签:;  ;  ;  ;  ;  ;  ;  

谁将探索中国音乐剧本本土化之路_音乐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