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文明志愿者队伍 助推文明城市创建——甘肃省兰州市文明志愿者建设的实践与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兰州市论文,志愿者论文,甘肃省论文,文明城市论文,队伍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为进一步深化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培育具有影响的创建工作特色,2007年底,兰州市文明办、创建办在有效整合全市各行业和各级各部门志愿者力量的基础上,启动了兰州文明志愿者建设工作。目前,全市共建有文明志愿者服务队2144支,有近20万人的文明志愿者分布在全市各服务点从事交通协勤、帮困助弱、应急医疗、环境整治、信息咨询等方面的志愿服务工作。他们用自己的专业技能、热情的服务,树立和展示了文明、和谐的兰州城市形象,成为“文明新兰州”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一、兰州文明志愿者建设基本情况
兰州文明志愿者队伍是遵照“党政所需,群众所求,志愿者所能”的思路组建起来的。经过一年多的工作实践,这支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在弘扬社会道德风尚、和谐人际关系、维护公共秩序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越来越受到群众的欢迎。同时,通过建立文明志愿者队伍,也有效解决了以往各志愿者组织之间各自为政、志愿者队伍弱小、管理松散的工作局面。
(一)文明志愿者服务网络基本形成。在市文明办牵头组织下,按照统一招募、统一组织、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行动的“五统一”模式,组建起了兰州文明志愿者队伍。市文明办、创建办会同团市委、市妇联、市总工会等群众团体,共同组建了“兰州市文明志愿者总站”,统一组织、协调、管理全市志愿服务活动。各区县成立了文明志愿者分站,各部门、各单位建立了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形成了具有兰州特色的以市文明志愿者总站、各区县分站、各部门和单位服务队为架构的“三位一体”的文明志愿者服务网络。
(二)文明志愿者队伍建设初具规模。按照属地化管理原则,对文明志愿者进行登记注册,要求所有组建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先到所在辖区文明志愿者分站进行登记,各分站再统一到市文明志愿者总站进行注册,领取文明志愿者服务队队旗、志愿者徽章和光荣证。目前,兰州市文明志愿者总站下设城关、七里河、安宁、西固、红古、永登、榆中、皋兰8个文明志愿者分站。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主要分布在交通协勤、卫生清洁、医疗护理、法律援助、家教服务、就业辅导、外语翻译、献血捐髓、驾驶服务、文体娱乐、帮困助弱、家电维修、社会调查、治安巡逻、大型活动服务15个服务领域。
(三)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丰富多彩。市文明办、创建办作为全市文明志愿者服务工作的主要推动者,带领广大文明志愿者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紧密结合群众的生产生活需求,广泛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积极响应市委、市政府的号召,自觉参与全市统一组织开展的“创建文明城市、参与志愿服务”主题月、“创建文明城市、美化我们家园——志愿者在行动”环境卫生大扫除、“做文明市民、文明乘车、文明行路”等集中活动。同时,各服务分队还自行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文明志愿服务活动。一年来,全市参与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的人数累计超过100万人次。
(四)文明志愿者管理机制初步建立。兰州市在建立文明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同时,积极探索加强文明志愿者服务工作的长效管理机制,制定了《兰州市文明志愿者总站章程》,明确了兰州市文明志愿者总站的性质、指导思想和工作任务。印发了《兰州文明志愿者标识使用和管理(暂行)办法》,规定了兰州文明志愿者标识由服务队队旗、志愿者徽章和志愿者光荣证三部分组成。管理制度的建立,为文明志愿者服务工作规范化管理提供了有力保障。
(五)文明志愿服务形成创建亮点。兰州文明志愿者的招募,抛开了年龄与职业的限制,增强了志愿者的广泛性,使每一个愿意为创建工作贡献力量的市民群众都能加入到文明志愿者行列,文明志愿服务已形成兰州市的一大特色和亮点。今年6月,中央文明办调研组在兰州市召开了全国文明志愿者建设兰州座谈会,他们认为“这是在文明办范围内第一次探讨精神文明与志愿服务之间的关系,兰州市的文明志愿者组织与服务工作已经走出了一条富有地方特色的路子”。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是文明志愿者的服务领域不够宽泛。目前兰州市文明志愿者服务活动范围大多集中在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的服务对象,而对以人为主的服务对象如下岗困难职工、离退休职工、见义勇为英雄及家属、孤寡老人、进城务工人员等社会群体开展的定向志愿服务还不够广泛。
二是文明志愿者的服务功能与社会需求有一定差距。目前,兰州市文明志愿者的服务功能不够全面,提供的志愿服务远远不能满足群众和社会的需求。同时,对现有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伍缺乏有效的科学分类,为社会和群众提供个性化、专业化的志愿服务项目不多,需进一步拓展。
三是文明志愿者建设的长效机制有待完善。在文明志愿者的动员、招募、培训、管理、考核、激励、服务及社会环境营造等方面还缺乏一套长效机制,文明志愿者服务的管理相对薄弱,工作经费比较缺乏,志愿服务工作的持久性不够。
三、主要对策
一个城市若能有大量的志愿者来创造大量的文明行为,必将大大提升这个城市的软实力和竞争力。因此,要坚持从社会需求出发,加大宣传力度,积极探索文明志愿者服务新领域,完善机制,加快志愿服务社会化进程。
(一)加强舆论宣传,营造志愿服务良好社会氛围。紧紧围绕创建文明城市、建设和谐兰州,大力宣传文明志愿者服务理念,让“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更加深入人心,让“爱心献社会、真情暖人间”的行动得到更广泛的社会认同,让“赠人玫瑰,手留余香”的价值观念成为人们崇高的精神追求。要积极培育志愿服务的先进典型,采取多种方式广为宣传,营造更加浓厚的志愿服务舆论氛围,让更多的人认同志愿服务的高尚,并参与到文明志愿服务中来。
(二)继续强化队伍建设,不断壮大服务力量。要继续扩大文明志愿服务队伍规模,实现各级各类文明单位志愿服务活动全覆盖,力争到2009年底使全市文明志愿者人数扩大到30万人。要进一步改善队伍结构,吸收更多具备一技之长的人加入到志愿者队伍中来。要结合不同群体的特点和专长,对文明志愿者队伍进行整合分类,组建各种专业化的文明志愿者服务队。
(三)突出服务重点,拓展志愿服务领域。文明志愿者服务队要结合自身特点广泛开展经常性的志愿服务活动。城镇文明志愿服务应重点在交通秩序维护、公共场所管理、扶弱帮困救助等方面开展服务,农村文明志愿服务应重点在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卫生文化事业发展、扶贫帮困等方面开展服务,专业志愿服务应重点在法律咨询援助、医疗义诊、文艺宣传等专业方面开展服务。
(四)建立健全长效机制,规范志愿服务活动。一要健全招募机制。拓展招募渠道,充分利用网络、手机短信等新传媒开展招募,逐步建立起既有长期项目招募、又有短期项目的临时招募,既有应急式招募、又有储备式招募的多种方式相互补充的招募工作机制。二要健全管理机制。建立完善层级管理、活动管理、安全管理等制度,进一步明确和规范各级文明志愿者管理机构、文明志愿者的职责,保证文明志愿服务活动规范有序开展。三要健全激励机制。建立一套文明志愿者服务经历的认可、表彰等方面的相关政策及激励体系,引导更多的社会公众参与文明志愿服务。四要健全保障机制。建立文明志愿者培训阵地,定期对志愿者进行培训。同时,还要建立健全组织协调、资金筹措等项目保障机制,使志愿服务工作有章可循、持久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