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婴儿床旁护理是指在围产期母婴同室保健范畴内,持续地促进妇女儿童保健教育及实施,在独一无二的分娩过程中提供母亲、婴儿和整个家庭个性化的临床支持和服务。本文针对母婴床旁护理的发展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为产科护理服务提供依据。
关键词:母婴床旁护理;母婴同室;护理;现状
1 前 言
母婴床旁护理是由有一定护理经验的护士实施一对一的床旁新生儿沐浴、抚触、脐部护理、臀部护理、婴儿喂养指导、出院指导、母婴健康宣教等个性化的护理示范,实现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母婴全程不分离,使年轻的父母在学习婴儿护理的同时,享受到更多的亲子快乐,这种模式的实施能够促进母婴健康;可使产妇尽快适应初为人母的转变,减少不安和焦虑,顺利度过产后生理波动期,有效减少产后抑郁症的发生;拉近了产妇、家属与护士的距离,提高了家属对护士的信赖,减少了医疗纠纷的发生;保证了护理安全,减少了产科出错率;最大限度地实现了以家庭为中心的护理,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的需求,保障了母乳喂养的成功实施。母婴床旁护理是对优质护理服务的最好诊释,越来越多的产妇享受到这项个性化的护理服务。
2母婴床旁护理的起源
母婴床旁护理起源于床旁护理。1945年,国外研究者首先探讨了床旁护理的教育及其成效。1976年日本率先将床旁护理应用于早产儿出院前的护理,我国1987年才开始出现床旁护理的相关文献,彭顺清提到了重度失血性休克患者入院后经专人床旁护理观察,此后床旁护理逐步在临床各个领域发展应用。文献报道2007年母婴床旁护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科护理模式陆续在国内开展。但由于医疗资源及经济状况的限制,尚达不到国外一些发达国家以家庭为中心的产科监护(FCMC)。但产科护理工作者在积极探索研究符合我国国情的母婴护理新模式,而由FCMC演变的母婴床旁护理,一位责任护士全面负责母亲和婴儿护理,各项护理操作均在产妇床旁进行,新生儿24h不离开母亲,满足了产妇、婴儿和家庭需要,产妇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健康教育知识知晓率、新生儿护理技能均大大提高。
3目前国内母婴床旁护理的现状分析
3.1母婴床旁健康教育
(1)入室床旁健康教育住院患者健康教育的基础内容包括:介绍主管护士、主管医生、护士长姓名;介绍病区环境、病床、呼叫器、门卡、电水壶等的使用方法;介绍作息时间、饮食、陪客探视、安全、卫生等制度。
(2)产前床旁健康教育指导孕妇做好自我监护,同时做好产前的饮食与活动、母乳喂养的准备、产时的过程与配合、产后的生理变化及应对的方法等指导。对孕妇进行个体的、针对性的心理安慰和感情支持及帮助。
(3)产时床旁健康教育以“一对一”的形式,指导产妇如何减轻宫缩带来的痛苦,同时给予安慰和抚摸,使产妇消除紧张情绪。开设导乐分娩,胎儿娩出后热情祝贺产妇初为人母,把新生儿放在母亲胸前进行第一次接触,早吸吮,建立母子感情。
(4)产后床旁健康教育:合理的饮食营养,合理的活动与休息;母乳喂养知识教育;新生儿的健康护理,常见生理现象知识教育。
(5)出院床旁健康教育产褥期自我保健知识,出院后一周内电话回访,将健康指导延伸到家庭。
3.2孕产妇床旁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测胎心及吸氧、床边NST及OCT、会阴护理及乳房护理、产后挤奶方法及喂奶姿势、产后训练操等,并将其注意事项告知产妇及家属,使其离院后也能充分利用所掌握的知识,为母婴提供高质量、持续、安全、有效的服务。
3.3新生儿床旁护理
主要内容包括新生儿沐浴、新生儿抚触、新生儿游泳、新生儿脐部护理、新生儿眼部护理、新生儿臀部护理换尿布、新生儿筛查、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预防接种等。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4 母婴床旁护理的应用效果分析
4.1有利于产妇和家属掌握健康教育知识和育儿技能
面对刚刚出生的婴儿,初为父母的家长往往表现为束手无策,护士通过对新生儿的现场护理示范,如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沐浴、抚触、更换尿布、臀部护理、消毒脐带等,帮助产妇及家属尽快掌握各项护理技能,从而体现了以产妇和新生儿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使年轻父母基本掌握了育儿知识与技能,出院后在家中护理宝宝得心应手。
4.2有利于孕妇的角色转换,降低产后孕妇焦虑抑郁的情绪
初产妇及家属大多数缺乏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通过责任护士的耐心指导,更容易使产妇及家属受益,缓解由于对照顾新生儿没有把握而产生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产妇的心理状况,协助其尽快接纳新生儿,承担起适应新家庭的角色,帮助其更快康复。因此床旁护理模式的实施,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的护理特点。
4.3提高了新生儿的护理质量,降低了医疗纠纷的发生率
护士在实施床旁护理的过程中,与家属的交流增加、信任度增加,减少了纠纷的发生率。母婴床旁护理可以不断提高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技术水平,严格操作规程,减少医疗差错,确保医疗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新生儿院内感染发生率充分的母乳喂养,提高了新生儿的自身免疫力;床旁护理各项操作都在产妇床旁进行,使医务人员能够严格遵守各项操作规程,防止侵入性的医源性交叉感染,防范了新生儿医院感染的发生。
4.4有利于提升护士的职业形象
母婴床旁护理,产妇及家属对护士的工作感到满意,对护士的关心充满感激,使护士感受到了自身价值,也越来越热爱自己的护理工作,患者对护士的赞誉,激励护士更好的服务。护理模式的开展,护士全面负责产妇及新生儿的护理,全面掌握母婴情况,增强责任感,激发了护理人员学习的自觉性,除掌握医学及护理知识外,还要掌握社会学、心理学及沟通艺术等方面的知识,有利于提高护士的综合素质和职业形象。
5母婴床旁护理还需考虑的问题分析
5.1病房环境的要求
产妇分娩后,要安排环境清洁、通风良好、相对安静整洁、有降温及取暖设施的病房,对病房要定期消毒,预防母婴因感染而生病。特别是剖宫产术后,产妇抵抗力差易继发各种感染,因此在做好消毒隔离的基础上,还应严格限制探视。在冬季实行母婴床旁护理时,特别是新生儿抚触、游泳、沐浴,要求病房室温达到28℃以上,有些普通病房的温度可能达不到相应的要求,护理管理者必须采取相应对策,解决普通病房冬季母婴床旁护理的难题,如配备轻便的局部红外线辐射取暖器。
5.2母婴身心的状况
产妇分娩后身体处于极度虚弱的状态,要尽量保证产妇有足够的睡眠,培养产妇与婴儿同步睡眠的习惯。需认真评估母婴的身心状况,根据临床护理路径指南,为母婴制定一套全面的整体护理工作计划,进行预见性的、多元化的母婴床旁护理。
5.3工作流程安排及人力资源的配置存在挑战
母婴床旁护理实行的是“一对一”的护理模式,需要配备相应护士。崔志清发现,每日每位产妇母婴床旁护理平均用时数,剖宫产产妇为77.18min,自然分娩产妇为48.35min,每名护士平均日班加班在1.5-2.3h,从侧面说明了母婴床旁护理增加了产科专科护理工作量。因此护理管理者必须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合理安排护理工作流程及增加人员的配置。
6 结 语
母婴床旁护理是“一对一”的产妇及家属参与的床旁护理模式,符合产妇的心理需求及新生儿护理特点,通过高质量的产科护理和健康教育,使产妇及家属对新生儿护理树立信心,加强了护患沟通,提高了孕产妇及家属的满意度,基础护理得到落实,降低了因“母一婴分离”,“婴一婴同室”护理引发的交叉感染,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提升了整体医疗护理质量,是推动产科护理模式实施的重要方法,也是现代化产科护理新模式的核心内容。但母婴护理模式达到理想的护理成效,还需对母婴床旁护理循证医学、临床路径等作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牛慧军.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中的应用[J],中国医学工程,2011(6).
[2]陶娥娇.新生儿母婴床旁护理对母婴互动效果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0(6).
[3]李桂平.母婴床旁护理模式探讨[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0(22).
[4]孙娟,曹松梅.母婴床旁护理模式在产科的应用及其效果(J].中华护理杂志,2010(45).
论文作者:张小波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2
标签:母婴论文; 产妇论文; 新生儿论文; 护士论文; 产科论文; 家属论文; 健康教育论文; 《医师在线(学术版)》2019年第0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