略论直觉决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直觉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今各国企业都面临着有史以来最不可捉摸的竞争形势。
西方学术界与企业界为此展开了一场对企业竞争策略的论战。理查·达文尼教授提出“超级大竞争”的理论,一语惊人:把竞争者完全毁灭将成新趋势。他还强调指出:企业追求最大利润不再是第一要务,取而代之的是,如何使竞争者的损失极大化。他的见解,引起企业的共鸣,因为企业在竞争中遭到正面冲击,不再是营销教科书上的理论以为的那样:“只要找对市场利润基础,即可安身立命。”这种想法,已被现实的实例证实其不再可靠。德国西门子总裁也认为:“传统的优势已无法应付当前激烈的国际竞争。”然而,著名的美国波士顿顾问团却提出相反的看法,认为企业只要保有其专业特长,必可依此优势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完全可以应付市场竞争。新兴工业国家的企业界似乎对此更表示赞同,因为它们大多是中小企业,各具有特色,如中国台湾地区的电脑、印度的软件、韩国的小汽车、巴西的引擎零件以及波兰、匈牙利、捷克等东欧国家生产的质量过关、低价位的机器人、卡车等。上述两种针锋相对的理论通过各自的出版著作,在“畅销书排行榜”上激烈竞争不已。
无论社会现实,还是理论策略都出现从未有过的混沌,足令领导者无所适从,胆战心惊。在现代企业管理中,领导者何去何从,如何决策显得格外重要。决策是领导者最主要的职能。现代管理科学家赫伯特·西蒙有一句简洁的名言:“管理就是决策。”决策是对未来实践的方向、目标以及达到目标,提出并选择行动的方案,而后付诸实施的过程。从认识论角度看,它是一个主观见之于客观的认识——实践过程。它的逻辑程序包括“发现问题——确定目标——制定方案——确定方案——付诸实施——实现目标”等环节。决策是一门领导科学,也是一门领导艺术。领导决策是企业运作的核心环节和前提条件。领导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组织能否正常运作和实现预期的企业目标。
传统决策一般凭借决策的经验和个人的意志,决策者的成功往往依凭个人的聪明才智和直觉之类的经验判断。当代一般的管理理论教科书对此类决策都持否定态度。然而,在管理理论界也不乏有人肯定领导者凭个人直觉行事的方式。被誉为当代美国式经典管理学者哈泼·柯林斯极力推崇直觉,撰写专著《直觉——管理和决策中的超凡智慧》。据他了解,不少出类拔萃的领导者,作出的决策除了依赖正确的信息,更重要的是听从自己内心的声音——直觉。他认为,知识和经验在内心融合便是直觉,这是一种感觉事物可能的下意识的能力,只有真正具有超凡智慧的人才能在霎时接受直觉的指引,让自己多年的积累和磨砺在压力下迸发。德国管理心理学家法斯博士说:“理智要通过费时的分析,会拖延决定,而直觉能在多少分之一秒内对形势或个人的态度哪怕是微小的变化作出反应。”1940年秋天,德国空军对伦敦发动空袭,一个深夜,邱吉尔去某高炮连看望英国官兵,事后坐车回去,车门已打开,但邱吉尔一反常态,转念绕到另一边上车。不早不晚,不前不后,一颗小型炸弹落在车门打开的一边。邱吉尔自称是一种“强烈的内力和直觉”驱使他到另一边上车。邱吉尔的这种“直觉”,似乎对股市投资者很有帮助。股市要人安德列·科什托拉尼说:“谁想在股市上靠电脑获得成功,肯定会彻底失败。对股市的涨落就是需要有感觉。”伟大的牛顿被科学评论家认为是具有杰出直觉能力的物理学家。他意识到和感觉到的东西多于他能证明的东西,而证明往往也是以后补上的。
现在虽然已进入新的时代,世界变得越来越复杂,但是,用所谓“第六感觉”、“预感”、“本能”等直觉行为方式的企业领导者似乎大有人在。当今“知识爆炸”时代,人类知识总量成倍增长,而今一份《纽约时报》的信息量要比17世纪一个普通英国人一生的经验还多;在今后15年内,人们需要研究和发表的知识相当于自亚里士多德以来2000年内的知识总和。尤其在企业联网中,几秒钟就会汇成大量数据;面对过量的信息和知识数据,在即时屏幕前的决策者有时必须不经充分准备而作出决策,否则会失去机会。瑞士洛桑国际学院对1300人所作研究得出的结论是:一半以上的企业领导者是凭直觉办事的。世界轮胎大王弗郎索瓦·米什米就是典型的凭直觉办事的企业家,他对自己的决定或决策从不加以解释和说明,下属只要照办就是了,而他的企业却获得极大的成功。
对于直觉的研究,理论界还在进一步探讨。有人认为,直觉本身不同于缜密的理性思维,这是一种捉摸不定的,似乎是非理性过程。有人则认为,直觉并不是神秘的非理性力量,它是理性的,是可以用逻辑分析和阐明的,如同分析和阐明认识过程的其它环节一样,其成功在于重视外围信息。直觉是人的认识长期的量的积累所引起的质的飞跃,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特殊形式。目前,还有学者提出了迄今为止人们几乎一无所知的独特的“群体组织直觉”、“协作性直觉”新问题。总之,直觉只是决策的一种形式,而不是绝对的,有人将其作为主要方式,有人作为补充,效果因人而异。对于过分强调个人作用的直觉决策方式,不是人人都可信手拈来,一般领导者需慎用之。
1995年,英国有233 年历史的最古老的巴林投资银行倒闭轰动于世,原因之一就与新加坡分行的一名28岁的经理人利森个人独断专行的“凭直觉”交易决策错误有很大关系。1998年1月11 日被称为亚洲金融界奇迹的香港百富勤投资股份公司宣布停业清理,其错误原因与“巴林”如出一辙。由于该公司固定收入部32岁的负责人法籍韩国人安德列·李“偏执、傲慢”,凭个人直觉作出错误决策,使百富勤公司放债过多,处于危险境地。中国珠海名噪一时的巨人集团,其“巨人”之名曾经是十分响亮地令国人引以为骄傲的民族品牌,1994年销售额达3.6亿元。 这个以SAC2401 汉卡起家的巨人集团董事长史玉柱被评为“中国改革十大风云人物”。但是,此后他也陷入以个人为主观意愿制定决策的错误之中,在类似“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的脱离科学基础“凭着感觉走”的思维方式指导下,盲目进入自身不擅长的保健品和医药市场,并提出1995年销售额要上5亿,1996年上50亿,来个“大跃进”。 结果事与愿反,违反客观经济规律,导致集团目前处于举步维艰、进退两难的重重困境之中。
替代传统决策的现代决策必然会被提到企业领导层的议事日程上。现代决策要求在准确、及时和充分信息基础上筹划未来。理论意义上的决策不仅意味着最终的选择,而且意味着设计和选择方案的准备全过程。决策目标和方案的提出,须基于理性的分析,不应鲁莽从事,只依照领导者的个人看法决策。领导者必须发掘和利用整个企业内的各种高见,由此建立决策共识。很多成功的决策往往是由两个以上的群体作出的,即使有些表面看来是“直觉”成功的个人决策,其内里还是蕴含“集思”的成份。因此,现代决策要求企业主要领导应安排多人参与其事,乃至借助“智囊团”、“专家小组”,协助分担决策负荷,进行所谓“共享管理”的群体决策,而直觉决策则由领导者按实际情况择优取之。
标签:决策能力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