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造价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_耿宝亮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造价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_耿宝亮

耿宝亮

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吉林长春 130000

摘要:我国经济发展态势良好,城市建设工程项目不断拓广延伸,尤其是城市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国家财政的补贴,其发展可谓是突飞猛进。本文由对综合管廊造价因素分析的必要性出发,分别对其造价经济性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关键词:城市综合管廊;造价;经济性

1 对综合管廊造价因素分析的必要性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是作为城市地下管道线路等基础设施的载体而存在的,它相较于传统的燃气管、热力管、电力管等综合管线设施,克服了以往综合管线项目自行开挖敷设的弊端,避免了各管道线路因没有统一规划建设而出现的凌乱现象,尽可能减少对城市道路交通环境的影响,从而保障居民生活质量。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合理布局分配,将各管线在廊内统一敷设连接,形成了各管线既集中又独立的模块功能,有效地将城市市政、电力、通信、燃气、给排水等各种管线分门别类集合在一起,便于监测、检修和管理。与此同时,地下综合管廊的建设有效隔绝了土壤和管线的直接接触,显著降低了土壤碱性对管道线路的腐蚀,大大提高了管线的使用效率并延长了其使用寿命。但是在实际施工过程中,鉴于综合管廊工程周期较长且收益回报缓慢,需要对其进行大量投资,因此面临着巨大的经济压力,这就需要综合分析考量地下管廊工程建设的造价因素,有效控制管廊建设的经济压力,促进城市综合管廊这一基础设施的持续发展,保障居民生存权益。

2综合管廊造价经济性影响因素分析

2.1施工环境对造价的影响

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通常呈线性分布,可以延伸数千米甚至更长。在整条线路的施工过程中,会遇到不同地形、不同土质结构的地貌条件,还要涉及周边水文条件,一般情况下,施工过程中会按照舱室的不同属性对舱室进行划分,从一舱到五舱,排除特别大和特别小的舱室,本文仅对标准舱室进行研究。中小型管廊标准段基坑的埋深在七至十厘米左右, 当地质状况较为良好且无地下水干扰的情况下,管廊舱数和入廊管线数量逐渐增加时,对其施工要求和施工质量更为严格,此时采用阶梯式放坡开挖施工是最为经济合理的选择;当基坑较深且周边地质结构不够稳定时,采用基坑支护方式最为合理;当施工地段处于淤泥软土区域,地基承载能力明显不足,且地下水位较高,这时就需要先将地下水位降至标准高度并对软基进行加固。舱室的不同、地基处理技术的不同等都会影响土石方、基坑围护工程建安费,从而影响到最终施工造价,这其中的价格差异也是十分明显的。以目前施工情况和行业市场标准来看,每公里的土方和基坑围护价格在500万/km-8500万/km,要视具体情况而定。

2.2施工方式的不同对造价的影响

现阶段,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主体结构施工主要采用两种形式:一种是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现场现浇,另一种是预制钢筋混凝土主体结构的现场安装。综合比较两种施工方案,首先,现场现浇混凝土的施工周期相对较长,要求施工人员在现场就对钢筋和混凝土进行绑扎和浇筑,在模板制作和钢筋切割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废料垃圾需要及时清理,否则会对施工现场环境造成影响,不利于施工进度的把握,而这一过程中产生的噪音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施工进度和质量,需要施工人员全神贯注不受干扰;这一方案的优势就在于浇筑出来的混凝土主体结构整体性好、连贯性好。其次,预制混凝土施工相较于现场现浇混凝土施工的突出优势是施工周期较短,全部钢筋砼在厂内就采用定型模板统一浇筑养护,在运送至现场后,施工人员只需对基坑处理后浇筑垫层,就可以进行吊装拼装,更为简易便捷;而其也存在缺点,对各个拼装接缝的质量控制更难,要对缝隙防水、止水。综合看来,两种施工方式各有优缺,这就要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合理选择最适用的。我们再对这两种施工方案的经济性能进行分析,现场现浇钢筋混凝土主要涉及人工、钢筋、混凝土、机械建安费,不涉及构件运输费和安装费用,将混凝土的浇筑和养护、钢筋的绑扎、模板钢管的支拆全部纳入工序,建安费用在2400-2600/立方米。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预制混凝土施工在厂内完成模板预制,需要耗费的构件费用在每立方米1700元,吊装费用在每立方米1000-1200元,综合建安费在每立方米2900-3100元,虽然节省了人工成本和混凝土耗费,但是仍比现场现浇钢筋混凝土的综合造价要高出不少。与此同时,在管廊主体结构的建造过程中还应当考虑防水工程,要将缝止水带和防水卷材等涂料价格算入施工费用。

2.3区域差异对造价的影响

现阶段,我国不同省份按照各自地区的建筑市场行情定价,各施工材料价格存在一定差异,使得在同一管廊主体结构条件下,最终的造价有所不同。以我国北部山西、南部福建、东部上海和西部四川来看,最终的价格差异在10%-30%,可见地区造价差异还是比较明显的。

2.4各工程施工配合紧密度对造价的影响

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过程中,还应该将周边相关的区域开发工程纳入考量,实现各工程项目的统一规划、同步建设,确保施工的紧密连贯。施工人员在进行老城区规划改造过程中,保障地下综合管廊的合理性和普适性。现阶段,我国地下综合管廊建设项目主要集中在新城区,这就需要考虑管廊建设与城市轨道道路高压线下地、市政管线等其他地下空间的协调,合理分配地下空间资源,实现高度统一,避免重复占用,减少施工对环境和居民交通出行的干扰。

2.5施工方法对造价的影响

2.5.1明挖现浇法

所谓明挖现浇,就是在有支护的基础上,在地表面对地下基坑进行开挖,并在基坑内部施工。这种施工方式较为简易便捷,适合机械化大规模作业,对施工材料的要求也不高,工程造价较低,但是施工周期较长。

2.5.2明挖预制拼装法

所谓明挖预制拼装,就是在厂内进行大规模的预制,之后再通过运输送至现场进行吊装。这种施工方法较为先进,对运输设备和吊装设备的要求较高,模具的重复利用率高,可以避免资源的浪费,也便于施工人员控制质量和施工进度,施工周期较短,工程造价较高,但实际施工过程中,可以通过工程技术普及面的推广来进行成本摊销,可操作性较强。

2.5.3盾构法

所谓盾构法,就是借助自动化设备对地基进行一次成洞的施工方式,相较于其他施工方式,速度明显加快,而且可以排除气候条件的干扰,有效控制地面的沉降,从而大大降低施工对周边区域的辐射影响,适用于人口较为拥挤的城区地下管廊建设。与此同时,采用此种方式的地下管廊造价成本较低,和地下隧道施工造价接近。

2.5.4顶管法

所谓顶管法,适用于施工过程中遇到需要穿越铁路、道路、河流或建筑物等障碍物的情况,属于暗挖方式,基本上对地面环境没有影响,使用到的设备也较少,施工速度快、施工周期短。工程造价较低,但是不适合长距离的施工,因此在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中的适用性不强。

2.5.5浅埋暗挖法

在这种施工方式下,可以在不同断面结构的管廊之间形成衔接,适应性和转化性较强,能够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和参数,并且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噪音极低,对周边区域的干扰较少。但是考虑到施工周期较长且投资成本难控,一般都是在明挖法和盾构法都不能满足施工需求的情况下才使用。

参考文献:

[1]潘啸年.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造价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7,(10):56-58.

[2]夏同令,张世浪.综合管廊造价影响因素分析[J].南方能源建设,2017,(4):154-157.

论文作者:耿宝亮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9

标签:;  ;  ;  ;  ;  ;  ;  ;  

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造价经济性影响因素的分析论文_耿宝亮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