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研究综述 近五年来中国女性人口学研究综述,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人口学论文,五年论文,中国论文,专题研究论文,女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1 从人口学研究女性问题的特殊性
女性研究可以从各个不同角度进行。从不同的角度研究女性,能揭示不同的矛盾,深化和解释不同的问题,对女性人口的研究都是有益的说明和补充。从人口学角度来研究女性,是将女性人口看作一个整体,以人口学特有的视角和研究方法去讨论女性人口的状况。它所要回答的不是某一个家庭,某一位女性个人的情况如何,而是以大量的统计数据反映女性总体的状况及其与女性人口所赖以生存的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数据的分析,找出解释女性人口问题存在的根源,并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理论方法和实践途径(参见文献[1])。从人口学角度研究女性问题的特殊性在于:
1.1 从人口学角度研究女性问题,能够回答从其他角度难以回答的问题。如,女性人口整体的生育、死亡状况如何,造成这种状况的社会经济原因是什么等。从人口学角度研究女性人口问题还能准确把握社会经济大背景下,女性人口问题的特殊性。
1.2 用人口学方法研究女性人口问题,对反映妇女地位的变化及正确理解妇女运动是最具说服力的。人口统计能够描述的是具有同质的大量个体所组成的总体的量的表现,以计入统计的量的变化来揭示历史发展的本质和必然,这些量的变化,用来说明妇女地位已发生的变化、变化的程度、正在发生的变化以及预见未来可能的变化趋势等最具说服力,对妇女运动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参见文献[1])。
1.3 用人口学方法研究女性人口问题,能为妇女研究的其他学科提供基础的、翔实可靠的统计资料。
1.4 女性人口学研究是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学科,它的发展和完善能进一步深化人口学研究中的许多命题(参见文献[1]),比如,女性人口的生育过程实际上是整个人口的生育过程,研究女性人口的生育对把握整体人口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
2 女性人口学研究的内容
女性人口学研究的内容十分广泛。从研究的层次上划分,女性人口研究的内容存在四个同心圆,最内层是与女性人口本身有关的研究内容,如女性人口的总体状况、就业、教育状况等。这方面的研究文章较多,如参考文献[1-13]等。第二层是与男性相比,或从性别(Gendor)角度用人口学方法研究女性人口问题,如两性的行为差异等问题。这方面研究见诸于报刊杂志的文章不多,见参考文献[14-18]。第三层是将女性放在社会经济背景下去研究有关的问题,如女性的政治、经济、文化参与问题、妇女与计划生育问题等。最近几年,学者们在这方面研究发表的文章很多,如参考文献[19-26]。最外层是将女性人口放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大背景下去研究有关的问题,如女性人口与持续发展问题、女性人口和社区发展问题以及人口控制问题等。国内关于妇女和持续发展的这方面的研究刚刚起步。而对女性人口和社区发展的研究较多。各个层次的研究有时很难完全割裂开,特别是第三层和第四层的研究,常常会交叉进行,但两者的着眼点和侧重点不同,前者注重研究女性人口与社会相联而产生的某些特殊问题以及妇女参与问题,如社会对女性人口的性别歧视等。后者更注重从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新发展观角度研究女性人口问题,注重女性在可持续发展中的作用等问题。
女性人口研究的内容按女性人口生命历程各阶段划分,包括婴幼儿、青春期、成年期及老年期各个主要的阶段,对不同阶段女性人口特征的研究,构成了妇女研究的不同内容,例如,在婴幼儿阶段的出生性别比和0—4岁女性婴幼儿的生存环境问题。从女性人口的人口学特征划分,女性人口的研究内容可包括妇女生殖健康、妇女生育死亡、妇女迁移、妇女与计划生育等。将女性人口整体按不同的女性群体特征划分,其研究内容包括:老年女性人口问题、流动(迁移)女性人口问题、贫困女性人口问题、农村女性人口问题、少数民族女性人口问题等特殊群体的女性人口研究。
本文第三部分的内容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概括和总结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基本观点。
(1)中国女性人口(含少数民族妇女)基本状况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参与状况。
(2)老年女性人口问题。
(3)流动和迁移女性人口问题。
(4)女性人口与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5)社会变革中,女性人口的婚姻家庭问题研究。
(6)女性人口研究的性别比较研究。
3 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主要观点综述
3.1 中国女性人口(含少数民族妇女)基本状况及其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参与状况。
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第一本专著当推朱楚珠、蒋正华主编的《中国女性人口》(河南人民出版社,1991年)一书,该书从人口学角度,对中国女性人口的基本状况,如生育、死亡(狭义的健康)、教育、经济活动、老年女性人口、婚姻家庭、生命周期、计划生育以及女性人口分析技术和国际比较等方面做了深入的分析,除描述女性人口的基本状况外,还对产生这种状况的历史原因做了人口学的分析。本书还涉及了中国女性人口的经济参与、社会参与、女性人口与计划生育等问题,并对女性人口的分析技术和方法做了国际、国内的比较和总结。本书不仅内容丰富,而且在分析上也有一定的深度。作者还提出了国内女性人口研究中关注较少的领域如女性人口与计划生育问题、生命周期问题、女性人口分析技术等。还请国外学者从国际视角对中国女性人口研究做了阐述。本书的出版填补了国内该研究领域的空白。但本书使用的数据大多是第三次普查及1982年以前的资料,对1982年以后,中国女性人口的变化由于资料所限,未做深入的分析,对文革时期的中国女性人口状况也未做详细的分析。于是作者分别于1993年、1994年在《妇女研究论丛》1993年第3期和《人口学刊》1994年第3期上发表了题为“文革时期的中国女性人口”和“1981—1990年中国女性人口的变化”的文章,对文革时期和“三普”到“四普”之间中国女性人口的变化情况做了补充性的总结分析。作者的观点可总结如下,从我国女性人口的发展历史来看,中国女性人口的总体状况包括健康、婚育、就业、受教育等方面的状况在朝着良性方向发展,中国妇女的地位在逐渐提高,但在整个发展过程中,还存在一些特殊问题,如妇女就业问题、老年妇女问题等(分别参见文献[3]、[4])。
1994年,国家教委/联合国人口基金的中国农村妇女就业与生育率课题专著《妇女参与的起点》,对中国妇女的社会经济参与与生育率的关系做了深入的分析,特别是将这种分析建筑在中国农村这块大地上,在这里,农村妇女占中国女性人口的3/4,直接将理论研究的成果用于解决农村妇女社会经济参与问题,使本书的研究具有深刻的社会效益。在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就业与生育率的关系的同时,朱楚珠教授还将理论研究直接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分别在陕西省洛川县、安徽省凤阳县创建了“以提高妇子地位的创造低生育率为中心的社区发展实验点”,将理论研究的成果直接用于指导这两个县的妇女经济参与问题,最后做出了提高妇女就业率同时与计划生育相结合,有利于出现低生育率的重要结论(参见文献[2]序言部分和文献[5])。
关于中国女性人口基本状况及其社会参与的研究,还有许多学者都从人口学角度探讨过,也给出了一些重要结论,如妇女就业的行业、职业性别隔离状况等(参见文献[6])。也有学者对1991年以前的女性人口研究做过回顾与展望(参见文献[21])。
关于中国女性人口就业状况的研究论文非常多,学者们各从不同的视角对女性人口就业问题做了基本的分析(参见文献[6—13]),也有学者对妇女就业问题的研究动态做过分析(参见文献[8])。其中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谭琳在“中国妇女地位的模糊聚类分析”和“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对女性人口教育、就业状态影响的系统分析”两篇文章中,用系统分析方法、模糊数学方法,对中国女性人口地位进行了模糊聚类和模糊评价,为从纵横两个角度,深入认识中国女性人口问题拓展了研究视角。
另外,也有学者从文化的内涵去研究它对中国妇女状况的影响,特别是对女性人口状况产生的文化背景原因的分析提供了新的思路。
3.2 老年女性人口问题研究
对老年女性人口这一特殊的女性人口群问题,学者们倾注了大量的研究,涉及到这样几个方面,①老年女性人口的现状和基本特征。60[+]以上老年女性人口的基本特征是,人数多、比重大、寿命长、寡居(丧偶)的比例高(1990年60[+]以上老年女性丧偶的比率为51.5%、生活在空巢家庭中的老年女性多。②老年女性人口存在的基本问题。老年女性人口的面临家务负担重(承担家务劳动很多和较多的老年男性占36.55%,而女性老人占64.24%(参见文献[36])、生活经济保障差(老年女性中,33.56%的人靠子女供养,男性只有4.93%,男性老年人中,74.05%的人靠退休金做为主要生活来源,而女性只有49.0%。医疗保障差等困扰。③对解决老年女性人口问题的对策建议。学者们也提出了解决老年妇女问题的对策建议,主要包括:社会应建立合理的社会化供养体系,而不仅仅靠一家一户养老;为老年女性提供经济保障和医疗保障;为老年女性提供合理的文化娱乐设施,充实她们的精神生活,这有利于丧偶老年女性的身心健康等。
3.3 流动和迁移女性人口问题。
对女性人口的流动和迁移的研究见诸于报刊的文章较多,但从人口学角度进行的研究,较多地集中在对流动、迁移女性人口的婚育管理上,较少对流动、迁移的成因进行系统的分析和研究。文献[42—46]对女性人口的流动、迁移及劳动力转移等问题的成因及其对女性地位的影响做了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其主要观点是,妇女人口的流动和迁移对提高妇女自身素质和妇女地位是积极的;但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中,会出现农业女性化的趋势,这会加强妇女的负担、不利于妇女地位的提高;女性人口的迁移存在选择性,迁移的形式多是婚姻性迁移。
从有限的资料来看,目前对促进女性人口流动和迁移的措施及解决在此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的对策两方面的研究尚有待深化。
3.4 女性人口与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学术界对女性人口与持续发展问题研究的主要观点是:①女性人口是持续发展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女性人口对持续发展有独特的作用(参见文献[25]及文献[27]);②无论是从人口发展过程还是从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角度看,都存在不同类型的妇女问题;③正视这些问题,重视妇女在持续发展中的角色、地位和作用,才能实现包括妇女在内的人的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参见文献[27]第15页);④女性人口发展与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社会发展紧密相联,从区域发展角度,应重视妇女与社区发展问题;⑤在整个人类发展过程中,女性人口的发展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指标(参见文献20和24)。
从文献27—29来看,关于妇女与持续发展的研究,还停留在概念分析和总结认识的初始阶段,有待于深化,需拓宽研究领域。比如,妇女的发展在哪些因素上和持续发展紧密相关,影响强度如何,如何避免贫困的妇女化,如何在反贫困斗争中改善女性脆弱人群状况等。
由于持续发展问题是21世纪人类面临的重要课题,妇女与持续发展的关系研究也将成为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重课题。
3.5 社会变革中,妇女的婚姻家庭问题
由于婚姻家庭问题研究是人口学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而无论是婚姻还是家庭都和妇女紧密相联,因而大多数这类研究多是一般的、广义的探讨人类婚姻家庭问题。最著名的是全国妇联妇女研究所主持的“中国妇女家庭社会地位调查”。也有文献从女性人口学的角度对婚姻家庭问题做过研究(参见文献[47—53])。
关于婚姻关系稳定性的减弱、婚姻解体对妇女的影响、家庭内外性暴力、性骚扰等问题,已经引起大多数学者们的重视(参见文献[54]),特别是在剧烈的社会变革中,婚姻家庭观念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对这种新形势下可能出现的新问题的研究,应成为女性人口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
3.6 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人口问题。
人口学研究中普遍缺乏性别观念,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的召开,带动了从性别角度研究女性人口问题,使女性人口学研究和社会学研究、妇女学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交融。有的研究已在这方面做出了成果,如文献54。在研究当中,树立性别观念对女性人口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它能对所研究的问题会产生新的认识。在研究中树立性别观念有两层含义,①是研究的对象要从两性相互比较的动态系统中去分析。②是研究者本身在研究过程中,应有性别差异敏感性,在分析过程中,注意从性别差异角度看待所研究的问题,这样比较容易符合实际研究过程,并有利于问题的解决。
4 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空间
4.1 从方法论角度看中国女性人口研究中存在的问题
①研究的规范性问题
纵观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大多数论著,都多少存在概念使用的不使范性,比如妇女地位概念,在许多文章中都有不同的含义,其外延也不尽相同,评价方法也多种多样。虽然学者们各有自己研究的侧重点,但从方法论角度来看,一个成熟概念的定义及其含义应该有确定性,当然在特定的场合下,使用特定的概念含义也是常有的,但这此特定的含义也只能是统一概念从不同角度的引伸,可以做为此概念的子概念出现。
②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与一致性问题
虽然人口研究的数据资料不断丰富,但很多资料都缺乏分性别的数据,给性别分析造成困难。因此,研究者使用的统计资料大多数来自不同的渠道,数据之间难免有不一致性问题存在。当然,中国妇女家庭社会地位调查提供了相当丰富的妇女资料,但也难于提供完善的女性人口统计数据。资料是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研究资料的可靠性、一致性问题是研究结论科学性的保证。一个分支学科很难实现自己所需全部资料的供给。在此期望中国统计部门为社会提供基本统计资料服务中,能有分性别的统计。
③研究人员需要多学科的知识
妇女问题似乎是一个任何人都可以评说几句的问题,而认真严肃的学术研究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绝不是简单评说。由于解决当代妇女问题的热切性,使女性人口研究在实际过程中,与妇女学、社会学、人类学……等学科的交融,学者们的研究需要相互补充,发挥各学科研究方法的长处。
4.2 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内容,需要在发展中拓宽、充实
①加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国女性人口的理论研究
中国正处在大变革时期,原有的计划经济正逐渐被市场经济所替代,但尚未形成完善成熟的市场经济体制。在这种剧烈的社会变革时期,中国女性人口的状况也在随着社会发生着深刻变化,因此特别需要加强对中国女性人口的理论研究。
②中国女性人口的研究内容,要注意和国际接轨,但同时更要注要适合中国的具体情况和文化背景,不能生搬硬套国外的有关理论,但也不能不借鉴国外的研究方法和经验。比如,在研究中国妇女参政问题时,要充分注意女性参政能力建设问题,不能抛开参政能力而片面追求参政比例。
③出生性别比偏高和0—4岁女性婴幼儿偏高的死亡率是值得我们深入探索的问题,在形成这一问题的背景和对策上更要倾注关心。
④加强对中国女性人口研究的政策意义和具体实践的研究
研究问题的目的是为解决问题服务,停留在纯研究水平上的研究而不考虑将研究直接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毫无意义,特别是对中国女性人口研究这一和实践紧密相联的课题更是如此。因此,我们有待于加强女性人口的理论研究和切实解决女性人口问题相结合的实践研究,为理论找到应用的土壤,也为进一步提出新的理论研究课题积累素材。
⑤加强对妇女参与管理的研究
管理是市场经济中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国外从70年代就开始对妇女参与管理进行研究,我国这方面的研究也有少数文献发表(参见文献55—61),本文作者之一也在这方面做了尝试,但总的来说,研究还没有起步。在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条件下,有必要加强这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