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利浦瘦身过冬,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飞利浦论文,瘦身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2008年11月22日,荷兰皇家飞利浦电子公司(NYSE:PHG,AEX:PHI,简称飞利浦)公布金融风暴来临后的首次裁员计划:全球医疗设备部门裁员5%,即1600人。飞利浦新闻发言人Arent Jan Hesselink称,此举是应对经济增长减速甚至衰退的准备工作。
飞利浦10月13日公布的2008财年三季度财报显示,在经济低迷的市场环境中飞利浦难以独善其身——公司的消费产品、照明和医疗器械的销售都受到影响,第三季度销售总额下降2%,从去年同期的64.7亿欧元轻微下滑至63.3亿欧元。然而,与2001年高科技泡沫破灭时遭受的重创相比,面对此次全球经济危机飞利浦显得更为从容。
这得益于过去两年间飞利浦全球CEO柯慈雷发起的一场“变身”运动:大刀阔斧地砍掉受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业务(如半导体、手机等),同时,通过大量收购,在照明、医疗设备等垂直业务领域内快速扩张。
裁员、收购并举
飞利浦三季度财报显示,飞利浦当季销售收入为63.3亿欧元,较上年同期64.7亿欧元减少2%。由于用户需求急剧下降,该公司包括小家电、消费电子产品在内“优质生活”部门销售收入同比减少8%,欧洲地区销售收入同比减少9%。虽然新兴市场的销售收入比去年同期增长了6%,但却比第二季度下降了16%。曾被视为飞利浦关键增长动力的医疗业务,也因成像系统需求疲软而受到打击。
飞利浦公司CEO柯慈雷在新闻稿中说,最容易受消费者需求影响而波动的优质生活事业部,除去业务重组方面的因素,息税折旧摊销前利润率增长到销售额的5.9%。这是该事业部致力于提升利润率的结果。
他表示,虽然部分医疗保健和照明业务也受到了需求减少而带来的负面影响,但是这两个事业部在严峻的市场环境下依然保持稳固的增长,销售额同比增长分别为5%和6%,尤其在核心业务领域,如病人监护、临床监护、家庭医疗保健,以及绿色照明解决方案和固态照明方面都取得了持续增长。
“由于我们对目前世界经济低迷可能产生的影响预见性有限,我们已经采取了一些措施来确保我们的盈利能力。”柯慈雷说,飞利浦将严格控制成本和售价,在某些部门进行不定数量裁员,预计在第四季度将产生2.3亿欧元(约合3.085亿美元)的相关费用。
与此同时,飞利浦将进一步把投资转移到新兴市场和增长趋势明显的领域。
事实上,在医疗设备领域,2008年9月和11月,飞利浦已经分别买下了两家印度领先的X光系统设备制造商Alpha和Meditronics,更早之前则在巴西展开了收购,将巴西个人护理产品设备制造商Dixtal Biomédicae Tecnologia收入囊中。而在2008年4月,飞利浦收购了深圳金科威实业公司,完成了对医疗保健业务领域的初步布局。
与此同时,一项名为“占领办公照明高地”的计划也在飞利浦照明集团展开。记者从飞利浦公司内部了解到,这一计划的主要内容是,到2012年内,飞利浦照明集团将投资10亿欧元,在节能产品领域完成LED照明的布局。而完成这一计划的主要手段则是采取策略性的长期合作和并购。
“飞利浦的增长主要来自两部分,一是自身业务的有机增长,另一个就是并购。”飞利浦中国集团传讯总监张彤华接受记者采访时说,飞利浦将继续通过把更多资源转向新兴市场的方式来促进公司的业务增长。
加大对新兴市场的投资是飞利浦“并购增长逻辑”的延续。过去两年间,针对医疗设备和照明设备领域,飞利浦在全球展开了大规模收购。仅2006年,飞利浦便连续抛出7个大收购案,总金额高达45亿欧元。即便是在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发生之后,飞利浦仍在最后几周内连续宣布51亿美元收购美国医疗设备厂商Respironics、27亿美元收购美国照明灯具厂商Genlyte和4.3亿美元收购医疗设备和服务提供商Visicu等三笔大交易。
“自2005年以来,我们已经投入超过200亿欧元,用于已经完成的收购、将要进行收购以及股票回购。”柯慈雷在2007年末的分析师电话会议上说道。
出售标准:20%利润率
柯慈雷在金融海啸中还能保持微笑,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柯慈雷一系列的“变身”措施。
这家欧洲老牌企业,曾经业务庞杂几乎无所不包,从电灯泡、剃须刀到半导体、高科技医疗领域的核磁共振仪,甚至到唱片,人们始终无法用一个准确的词对这家企业的业务性质进行定位。
2001年全球高科技产业泡沫破裂之际,飞利浦遭受重创,刚刚接过权柄的柯慈雷开始重新审视飞利浦,并在接下来的几年中大刀阔斧地砍掉了受经济周期波动影响较大的业务。从2002年开始,飞利浦陆续将通讯、安全及图像业务、保健产品分公司、手机部门售出。
2006年8月,飞利浦与KKR等三家私人股权基金签署协议,将飞利浦半导体事业部门80.1%的股份售给后者。2007年5月和2008年1月,飞利浦先后抛售了手中持有的近1/3台积电股份,价值33.6亿美元。剩余的部分柯慈雷计划到2010年全部售出,不再和半导体行业有任何直接联系。
飞利浦目前还准备退出与LG合资成立的液晶电视屏公司。由于液晶屏的更新换代超出了飞利浦的预期,再加上台湾代工厂及日本企业的激烈竞争,这家合资公司一个季度的亏损金额高达3亿美元之多。从去年开始,飞利浦就向包括中国企业在内的很多亚洲公司发出邀请,希望能售出自己在合资公司的股份。
“利润率能否达到20%是我们衡量是否继续发展一项业务的重要标准。”原飞利浦大中国区总裁张玥此前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是飞利浦内部进行战略布局的一个原则。
在大量出售相关业务的同时,飞利浦采取“轻资产策略”,开始在全球对自有生产工厂进行资源优化,关闭欧美部分工厂并向亚洲转移主要制造能力。目前,飞利浦主要照明工厂都分布在波兰、墨西哥、中国等低劳动力成本国家。
新挑战
持续收购带来飞利浦在重点领域整体业务规模的增长,但这些领域的可持续性盈利能力尚未开始体现。2008年一季度,飞利浦净收入为2.19亿欧元,与2007年第一季度相比,净利缩水近3/4,亏损的很大原因在于既有电视机业务销售的大幅缩水。在现有大环境下,飞利浦实现公司在2008-2010年间销售收入年增长6%的目标“越来越困难”。
另一方面,从公司的财务数据可以看出,在2006年到2008年的数个季度,飞利浦的利润增长很大部分是来自于剥离业务或者出售股份所得,新业务本身增长带来的利润还不够。比如仅仅2008年第三季度,净利润中就有3.08亿来自出售台积电股票所得。
从市场层面来看,在寄予厚望的医疗设备领域,飞利浦必须直面通用电气和西门子两家巨头的竞争。虽然飞利浦更加注重个人与家庭消费者的联系,而非像竞争对手注重B2B的高利润医疗设备市场,但医疗领域贴近个人消费者的思路,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可能行不通。因为这里的消费者更多还是愿意在医院看病,也没有习惯花费不菲的价格去购买心脏救护的仪器。
在照明领域,虽然飞利浦面临许多小规模或地域性玩家的竞争,但这样的企业更具灵活性,产品售价更便宜,在新兴市场特别容易发挥。而在优质生活产品方面,飞利浦消费电子产品仍然面临激烈竞争、利润率日益下滑的现状。目前看来仅有飞利浦的传统强项个人小家电发展较为稳定。
在医疗设备领域,飞利浦的解决办法是,和当地的中低端医疗设备商合作,为当地医院和治疗机构提供普通大众都能用得起的设备,购买深圳金科威便出于这一考虑。金科威是国内第二大病人监护设备供应商。此外,飞利浦还和东软合作,通过成立合资公司的方式生产适合中低端市场的经济性产品。
在照明领域,照明家居灯具部全球总裁Allard Bijlsma10月29日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在收购PLI之后,飞利浦成为全球第一大灯具生产商,未来重点将发展新兴市场。今年开始,飞利浦将大举进入中国家居照明市场。目前中国家居灯具还是一个不以品牌为导向的市场。而飞利浦希望借助其品牌、对消费者需求的理解和创新的技术理念等优势进入这个行业,飞利浦认为在中国,伴随越来越多的新兴中产阶级的诞生,他们愿意为品牌和理念付出投资,而不单纯考虑价格因素。
据悉,飞利浦对中国家居灯具的投资将基于两方面,一是产品,二是渠道。按照飞利浦最新的计划,其将在年底之前开出第一家飞利浦家居灯具品牌专卖店,明年,专卖店将会达到200家。同时,飞利浦还计划利用现在中国的800家门店销售网络开展新业务,并在明年拓展至12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