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别行政区小学生“磨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_升学考试论文

特别行政区小学生“磨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_升学考试论文

特区小学生“磨砺教育”的实践与探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特区论文,小学生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特区小学有必要开展“磨难砺志”教育

据中国儿童活动中心1993年公布的《当今小学生十大教育难点》显示,如今的儿童在自我中心、依赖、自制差、任性、脾气大、胆小、不爱惜财物、拖拉、好动、注意力不集中等方面非常突出。在改革开放的试验场和前沿阵地的深圳,15年来,经济的高速发展,外来文化的猛烈冲击,形成了较内地更开放的文化背景和优越的家庭生活条件,这些对学生个性心理的发展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影响。一方面,他们性格活泼、开朗,对周围的事物感觉敏锐,见多识广;另一方面,他们意志脆弱、任性,不敢面对困难挫折,动手能力差,生活讲享受,要求高。概括地说,就是学生缺乏毅力,心理素质差,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因此,南油小学自1994年开始,便着手实施特区小学生“磨难砺志教育”的研究,以期通过针对性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人格。

二、实施“磨难砺志教育”的目标

“磨难砺志教育”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一种模式,其教育目标与小学教育的总体目标是相一致的。以“学做小主人”作为宗旨的“磨难砺志教育”由4个方面的目标构成。每项目标又针对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特点提出了具体要求,这些要求在每一项目标之下都形成了一个循序提高的阶梯。

(1)学会服务本领,做生活的小主人。

一、二年级以自我服务为主;三、四年级以家庭服务,为他人、集体服务为主;五、六年级以为社会服务为主。

(2)主动完成学习任务,做学习的小主人。

一、二年级不依赖父母,能自己完成作业;三、四年级在课堂上能积极思考,发表见解;五、六年级能归纳总结学习方法,有一定的自学能力。

(3)自己组织活动,管理班级,做集体的小主人。

一、二年级重在观摩、学习;三、四年级要能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简单的活动,管理好班级;五、六年级学生能独立组织有意义的活动,有创造性地管理班级。

(4)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做社会的小主人。

三、实施“磨难砺志教育”的方式

1.营造“磨难砺志教育”的氛围。

进行“磨难砺志教育”,学校和家庭有责任为学生创设良好的教育氛围,把握住每一次的教育契机,帮助学生树立“磨难砺志教育”的观点。

在学校,由于深圳毗邻香港,在学生中“追星一族”颇为流行,如何让学生明白学英雄比盲目的追影更有价值?我们针对小学生感性认识强的特点,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开辟了名人画像廊、名人名言廊,并要求学生确定一个伟人为自己的榜样,搜集他的故事、业绩和语录,与他们比童年。让这些名人名言天天与学生见面,加深他们的认识;邀请有成就的企业家、科学家来校作报告,开展“我崇拜的人”主题队会;让学生访问父辈和亲友,了解他们初来深圳创业时的艰辛,人人写出感受;与此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橱窗、板报、红领巾广播站向学生介绍先进模范的事迹,并把每年的三月定为全校性的“学英模事迹,做四有新人”活动月;每周一的升旗仪式上,我们有计划有系统地讲卧薪尝胆的越王勾践,立下鸿鹄之志的陈胜,忍辱不屈、发愤著史的司马迁,科普作家高士其,身残志坚的张海迪等古今名人自强不息的故事。让学生在这样的氛围中,感受到成功来自勤奋和毅力,从而激发学生乐于吃苦、以苦为荣、自强不息的精神。

在家庭教育方面,由于一些父母认为自己在来深圳创业时已吃够了苦,现在条件好了,再也不能让孩子受罪了。于是他们不注意培养孩子的意志品质、自我克制能力,而采取娇惯、溺爱,导致孩子意志薄弱、任性。针对以上情况,我们认为统一家长对“磨难砺志教育”的认识应放在第一位。学校成立了家长委员会,由学校和家长委员共同做好部分家长的思想工作,以达成共识。在此基础上,学校还以《夏令营的较量》一文为例,在全校的家长中展开讨论。邀请青少年教育问题专家、《夏令营的较量》一文的作者孙云晓来我校作报告。我们将此文及学校开展“磨难砺志教育”的方案印发给每一位家长,并要求家长写出体会和今后教育子女的打算。全校六百多位家长的文章反映出他们对学校开展“磨难砺志教育”,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塑造健康人格的肯定和支持。让家长明白:有意识地创造条件,鼓励孩子做一些不愿做但必须要做的事,教育他们不做想做但又不允许做的事。家庭的“磨难砺志教育”,要遵循从易到难由轻到重、由少到多的原则,让不同年龄段的孩子去承受他这个年龄段所能承受的挫折。

另外,召开座谈会,让教师明确“磨难砺志教育”的目标、操作方法。让每一位学生明白“磨难砺志教育”的重要性。

2.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磨难砺志教育。

课堂教学是开展磨难砺志教育的一个主要阵地,根据各门课程的特点。我们可分为明理课、实践课、咨询辅导课三种类型,这三者之间相互渗透、互为补充。

(1)明理课:主要指思品课、晨会课、班队会课和语文课、历史课等。都是通过教材中的人物事例,注重让学生参与讨论,结合自身实际得出结论。在教学过程中,切忌贪多求全,应注意一课一得,循序渐进,明白道理。

(2)实践课:主要指劳技课、体音美、数学和第二课堂活动等课程。教师要充分利用劳技课教给学生劳动的技能,通过缝纫、烹饪、修理桌椅等学习生存本领。学校体育教学是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方式的动态形式下进行的教学活动,学生的意志品质,心理活动在其间流露得最为生动。可以说体育教学为磨难砺志教育中的意志品质训练展示了一个得天独厚的环境,因此,注重通过讲解、讲座提高学生认识水准,通过激发学生锻炼的兴趣培养学生良好情感显得非常必要。在学习中,鼓励学生“一题多解”,“一问多思”。要让学生自觉领悟。温故知新,要让他们经过“山重水复”后,终于看到“柳暗花明”。让学生明白:所有的成功都不会从天而降,而是必须不断向困难抗争之后才获得的。其他活动课也是磨难砺志的教育的实践阵地。

(3)心理咨询辅导课:对每一位学生进行全面的心理测试,掌握第一手材料进行综合分析。由科研人员与任课老师一道分析有关数据,采取相应的对策;加强对教师、家长的心理知识的辅导;对部分特殊学生进行跟踪调查分析,找出矫正辅导的方法,使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

3.开展系列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磨练,学会生存,学会关心,学会创造。

(1)学会生存教育:劳动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最基本条件。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小学生缺乏正确的劳动观念、劳动技能和劳动习惯,而且不珍惜劳动成果。我们就以劳动教育为突破口,通过开展实地参观、军训、技能比赛、家务劳动等活动,让学生认识理解劳动的意义,掌握劳动技能,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2)学会关心。

关心身边的人:给身边的父母、老师、同桌、邻居以关心和爱护。

关心失学的同龄人:向学生广泛宣传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习情况。开展每人结交一个贫困地区小伙伴,通过书信开展“手拉手”活动。与贫困地区的学校瑞金东升小学建立“手拉手”联谊学校。发挥老区和特区的优势,进行互帮互学。与此同时,出资请老区失学少年来学校介绍他们学习生活的情况,与特区同学同吃同住进行交流,组织特区少年赴老区开展夏令营活动,与老区同学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交往交流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共同进步。

(3)学会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实施大中队干部、班委竞选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成立小作家协会,小记者团,创办自编、自写、自印的作文月报《小星星》;创办完全由学生自己主持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播音5次,每次播音15分钟。培养小记者、小编辑200余人。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学期办两张以上的剪贴报,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办三张以上的手抄报。学生在编辑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

在班级管理中,让50%以上的同学在班级中担任一个职务,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实行“今天我当值日班长”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有当班长的权利,同时也要让每一个同学感到在这个集体中应尽的义务,学会管理班级事务。

开设编织、植物、航模、科技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造。

关心失学的同龄人:向学生广泛宣传贫困地区儿童的学习情况。开展每人结交一个贫困地区小伙伴,通过书信开展“手拉手”活动。与贫困地区的学校瑞金东升小学建立“手拉手’联谊学校。发挥老区和特区的优势,进行互帮互学。与此同时,出资请老区失学少年来学校介绍他们学习生活的情况,与特区同学同吃同住同交流,组织特区少年赴老区开展夏令营活动,与老区同学同吃同住同劳动。在交往交流中增进了了解和友谊,共同进步。

(3)学会创造: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才能,实施大中队干部、班委竞选制,增强学生的竞争意识;成立小作家协会,小记者团、创办自编、自写、自印的作文月报《小星星》;创办完全由学生自己主持的红领巾广播站,每周播音五次,每次播音十五分钟。培养小记者、小编辑二百余人。要求低年级学生每学期办两张以上的剪贴报,中高年级学生每学期办三张以上的手抄报。学生在编辑中充分发挥了自己的创造才能。

在班级管理中,让50%以上的同学在班级中担任一个职务,协助教师管理班级;实行“今天我当值日班长”活动,让每一位学生有当班长的权利,同时也要让每一个同学感到在这个集体中应尽的义务,学会管理班级事务。

开设编织、植物、航模、科技等兴趣小组,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创造。

四、磨难砺志教育的初步成效

1.学生劳动观念有所转变,自理能力逐步增强。

在进行磨难砺志教育研究之初,我们曾就小学生“自我服务、家务劳动”的问题进行过问卷调查。以二年级一个47人班级为例,“会削铅笔、钉本子、包书皮”一项,能主动做这些事的只有15人,占31%,会做这些事的21人,占44%;经过学校有针对性的教育训练,目前,该班能主动做这些事的有42人,占90%,会做这些事的45人,占95%。在对四年级一个42人班级调查中,其中“会安全使用炉具,烧开水、煮面条、给饭菜加热”一项,能主动做这些事的由开始的21人上升到38人,占90%,会做这些事的由开始的15人上升到40人,占95%。另外,家长们第一次对孩子们当家较满意的只占30%,而经过教育训练,从最近一次调查表明,家长对孩子当家较满意的在80%以上。我校一、二年级学生的自我服务优良率也达90%以上。

2.学会关心他人,克服自私自利心理。

在我校开展的为贫困地区失学少年献一份爱心的活动中,学校不派任务、不搞摊派。1994年初,全校500多名学生捐款16000多元。捐款人数达80%,最多的捐300元(全校共6人),最少的捐一角(全校共25人)。后来,我们通过报告会,率师生代表亲赴老区看望失学少年,召开座谈会,写听后感等形式,宣传“希望工程”的意义,同学们从内心受到震动。1995年初,全校638名学生捐款33334元,捐款人数达100%,其中捐款300元以上者68人,最多的捐款900元,最少的10元。另外,学生主动捐书1000余册,衣物文具2000余件。全校每一位同学都结交了一位农村朋友,每学期通信在3次以上。据统计,去年一年全校师生与老区朋友通信达2000余封。

4位瑞金失学少年应邀访问我校,学校在没作任何要求的情况下,60多位家长与学生主动请求将瑞金失学少年安排到自家食宿、学习。

3.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创造力得到发挥。

近一年来,完全由学生自编、自己主持的红领巾广播站播出稿件1000余篇,其中80%是同学自己撰稿。出版《小星星》刊物8期,在市内外各级报刊发表文章50余篇。全校学生自办小报3000余份。

校铜管乐队30位同学,坚持每天早晨6点半到校练习,一年来出勤率保持在90%以上,现在这个乐队已能演奏多首乐曲,在南山区享有盛誉。

“六一”文艺汇演,上台表演节目的有300多人,占全校总人数的50%。

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增强,全校有60多人竞选7个播音员的席位,200余人参加竞选大、中队委。

学校奥林匹克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勤奋学习,刻苦训练,在全国奥林匹克小学数学竞赛中有5人获全国一等奖,2人获三等奖。

本校小足球队训练仅3个月,由于我们刻苦训练,顽强拼搏,轻伤不下火线,赢得了南山区第二名的好成绩。

组织高年级学生在负重的情况下,只带一瓶凉开水和一块面包,步行到深圳野生动物园,青青世界、赤湾古炮台参观。90%的同学能坚持到最后到达目的地。一部分高年级同学为了磨练自己的意志,不再踩单车上学,而是坚持步行上学,并从没有迟到的记录。

实践告诉我们,在特区学校开展磨难砺志教育让学生充满信心克服困难,培养坚强的意志和自立自强的精神,对学生现在的学习和将来走向社会都是很有益处的。我校将继续探索磨难砺志教育的新路子。

标签:;  

特别行政区小学生“磨练教育”的实践与探索_升学考试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