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警系统初探,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企业职工论文,预警系统论文,基本养老保险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任何制度都是风险,社会养老保险制度也不例外。我国大陆自1997年建立统一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以来,个别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入不敷出、拖欠离退休人员养老金的情况常见报端。近年来,国家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定期公布各地养老金发放情况,其中几乎每期都有拖欠养老金的消息。即便在未发生拖欠的地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近年大多呈现下降态势。这表明基本养老保险收不抵支、基金结余日渐减少乃至无力支付养老金的风险客观存在。对此,如不及时临控并采取有效的防范和化解措施,则养老保险基金无力支付养老金的风险事故可能发生,即基金危机可能爆发。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如不能按时足额发放,则后果不堪设想。所以建立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警系统,对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实现具有前瞻性、预见性的科学调控,保持养老保险基金足够的支付能力,使社会养老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这是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组成部分,也是社会经济发展中一项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基础工作。
本文针对现行的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国务院1997年颁布,以下简称“统一制度”)设计出城镇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警系统。这一系统适合于执行“统一制度”的所有统筹地区(目前一般以县、市、地为统筹地区)。
一、预警模型
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警系统设定:预警期末基金支付能力、赡养率、成本率、养老金率四个预警指标,以年度为预警的基本时间单位,预警若干个年度。
其中N为预警期的长度(年数)。
预警期末基金支付能力(以月数表示)是预警系统中的主要指标,综合反映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平衡及结余状况。考虑到今后个人帐户做实的需要,养老保险基金可分完全基金和修正基金两种情形来讨论。完全基金是指包括统筹基金和个人帐户基金在内的总基金,修正基金则由统筹基金和修正的个人帐户基金相加组成,其中修正的个人帐户基金是指从养老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率(δ)作为个人帐户基金的预备(“空帐”因而部分变实,暂不考虑支出)后形成的个人帐户基金。
预警期末离退休人数(M)
(2)赡养率=──────────────
预警期末实际缴费人数(L)
赡养率反映离退休人数与在职职工人数的比例关系。它有多种定义方法。这里的赡养率是制度赡养率,即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下,离退休人数与在职职工人数(即实际缴费人数)之比。在职人数与离退休人数的变动直接关系到养老保险基金的收支、在职职工的负担水平、退休职工的生活保障等问题。目前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这意味着离退休人员将大量增加,而在职职工人数则相对减少,养老保险基金的压力增大。
预警期后首月基金支出额(C)
(3)成本率=──────────────────
预警期后首月缴费工资总额(W)
该指标反映当期养老金支出与当期缴费工资的比例关系。在缴费率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养老金支出增长速度快于缴费工资增长速度(成本率上升),则预示基金余额会下降,反之则上升。因而成本率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的变化。
预警期后首月人均养老金(C/M)
(4)养老金率=─────────────────
预警期后首月人均缴费工资(W/L)
养老金率是指平均养老金与社会平均工资或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职工的平均工资之比。我们这里采用后者,即养老金率为离退休人员平均养老金与养老保险制度覆盖的职工平均激费工资之比。这一指标反映同一时期离退休人员收入与在职职工收入的关系。由于我国过去采用低工资制度,而这些年来工资增长幅度较大,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养老金率这一指标的采用可能要比采用替代率指标更有现实意义。
应当指出,赡养率、成本率和养老金率这三个预警指标虽然具有相关性,但它们分别从某一特定的角度反映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运行情况。
二、预警指标的计算
(一)预警期初基金余额(F[o])为预警期第一年年初的基金余额。
(二)第k年基金收入(Y[k])
计算公式:Y[k]=(1-δ)Y[k,1]+Y[k,2]+Y[k,3]+Y[k,4]
其中Y[k,1]为第k年养老保险费收入,可通过当年平均缴费人数、当年平均缴费工资、当年缴费比率及当年保费收缴率(即基金收缴率)得出;Y[k,2]为第k年养老保险基金银行存款利息收入;Y[k,3]为第K年养老保险基金投资收益;Y[k,4]为第k年其它收入。
(三)第k年基金支出(B[k])
计算公式:
其中:为π法定退休年龄(男性按60岁计,女干部按55岁计,女职工按50岁计),ω为极限年龄;
n[,1]j为第k年j岁的离退休人员平均数;
n[,2]为第k年新增退休人员平均数(缴费年限≥10年者);
n[,3]为第k年死亡人数;
n[,4]为第k年新增退休人数(缴费年限<10年者);
B[k,1]j为第k年j岁的离退休人员年人均养老金;
B[k,2]为第k年新增退休人员年人均养老金(包括:基础养老金B[k,2]1,个人帐户养老金B[k,2]2,过渡性养老金B[k,2]3,过渡性调节金B[k,2]4);
B[k,3]为死亡人员的丧葬费、抚恤金及个人帐户中继承部分;
B[k,4]为人均一次性养老金支付额;
B[k,5]为上解上级支出、下解下级支出、借款利息支出、特殊工程一次性补贴、终止养老保险关系的一次性支出之和;
B[k,6]为退职人员养老金支出;
α[k]为第k年养老金调整系数,可根据目标设定或根据历年养老金调整比例预测确定。
上述有关人数指标可通过建立该统筹地区的人口生命表预测得到。
(四)预警期后首月基金支出额(C)
计算公式:
其中m[,j]为预警期末j岁离退休人数,N表示预警期最后一年,其他字符意义如前。
(五)预警期末离退休人员数(M)
其中ω,π,m[,j]的含义如前面说明。
(六)预警期末实际缴费人数(L)
如不考虑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和国有企业改制等因素,则实际缴费人数在一般情况下将相对稳定。
(七)预警期后首月缴费工资总额(W)
计算公式:W=I[,01]×w[,01]×r[,01]×p[,01]
其中l[,01]为预警期最后一年平均缴费人数,W[,0]1为预警期最后一年平均缴费工资,r[,01]为预警期最后一年缴费比率,p[,01]为预警期最后一年保费收缴率(即基金收缴率)。
三、预警分析与政策模拟
根据前述预警模型和预警指标的计算方法,借助特定统筹地区的有关数据及资料(必须真实准确),可对该统筹地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进行预警分析,也可以进行政策模拟,为政府社会保险事业有关的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预警系统是为现行“统一制度”制度设计的,从前述预警模型可以看出,预警系统设计了一些可调控的变量,主要有:(1)考虑从收取的养老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率(δ)用于充实个人帐户;(2)考虑到除了一般自然增减外,还有因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而可能的缴费人数大量增加及因国有企业改制等原因而出现的大量暂停缴费现象,我们设计了净增缴费人数(△L)(增加的缴费人数与减少的缴费人数之差);(3)制度中养老金调整系数(α)是待定的,即政府可根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决定离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的增长幅度。上述三个可调控变量一经给定即为一种政策,也就是说,一组变量(δ,△L,α)代表一种政策。在一定的政策下,即给定一组(δ,△L,α),我们可进行预警分析,而通过(δ,△L,α)的变化,则可进行政策模拟。
对某种政策的预警分析,需要确定各预警指标的临界值即警限。警限可根据国际国内经验和本统筹地区的实际确定。一般地,基本养老保险预警系统的主要预警指标——预警期末基金支付能力的警限可确定为:
支付能力不足三个月者,属第一预警范围;
支付能力在三个月及以上、但不足六个月者,属第二预警范围;
支付能力在六个月及以上、但不足九个月者,属第三预警范围;
支付能力在九个月及以上但不足一年者,属第四预警范围;
一年及以上者,属第五预警范围。
此亦可列如下表:
基金支付能力
警限
三个月以下巨警
三个月及以上,六个月以下 重警
六个月及以上,九个月以下 中警
九个月及以上,一年以下
轻警
一年及以上微警
利用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预警系统,至少可以进行以下几种政策模拟:
(1)养老金调整系数的变动。根据“统一制度”,离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有一增长机制,以分享社会经济发展的成果,但必须与养老保险基金的运营状况相适应。利用预警系统,一方面可以现行的养老金增长方式为基础对未来基金支付能力进行预警;另一方面则可以保持一定的基金支付能力为前提来确定养老金增长方式。例如,我们可以讨论这样的问题:要保持养老金每年递增5%,未来五年的养老保险基金支付能力将处于怎样的水平?反之,要使未来五年一直保持基金支付能力都在八个月以上,养老金每年可递增多少?或可有怎样的递增方式?
(2)从养老保险费中提取一部分充入个人帐户之可能性。基本养老保险个人帐户基金目前大多为空帐运行,今后将通过各种渠道逐步做实。借助预警系统可讨论从养老保险费中提取一部分充入个人帐户的可能性。从向企业和个人征收的养老保险费中提出一定比率(δ),用以充入个人帐户后,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会变得怎样?反之,要保持养老保险基金有一定的支付能力,从养老保险费中至多可提取多少用以充入个人帐户?
(3)扩大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效果。实际缴费人数的增减,对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支付能力有直接影响。近几年,各地实际缴费人数有增有减,但总数相对稳定,即净增(减)不多。增减的主要原因分别是基本养老保险覆盖面的扩大和国有企业改制导致部分职工暂停缴纳养老保险费。未来若干年实际缴费人数将会有净增加,其主要因素仍将是覆盖面的扩大。假定因覆盖面扩大而增加的实际缴费人数,其年龄及性别结构与原先的实际缴费人数的年龄与性别结构大体相同,则我们可以对扩大覆盖面的决策进行模拟(尽管依照社会保险有关法规,基本养老保险在城镇应当全覆盖,但实际上是一个渐进过程,具体执行过程中有关部门仍有一关于扩大覆盖面的工作计划)。可以考虑通过扩大覆盖面来增强基金的支付能力,使基金支付能力保持一定的水平。也可反过来讨论:要使基金保持一定的支付能力,必须实施怎样的扩大覆盖面计划,或者说每年应通过扩大覆盖面使缴费人数净增多少?此外,还可以养老保险费中提取一定比率充入个人帐户为背景来讨论这些问题。
标签: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基金论文; 离退休人员论文; 养老金论文; 养老金调整论文; 风险预警系统论文; 增加养老金论文; 社会保险论文; 养老保险消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