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整合--从远东集团依托资本要素市场的成长看_远东集团论文

浅谈民营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融合——从远东集团依托资本要素市场的成长谈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远东论文,产业资本论文,金融资本论文,浅谈论文,民营企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无锡远东集团是以生产电线电缆为主,相关产业协调发展的大型民营企业集团。远东公司自1990年创建以来,现已发展成为占地40万平方米,总资产近10亿元,员工2000余人,在全国各地设有218家全资销售子公司,产销、利税等主要指标均以较快速度增长,成为中国电线电缆行业中最具潜力的企业之一。2000年5月远东集团控股的上海宝来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正式在上海陆家嘴注册,进行资本运作。无锡远东集团先后被国家科技部评为“全国重点高新技术企业”;被国家统计局评为“中国经济顶梁柱千家工业企业”;被江苏省人民政府评为“江苏省重点企业集团”、“江苏省明星企业”。

我谈三个观点:

第一个观点:民营企业昨天融资的艰难造就了其今天融资的优势。

众所周知,民营企业是以民营资本(私人资本)组建起来的产业主体。勿庸讳言,长期以来,我国的民营经济是一个受观念、理论、政策、舆论等的不公待遇的弱势群体。过去乃至现在即便有这类企业在顽强再生和成长,但其融资渠道的狭窄单一,融资行为的艰难辛酸仍然是不言而喻的。(请看表1)

表1:民营经济的融资渠道图

融资渠道的效果分析

下面我们对这些融资渠道进行效果分析(指上图):

1、商业银行

国有商业银行历来是不对民营企业贷款,即便过去有一点,也是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程,当地政府同民营企业相互暗示配合而变通造就的。这部分贷款,不仅量少,而且大多数是属于流通资金的短期贷款。

2、风险投资

风险投资照理应该是民营企业(尤其是高科技企业)的重要融资渠道,但目前在我国各方面的机制还不健全和成熟,民营企业从其中获取的资金并不现实,风险投资要真正成为重要融资渠道还有待时日。

3、证券市场

应当说我国证券市场的建立首先是为大型国有企业的融资服务的。目前,具有民营经济背景而直接上市的企业寥寥无几。而广大民营企业众望所归的二板市场还处在催生状态,即便今后能上市,也是屈指可数的。(因为目前我国大部分民营企业都不可能是结构规范的高科技企业,大多属实用型、成长阶段型企业。)况且,在二板市场融资成本很可能大大高于其他融资方式,因此,从总体上看,相当一段时间内,证券市场不可能成为民营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

4、民间筹资

剩下来就是民间筹资(不是社会集资、“非法集资”)。民间筹资只能成为我国民营企业起步和发展筹集资金的一条主要渠道。民间筹资有多种形式。最一般的形式是向亲戚、朋友借款,或在原有基础上增资增款,此外,向其他有富余资金的投资者私募也是一种形式。

总之,在目前状况下,民营企业融资渠道不仅单一狭窄,而且原始、粗放,可想而知,其风险、成本和心理压力是很高的。

下面我再以远东集团为例作一个分析:(指表2)

表2(远东历年销售收入柱状图和远东历年从不同渠道获得的资金比例图)

从图中我们可以看出并告诉大家的是:

(1)从97年到2000年,远东集团销售额同自筹资金成正比例大幅增加。其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是直接而巨大的。

(2)这个自筹资金的来源及其概念背后是有故事的。因为远东集团在此之前,被迫进行了一场于心不忍的“逆向改革”,也就是受当时“三为主一共同”特征的所谓苏南模式的影响和威慑,远东集团为了得到资金被迫戴上红帽子,作为乡办集体企业性质,其融资渠道(包括自筹资金)才得以有所抬头。

(3)戴帽的过程中公有资本的注入是虚拟化或人格化,其付出的代价是在经济上的非理性成本增加,负担加重,受制于人。在政治上政企难分,产权模糊,受制于人。以至于导致远东到后来,再度进行了第二次正本清源、还其本来面目式的产权制度改革改革。

但不管怎样,远东人从来把企业看作是自己的。由于民营企业有着其与生俱来的产权利益明晰的优势,其风险责任明确的压力和动力势必造就民营企业忍辱负重的责任感和顽强拼搏的斗志。而市场经济法则又促使民营企业一贯坚持价值规律和效率优先的原则和理念,民营企业有着其务实的体制和灵活的机制,因此它们能够做到有所不为,有所作为。不搞短期行为,争取大有作为。

我们不难看到象远东集团这一类民营企业(包括改制后民营企业),近几年来各项业绩,各项经济指标大多增长较快。我们已经并将进一步看到我国民营企业按市场经济价值规律办事,广泛融资的优势和时机日益明显,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在坚持素质提升,效益提高后的广大民营企业,必将赢得整个社会金融资本的择优回流。

现在,我就可以回答为什么说民营企业昨天融资的艰难造成其今天融资的优势,答案就是民营企业过去自觉发展的顽强斗志和旺盛的生命力证明了它们具有今天自己的经济实力和信用基础。

第二个观点:改革开放的大势推动民营企业在两种资本的融合中率先创新。

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迎来了我国民营经济理直气壮大步发展的春天,同时也坚实了两种资本相互融合的基础,并为我们产业资本特别是民营的产业资本,率先实现融合创新提供了可能,在这里我们可以以三种不同心情看到三种不同现象从而引起我们许多不同的思考和反响。

1、我们以高兴的心情看到,我国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支持逐步增加。(指着表3)

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企业直接融资的范围和数量都在不断地扩大,但是以银行特别是以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为中介的间接融资,仍然是资本配置的主要方式。随着我国民营经济的崛起,国有商业银行也越来越重视对民营企业的信贷支持。这主要表现在银行系统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比重呈逐年上升的趋势。从表3可以看出,1996年~1998年三年间,全国金融机构的贷款余额年均增长17.2%,而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年均增长27.3%。在新增贷款中,非国有经济获得的份额稳步提高,所占比重在过去三年中上升了3个百分点。截至1998年底,全国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发放的贷款约占全部贷款余额的42%。(见表3)

表3、金融机构对非国有经济的贷款比重

单位:亿元

注:非国有经济,是指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经济、集体经济、三资企业、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

 金融机构贷款(亿元) 对非国有经济贷款(亿元) 比重(%)

1996 61156.55 23771.55

38.87

1997 74914.07 30191.22

40.3

1998 86524.13 36186.98

41.82

注:非国有经济,是指非国有控股的股份制经济、集体经济、三资企业、私营经济和个体工商户。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0)》

资料来源:《中国金融年鉴(2000)》

2、我们遗憾地感到这种支持增加的质和量都是及其有限的,和国有经济所获取支持来看,民营企业存在着质和量上的明显差距,民营企业的旧伤新痛依然存在。首先,民营经济特别是私营经济只是非国有经济的一部分,银行对非国有经济中的不同成分支持力度是不一样的。其次,目前金融机构对民营企业的贷款主要是短期流动资金贷款,中长期贷款较少。

3、我们惊喜的看到,民营企业不等、不怨、不靠而是乘势而上,主动加快两种资本融合,已经走上不归之路、创新之路。

所出现的融资模式有以下5种:

(1)间接型转向直接型,民营企业从幕后走带台前,过去通过银行借款或第三方帮助借款转移到企业自身积极创造条件上市或设立投资公司到资本市场去投资融资。在这里,我提一个大胆的建议:是否可以把一些规范的、有实力的投资公司建成中小型银行或类似中小型银行的金融机构!?请大家商讨!

(2)从单一型转向多元性,企业从过去单一的生产经营转向资产、资本经营,而且这种经营已经打破了地区、规模、产业、所有制甚至是国家的界线,大跨度、大幅度的推进。

(3)从企业型转向社会型,过去企业立足内部增资扩股转向面向全社会的增资扩股,开始用股权置换、股权质押等方式进行直接间接融资。

(4)从松散型转向紧密型,民营企业开始渗透或直接参与金融资本,涉足金融领域,已经成为民营企业有识之士的创新行为。理智告诉我们,实体经济在实施和完成行业竞争之后,势必涉足金融领域,果断而明确提出把金融作为企业产业经营的一部分,共同构筑企业的金融时代已是十分必要和可行的。近年来,民营企业,特别是民营性质的上市公司已经将其投资理念甚至行为扩大到银行、证券、保险等金融领域,这种投资组合一定程度上使它们成为资金供求双方的同一人,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所有者与经营者的统一体。

(5)从使用型转向创建型,变用为建,变堵为疏,他们积极促使并帮助政府牵头同时自己带头构建一个以中小银行为主体的活跃的私人资本金融市场(或称为中小企业发展基金)。通过不断提升实力和信誉,规范运作不断扩大其融资筹资的能力。

我的第二个观点着重点在创新这两个字上,从制度创新的角度出发,我提倡:创建一个以中小型银行为主体的活跃的私人资本市场。

我的第三个观点是:风险控制应具系统性,其根本和关键在观念更新和制度革命。

我首先觉得要讲风险控制,必须客观、公正、务实、全面的看待风险问题。

(1)我们必须首先承认:讲风险控制首先要有人敢冒风险、善于冒风险,问题关键在于把握风险的度。国家、政府、银行、企业乃至整个社会都要从观念、制度、体制、操作上把握这个度。以国家政府牵头逐步建立一整套完整的风险投资体系,一旦发生风险,风险的承担者和利益的享受者必须是共同体,同时也必须是实体化、明晰化、多元化。决不能让企业一家来承担风险。如果说企业搞风险投资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那么买螃蟹的钱必须大家出。没有这个前提,就无法引发和推动我国的技术革命和产业革命。

(2)风险控制必须是平等的、双向的、对应的。一方面,我们看到银行不借钱,就会没钱借,本身就是最大的风险,不借钱与没钱借是一回事;另一方面,企业借不到钱、不想借钱或只借不还钱也是风险。问题在于要通过观念和制度革命使借贷双方真正成为利益共同体。讲到底,逐步真正做到两种资本的融合转变为两种资本的结合,我们必须要懂得银企同心必须银企同利,而银企同心和同利必须通过银企同根才能实现。

(3)再次,风险控制要讲究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要切实改变目前存在一方对另一方担保、反担保体、再担保等繁琐的体系,打破那种一厢情愿的计划经济下一方包赢包赚的借贷模式。我们可以借鉴国外的经验(如借鉴硅谷模式的信息与治理结构)。

硅谷模式的信息与治理结构,是指风险企业的创业融资不是由一家风险投资公司来完成,而是由一些风险投资公司、风险资本家组成一个银团来进行,并由其中的一个风险投资者担任牵头人和主要管理人。有经验并彼此了解的风险投资者之间在不同的项目上轮流担任牵头管理人的角色。这种安排不仅是一种风险分散机制,更是一群风险投资者间对项目进行监控的相互代表机制。这种相互代表制不仅可以避免风险投资者在集中监控中的重复劳动,也是控制风险投资者在监控时发生道德风险行为的一种手段。我国的中小型的民间金融组织也可以借鉴这种类似于日本的主银行体制的模式,通过民营资本与民营产业资本的融合,改善民营企业的法人治理结构,从而规避对民营经济融资的风险。

(4)最后,风险控制要带根本性,风险控制的根本性是指全社会要具备两个能力:1、要有防范风险的能力;2、要有抵御风险的实力。而且最终要有抵御风险的实力。过去我们讲1太多:讲1高高在上。然而,社会化分工的必然又造成银企双方各自操作上的两难,他们不能互不相让,我认为要在做好各自观念更新、制度创新的前提下,总有一头要有所不为,有所作为,而通过互相促进共有所为,最后达到银企同心、银企同利、银企同根和双赢的目的。

标签:;  ;  ;  ;  ;  ;  ;  ;  ;  ;  ;  ;  ;  ;  ;  ;  ;  ;  

民营企业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的整合--从远东集团依托资本要素市场的成长看_远东集团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