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和意义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和意义探析论文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和意义探析

刘 笑

(天津财经大学 马克思主义学院,天津 300222)

摘 要: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继承和发展了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提出了关于群众路线的一系列重要论述,这些重要论述主要包括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和群众评判观等四个方面。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的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群众路线;逻辑起点;现实意义

习近平总书记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长期实践过程中,根据世情、国情和党情的变化,他从科学界定当前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出发,胸怀广大人民群众,顺应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对人民群众的关心贯穿于习近平治国理政的全部领域。他在很多不同的场合提出许多脍炙人口的感人话语,凸显出了他对中国共产党群众路线的思考。这些重要论述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基石,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说到底,她才是这段失败婚姻的缔造者,因为她从来都没想过何谓风雨同舟。这些年来,她习惯了躲在杜飞为她撑起的屋檐下,心安理得地享受着岁月静好,却从未意识到她所享受的一切,都源于杜飞的负重前行。可惜,现在明白,为时已晚。如果再给她一次机会,她一定要做那样的人:有足够的能力与爱人并肩前行,有足够的智慧寻找解决问题之道,有足够的意志负责未来。

一、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

理论都有其形成的自身逻辑。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有其特殊的形成逻辑,其逻辑起点是新时代的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往往带有根本性、决定性,是关系整体,决定全局的深刻性和历史性变化。回顾党的历史,对于社会主要矛盾的判断几乎影响着党的整个政策和国家前途的走向,以及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命运。凡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正确的判断,我们国家便会顺利发展,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均能有所进步;凡是对社会主要矛盾做出了错误的判断,就容易犯全局性的、不可挽回的重大错误。在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延续了党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关于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明确了我国的社会主要矛盾的内涵,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经历了长期改革开放的实践探索,社会物质生产和人们生活条件发生深刻变化,社会主要矛盾随之发生变化,矛盾的两个方面也已经与过去大不相同。基于这种深刻认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向全国人民庄严宣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迈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党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做出的历史性论断,具体地讲,就是“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更加突出的问题是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已经成为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主要制约因素。”[1]11可见,通过几十年来的积累,广大人民群众低层次的需要已经得到满足,高层次的需要成为新的生长点。“落后的社会生产”提法也已经被“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所取代。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确立意义深远,它不仅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之前其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重要分界点,而且为新时代历史方位的确立提供了直接依据,同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建构的逻辑起点,也是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提出的逻辑起点。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习近平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提出的直接动力。美好生活是亿万人民所共同憧憬的,没有人不希望自己过上幸福生活。习近平总书记把人民的这种憧憬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就相当于握住了时代的脉搏。2012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记者见面时发表讲话指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2]4不同时期党的奋斗目标是不同的,有短期目标,也有长远目标。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从人民的需要出发,党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了。这不仅是催人奋进的旗帜,更是起点,引领着理论的不断深化。回顾十八大以来,我国鼓足干劲,努力提高生产力水平,国内生产总值稳居世界第二;创新驱动战略大力实施,各种重大科技成果层出不穷;人民生活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国际地位不断提高,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但是改革发展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还没有解决,阻碍人民群众实现他们的美好生活,人民群众更高层次的需要暂时得不到满足。众所周知,人类社会之所以能够不断向前迈进,其根源在于人类社会内部基本矛盾的运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产生的矛盾,最终推动着人类社会发展不息。其中,在生产力诸要素中,人民群众居于核心地位,制约着其他因素。只有切实维护群众的利益,才能推动社会不断进步。维护群众的利益就要不断满足群众新的需要。马克思对此有过经典的分析:“已经得到满足的第一个需要本身、满足需要的活动和已经获得的为满足需要而用的工具又引起新的需要,而这种新的需要的产生是第一个历史活动。”[3]79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不能通过压制、降低人民的需要来实现,而应该是创造条件,积累极大物质财富来满足这种需要。这样才能最终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完成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在领导中国人民为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历程中,敏锐观察到群众需要的变化,这种变化已经不再仅仅体现衣食住行上,还包含着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安全和生态等方面更高层次的需要,更深刻地认识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已经成为社会主要矛盾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还回顾了我国近代以来的历史,使用“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三个不同词语代表了不同阶段,这些伟大飞跃背后看到的是人民对于“求生”、“求富”和“求强”孜孜不倦的追求。这些重要论断显示出,不同时期人民群众的需要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正是基于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因而才有了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提出。

因此,在尺度代表性上,遥感手段和传统点测方法还不够全面,还缺少一个中间尺度的方法,有必要在中间尺度上探讨一套客观、快速、实时、准确的土壤水分监测方法。探地雷达(Ground Penetrating Radar,简称GPR),则为小尺度和大尺度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该技术具有分辨率高、探测速度快、抗干扰能力和穿透能力强、可重复、适合大面积测量等特点,在几米至几公里的尺度上测定土壤水分分布和地下结构等方面的潜力已被多次证明。利用GPR对土壤水分进行测量,是目前国际上开展土壤水分探测的最先进技术之一。

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是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提出的主要客观依据。这些重要论述是在紧紧把握住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充分了解我们的国情后逐渐形成的,曾经“落后的社会生产”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是符合我国发展的实际情况的,我国采取了“以经济发展为中心”的政策,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实践中贯彻“以先富带动后富”的策略,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发展的平衡性和充分性。社会生产发展到一定水平反过来制约了进一步发展。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生产力的快速提高,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的社会生产能力发生了很大改变,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已经成为突出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不解决此重要问题,就无法实现更好的发展,也就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很难展示出党的执政水平和能力。归根结底,无论是区域不平衡、领域不平衡还是群体不平衡,事实上这些问题都与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相关,特别是近年来引起关注的收入分配差距、教育、医疗、生态文明等民生问题。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发展问题,特别关心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尤其是贫困地区的人民生活状况,把大部分精力放在了改善民生上。维护群众的利益在于发展,发展的推动在于解决当前阶段发展中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

总之,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确立是党的重要科学决策,新时代的社会主要矛盾是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提出的逻辑起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的基本理论是由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率先提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参与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其理论明显带有那个时代的特征。后又由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一代代中国共产党领袖继承其核心要义而发展创新,马克思主义人民群众观随着革命、建设与改革的实践创新而呈现出不同的时代内涵。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应运而生,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也展现出新的时代内容。

二、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

根据冠状动脉狭窄情况将461例患者分组:将冠脉正常组和冠脉粥样硬化组合为非冠心病组(117例);冠状动脉狭窄≥50%为冠心病组(344例)。按冠脉狭窄累及冠脉血管支数分为:单支病变组112例、双支病变组125例及三支病变组107例。根据冠状动脉病变积分,分为3个亚组:低分组(<5分)52例,中分组(5-1 0分)135例,高分组(≥10分)133例。

(一)群众利益观

首先,人民群众是推动改革发展的主力军和生力军。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到如今的全面深化改革,中国改革发展的背后离不开群众的力量。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党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成果和挫折,中国人民内部萌发了推动改革发展的动力。不改革,人民群众就无法实现温饱;不改革,社会主义事业可能会被葬送。十一届三中全会的改革开放决策推动着中国实现了历史巨变。发端于农村,在城市中进一步深化,从沿海到内陆,从经济领域到生态文明,各项改革和发展措施一项项铺开。广大人民群众是直接进行物质生产实践的人,他们最清楚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所出现问题的实质所在,也更有动力去推动改革。正是人民的首创和实干精神推动了改革勇往直前,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就是人民群众大胆创新的成果,中国国家博物馆至今保存着安徽凤阳县小岗村那张十几位农民按下血手印的保证书。这份保证书述说着当年人民群众的决心和意志。在邓小平看来,是农民发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改革中的许多创见,无不蕴含着基层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人民群众的智慧启迪了党,推动了全国的改革。无论是过去还是未来,中国的改革发展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没有人民支持和参与,任何改革都不可能取得成功。无论遇到任何困难和挑战,只要有人民支持和参与,就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就没有越不过的坎。”[2]97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握两条主线,一条是花大力气解决群众的疾苦,做群众利益的坚定守护者,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的和更高层次的需要。鉴于一些落后地区的群众生活还存在困难,就业、教育、医疗等方面还有很大提升空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扶贫要精准,力求实效。另一条主线是加强党的建设,严厉打击腐败,清除腐败分子,还人民的生活以海晏河清。他统筹规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美好蓝图,从大局出发,不断推进社会进步。从现实情况来看,腐败问题仍然不容忽视,腐败带来的影响也极其恶劣,反腐永远不能停止、倒退。想要维护群众的利益,就要制止损害人民群众利益的违法行为。一些贪污腐败分子通过各种方式窃取国家财富,中饱私囊,严重损害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人民群众对于不正之风和贪污腐败行为恨之入骨,刹住不正之风就是打击腐败,打击腐败就是维护群众利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吸取历史的教训,严厉打击危害人民利益的腐败分子,既抓“老虎”,也拍“苍蝇”,推动将全面从严治党走向纵深。当然,社会上也出现过一些错误思想,有人认为“反腐影响经济建设”,一些党员干部还存在侥幸心理,认为“反腐就是走走形式”,一些腐败行为隐藏更深,更难察觉,习近平要求全党同志对反腐败斗争的严峻形势拥有清醒的认识,拿出无所畏惧的精神,坚持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与腐败分子斗争到底。

(二)群众动力观

到底是谁推动了历史的进步,是个别杰出的领袖人物还是广大的人民群众?历史上许多人为此争论不休。习近平总书记给出了明确回答:“人民是历史进步的真正动力,群众是真正的英雄。”[4]189在改革开放进入深水区的今天,中国面临的任务异常艰巨,挑战前所未有,唯有依靠人民群众才能从容应对各种挑战。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内容极大丰富,集中体现在他的著作和讲话中,这些重要论述也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理论有着源头与支流的关系,同时汲取了不同阶段中国共产党历届领袖的群众观点,从实践中发掘出新内容,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我们可以大致把它的主要内容概括为四个方面,即群众利益观、群众动力观、群众立场观、群众评判观。

与西方资产阶级政党不同,中国共产党是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取得政权的政党,人民群众的利益就是它的最大利益。从党的性质和宗旨上来看,中国共产党的使命就是要始终自觉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习近平总书记心中有群众,自觉地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并把它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在梁家河插队期间,习近平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长达七年的朝夕相处使习近平的群众思想开始萌芽。他从小事做起,扎根农村,为当地群众做了大量的实事好事,时刻注意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获得了当地干部和群众的普通认同和高度赞许。在福建,习近平多次强调党性观念的重要性,认为党性就是人民性,要到人民群众中间去。在浙江,习近平把为人民服务的理论和实践凝练为《之江新语》。在这本书中,我们能读出习近平在帮扶困难群众方面的积极探索,渗透着习近平对群众利益的关怀,显示出他对人民群众深厚的感情和对人民群众利益的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走的每一步都踩在坚实的土地上,这片土地上生活着广大的人民群众,广大人民群众和习近平总书记彼此存有不可割断的情感。

首先,坚持人民立场是我们党力量的源泉。党是否有力量,要看党和群众的关系怎么样,党是否和人民群众站在一起。一个政党如果忘记了初心,忘记了对于人民群众的许诺,那么前进的道路很可能荆棘重重,势单力薄,无法承担既定的历史使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坚信党的根基在人民、党的力量在人民。”[4]40当前,国际国内形势复杂,挑战也无处不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领域的改革任务十分繁重,西方一些国家对我们国家的技术封锁、贸易战争和强权主义的“打压堵截”依然严峻,我们党唯有坚定不移地加强与人民群众的联系,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应对各种风险和挑战。同时,给人民提供美好生活所必需的物质和文化,由人民来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仍然是党不容改变的奋斗目标。因而,保证改革发展有稳定的国内、国际大环境,亿万人民群众依然是我们党不容忽视、不能放弃的力量源泉。

无产阶级政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它的执政效果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建党伊始,我们党就开始把人民的评判作为自己成长、壮大的一个重要传家宝。没有人民的意见、建议、监督和评价,中国共产党就不可能战胜国内外各种敌人,也就不会有今天的执政地位和伟大成就。在长期的艰难探索中,中国共产党摸索出了一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方法,同时虚心接受人民的评判,从机制体制上保证人民评判的权利,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其次,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行动的先导是理念,实践活动要靠正确的理念来引领。历史和现实告诫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这是从历代政权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中得出的结论,也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保障。从1978年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以来,我们取得的一切成就都是因为坚持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在重重危机中中华民族才得以生存下来,屹立不倒。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已经化为历史尘埃,但它留下了深刻的教训:任何时候不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党和国家的事业就会受损直至失败,光辉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毁于一旦,广大人民群众也要遭受前所未有的灾难。群众的事无小事,这要求我们在改革发展的过程中,充分考虑到人民的意愿,努力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十八大以来我们推出的1600多项改革决策中,每一项改革举措都是坚持人民为中心理念的结果。纵然改革面临国内外诸多挑战,利益纠葛复杂,阻力空前,但是为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我们将改革进行到底。在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途中,习近平总书记告诫全体党员干部:一定要“把人民群众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从让人民群众满意的事情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改起。”[2]148

(三)群众立场观

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人民立场就是群众立场。在建党95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4]40特别是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时候,改革过程中的每一项重大决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时刻考虑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其深刻内涵主要有以下三点。

第五,腰部屈曲时L5棘突近横向裂隙后缘有分开趋势,理论上棘尖韧带等会施力防止分离过大,易产生劳损,但MRI未找到依据,提示腰痛机制的复杂性。

E农1S、R78对赤霉素敏感,母本赤霉素用量控制在每公顷225 g即可。原则上对其施用赤霉素要做到早、准,即在全田抽穗达到5%~10%即开始喷施赤霉素。第一次施用以每公顷30~60 g较为适宜。隔天后喷施第二次,赤霉素用量以每公顷150~180 g较为适宜。遇低温阴雨天气,适当增加赤霉素用量。

最后,人民群众是实现中国梦的根本力量。2012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阐述了中国梦的概念,明确界定了中国梦的内涵。翻开中国近代史,外敌入侵、国力贫弱的祖国曾让中国人民一筹莫展,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无数的志士仁人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而艰难探索,但是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维新派、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先进人物都没有找到一条成功的道路。只有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根据实际情况应用、发展马克思主义,他们的独立思考促进了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在偏远的农村中积蓄力量,最终包围城市,走出了一条不同于苏联的革命新道路。这条道路的最大优势在于能够发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颠覆了长期压在人民群众头上的三座大山。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发挥独创性精神,从实际出发,积极解决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过程中一系列的复杂问题,成功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在中国大地上首次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在社会主义的矛盾问题、建设道路等问题上都有一系列充满智慧的理论成果。改革开放以来,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首创和实干精神,中国共产党成功实现了经济的腾飞和国力的提升。中国已经不再是清政府和北洋军阀、国民党统治下那个贫穷落后的中国了,现在的中国成就瞩目,许多领域已经走在世界的前列。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的中国梦,任务艰巨,所有人都要牢记使命,继续奋斗。当前,我国进入新时代,从时间上看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接近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也只有靠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才能够实现。

最后,要坚持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坚持人民立场,不是空谈就可以的,而是要切切实实从实际中去做,坚持为人民服务,在制定政策和策略的时候充分考虑到人民群众的利益,给广大人民群众带来福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会议上强调:“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2]365党的十九大绘制了详细的路线图,目标更为崇高,美好蓝图鼓舞人心。完成这些奋斗目标需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一方面,党面临的“四种危险”和“四风”问题亟须克服和解决,要不断完善监督体制,了解群众所想、所急、所需,集思广益,不断提升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另一方面,要坚持向人民群众学习,心甘情愿做人民群众的学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党员干部必须诚心诚意地依靠人民群众,向人民群众请教鲜活的经验,提高自己的业务素质。要深入群众之中搞调查研究,为改善群众生活获取一手资料。总之,群众的智慧和才华是无穷的,在任何工作中都要坚持践行人民群众利益至上的思想。习近平总书记不止一次说过:“领导干部要放下架子,甘当小学生,多同群众交朋友,多向群众请教。”[5]140

(四)群众评判观

其次,人民群众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主要动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没有前车可鉴,就像中国的革命道路不能照抄其他国家一样。不同的国家,不同的人民,不同的文化传统和背景,决定着中国人民必须走出属于自己的独特道路。作为中国共产党人,摸索道路最为不易,可能会遭遇挫折,也可能短暂丧失信心。广大人民群众在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的领导下,硬是趟出了符合自身情况的科学的发展道路。之所以科学,是因为这条道路的开辟是基于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之上,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不断结合的探索成果,是实践证明的正确的道路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要帮助人民群众提高主人翁意识,树立主人翁精神,参与到时代的大潮中去,为时AI写作下壮丽的篇章。众所周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广大人民群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开辟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历史作用。他们的智慧和辛勤劳动,给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等方面的建设注入了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越来越丰富,全面准确地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实践。如果缺乏了人民群众的实践,理论只能是空洞、教条的,无法给社会主义建设做出具体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不是凭空确立的,人民群众是它的坚定拥护者,每一项具体制度都经历了不断调整修改的过程,直至臻于完善。

改革发展的成效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直接受益者,也是推动改革发展的重要主体。改革的每个措施,人民群众是感受最深的,也最知道改革的举措是否正确。改革的领域、方案、措施、目标都需要群众来参与。因而,人民群众有对改革中所有工作进行评判的资格,人民群众是改革是否成功、效果是否显著的评判主体,要及时汇集人民群众的反馈,思考下一步改革计划。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群众有没有获得感,这是改革成效的最高评价标准。务必要高度重视、虚心接受人民群众的评判,切实做到改革能够回应人们的呼声。现实中有过类似例子,过去那种以过度消耗资源环境为沉痛代价,单纯追求经济发展速度的发展方式是不科学的,带来的后果也是不可估量的,环境逐步恶化,资源浪费日益严重,人民赖以生存的绿色家园遭受到严重破坏。这不仅无法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而且还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带来不平衡不协调发展的可怕恶果。人民群众感受最深,反映最为强烈,呼声也更急切。我们党根据群众的评判,对经济体制实施进一步改革,对于错误的发展方式予以纠正,制定各种严厉规章制度保护生态环境,努力还人民群众一片绿水蓝天。

2)采用弯曲刀片时,分析结果显示3片刀片上的扭矩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减小,其中扭矩最大减小了29.58%,有很好的节能效果。但出口处的刀片了上会出现扭矩波动增大的情况,严重时甚至可能引起整车振动。

党的执政能力要由人民群众来评判。2018年1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6]从总体上看,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很多方面,既体现在道路、理论体系的选择上,还体现在造福人民群众等方面。中国共产党建设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在诸多社会思潮中坚定不移地选择、坚持了马克思主义,这渗透着人民群众的判断。党的执政能力体现在大政方针之中,也体现在党员干部做的每一件小事之中。我们党执政地位是从对抗资本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滚滚战争硝烟中夺取的,是牺牲了成千上万的革命者换来的,是在一件件为群众谋福利的小事中获得的。历史证明,没有什么一劳永逸的办法保证永远执政。只有科学把握执政规律,提升执政能力才能够长期执政。为了对人民负责,我们党一方面艰难探索人类社会发展的各种规律,另一方面积极发挥主观能动性,能够科学判断国内外形势,把握天下大势,积极应对来自各方面的复杂挑战,不断推进执政能力和水平登上新的台阶。那么,党的执政能力由谁来评判呢?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2]28事实上,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证明了我们党拥有高超的执政能力和水平,也获得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和支持。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广大人民群众团结一心,一定能够顺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三、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现实意义

进入新时代,世情、国情和党情发生重要变化,我国面临诸多挑战,有时处于许多重要选择的岔路口,坚持什么样的群众路线影响着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实践性和人民性特征。贯彻这些思想,对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完成党的历史使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首先,有利于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人民群众跟随着党一路走来,从革命年代到建设、改革开放时期,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成功应对各种挑战,实现了一个又一个跨越。一切成就的取得源于党坚持了正确的群众观。随着改革的深入,党面临的风险和挑战也越来越多。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最大危险就是脱离群众。”[2]366脱离群众就意味着党失去了力量的源泉。为何会脱离群众?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缺乏正确的群众观。缺乏对群众的了解,忽视群众的历史作用,丧失对群众的情感,久而久之就与人民群众越走越远,形同陌路,也就使自己处于无源之水的地位。党和群众的关系恰如鱼和水的关系,鱼在水中才能自在畅游,鱼无水则会干涸而死。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坚持人民群众的利益高于一切,要坚定不移站在人民的立场上,从理论和实践上保证了广大人民享有改革发展的成果,人民群众的面貌发生了极大改观。在习近平总书记看来,群众的力量是伟大的,要信任并依靠他们,他们创造出了人类社会中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推动了历史的进步,说到底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人民群众真心拥护为自己谋福利的党,党的执政地位也会因此得到巩固。

其次,有利于推进党的理论创新,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人民群众是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动力。作为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马克思主义,它不仅是科学的,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脱离了时代的语境和具体的实践,照搬照抄马克思主义是不能够解决实际问题的。在民主革命时期,“左”倾教条主义者一味机械地拿来他国的经验来指导革命行动,视革命群众的呼声而不见,他们抓住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的只言片语来制定革命路线,忽视实际的战场变化,给党的有生力量造成严重损失。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最终领导革命走向成功。党的理论创新不能停止,新时代有新问题,新问题有新的解决办法,我们也应该把马克思主义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从群众的实践中发现问题,寻找解决办法,提炼出理论成果,积极依靠群众的力量推进理论创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经济新常态、中国梦、“一带一路”倡议、人类命运共同体等耳熟能详的新观点新论断层出不穷,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形成并不断丰富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动理论创新,不可忽视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我们要“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

再次,有利于坚持党要管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取得成效。党的建设是一项伟大工程,是新时代“四个伟大”中的关键一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败正系于此。和平日久,不像战争年代物质贫乏,许多党员领导干部在市场经济大潮的灯红酒绿中逐渐放松了警惕,很容易就被新形式的“糖衣炮弹”击中,沦为民族的败类。人民群众看在眼中,痛在心上。治党务必全面从严,要敢于对各种腐败行为亮剑。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严抓作风建设,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和“六项禁令”,积极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和“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收效显著。同时,不断扎牢制度笼子,制定完善党内法规,构建全面严密的监督网,使广大党员干部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夺取了反腐败斗争的压倒性胜利。之所以敢于发动这场反腐败斗争,并取得胜利,背后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坚持党要管党,推动全面从严治党需要加强党内监督,完善群众监督机制,发挥群众的作用。把权力关进笼子里,让广大人民群众来监督党,我们党才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群众最能发现党员干部存在的各种问题,他们才是拥有发言权的人。

最后,有利于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长久以来,中国人民不忘屈辱,怀有伟大梦想。任何梦想都要付诸行动。实现中国梦,不仅要弘扬中国精神,而且要凝聚中国力量。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实现中国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几代人发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持之以恒地付出艰辛努力。近代以来,诸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洪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伟大的民族精神,在祖国大地上传承不绝,这些伟大的精神凝聚着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广大人民群众的高尚品质,给我们提供了巨大的动力,推动我们一步步向前迈进。进入高科技时代,信息技术瞬息万变,必须要释放人民群众的活力,引领改革创新,跟上时代的步伐,不断追求卓越,产品才能在世界市场中占有一席之地。同时,汇小流成大川,中国人民齐心协力,中国梦方能实现。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从“摸着石头过河”到“顶层设计”,从经济建设到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的每一步都饱含着广大人民群众的汗水。事实表明,实现中国梦所需要的物质准备、文化支撑、制度保障、智力支持,都需要全体中国人民的付出。

1.1 对象 来源于中国疾控中心青年科研基金课题“我国6~13岁学龄儿童主要慢性病干预模式及适宜技术研究”的数据。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2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5]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论群众路线——重要论述摘编[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13.

[6]习近平.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1-6.

中图分类号: D60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7-4767(2019)05-0027-07

[DOI] 10.19810/j.issn.1007-4767.2019.05.005

收稿日期: 2019-07-16

基金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群众观研究”(18JD710077);“天津市高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联盟”资助

作者简介: 刘 笑(1981-),女,辽宁沈阳人。政工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责任编辑:童亚军]

标签:;  ;  ;  ;  

习近平关于群众路线重要论述的逻辑起点和意义探析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