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芳
拜泉县人民医院(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164700
摘要:目的: 观察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自体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采用骨髓干细胞治疗,分析案例,探讨移植前后治疗效果。结果:术后 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移植前,心肌灌注缺损指数均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随访3~27个月无并发症发生,无一例患者出现心脏事件。结论:经皮冠状动脉内移植骨髓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安全可行,术后能改善心功能。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骨髓干细胞;移植
前言:急性心肌梗死是冠心病中最为严重的类型,目前的药物、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冠状动脉旁路手术等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患者症状,但均难以从根本上恢复心肌细胞数量,改善心脏舒缩功能。目前较多研究,表明应用骨髓干细胞移植可以取代坏死心肌细胞,增加有功能的心肌细胞数量,干预心脏重构,改善心功能,从而为心梗的治疗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途径。选择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了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术,患者进行了系统的全身监护,其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2015年我院收治的心内科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 47 例,女33 例,年龄 34~74 岁,平均65岁。纳入标准: ①入选发病超过 6 h。②心电图、酶学动态的改变符合急性心肌梗死。③心功能在Ⅰ~Ⅱ级之间。④发病后急诊完成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且梗死相关血管血流恢复至 TIMI 3 级。所有患者均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1.2治疗过程
所有患者均于发病后行急诊冠状动脉介入治疗,1 周后经皮腔导管技术建立梗死相关动脉通道,用指引导丝将微灌注导管送入支架内后,将分离的骨髓干细胞悬液经微导管中心腔内注入梗死血管远端。
1.3评价
术后评价:移植前、后分别行 24 h 动态心电图评估;移植前和移植后6,12 个月检测患者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灌注缺损指数。术后 6,12 个月随访观察恢复及并发症情况。主要观察指标:①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灌注缺损指数。②24 h 动态心电图评估结果。③术后并发症情况。
2结果
收治的患者 80例均进入结果分析。通过检测左室射血分数、心肌灌注缺损指数可知,术后 6,12 个月左室射血分数均高于移植前, 心肌灌注缺损指数均低于移植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通过动态心电图可知,患者均无新的心律失常类型出现,无心律失常的增多及恶性心律失常的出现。经冠状动脉内移植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无患者支架内狭窄。
3讨论
3.1神经干细胞移植
神经干细胞是一类存在于胚胎和成年神经系统中的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种分化潜能,可以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从而构成整个中枢神经系统。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人体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能力,在不同组织的微环境影响下可以分化成为多种组织细胞,有解决坏死心肌细胞不能再生的可能。其中骨髓干细胞来源丰富,可以进行自体移植,不存在免疫排斥的问题,具有临床应用价值。通过在病人体内进行神经干细胞移植,修复原有的神经损伤,具有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等多种神经系统疾病的潜力。影响干细胞移植临床效果的因素,除了移植干细胞的数量、细胞的活性状态外,甚至细胞的分离方法以及在体外的保存时间、温度、细胞的输入方法、细胞移植的具体时间等,都可能会影响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效果。实验首先进行干细胞动员,在动员的基础上再行干细胞分离、浓缩和鉴定,这样获得的干细胞数量丰度较高。干细胞动员使循环中的干细胞和祖细胞数量增加,进入梗死区的细胞数量增加,本身就有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干细胞的分离和移植,可能会得到更大的临床获益。 再次,就是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最佳时间问题,作者就这个问题最近进行了荟萃分析,也确实发现在干细胞移植治疗中应注意移植时间。
3.2移植的方法
神经干细胞提前分化会导致神经元数量下降以及神经胶质细胞类型的缺失,造成神经系统发育缺陷,从而严重影响整个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发育。实验首先进行干细胞动员,在动员的基础上再行干细胞分离、浓缩和鉴定,这样获得的干细胞数量丰度较高。干细胞动员使循环中的干细胞和祖细胞数量增加,进入梗死区的细胞数量增加,本身就有治疗作用。在此基础上再进行干细胞的分离和移植,可能会得到更大的临床获益。干细胞移植的方法主要有梗死,相关血管内经球囊导管注入法, NOGA 电机械图介导经心腔心内膜心肌内注射法,搭桥手术开胸后心肌内直接注射和经静脉内输入法等方法。本文主要使用梗死相关血管内注入法, 该法简单适用,易于为临床所接受,也是广大医生所喜欢使用的方法,但目前尚缺乏几种移植方法的直接对照研究,以便确定最好的移植治疗方法。大多数的移植治疗在梗死后 1 周左右或一到两周进行,移植的细胞易于进入梗死部位。坏死组织吸收后移植部位环境的改变, 使移植细胞易于存活。这段时间患者的临床状况也在好转, 使移植手术易于进行。因此,对骨髓干细胞心肌内移植治疗具体的作用机制、远期疗效如何、有无副作用等,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其护理工作也需更细致更深入更全面。
3.3给患者心理支持
医护人员耐心与患者交流,详细讲解疾病进展情况。当患者出现烦躁不安时,允许家属陪伴给患者带来安全感,责任护士床旁看护,将软枕靠在床挡内,防止患者磕碰及坠床。通过引导患者向护士和家属倾诉不良情绪,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同时仔细倾听患者的倾诉,及时了解患者发生不良情绪的原因,及时解决问题,消除患者不良情绪。针对移植后的患者提出个体化综合性护理方案,给予恰当的心理支持,合理的的肠内外营养支持,维持水电解质平衡,严格控制血糖血压,做好并发症观察和护理,才能提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后患者的预后恢复和生存质量。
3.4移植的疗效
移植干细胞到心肌细胞坏死区域内可有效补充心肌细胞,使心肌梗死瘢痕区血管和心肌再生,与周围心肌组织发生闰盘连接,形成功能合包体,重塑心脏结构,改善心功能。移植后临床疗效的评价,目前多数是运用单光子断层发射扫描和超声心动图及正电子断层发射扫描进行梗死面积缩小,存活心肌是否增加和心功能改善的评价。但最好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结合病理、分子病理改变与功能恢复同时进行研究,才能提供令人信服的翔实资料。
参考文献
1杨水祥,陈新,张澍,等. 干细胞的生长分化特性及移植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J].中华心律失常杂志,2002,6(6):366-374
2杨水祥,胡大一. 干细胞治疗的应用前景、现状与评价[J].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杂志,2004,2(11):841-842
3杨水祥,徐桂玉,赵楠楠. 干细胞移植治疗时间窗与临床疗效的荟萃分析[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杂志,2007,11(11):2164-2166
论文作者:王艳芳
论文发表刊物:《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6/15
标签:干细胞论文; 心肌论文; 患者论文; 心肌梗死论文; 细胞论文; 骨髓论文; 冠状动脉论文; 《医师在线》2016年3月第5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