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邓小平青年思想的基本架构,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架构论文,思想论文,青年论文,邓小平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三.青年应建功立业,到第一线压担子
当今之世,是一个需要巨人、创造巨人的光辉时代。“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自然规律。如果没有青年参与改革开放的实践,建功立业,那么生机勃勃的社会主义事业就会丧失生机活力。邓小平同志对青年成长道路问题,具有十分精辟的见解。
1.勤奋学习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基石
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和当班人,勤奋学习是健康成长的第一步,邓小平同志在1978年就提出:“要在青少年中提倡勤奋学习。”[1]
首先,青年要勤奋学习科学文化、专业知识和管理知识。在知识更新期缩短,信息高速公路不断延伸的今天,更是如此。邓小平同志曾指出:“全党同志一定要善于学习,善于重新学习”,“着重抓紧三个方面的学习”,“一个是学经济学,一个是学科学技术,一个是学管理。”[2]他认为,青年尤其是青年干部必须又红又专,“只靠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没有真才实学,还是不能实现四个现代化。”[3]青年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击队和生力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专业知识和管理,是立足社会,建功立业的必修课。
其次,青年要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在青年干部中曾经有人认为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没有实际意义,针对这种片面认识,邓小平同志立即指出:“这是一种误解。马克思主义理论从来不是教条,而是行动的指南。……我们现在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时代和任务不同了,要学习的新知识确实很多,这就更要求我们努力针对新的实际,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运用它的基本原则基本方法,来积极探索解决新的政治经济文化基本问题的本领,既把我们的事业和马克思主义理论本身推向前进,也防止一些同志,特别是一些新上来的中青年同志在日益复杂的斗争中迷失方向。”[4]
再次,青年要认真学习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我党历来有艰苦奋斗、实事求是、密切联系群众、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这既是在同党内的教条主义、本本主义、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的,也是对中华民族优秀品德的继承和升华。这些优良传统和作风,应成为青年的传家宝。
2.大胆实践是青年成长发展的关键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源泉,是沟通主观与客观的桥梁,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青年只有通过大胆实践,才能学到新知识、新思想、新文化、新学说、新理论、同时形成新观念、新设计、新创意、新策划、新时尚。邓小平同志历来主张青年在实践中成长的观点。他多次鼓励青年干部、青年科技工作者、青年企业家、青年军人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实践、勇于探索,勇于创新,“大胆地试、大胆地闯”。[5]不要怕失败,不要怕挫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可避免地会出现新问题,只停留在本本上是无法解决问题的,唯一途径就是实践。邓小平同志认为,对过去那些社会主义实践没有搞过的东西,比如“证券、股市、这些东西究竟好不好,有没有危险,是不是资本主义独有的东西,社会主义能不能用?允许看,但要坚决地试。”[6]到底正确与否、成功与否,只能由实践证明。
当代青年作为社会主义事业跨世纪的中坚,他们任重道远,对未来充满希望。他们担负着在下世纪中叶实现我国生产力达到或接近发达国家水平的战略目标的历史重任,这需要青年一代到实践中去摸石探路,积累经验,提高能力,增长知识。诚如邓小平同志所预计的那样:“如果固守成规,照过去的老框框一模一样地搞,没有一些试验,一些尝试,包括受一些挫折,肯定达不到我们的战略目标。”[7]青年只有在改革开放实践中将个人成长与社会需要联系起来,大胆投身实践,看到自己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求之间的差距,才能进一步发展自己。
3.第一线压担子,是青年迅速成长的途径
“石油没有压力出不了地面,人没有压力干不好工作”。不少青年走出高校门,步入机关门,高楼深院,任务单一,接触群众机会少,碰到实际难题不多,这样的实践颇为肤浅,了解社会不透彻,对群众疾苦体会不深刻,对社会关心的重大问题不了解,对改革开放的难点不清楚。官僚主义的“机关论”,闭目塞听的“都市病”,日积月累的“闲散病”交织下的青年干部,往往难以胜任全面工作和高级职务,鉴此。邓小平同志主张直接从基层选拔青年干部,主张把在职青年干部放到基层锻炼,压担子。他总结了长期关注青年干部成长的经验和教训,明确指出:“把年轻干部放在第一线压担子,这个路子对,不能只靠人家扶着。他们受到了锻炼,提上来别人也会服气。”[8]
纵观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以来,各地、各组织部门有计划、有安排、有步骤地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基层锻炼,有目的、有打算、有秩序地安排在职青年干部下基层锻炼,收到了良好效果,这对于提高我国青年干部队伍的素质和技能,实现干部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是有力的举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国新一代干部的脱颖而出,雄辩地证实了,邓小平同志关于培养青年成长和发展的系列观点是英明正确,符合实际和行之有效的。
四.共青团应当好助手,发挥作用
邓小平同志作为党和国家杰出领导人,他以无产阶级革命家的雄才大略和宽阔胸怀,一贯非常重视和关心青年和共青团工作。在他任中共中央总书记期间,曾对共青团工作作了一系列精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极为重要的思想,这是邓小平青年思想的重要模块,对我们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生动、深入地开展青年工作,充分发挥共青团的助手和后备军作用,具有深刻而积极的意义。
1.共青团工作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共青团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中,能否完成肩负的历史使命,当好党的助手,这与是否坚持党的领导休戚相关。共青团要坚持党的领导是邓小平同志的一贯思想,也是他对共青团工作的根本要求。
首先,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根本和关键的问题。
50年代中叶,国际共运史上出现了一股反共反社会主义的浪潮。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党领导一切,是一切问题的根本”。并联系共青团的历史经验教训告诫大家:“关键问题只有一个,党。……这个道理要永远讲,直到党、团消亡了的时候为止。”[9]在这里邓小平同志从理论和历史两方面阐述了团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这一根本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明确了党是无产阶级的最高形式,是工人阶级优秀分子的集合体。党有必要的经验,充分的权威,能将无产阶级的其他组织的领导集中起来,并使这些组织在自己工作中自愿接受党的政治领导。邓小平同志在这里要求共青团要从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的理论高度来认识党的领导这一根本问题。针对当时共青团中个别人忽视党的领导的倾向,邓小平同志指出:“青年团与党的关系基本上是好的,是在党的领导下做工作的,只是有些观点,有些想法不妥当,但那只是部分问题。”“当然不是说你们现在已经犯了那么严重的错误,而是说有了一些苗头,赶快打个招呼,赶快提起注意,我看是好的,这样问题就解决了。如果不加注意,让它发展起来,问题的性质就不同了。”[10]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坚持党的领导是共青团工作根本的重大意义。尤其是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国改革开放的今天,防止国际敌对势力的“和平演变”阴谋,共青团坚持党的领导特别重要。
其次,共青团作为党的助手,在实现党的历史使命中紧密相连,不可分割。团是党的忠实助手,这是团的性质决定的。共青团应成为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坚决执行者和积极宣传者,带领青年为实现党在不同时期的中心任务而努力奋斗,并坚决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党团这种生死与共的亲密关系是客观的历史条件形成的。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的那样:“青年团总不能离开共产党,并且应当有福同享,有难同当。……青年团许多东西是同党有关系的,有许多东西来自党的。”[11]党与团这种在长期考验中形成的“同荣辱,共存亡”的关系是共青团区别于其他群众组织的最显著的特点,这不仅是团的先进性决定的,更是同团与党的纲领完全一致的。
2.共青团必须当好党的忠实助手
共青团如何发挥党的助手作用,这不仅是理论与实际的相交课题,也是人们一直探讨的热点命题。邓小平同志以马克思主义的远见卓识,从党团肩负的历史使命出发,提出了三点见解。
首先,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教育青年永远跟党走。他要求团组织不断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青年,对青年进行国情和革命传统教育,使他们热爱社会主义、热爱共产党,自觉接受和维护党的领导;它要求团组织带领青年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为实现党的最终目标而奋斗。从培养接班人的高度看,青年永远跟党走,这是党的事业后继有人的百年大计,也是巩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百年大计。从共青团的职能和目的角度来看,它是团的一切工作的归宿和落脚点。也是共青团工作的中心任务。因此,我们必须教育青年自觉响应党的号召,永远跟党走社会主义道路。
其次,邓小平同志强调要经常把青年温度的高低告诉给党。所谓“青年温度”高低,指的是青年对党和政府的意见要求;对党和国家重大决策问题的看法;青年在不同时期的思想动态、思想情绪、思想苗头等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共青团应经常对这些问题进行真实细致的调查,作出准确切实的分析,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及时向党报告。一是要经常;二是反映问题要全面;三是要如实反映情况。我们应按邓小平同志的要求,正确地掌握代表和反映青年意见的原则,发挥好反映青年心声的纽带作用。
再次,邓小平同志强调要提倡向党提意见和建议,帮助党消除工作中的缺点错误。他明确指出:“团对党是可以提意见的,这是合法的,不是搞非法活动,是按党章办事”。又说:“至于批评党的工作的那些方面,可不可以提?可以。……有意见就应该提,我们应该提倡。”[12]当然,向党提意见,这里也有个组织原则的问题,要求我们团干部要正确处理提意见和服从领导的关系。邓小平同志还指出:“在一般情况下,还是要按照组织原则办事。作为一个助手,如果和党委意见有分歧,必须向上级组织反映,毫不马虎,这才是好的助手,我们要提倡这样做。”[13]可见邓小平同志已将能否正确地给党提意见,帮助党克服缺点和错误,提高到衡量共青团助手作用优劣的高度,我们应认清使命,更好地发挥党的忠实助手的作用。
3.共青团工作要抓得紧一点,严一点
1956年苏共“二十大”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出现波匈事件和西欧掀起反共反社会主义逆流。邓小平同志在1957年2月18日接见团省、市委书记时指出:“毛主席说过,团要搞紧一些,组织和思想都要搞紧一点。”“宽一点的想法是危险的”。“你们在组织上要搞紧一点,在思想上要搞严一点。现在看来这个问题很重要,确实要注意这个问题”。根据邓小平同志的讲话精神,应把握三个方面
首先,要明确“团不同于党”,“团不能象党那么严。”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团与党的区别,为我们坚持“紧一点,严一点”有了一个原则的尺度,我们必须从团和青年的实际出发去紧去严,既不能太松,又不能过分。
其次,在组织上要正确处理好团员与青年的比例,进与出的比例,数量与质量的关系等,以便更好地体现团的先进性与群众性的统一,邓小平同志对这一问题很重视,我们应当按照正确的组织发展方针,既要慎重发展,又要积极做好组织发展工作。
再次,在政治思想工作上严和紧,就是要求共青团要发挥引导青年学习共产主义大学校的作用。邓小平同志还提出了要把思想上的共产主义教育与执行社会主义政策很好地加以区别,既不能混为一谈,更不能相互对立,这对于我们共青团工作仍是值得重视和研究的现实问题。
4.共青团要正确运用组织形式和灵活掌握活动方式
为了发挥青年的作用,要有一套适合青年特点的组织形式。邓小平同志在1959年3月接见团的三届四中全会全体委员谈话时指出:“形式肯定是要的,永远都是要的,青年要发挥先锋和突击作用,总要有一种形式。”
而组织形式是完成任务的一种手段,当任务变化了,完成任务的形式和方法也要随之变化,不应该把一种组织形式固定化、绝对化。邓小平同志曾谈到:经常变换一些组织形式 又是新人、新事、达到新的结果,青年人干起来就会更有味道。总之,形式可以搞一点,但要经常变化,要运用自如。他所说的手段与任务,形式与需要的关系,以及情况任务变化,形式方法也要随之变化,要从青年特点和实际出发等观点,充满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对我们具有深刻的启示。同时,邓小平同志又指出:一切要以时间、地点和条件为转移,要防止把一种形式不分情况,不看条件地普遍化。以及要以经常性的形式和与中老年人一道干中发挥作用的形式为主,以突击形式、青年单独干的形式为辅。这一系列指示非常具体十分管用,是共青团工作不可或缺的指针。
5.共青团工作既要生动活泼、轰轰烈烈,又要踏踏实实,深入细致
邓小平同志历来主张青年工作应当生动活泼,热闹、轰轰烈烈,但轰轰烈烈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回顾共青团工作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团结教育千百万青年用踏踏实实的实干去创造轰轰烈烈的伟大事业的历史。同时邓小平同志又认为:要转变轰轰烈烈就是工作有成绩的观念,树立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他特别强调指出:“团的工作好坏,表现在整个青年的思想情况和劳动热情上,无论在工厂和农村都要这么看,在学校里无非也是看学生的思想情况和学习情况。”[14]邓小平同志提出的这一问题,在改革开放的今天仍然值得我们引以为鉴。最后,邓小平同志还强调:提倡做深入的工作,做细致的工作。老人家这段30年前讲的话,我们今天联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实情况重温它,仍然是那样亲切,那样具有现实意义。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看到邓小平的青年思想内容非常丰富,涵意十分深刻。它既饱含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对青年一代的满腔深情,又富有严密的理论科学性。它是我们共青团工作的指南针。上述仅契其要领,初涉探索,对其研究和探讨尚待深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