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阅读教学目标设计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教学目标论文,对策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们曾组织相关人员,选择了湖南省具有代表性的30多所城镇、农村小学5年级的126节阅读课,从把握阅读教学目标的角度进行听课和查阅教学设计。我们从统计表中发现,教师在把握阅读教学目标上存在两大突出问题:一是目标不清,约占22%;二是重点目标不明,约占33%,两项合计达65%。问题的严重性可想而知。

不少教师往往把阅读教学的重点目标定位在人文感悟上,却忽视了语文能力的培养。这种目标定位出现偏差的情况并非个别,而是一种比较普遍的现象,从而导致了阅读教学语文味缺失,教学效率低下,学生阅读能力难以提高。

阅读教学目标的定位出现偏差的主要原因是对年段目标不了解、不熟悉。调查中,我们发现,在农村小学语文教师中,不少人没有读过《语文课程标准》。读过《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师中,大都对学段目标不熟悉。我们曾对500名小学语文教师掌握学段目标的状况做了一次测试。测试题较为简单,如“低段语文教学的重点是什么?”“中段词句教学的要求是什么?”“高段默读教学的要求是什么?”“高段说明文教学的要求是什么?”等,竟有70%的教师不及格。

教师对学段目标不学习、不熟悉,备课就没有了方向,失去了准绳,教学目标定位就会随心所欲,想教什么就教什么,这就难免出现偏差。教学目标是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决定着教学内容的安排、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实施,对教学实践具有导向作用。制订好全面、具体、适宜的教学目标是提高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要制订有效的教学目标。

一、把握目标重点

语文课程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根据这一性质特点,语文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第一,从语文教学的目的来看。《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涵盖两个基本内容:一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二是“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那么,二者应以何者为重点呢?《语文课程标准》又进一步明确指出:语文教学“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因此,我们应该把培养语文实践能力作为重点,作为核心。从语文教育的性质和特点来看,人文素养应该渗透在培养语文实践能力的过程之中。

第二,从阅读教学的特点来看。阅读教学与一般阅读的目的不同,阅读教学的目的应该是多元的,它兼有“立人”“培养阅读能力”和“发展思维能力”三个方面。因此,阅读教学一定要重得“言”、重得“法”、重得“能”,把课文作为例子,用课文来教会学生阅读,让学生逐步形成独立阅读能力,并在此过程中,渗透品德教育、情感熏陶,让学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第三,从语文课程的特点来看。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不是一个空洞的口号,而是可以具体化的。这种具体化表现在教材之中,就是课文,每篇课文都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具体标志。表现在学生身上,就是语文能力,既含语言素养,又含人文素养。因此,抓住语文能力培养这个主心骨,就抓住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就能实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根据《语文课程标准》拟定的总目标和年段目标,语文教师要对阅读教学的年段目标做到6个字:理解、熟记、运用。

“理解”,主要指把握好学段目标的要点。阅读教学的学段目标分低、中、高三段,概括起来说有9个要点:1.提高朗读能力;2.提高默写能力;3.掌握词句的能力;4.把握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5.领悟表达方法、体会课文情感的能力;6.学习不同文体的能力;7.搜集信息的能力;8.掌握标点符号的能力;9.课外阅读达到一定的量。以上9个要点在不同年段有不同要求。阅读教学一定要在以上9种能力的培养上下工夫,花力气。

“熟记”,指对本学段的阅读教学目标,要做到烂熟于心。如默读,高年段强调“有一定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词句方面,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去理解,并学会“推想”。学习说明文,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基本的说明方法”。记住了,才能运用自如。

“运用”,是指能用课标的学段目标指导自己的教学。教师读了任何一篇课文之后,都应联想到课标学段目标的相关要求,在课文与学段目标之间搭起一座桥,从而理性地拟定课文的教学目标和课时目标。

二、整合教学目标重点

当下,我们教师在确定教学目标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按“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分别确定两三个目标,目标多而乱;二是一堂课的若干目标往往平分秋色,没有重点,没有主次,目标与目标之间缺乏联系,工具性目标与人文性目标常常油水分离,从而造成了课堂教学目标过多、训练蜻蜓点水、花时多而效率低的状况。

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这就要学会深钻教材,整合重点。整合的基本思路是:第一步,根据教材的要求和课文的特点,拟定若干教学目标;第二步,在若干目标中选定一个以培养语文能力为核心的重点目标;第三步,将其他目标渗透在重点目标中协同达成。

如《地震中的父与子》第二课时,老师们在备课时往往拟定以下几个目标: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体会重点句子的含义;3.体会父子之间深沉的爱;4.学习作者人物描写的方法。这些目标,其实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可以把1、2、3、4整合为一个重点目标:“学习作者通过神态、语言和动作的描写表现父子之爱。”教学时,可以把品味人物描写作为重点,在“品”的过程中,必然要朗读,必然要抓重点句,必然会品出父子之间深沉的爱。这样教,牵一发动全身,重点突出,主线分明,工具性与人文性有机统一,读与写有机结合,学生将终生受益。

三、巧妙设计重点教学目标

确定一篇课文的重点目标,从本质上来说,就是确定为什么教、教什么的问题,这比怎么教更为重要。因此,教师备课,首先要在这个关键问题上下工夫。

确定重点目标,有以下四个依据:一是课标拟定的阅读教学学段目标。二是教材的编写意图。教材的意图一般体现在单元提示、文后练习、文中引导、课后练习以及“语文园地”的“我的发现”之中。这套导学助教系统是教师细化学段目标、编织知识网络、理清训练序列的重要抓手。三是课文的特点。一篇篇课文如同一个个人,其特点是十分鲜明的,每一篇课文所承载的教学目标都应该带有该文本特有的印记。教材内容是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隐藏在教材内容之中。教师要深入钻研教材,充分把握文本突出的特点,找出在语言表达上具有某种规律性、可迁移、可概括类化的语言现象。四是学生的实际。即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知识、认识和学习能力,寻找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发展,但不可过分强调实际而把课标拟定的学段目标丢在一边。

确定重点目标后如何落实呢?要整体设计。

课标、教材立足于语文综合素养的提升,体现了整合的思路,各个领域的内容都是以多元组合的方式呈现在一个个教学单元中。阅读教学学段目标的教学点则如珍珠般散落在各处。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心中有全局,在落实重点目标时,既要学会从一课入手,还要学会从大处着眼,即从一个年段、一个学年、一个学期着眼,对重点目标作整体设计,按照学段目标要求,将整册教材,乃至整个学段四本教材中导学助教系统中各项训练点依条归类梳理,用线将珠子串在一起,把学段目标落实到每一册,每一个单元,每篇课文,每个课时。至少,应做到每个学期开学前对整本教材作综合分析,把年段目标落实到一册教材的每一课。

标签:;  ;  

阅读教学目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_语文课程标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