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湖南省地矿医院 410000
【摘 要】目的:调查和研究业余羽毛球练习者的运动受损情况。方法:选择我区业余羽毛球练习者81名作为调查对象,使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收集业余羽毛球运动者受损的相关资料,并通过数理统计分析方法分析数据。结果:男性受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业余羽毛球运动人群受伤部位比例最大的是膝关节、之后依次是腕、肩、踝关节、上臂等部位;51%的运动者会少量投入资金来设置预防损伤的措施,38%的运动者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投入资金,而11%的运动者不会投入资金设置预防措施。结论:业余羽毛球运动者的发生运动损伤的机率较大,应加强该类运动者的运动保护意识,积极宣教正确预防运动损伤的相关知识。
【关键词】业余;羽毛球;运动损伤;调查
运动者在业余羽毛球运动中,如果出现体能不足,情绪急躁、紧张,姿势错误或用力过度等情况,则运动者容易受伤,直接影响运动者的身体健康[1]。目前,业余羽毛球练习者的运动保健知识水平普遍不高,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足够的能力来预防运动损伤,导致业余运动者受伤的情况较严重[2]。现对业余羽毛球练习者运动损伤的情况进行调查,其详情如下。
1 研究对象和结果
1.1调查对象和方法
选择我区的业余羽毛球练习者81名作为调查对象,调查81名业余羽毛球运动爱好者在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发生的运动受损情况。本次调查研究采用问卷联合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问卷调查内容经医学专家鉴定有效,回收有效问卷80份,在有效问卷中,男性57名,女性23名,年龄15~53岁,平均年龄(28.68±9.25)岁,所有业余羽毛球爱好者练习羽毛球的时间为0.5~10年,平均练习时间(6.86±2.11)年。所有业余运动者每周运动超过3次,每次运动持续时间超过1小时。
1.2方法
使用运动保健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理学等相关知识分析业余羽毛球爱好者发生的运动损伤,并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数理分析。损伤判断标准:轻度:伤情较轻,伤者可进行正常的生活并可继续进行体育锻炼;中度:受伤位置无法进行正常活动,伤者必须降低患处活动量;重度:伤者者无法活动,需要接受治疗和卧床休息。
2 结果
2.1损伤的普遍性
本次调查中,回收有效问卷有80份,其中男性受伤占比为71%,女性受伤占比为29%,男性受损的比例显著高于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男性具有较强的好胜心,进行羽毛球运动时,会使用较大的力量和运动幅度,增大了受伤的可能性。不仅如此,女性运动的协调性一般比男性要好,这也是女性受伤发生率低的原因。
2.2损伤部位
本次调查研究中,有174次运动损伤,其中,膝关节、腕部、肩部受伤的概率较大,其详细见表1。本次研究中,业余羽毛球运动人群受伤部位比例最大的是膝关节、之后依次是腕、肩、踝关节、上臂等部位。相关研究指出,业余羽毛球运动人群在进行羽毛球运动的过程中,受伤部位主要有肩部、腰部、手腕、踝部、膝盖等。该研究与本次研究的受伤部位基本一致,但是不同部位受伤的发生率存在一定的差别,而这种差异的可能是研究对象样本不足或地域差异引起的。
2.3预防损伤的态度
羽毛球运动是一项重复率较高的高强度运动,而业余羽毛球运动者对相关预防损伤知识的掌握程度较低,且并不重视预防损伤的相关措施,本次调查中,51%的运动者会少量投入资金来设置预防损伤的措施,38%的运动者会根据自身的情况投入资金,而11%的运动者不会花钱,可见,业余运动者对预防受伤的措施并不重视,增大了出现运动损伤发生的风险。
2.4受伤程度
本次研究的业余羽毛球运动群体出现损伤的程度包括轻度损伤、中度损伤和重度损伤,其中轻度损伤占有的比例为63%%,中度损伤占有的比例为30%,重度损伤占有的比例为7%,出现损伤的主要原因是运动者的技术水平和身体素质没有达到要求,无法做出超出身体能力的动作,进而导致损伤。不仅如此,轻度损伤运动者通常照常运动,中度损伤运动者减量运动,而重度损伤运动者停止运动,由此可见,运动者对受伤的重视程度较低,而经常性的轻度损伤会逐渐积累,增加了发生严重损伤的机率。
2.5业余羽毛球练习者运动损伤发生的原因
2.5.1技术原因
本次研究中,技术不规范是引发损伤的主要原因,占有比例高达25%,详情见表2。羽毛球的对抗性较强,是一项技能型运动,多种技术动作的难度较大,对运动者身体素质的要求较高。部分羽毛球练习者进行羽毛球练习时,其运动姿势不正确,技术不符合规范要求,从而容易发生运动损伤。
2.5.2运动量过大
部分业余者练习者进行羽毛球练习时,没有掌握科学的运动规律,长时间进行持续不断的运动,身体体能下降,运动者对身体的掌控能力减弱,无法及时调整错误或危险姿势,最终发生运动受损。
2.5.3未做准备活动
相关研究指出,业余羽毛球运动人群进行羽毛球练习时,认真做准备活动的人数比例仅为15%。绝大多数运动者没有做准备活动,其腰部、肩部、踝部等部位的韧带处于紧张状态,身体各个关节和肌肉的灵活性不够,从而容易引发损伤。
2.5.4自我保护意识薄弱
业余羽毛球运动者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没有重视运动过程中可能引发的损伤,大部分运动者的工作和学习的专业与体育运动的联系不大,没有专业的知识,极大地增加了受伤的发生率。
3 降低业余羽毛球练习者运动损伤发生率的措施
3.1强化业余羽毛球运动者自我保护意识
业余羽毛球运动者应认识到安全运动的重要性,并根据自身的身体情况,科学地制定合理的运动计划,学会掌握运动节奏[3]。运动前,必须进行准备活动,充分完成拉伸活动,放松身体各个关节、肌肉。业余羽毛球运动者应根据自己的身体素质循序渐进的运动,加强肩关节、膝关节、踝关节的力量训练,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业余羽毛球运动者应在具有执业资格羽毛球教练的辅导下进行练习,纠正错误的姿势,熟练地掌握移动步法、击球技术和力量使用等技术规范,并注意预防发生运动受损。运动者应正确掌握运动受损相关知识,不可忽略疼痛而进行持续性的运动,应适时的休息,降低身体负荷,降低运动受损的发生率。
3.2掌握正确预防损伤的知识
业余运动者应充分掌握关节运动的最佳方向、路线和幅度,对于肩关节,运动者应根据技术规范体会前臂旋转发力的技巧,改正依靠肩带发力的错误方式,并加强肌肉锻炼,增强原动肌和对抗肌的力量,使二者达到平衡,不可只追求单一肌肉力量的提高[4]。运动者在练习过程中,如果出现肌肉疲劳的情况时,应及时根据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行调节。对于膝关节,运动者应注意脚步的姿势和步幅,不可单脚一侧着地,并应注意使用大腿肌肉,避免膝盖受到自下而上的冲击力而发生损伤。运动结束后,运动者应适当地放松,对局部关节、肌肉进行适当的按摩,避免关节、肌肉僵硬。
结束语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逐渐认识到运动的重要性,且大部分的人都喜爱进行羽毛球运动。但是业余羽毛球爱好者进行羽毛球练习时,没有充分意识到科学运动的重要性,缺乏自我保护意识,使得业余羽毛球运动者的发生运动损伤情况较多。对此,业余运动者应加强对羽毛球运动的认识,掌握科学运动规律,提高自身的身体素质,进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参考文献:
[1]李建萍.西安市羽毛球爱好者运动损伤调查及常见慢性损伤致病因素的运动学分析[D].西安体育学院,2011.
[2]朱智敏.海南省高校大学生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研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2,12(09):10-11.
[3]李选上,梁剑明.高校学生课外羽毛球运动损伤的调查与分析——以海南政法职业学院为例[J].才智,2012,19(30):254-255.
[4]吴宝军,范华天,董晶晶.羽毛球运动致关节损伤调查与预防措施研究[J]. 山西体育科技,2012,15(04):15-16.
论文作者:朱志春,王乐三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5年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2
标签:损伤论文; 羽毛球运动论文; 羽毛球论文; 发生论文; 部位论文; 情况论文; 练习者论文; 《航空军医》2015年1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