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经济过热的判断标准_失业率论文

论我国经济过热的判断标准_失业率论文

试论我国经济过热的判断标准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我国经济论文,试论论文,标准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现代市场经济国家中,宏观调控部门的主要职责是根据宏观经济的运行状况进行提前量的调控,以最大限度地“熨平”经济波动。从各国的调控实践看,搞好宏观调控的关键是把握好调控时机和力度,而要做到这两点,建立一套符合本国国情的宏观形势反映指标体系至关重要。由于我国是一个处于快速转型中的经济体,与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较成熟市场经济体有很大差异,所以,简单引进那些在国际上通行的判别指标可能不能全面、及时、准确地反映我国经济运行情况,而必须对这些指标在中国的适用度进行研究,探索符合中国实际的指标体系。

一、成熟市场经济体对经济过热的判断标准

经济过热是指经济运行超出了其最大可能性边界的状态,经济过热会导致加速的通货膨胀、资源供应紧张,最终导致这一状态不能持续,使正常的经济增长周期提前结束,经济走向衰退。提前采取措施,防范经济过热,延长经济增长的周期是宏观调控的重要目标,按照国际通行的做法,判断经济过热最主要指标有以下几个:

1.一般物价水平变动。在一个充分富有弹性的经济体中,一般物价水平是经济运行状况的总体反映,因此,是判断经济过热与否的重要标准。反映物价水平的指标有很多,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消费物价指数(CPI)。近年来,由于全球流动性过剩、资源供求波动等原因,资产价格的波动比较激烈,而CPI不能准确反映这些价格水平的波动,因此受到一些质疑。但是,从各国中央银行的调控实践看,通过CPI变动仍然能够衡量经济是否过热。

2.失业率。一国总的就业水平是否超过充分就业的限度,是判断宏观经济是否过热的重要标准。其常用的概念,包括自然失业率和NAIRU(英文non-acceleratinginflationrateofunemployment的简称,即非加速通货膨胀失业率)。自然失业率和周期性失业短期内是相互独立的,长期看,周期性失业率向自然失业率收敛。只要我们能够确定一个经济体的自然失业率,那么,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自然失业率的时候,我们就基本上可以判定经济运行过热,就可以采取相应的宏观调控措施。NAIRU是指预期通货膨胀率和实际通货膨胀率是一致的失业率水平。当实际失业率低于这一失业率时,预期通货膨胀率就会加速上升,实际通货膨胀也会上升,经济就过热。自然失业率和NAIRU描述的实际上是一个问题。如果能够把实际失业率基本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或者是NAIRU的水平上,就是实现了充分就业的调控目标。基于此,各国中央银行无不密切关注劳动市场的情况。

3.潜在经济增长率或潜在国民产出量。是指在一定的时期内,一个经济体在各种资源正常限度的充分利用,且不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情况下,所能达到的经济增长率或者产出水平。潜在的经济增长率表明一定时期内经济增长的长期趋势,如果不考虑其他资源条件的约束,潜在增长率就是一个经济体把失业率保持在自然失业率水平上的增长率。与物价水平和失业率相比,潜在增长率是综合全部经济要素的结果,因此,能够更加全面反映经济运行状况,但是潜在增长率也有不足,主要是测算难度大、精确度比较差等。

以上简要描述了目前发达国家在判断宏观经济形势所运用的主要指标,在具体判断标准的设定上,还有大量的分类指标,但是总的看,万变不离其宗。

二、设定我国经济过热判断指标面临的难题

以上指标对市场经济具有普遍的价值,我们应该拿来借鉴,但是必须要充分研究这些指标在我国的适用性问题,以下几个方面的差异尤其要引起关注。

第一,关注我国国民经济构成中,消费比例偏低对CPI指杯显著性的影响。当前我国投资率较高,消费率偏低的状况,重要原因是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客观上要求投资率保持较高水平,这一点也能从其他工业化国家的经验中得到佐证。但我们的特殊性在于我国的投资率不但高,而且实在是太高了,2005年我国的投资率不仅高于亚洲“四小龙”在工业化时期(1960年至现在)的最高投资率,而且高于OECD(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国家在1960年以来的最高投资率。同时我们的消费率并没有区分私人消费率和政府消费率,若要剔除政府消费率,我们的私人消费率可能更小。这种状况,导致我们必须正确看待CPI反映经济运行状况的显著性问题:一是CPI反映时滞较长,上游产品价格变化难以在CPI充分体现。二是资产价格波动难以反映到CPI上。从我国的情况看,由于私人消费比例在国民收入中所占比重较低,而且,财富效应明显的高收入阶层边际消费倾向较小,而其他中低收入消费者可能因为资产价格(如房地产价格)上升而减少消费。这两部分的效应合在一起,造成我国房地产的财富效应非常不显著,资产价格对CPI的关系呈现弱相关或者无相关性。三是我国对部分公共服务和产品的价格仍然实行管制,价格调整缓慢,这也影响了CPI的可信度。这些问题导致CPI存在严重缺陷,难以用来作为可以信赖的经济过热判断标准。

第二,我国经济增长中的资源约束结构的特殊性,影响了就业率作为判断指标的有效性。我国是一个劳动力资源丰富的国家,根据有关部门的测算,如把农村的隐性失业也考虑在内,我国的失业率将达到20%以上。从我国经济波动的周期看,每次经济过热,最主要的限制都是发生在非人力资源的限制上。20世纪80年代以前,我们的经济增长主要受制于农业。近年来,我国消费市场的短缺已经不复存在,自然资源的限制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瓶颈。2004年经济增长加速,导致我国的煤、电、油、运高度紧张,成为中央判定经济过热的主要依据。所以,失业率在短期内还不足以成为反映经济过热的主要指标,充其量只能是参考指标。

第三,转型经济的复杂性导致我国潜在增长率或潜在产出水平难以精确地度量,影响了指标的反映效果。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几个周期来看,经济增长的波峰呈现非规律性变化,造成上述问题的重要原因是我国经济正处于转型期,制度创新和经济结构的升级导致我们的经济增长呈现较大的跳跃性,使我国潜在产出、潜在增长率的度量很难达到精确。

三、根据我国国情设置我国的经济运行指标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所处阶段的特殊性和经济结构的特殊性,导致我们难以直接拿国际上通行的判断经济过热的标准来用,而必须根据我国的特殊国情,找出符合我国国情的指标。笔者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要关注投资相关指标。由于CPI存在的种种不足,同时,也由于投资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较大,投资率变化应作为判断经济是否过热的核心指标。从历史经验看,我国投资增长率受自然资源和基础服务的限制较大,因此考察投资率的变化,必须同时关注能源、运输和其他基础原材料的供求状况,综合这些指标来判断。当前,由于我国经济对国外市场依存度很高,一些战略性原材料如石油、金属矿产品受国际市场供需状况影响较大,投资增长状况也受国际市场供求状况的制约,因此,考虑我国投资是否偏高,也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例如国际上石油供给紧张,我国适度投资率可能就会小一些,反之可能大一些,不能简单划一。

二要关注潜在经济增长率。潜在经济增长率虽然难以测算,但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增长的收敛区间大致在8%~10%。因此,上述区间可以作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大致合理区间。但由于制度性改革等因素难以把握,区间可以划分得宽一点,但同时应该对此区间进一步予以细分,分成高位、中位和低位,例如,经济增长率超过9.5%可以被认为是高位,9%~9.5%是中位,以下是低位。同时研究高、中、低三个子区间的运行特点和规律,通过摸索寻找最优增长区间。另外,由于当前我国经济是一个投资主导型经济,从经济学基本原理看,本期投资就为下期扩大生产提供可能,因此,应特别注重研究本期基础设施投资量、结构的变化对下期经济增长的影响,合理确定我们下期的增长区间,争取最大限度保护好各方面积极性,实现又快又好的发展。

三要研究制定环境承载能力指标。从中长期看,我国经济增长的可能性边界主要限制是环境承载能力。为推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加快研究制定我国环境承载能力指标,这些指标应涵盖环境和社会发展等方面。通过这些指标的变化,为判定经济增长的可能区间提供支持和借鉴,以推动改善宏观调控效果。

四要增强判断指标的透明度。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化,市场主体的预期对宏观经济运行的作用越发显著,因此,提高各类宏观经济指标的权威性和透明度,有利于市场主体形成正确的预期,有利于提高对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的认可度,提高政策传导效率。

总之,正像有人评价格林斯潘那样,宏观调控在他手里是一门艺术。如果我们把宏观调控比做艺术的话,中国的宏观调控可能比美国的宏观调控更符合这个评价。

标签:;  ;  ;  ;  ;  ;  ;  ;  ;  

论我国经济过热的判断标准_失业率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