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我院收治的一例患有副神经节瘤的患者进行分析,副神经节瘤是一种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临床诊断中的误诊率较高,目前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对肿瘤复发患者可行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副神经节瘤;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4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6-0147-02
1.案例分析
患者,男,54岁,腰骶部疼痛伴双下肢放射痛2年,加重3月。2年前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腰骶部疼痛,为胀痛,并向双下肢大腿后侧放射,站立负重行走时加重,休息时缓解,疼痛与天气变化无关,无夜间疼痛加重,无畏寒、发热,无潮热、盗汗,无咳嗽、咳痰、咳血,无心慌、胸闷,无腹痛、腹泻等不适;3月前疼痛开始加重,现为求进一步治疗,就诊我院。查体:T:36.5℃,P:78次/分,R:20次/分,BP:128/75mmHg,专科情况:脊柱生理性弯曲存在,无侧弯及后突畸形,腰部活动稍受限,腰3~4脊柱棘突及双侧棘旁肌肉压痛,叩击痛阳性,双侧梨状窝处无明显压痛,沿坐骨神经走行区压痛不明显。双下肢肌肉未见明显萎缩,无明显畸形,双下肢感觉活动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肌力肌张力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加强试验阴性,4字试验阴性,双侧踝反射正常,巴宾斯基征阴性。MRI平扫(图1~3),腰3~4椎体层面椎管内可见不规则形结节,呈等T1、等T2信号,大小约30mmx15mm,界限清,STIR序列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病灶呈明显均匀强化,局部终丝受压推移,瘤体周围见异常粗大血管影。术中见:见椎管内有梭形组织,马尾神经挤压至背侧,切开硬膜囊,见一大小分别约3cm*1.5cm肿块,与腰4神经根及马尾神经粘连重。术后病理瘤细胞呈巢状或小叶状排列,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多角形,核居中,圆形,胞浆红染,颗粒状。免疫组化标记结果:Vimentin(+)、CD57(+)、CD56(+)、NSE(+),CgA(+),Syn(+),CKpan(+),EMA(-),CD34(-),S-100多克隆(+)、GFAP(-)、CK20(-)、CK19(-)、CK7(-)、CK5/6(-)、P40(-)、P63(-)、TTF-1(-)、NapsinA(-)、TPO(-)、Tg(-)、EMA(-)、Ki-67(5%+)。病理证实为副神经节瘤。
2.讨论
副神经节瘤发生于副神经节,是生长于副神经节的肿瘤,其分布范围和位置多以副神经节的分布为据点,副神经节瘤与副神经节分布相一致。根据相关报道可知,通常情况下,副神经节瘤生长极其缓慢[1],发病率也较低。
本文报道的1例罕见的腰椎椎管内副神经节瘤,其主要分布于脊椎旁交感神经丛区域内未完全退化的嗜铬组织[2],多见于颈动脉体区或颈静脉球区,椎管内生长的副神经节瘤发病率非常低[3],大多数集中在腰骶部、马尾和终丝区域椎管内[4],并且无功能性肿瘤占绝大多数。副神经节瘤是指体内散在分布的、与交感或副交感神经有联系的嗜铬或非嗜铬的神经上皮样细胞团,是一类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属APUD瘤,起源于神经嵴细胞[5]。1908年Alezai’S和Pey-ron首先报道了一组副神经节瘤病例,1912年Pick建议将肾上腺内嗜铬细胞瘤命名为嗜铬细胞瘤,而肾上腺外嗜铬性肿瘤称为副神经节瘤。通常认为后者仅占全部嗜铬细胞瘤的10%~15%,比较少见[6]。本病好发年龄约50岁左右,因大多数肿瘤无功能性病变,所以临床多以肿瘤压迫所致的非特异性症状为首发症状,因此本病误诊率及漏诊率极高[7]。影像学主要依靠MRI发现椎管内占位,同时也是术后复查的主要手段。MRI具有一定特征性的表现为T1加权像、T2加权像呈现匍行性条状低信号[8],即“椒盐征”,或者表现为边界清楚的软组织肿块,T1WI等信号、T2WI稍高信号,内部滋养血管丰富,增强扫描瘤体明显强化,周围常出现粗大血管影样强化。主要与椎管内神经源性肿瘤、椎管内表皮样囊肿及其他少见病鉴别诊断[9]。手术切除肿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多数患者预后较好,对肿瘤复发患者可行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
【参考文献】
[1]韩嵩博,李敏,柳晨,等.MRI诊断椎管内副神经节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7):1344-1344.
[2]周康荣,严福华,曾蒙苏.腹部CT诊断学[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657.
[3]韩嵩博,李敏,柳晨,等.MRI诊断椎管内副神经节瘤1例[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12,28(7):1344.
[4]陈立军,杜固宏,毛颖.腰椎椎管内副神经节瘤的临床表现[J].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2010,15(10):462-464.
[5]史鸿云,苑兰惠,李志刚,等.副神经节瘤诊断治疗进展[J].实用医学杂志,2010,26(5):711-713.
[6]邓建华,李汉忠.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基因突变相关遗传综合征[J].协和医学杂志,2015,6(3):161-165.
[7]胡瀚魁,赵纪春,黄斌,等.34例腹膜后副神经节瘤的临床分析[J].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2016,23(3):274-277.
[8]蒋书情,周海军,龙江涛.腰椎管副神经节瘤一例[J].临床放射学杂志,2011,30(7):14.
[9]王培源,王霞,陈亮,等.椎管内表皮样囊肿的MRI诊断与临床分析[J].磁共振成像,2015,6(9):663-668.
MRI平扫(图1):腰3-4段椎管内结节状等T1、等T2信号,T1WI像(图1A)、T2WI像(图1B);轴位 STIR序列(图1C)呈高信号。MRI增强扫描(图2):结节明显强化,周围伴粗大血管。镜下(HE×200)(图3):瘤细胞呈巢状或小叶状排列,瘤细胞大小较一致,多角形,核居中,圆形,胞浆红染,颗粒状。
论文作者:文亚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6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30
标签:椎管论文; 神经节论文; 肿瘤论文; 细胞论文; 神经论文; 患者论文; 信号论文; 《心理医生》2017年26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