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教学“三角形的分类”这一环节时,为了加深学生对“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这三种不同三角形特征的认识,教学中我做了如下处理:课前准备了三个信封,A信封装有一个直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直角;B信封装有一个钝角三角形,只露出一个钝角;C信封装有直角、钝角、锐角三角形各一个,且这3个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相等的,重叠在一起后把这个锐角露出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下面是课堂教学中的一个片断:师: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可以断定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而看到一个锐角就不能断定是锐角三角形呢?教室里一下子安静下来,学生进入了问题情境,在惊奇之中产生了强烈的“要讨个说法”的学习兴趣。我紧紧抓住这种学习心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纵观整节课,学生那种兴奋与投入的情景令人无比的惬意,我也领略到以前无缘享受的宜人景致。我认为本案例教学成功的关键是让学生在具体的问题情境中自主探索,体验数学带来的乐趣,从而获得发展。具体体现如下:
一、巧设数学问题串,实现“对话行为有效性”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如果学生们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所有的想法、方案和设想都会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问题是进行探究的动力源泉,一个好的问题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就犹如一枚石子投进蓄势已久的湖里,能够激起层层涟漪。在本案例的教学中,我根据实际精心创设了一系列层层递进的情境问题串。开始先让学生“分别猜测、判断三个信封里各装着什么三角形”,接着在学生对最后一个信封的判断感到奇异、产生思维冲突时,我又适时地抛出第二个问题:“为什么看到一个直角或一个钝角可以断定是直角或钝角三角形,而看到一个锐角就不能断定是锐角三角形呢?”从而使学生产生了强烈的探索内需,自然而然地使全体学生都进入到对知识自主探索的思维对话之中,能够在将思维变成“数学问题串”的课堂实践活动中实现“对话行为有效性”的途径与方法。
二、鼓励质疑问难,点燃思维对话的火种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种,学生有了疑问才会进一步思考问题,才能有所发现、有所创造。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本案例的教学中,我有意地留下“空档”,把思维对话的机会、时间和空间留给学生。如在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得出“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两个锐角”“看到一个锐角不能断定它是一个锐角三角形”时,我鼓励学生大胆地进行质疑,引导学生提出了“一个三角形能不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这一关键性的问题,最终通过努力探索出“一个三角形不可能有两个直角或两个钝角”这一结论。换句话说也就是三角形的任意两个内角的和小于180度,这也为学习三角形的内角和作了很好的铺垫。
论文作者:刘丽娜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9
标签:角形论文; 钝角论文; 锐角论文; 直角论文; 学生论文; 思维论文; 信封论文; 《素质教育》2018年12月总第29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