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杰
(贵航集团302医院中医康复科 贵州 安顺 561000)
【摘要】 目的:观察自拟益气清热汤治疗慢性泄泻夹热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1例慢性泄泻夹热型的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21例和对照组20例,实验组予自拟益气清热汤治疗,对照组予诺氟沙星片0.2g tid po,复方苯乙哌啶2.5~5mg sos po.两组疗程均为20-30天,治疗1~2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的综合疗效。结果:试验组总有效率90.5%,对照组总有效率70%,试验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益气清热汤治疗慢性泄泻夹热型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对照组。
【关键词】益气清热法;慢性泄泻;虚实夹杂
【中图分类号】R24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07-0354-02
慢性泄泻又称久泻,多见于西医学的慢性胃肠炎,胃肠功能紊乱,溃疡性结肠炎及萎缩性胃炎等,主症发病势缓,病程较长,多由急性泄泻演变而来,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大便清稀,甚至如水样,或挟杂不消化之物,或伴有腹痛的病症。本病初期多属实证,病程后期则多为虚实夹杂之证,虚实夹杂、寒热错杂为本病的主要病理特点。2009-2014年笔者采 用益气清热法治疗慢性泄泻夹热型取得了较好疗效,结果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41例随机分两组。治疗组21例,其中男11例,女10例;年龄24~70岁,平均41岁;病程8月~15年,其中6例经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6例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对照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8例;年龄23~71岁,平均39.8岁;病程7月~14年,其中5例经胃镜检查为慢性浅表性胃炎,7例经结肠镜检查诊断为溃疡性结肠炎。两组病例均有苔黄或黄腻,查大便Rt:均有少量粘液,白细胞(-)-(++),经统计学分析,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治疗组以自拟益气清热汤治疗,方药组成以补中益气汤合五味消毒饮、痛泄要方加减:黄芪30g、白术15g、茯苓15g、升麻10g、黄连10g、蒲公英30g、紫花地丁30g、白芍15g、防风15g、甘草5g,水煎服,一日三次。加减:夹湿:加麻黄、苍术、泽泻,阴虚:加地骨皮、生地、玉竹,腹痛:加乌药、延胡索,砂仁,血虚:加当归、首乌等,整方合用攻补兼施,补而不滞,寒不伤正,共奏健脾益气,理气清热缓急之功。
对照组予诺氟沙星片0.2g tid po,复方苯乙哌啶2.5~5 mg sos po.服药期间停用其他药物,以上两组疗程均为30天。
1.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药新药治疗泄泻的临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1]。临床痊愈:大便次数、量及性状恢复正常,伴随症状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正常;显效:大便次数每日2~3次.近似成形,或便溏而每日1次。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70%以上。与泄泻相关的西医疾病理化检查复查显著改善;有效:大便的次数和质有好转,伴随症状及体征总积分较治疗前减少35%以上,与泄泻相关的理化检查复查有所改善;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者。
1.4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分析,所有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计数资料有效率的处理采用T检验,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3.病案举例
范某某,男,51岁。2004年9月21日初诊自述病史3年,曾经诊断为“慢性结肠炎”反复发作,腹痛即便,泻下稀塘便,泻后腹痛缓解,身困乏力,食欲不振,面色萎黄,口苦口粘,舌质淡,苔黄薄腻,脉缓弱。大便常规检查:白细胞(+)。乙状结肠镜检查:结肠粘膜水肿、充血。西医诊断为慢性结肠炎.中医辨证:脾虚夹热型。治宜健脾益气清热,用自拟益气清热汤治之。服药5剂,大便次数明显减少,稀塘便变为软条状,腹痛缓解。遂继服原方7剂,大便已基本成形,黄苔消失,大小常规检查正常。又服药10剂,乙状结肠镜检查正常。随访2年未发。
4.讨论
慢性泄泻病程较长,以脾虚发病是关键,脾主运化升清,脾气虚弱,清气不升,化生内湿,清浊不分,混杂而下,遂成泄泻[2],此即《内经》所谓“清气在下,则生飧泄”之意。泄泻日久脾虚益甚,湿邪内停,日久化热,致运化失职,升降失调,而发生泄泻,病机多表现寒热错杂,易虚易实,复发率高[3],补气,恐壅滞导致腹胀,过寒过热均不受药,故本病的治疗应虚实兼顾。笔者认为黄苔是用清热药治疗慢性泄泻的指征,治疗上当需审慎,维有见黄苔可用本方;补中益气汤以健脾调中,益气升提为主治疗,补后天以养先[4];痛泻要方补脾泻肝,缓痛止泻;五味消毒饮清热解毒,三方合用,共奏健脾理气、缓痛止泻、清热解毒之功。黄连、蒲公英、紫花地丁苦寒除热固肠,腹泻严重者因虚不受药,当轻剂缓调。研究发现:黄连具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抑制肠粘膜分泌作用,蒲公英具有杀菌、抗菌作用的药物,紫花地丁对沙门氏菌、大肠杆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对胃镜检查示胃粘膜充血、水肿,肠镜检查肠粘膜充血、水肿、炎症明显者有效;白芍养血缓痛止泻,防风升清止泻,白术健脾,脾气健,清气升,升降复,则泄泻止,此即《医宗必读》谓祛风药“鼓舞胃气上腾,则注下自止”。综观全方,攻补兼施,虚实兼顾,诸药配伍,治疗慢性泄泻夹热型,疗效稳定,无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郑筱萸.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139-143.
[2] 苏东平,宋俊建.葛根芩连汤加减治疗慢性泄泻43例疗效分析[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8,22(6):29.
[3] 张丽娟.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慢性泄泻寒热错杂69例[J].中国社区医师 ?医学专业, 2011,13(15): 190.
[4] 蒋柏松.参筝白术散合补中益气汤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观察[J].中医中药.2011,49(27):104-105.
论文作者:刘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6
标签:益气论文; 疗效论文; 大便论文; 热汤论文; 病程论文; 对照组论文; 溃疡性论文; 《医药前沿》2015年第7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