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汉盐湖盆地整装油藏大幅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技术论文_丁静

江汉盐湖盆地整装油藏大幅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技术论文_丁静

中国石化江汉油田分公司江汉采油厂 湖北潜江 433100

摘要:随着经济水平的提高,石油资源的需求量越来越多,目前国内能源形势严峻,同时大型油气田的发现速度放缓,后备储量明显不足。因此,向已开发油田要产能,提高原油采油率成为当前解决这一问题的重要途径。本文通过对江汉油田盐湖盆地整装油藏提高采收率开发实践进行梳理,总结了提高采收率关键技术,为今后同类型油藏的开发提供了技术指导。

主题词:盐湖盆地 采收率 整装油藏 细分层 渗流场

江汉油田经过几十年的开发已进入高含水、高采出程度的“双高”阶段,平均含水率已超过80%,进入水驱开发中后期,但油田采收率普遍较低,存在较大的提升空间。在我国对石油的需求持续增长的情况下,加强对已开发油田剩余油的挖掘、提高原油采收率具有重大意义。

1、储集空间的精细描述

针对江汉盐湖盆地整装油藏砂体分布不稳定,夹层分散且影响开发的特点,采用先画泥再描砂的思路,利用地震、测井、微构造等资料建立相控旋回层次界面分析联合小层划分对比方法,实现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下,局部富砂区域相对稳定分布的薄隔层和砂体内部构型精细刻画,构建泥隔层空间格架,完成高精度储集空间立体描述。

1.1、高精度三维地质解释、钻井与开发数据结合的微构造描述方法

构造细化研究是以微构造研究为基础,大量微构造连片从而达到构造细化的目的,开展微构造研究是构造细化的重要条件。

近年来在广华油田开展精细的构造描述,通过提高构造等值线间隔,提高构造认识精度,发现广华潜432层西北部构造低部位存在3个较明显的构造脊。另外在广华潜412利用单井钻井数据,对地震解释构造进行了校正,将精度由10m提高到2m,精细刻画了该区微构造形态,发现砂体中部有明显的微构造脊,原来认为水淹的低部位,局部受微构造脊高点的影响,是剩余油富集的有利区域。

1.2、相控旋回-层次界面分析

在沉积相模式指导下,应用相控沉积旋回对比理论建立等时地层格架,进行砂组的划分对比,应用相控旋回-层次界面分析技术,建立了不同层次的等时界面,实现小层细分,应用储层建筑结构层次分析理论进行小层内部成因砂体、隔层的识别和划分。

①标志层附近的等高程对比模式

标志层附近的等高程对比模式适用于在全区岩相、电性特征明显且发育稳定的标志层,且油组顶部砂体发育较稳定,侧切、下切现象不明显的小层对比。一般同一沉积时间的沉积厚度相同,因此,可以把距同一标志层厚度相同的砂体作为同一沉积时间的砂体,如广华潜43。

②叠置砂体对比模式

叠置砂体对比模式与沉积作用以及水动力强度有关。由于湖水进退作用,前期沉积物顶部受到冲刷,随后又沉积新的砂体,形成砂体叠置现象。若冲刷不彻底,上部沉积单元仍存在细粒沉积物,从电测曲线上可以见到夹层存在,这种类型在江汉盐湖盆地的潜31、32、33油组中较为常见,如按叠置砂体对比模式潜31油组潜313小层顶部可细分出潜313(1)层与潜313(2)层,潜33油组原潜332+3层前些年在顶部细分为潜332层,近两年又新细分出潜332+3(1)层。潜311进一步细分为311(1)与潜311(2)层。

③同期同成因砂体对比模式

同一成因类型及微相类型一致的砂体在沉积时因其沉积环境和水动力条件大致相当,表现为电测曲线特征相似,厚度相当等特点。这种砂体在区域上表现为发育较稳定,易于识别和对比。在对比过程中同一成因砂体对比模式可应用于砂体位置大体一致,曲线特征相似且厚度变化不大的的砂体对比。如潜411-3小层在研究区即为同一成因砂体。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④相变砂体对比模式

相变砂体一般表现为在相邻区域内砂体突然变薄或尖灭,如河道主体到河道侧缘其砂体会变薄甚至尖灭,此种情况在对比时首先要参考其微相的变化结合相邻井以及上下层的情况进行对比。结合沉积微相研究,广华潜343可分为两个单砂层潜343(1)、潜343(2),潜432可分为两个单砂层潜432(1)与潜432(2)。

2、基于单砂体的剩余油分类定量描述

建立了基于油藏工程方法、微构造、沉积规律、数值模拟等多种技术综合的剩余油分布的定量分析模式与定量描述方法,通过开展储层精细描述研究,对江汉油田盐湖盆地的小层进一步进行细分,按照单油砂体对原上报动用的地质储量进行复算。对每个砂体生产油井结合储层物性、油层厚度及动态监测结果进行产量劈分,计算出单个砂体的地质储量。按含水与采出程度相渗图版中的趋势采收率测算,对不同砂体的潜力剩余可储量进行测算,明确砂体剩余可采储量,最终建立単砂体精细地质模型。

基于又上理论,首次提出以砂体为基础的剩余潜力精细分类方法,明确了剩余油较为富集的四种砂体类型:一是层间难动用低渗透砂层,如广华潜432层;二是细分层系开发动用较晚的砂体,如广华潜131(2)、潜331、 潜332层;三是动用不均衡的岩性砂体,如广华潜412、潜343(1)、潜343(2)层;四是水淹层细分后重新认识的单砂层如广华潜311(2)、潜313(1)、潜313(2)、潜322(1)、潜332+3(1)层,明确了剩余油分布的砂体类型及潜力大小,具有很好可操作性,为精细开发奠定基础。

3、深层、薄层、薄隔层水平井分级逐层精准地质定向技术

水平井已成为当前条件下高效开发油田的重要手段,目前国内外对水平井技术的广泛应用主要针对厚度5m以上,地质较稳定的区域,结合江汉盐湖盆地广华油田潜13、潜432油藏特点及不同井型的生产效果来看,此类油藏利用水平井开发具有良好的前景,但由于储层薄,厚度在1-2.5m,与纵向水层的隔层最薄仅1.5m,为超薄层底水油藏。其油藏的特殊性造成在现场实施水平井地质导向中的探层井斜控制和油层穿遇精度相当困难。

因此,针对此类油藏实施地质导向所存在的井眼轨迹调整余地小,探层井斜控制难,油层穿遇精度高等难点,通过优化钻井设计,建立多级标志层,并进行分段造斜率优选,精细预测地层倾角等,实现薄油层高精度轨迹控制的目的。

4、高采出程度下提高开发效果技术潜力评价体系

一个油藏的最终采出程度不仅与自身的基础地质条件有关,而且还与开发的技术水平有关。油田在注水开发过程中,由于各自油藏的地质特征不同,水驱开发效果会存在明显的差异;而地质特征比较相似的油田,在不同的人为因素控制下(开发层系划分、井网密度、注采井网布置、注采强度、开采方式、开发速度等方面的差异)所产生的水驱开发效果也不一样。

因此利用反映注水开发油田水驱开发效果的九个指标:水驱储量控制程度、水驱储量动用程度、可采储量、含水率、存水率、注水量、能量的保持和利用程度、剩余可采储量采油速度和年采油量综合递减率,建立一套合理开发效果评价指标体系及灰色综合评价方法来定量的评价所属开发阶段状况,针对开发后期提出不同技术潜力评价方法及适用条件,指导深度水驱挖潜。

通过这一理论方法,在北断块低渗薄层实施的细分层开发,将低渗透层与高渗透层分开,针对劈分出的低渗薄层由于注采井网不完善,能量不足等情况,重点完善低渗透带的注采井网,通过钻水平井,利用老井侧钻、卡堵水、补孔单采、分层压裂、转注、大修注水等手段,进行整体完善。另外在主力砂体寻找平面上的低渗区、构造轴部以及厚油层内部的剩余油潜力。

参考文献:

1、俞启泰,李思田等.2000.论提高油田采收率的战略研究. 新疆石油地质.

2、刘德华. 2013.非均质砂岩油藏井网优化控制理论与应用. 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

论文作者:丁静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8/2

标签:;  ;  ;  ;  ;  ;  ;  ;  

江汉盐湖盆地整装油藏大幅提高水驱采收率关键技术论文_丁静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