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政务推进中的社会环境因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电子政务论文,社会环境论文,因素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电子政务是一项耗资巨大的系统工程,它的良性发展离不开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不管是购买硬件设备,还是建立信息资源库,进行人员培训,都需要强大的财政支持。在一些经济发达地区,人们已经发现政府的良好服务对于吸引投资的巨大作用,吸引优秀的公司前来投资,让本地区的公司尽快发展壮大是改善地区财政的主要渠道,在地区间竞争压力的推动下,那些先进的地区会主动地接受电子政务的观念,来推进电子政务的发展,以便改进地区的服务环境,吸引更多的项目与资金。
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改进管理方式,推行电子政务,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形成行为规范、运转协调、公正透明、廉洁高效的行政管理体制。欲使电子政务得以长期扎实有效的开展,各级政府在实际工作中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必须将电子政务视作一项长期的业务来开展;二是地方推进电子政务不能过急;三是把发展电子政务与坚持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相结合;四是以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的服务为目的;五是加强人员培训和信息技术知识普及工作。
我国目前正在兴起电子政务建设热潮,我们有必要面对热潮进行冷静的思考,找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电子政务发展之路。面对我国国情的现状,到底应如何发展我国的电子政务呢?
一是国家要强化对信息化、电子政务推进的领导、指挥和协调作用。国家应增强专业领导班子行使职权的权威性和决策的正确性,理顺管理渠道,重视发挥专家、学者在社会上的积极作用,善于采纳、吸收好的意见和建议,不断作出正确决策。
二是上级政府要加强对地方政府的指导。各地政府在经济、文化、人口素质和产业特征等方面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差异,但主要的政府职能、服务对象和流程是基本一致的。目前政府网站建设几乎没有规矩约束,栏目设计随意性很大,对外服务能力普遍不强。由于缺乏上级的指导,很多地方电子政务建设只能在黑暗中摸索,成本过高,而且容易走弯路,也难以形成持续不断的改进机制。因此,中央和省政府层面应出台具体的发展规划和指导要求,包括制定相关的制度、具体的技术标准等,这些对地方政府网站的健康发展是非常必要的。
三是电子政务发展的不平衡现象需要引起国家的高度重视,长期下去将会损害整个政府的形象与内部合作。地区经济发展的差距是客观的,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一时很难改观。但同一政府内部不同地区的政府服务差异过大,不仅会引起政府内部之间的不协调,也会给公众造成不好的影响。目前我国各地区之间的财政状况非常不平衡,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较快,财政比较宽裕,而中西部地区财政状况普遍比较紧张,甚至出现赤字。因此,国家可以利用宏观调控,对不发达地区和财政非常困难的中西部地区,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的办法,鼓励、引导和资助他们开展电子政务,以避免在电子政务应用上出现过大的鸿沟。
摘自《中共山西省委党校学报》(太原),2004.3.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