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晓波 谢铁钢
(河北省秦皇岛市抚宁县人民医院066300)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选取本院于2013年01月~2015年02月收治的2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X线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工作,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96.43%,X线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7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齿状突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开展检测工作后,其骨折检测率明显提升,能够及早的实现诊断和预防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关键词】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齿状突骨折
【中图分类号】R687 【文献标识码】A
齿状突骨折是当前临床中比较常见的一种颈椎损伤骨折疾病类型[1],通常情况下都是由于暴力原因所致,使得患者的寰枢椎稳定性明显下降,一旦患者的骨折病情严重后,就会使得患者的呼吸变得困难,同时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非常大的威胁,需要及时开展救治工作。但是当患者的骨折较轻时,临床中症状不明显,因此难以引起医师的注意,很容易被忽略而耽误了治疗时机。下面本文选取了本院进行治疗的2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X线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工作,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本次试验选取的患者均为2013年01月~2015年02月在本院进行治疗的2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中男18例,女10例。年龄20岁到50岁之间,平均年龄(32.02±2.74)岁。
1.2研究方法
2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X线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工作。CT检查采用飞利浦Brilliance16排螺旋CT机完成。患者选取仰卧位姿势,扫描范围通常颞骨岩部到第七颈椎的下缘位置。扫描参数:层厚3mm,层距3mm,重建层厚1.5mm,间隔0.75mm,电压120KV,电流200—250mA,螺距0.688-1.075,矩阵512*512,FOV依据病变部位调整,均采用螺旋方式扫描。等到其扫描结束后,需要将扫描诊断的图像送往图像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后处理,之后完成三维重建工作。
1.3指标判断标准
采用X线诊断检测过程中,其中I型齿状突骨折患者,其齿状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出现了斜形骨折情况;II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表现为枢椎椎体和齿状突之间的连接处出现了骨折断裂情况;III型表示患者的枢椎出现了骨折情况。
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过程中,其中I型齿状突骨折主要是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出现了斜形骨折情况;II型齿状突骨折患者表现为枢椎椎体和齿状突之间的连接处出现了骨折断裂情况;III型表示患者的枢椎出现了骨折情况。其中II型和III型又可以分为几个不同的亚型。
1.4统计学处理
本研究应用SPSS 19.0 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组间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或χ2检验,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结果对比
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96.43%,X线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7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如表1所示:
表1 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结果对比(%)
2.2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方式的具体分型情况分析
I型齿状突骨折患者5例,II型齿状突骨折患者15例,III型齿状突骨折患者7例,其中II型齿状突骨折类型又可以划分几个亚型,其中包括IIA型6例,IIB型5例,IIC型4例。III型齿状突骨折类型又可以划分几个亚型,其中包括IIIA型3例,IIIB型4例。
3讨论
枢椎椎体上部的圆柱状突起称为齿状突,长约1.5cm,上端为乳头状,根部较细称为齿状突基底,在其前后各有椭圆形前后关节面。齿状突本身及侧块包含相当数量的骨小梁,在齿状突基底部有部分软骨永久存留,在X线片上呈现骨小梁空虚或密度减低区,是骨折的好发部位[2]。据Gerstenkorn报告齿状突骨折约占颈椎损伤的10%~20%。由于环枢椎解剖关系复杂及X线影像重叠,X线检测容易对齿状突骨折造成漏诊、误诊。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后,检测结果具有较高的分辨率[3],另外多层螺旋CT无需严格体位,扫描速度快,从而减少了患者痛苦,降低了辐射剂量[4], 螺旋cT三维重建图像可以多角度的展现齿状突,并能很好的观察其与相邻结构的解剖关系,通过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准确的观察到骨折情况,能够对骨折情况进行全面剖析,利用三维重建技术,可以多角度、多视野的完成检测过程,从而能更加准确的发现骨折症状,及早对骨折分型做出正确判断,提升了齿状突骨折检测率和准确率。同时利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工作开展后,可以保证诊断检测过程的安全高效,有利于患者更好的开展检测工作。临床上广泛采用的仍是1974年anderson和d'alonzo依据齿突解剖和骨折情况所做的分型,I型:齿突尖端翼状韧带附着部的斜形骨折,约占4%。II型:齿突与枢椎椎体连结处的骨折,占65%。III型:枢椎体部骨折,这一部分相当于胚胎时期前寰椎与尾侧C2椎体节融合处,占31%。国内燕树义等提出[5],CT三维重建分型应在anderson-d'alonzo分型的基础上,将II型骨折分为三个亚型,即骨折线走向为水平方向者为IIa型、前上向后下者为IIb型、后上向前下者为IIc型;将III型骨折分为两个亚型,骨折线位置高者为IIIa型骨折,骨折线位置低者为IIIb型骨折。
本组研究中28例齿状突骨折患者,对其分别进行X线检测和多层螺旋CT检测工作,对比两种不同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结果发现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96.43%,X线诊断检测方式的齿状突骨折检测率为75.00%,两组结果对比存在显著性差异,同时采用多层螺旋CT诊断检测后,II型齿状突骨折类型又可以划分几个亚型,其中包括IIA型6例,IIB型5例,IIC型4例。III型齿状突骨折类型又可以划分几个亚型,其中包括IIIA型3例,IIIB型4例。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可以更加具体详细的了解患者的骨折状况,其骨折诊断检测率也明显提升,能够及早的实现诊断和预防治疗,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虽然CT三维重建有如此优越性,但其对细微骨折线发现率仍不及CT二维重建,且其图像质量的好坏与操作者的经验和CT阈值的正确设定关系密切。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应结合二维MPR联合应用,可清楚准确的显示齿状突骨折类型及与临近结构的解剖关系,为临床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非常有价值的影像学质料,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华群,马维虎,赵刘军等.多层螺旋CT薄层扫描重建对寰枢椎骨折脱位的诊断和临床应用[J].中国骨伤,2009,22(5):349-352
[2]赵晖,王林森,陈思等.多层螺旋CT重建技术诊断齿状突骨折[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13,19(3):251-253
[3]吴志刚,陈红英,黄作林等.多层CT多平面重组及三维重建在齿状突骨折中的诊断价值[J].中外医疗,2010,29(5):15-16
[4]马宁,赵国权,曹在民.多层螺旋CT容积扫描在寰枢椎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实用医技杂志,2014,21(8):846-847
[5]燕树义,李书忠.齿状突骨折的CT三维重建分型、机制及临床意义[J].滨州医学院学报,2005,28(1):34-38
论文作者:赵晓波 谢铁钢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7/31
标签:齿状论文; 螺旋论文; 多层论文; 患者论文; 方式论文; 情况论文; 几个论文;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2015年6月第6期供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