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与资本市场的发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资本市场论文,西部地区论文,制约因素论文,资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766(2001)05-0019-06
西部大开发已成为我国进入新世纪后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西部地区必将有一个大发展。同时大开发需要大投资,大投资需要大资金。而长期以来,资金短缺、资金流失、资本形成困难一直困扰着西部,成为制约西部发展的最大障碍之一。我们认为仅靠现有的资金来源渠道和投融资方式,将很难满足西部大开发和经济发展对资金的需要。而在西部大开发中,特别需要以资本流动为引导,发展西部资本市场,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一方面将西部地区的储蓄就地转化为投资,另一方面通过资本市场吸引东部地区和国外的剩余资本流向西部地区,解决西部大开发和发展所遇到的资本的瓶颈约束。
一、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现状
我国西部地区土地辽阔,资源丰富,但资本短缺,形成金融资本瓶颈制约,致使潜在资源禀赋的比较优势无法转换为现实的经济上的比较优势,形成“富饶的缺口”。
1.自我积累能力差,储蓄资源缺口大。1998年西部地区GDP仅占全国的18.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西部地区仅占全国的17.8%,人均GDP(4086元)和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408元)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全国人均GDP6546元,人均固定资产投资1781元),更低于东部沿海地区。表1列出了我国西部地区各省区的总投资、总储蓄及资金缺口状况。
表1 西部地区区内总投资和总储蓄(1980年和1998年)
注:①为1991年的数字。
资料来源:《新中国五十年统计资料汇编》,中国统计出版社,1999年。
2.资本市场总量规模小,发育程度低,证券市场融资能力弱。西部地区长期以来,经济发展速度慢,企业效益差、偿付能力弱,制约了西部资本市场的发展,市场规模较小,市场化水平不高,经济证券化水平低,市场融资能力弱。
3.西部地区资金大量外流。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快,投资环境远优于西部地区,资本的边际效率高于西部地区,投资风险整体上低于西部地区,而且分散风险的途径多,因而西部地区资金通过各种途径向东部地区流动则成为社会资金流动的基本趋势。比如信贷资金通过上存资金、资金净拆出、金融机构直接向东部企业贷款等渠道外流,占到西部信贷资金的10%以上。而且,资本市场上的东西差距,使得资金通过资本市场更多地在东部地区聚集,加大了西部地区的“资金缺口”,大量资金外流使原本资金就短缺的西部地区发展更加困难。
4.吸引外资能力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西部地区吸收外资的规模不断扩大,水平逐步提高。但与经济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相比,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数量小,水平低,吸收外资的能力呈现严重的瓶颈状态。
总之,与全国其他地区比较,西部地区无论是自身资本积累和资本生成,还是吸收利用外部资金方面,都处于明显的比较劣势。内外资金向东部的聚集,循环累进,而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严重不足,实际投资与其他地区相比存在明显差异,循环累退,结果导致西部地区经济陷入“贫困的恶性循环”和“低水平均衡陷阱”,使得西部地区与东部沿海地区的收入缺口加大。
二、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制约因素
资本形成最初来源于生产剩余即储蓄,再由储蓄转化为投资,最后才转变成机器设备、厂房、交通工具、基础设施等物质资本。在一个开放经济中,可获得储蓄的总供给包括内部储蓄和外部储蓄两部分,内部储蓄由区内居民、企业和政府的储蓄构成,外部储蓄由外部的官方援助和外部的企业与居民储蓄构成。因此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资金来源实际上取决于该地区聚集当地资金的能力、从其他地区获得资本输入的能力和吸引外资的能力。也就是说西部地区自身积累资金、中央投资、争取东部地区资金和引进外资是西部地区资本形成中可供选择的资金供给源。但是,西部地区的如下因素制约着这些供给源参与资本的形成:
1.经济发展水平低,投资收益率不高。我国西部地区长期以来依靠自然资源为主来推动经济发展,资源基础型产业如农业、采掘业及原材料工业构成其发展的支柱产业。而且这些产业大多是在国家计划下“植入”的,并没有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融合起来,经济结构二元性典型。改革开放以后,为加速全国的经济发展,国家采取了梯度推进式的非平衡发展战略,给予东部地区以政策上的优惠,优先发展东部地区,不仅对东部地区加大投资力度,而且对东部大量吸引外资起到重要作用,其规模远大于西部地区。这样,西部地区不仅享受不到国家的政策优惠,而且在这一战略下,国家对资源产品价格的管制使西部地区得不到国家的大量投资,更无力通过自身积累进行投资,提高要素生产率、推动技术进步和提高投资收益率。
2.金融抑制。西部地区不仅经济发展落后于东部地区,而且存在着严重的金融抑制。这主要表现在:金融资产总量不足;金融资产结构扭曲,直接融资比重偏低,据统计,西部地区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例1994年为7.98%,比同期全国水平低4.52%;金融资产流动性差。过度的金融抑制束缚了该地区的内部储蓄,同时不利于外部资金的进入,加剧了西部地区资金的紧张状况,极大地抑制了储蓄向投资转换机制的发展,而且还导致西部地区资金的大量外流。
3.经济体制改革滞后,制度创新不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取向的“渐进式”改革,表现在空间上为市场经济梯度推进形态,即市场经济在区域间发展的不平衡,在市场发育程度上,沿海较发达地区高,内陆地区低,形成一种由东到西的推进态势。我国西部地区由于历史遗留的低起点的环境条件的限制,再加上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利经济地理位置和改革的滞后,市场发育程度更低,表现为非国有经济比重低,产权结构单一,经济的二元结构典型,商品市场、劳动力市场和资本市场发育水平低,市场中介少,市场范围十分有限,限制了分工,限制了发展。
4.区域开发成本高。区域开发成本高是制约西部地区资本形成的一个重要因素。所谓区域开发成本,是指一个地区为了支持经济起飞并实现区域战略发展目标,必须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所花费的成本。基础设施的完备与否,常常是发展的前提和准备条件。这里的基础设施,又称社会先行资本,是为直接生产部门和公众生活提供公用、共用设施,公用、共用条件,公共服务体系的软硬设施与机构。一个地区的区域开发成本,要受该地区的自然环境、经济基础、人口素质、开放程度等因素的决定。西部地区远离国家的经济重心区和政治核心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坡度陡;地表的稳定性差,自然生态环境脆弱;区域经济基础薄弱,教育科技落后,交通、通讯、给水排水等基础设施的建设难度大,区域开发成本高,限制了西部地区市场范围和分工的扩展、资本的形成及比较优势的发挥。
三、发展资本市场,促进西部地区资本的形成
发展资本市场,可以有效地促进西部地区的资本形成。如前所述,资本形成是一个储蓄→投资→物质资本的转化过程,一方面要使储蓄有效地转化为投资,另一方面要使投资创造出高水平的物质资本形成,使这些资本运用在生产力高的项目上,最终带动经济发展。而资本市场首先通过把储蓄分配给投资,有助于更有效地分配资源;其次,资本市场有助于在资金需求和资金供给之间建立一种均衡;第三,资本市场通过促进流动性和保证金融资产的安全,促进了储蓄和投资;第四,资本市场保证了资金从一个部门向另一个部门的流动,因而促进了金融的机动性,提高了资本配置效率。此外,发达的资本市场对于执行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资本市场还提供了一种分散风险的机制。总之,发展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不仅可以为国内外各类投资者投资西部地区经济提供便利工具和有利场所,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发挥着巨大的筹资、融资功能和作用,而且因资本市场具有较强的流动性,能促进商品、劳务和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和价格的形成,节约市场在配置资源过程中的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和分配效率,提高西部地区资本形成能力,进而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和共同富裕。
1.中央政府要高度重视西部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
培育和发展西部资本市场,首要的一个问题,是中央政府是否支持和推动。考虑到我国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现状,市场不完善,市场主体和金融工具不健全,我们认为在西部资本市场发展的现阶段,政府应发挥第一推动力的作用,对西部地区实施重点发展的区域政策。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强烈的政府驱动的特征,不充分发挥中央政府的主导作用,没有中央政府的认同和支持,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是很难发展起来的。
将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作为全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重要部分,并通过重点区域政策的实施,促进西部资本市场的培育和发展,这不仅仅是因为西部经济目前存在的诸多矛盾使之在资本市场发展中的问题更为突出、更为尖锐,而且是因为西部资本市场严重滞后,必然影响和制约我国资本市场总体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因此,中央政府应从全国和各地的资本市场发展的比较中确定相应的重点区域发展政策,以加强西部资本市场的发展,缓解目前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中的一些突出性矛盾,促进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
2.积极推进西部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发展融合型经济,塑造合格的资本市场主体。
我国西部地区的经济体制改革始终处于滞后状态,深化、加快西部地区经济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过程,尤其是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鼓励非国有经济大力发展,为资本市场塑造合格的主体,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前提条件。所谓资本市场主体,包括资本证券的供给者即资金的需求者和资本证券的需求者即资金的供给者。对于前者,要加快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西部地区的各种类型的企业独立自主、自负盈亏,真正成为适应市场经济要求的经济主体,建立健全企业的治理结构,积极推进企业的债务重组和产权交易,这样才能提高企业在资本市场的融资能力,为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培育有理性的市场主体。对于投资主体,发展西部地区的资本市场可能需要扩大国内机构投资者基础,组建以投资于西部地区企业证券为主的风险开发型投资基金。
3.加强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建立健全金融支持体系,为西部大开发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有效且健全的金融体系是现代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同时也是资本市场发展的基础。实践证明,金融体系发达健全的地区,其融资就能获得更充分的保证。因此,针对西部地区金融抑制严重,金融深化程度低的现实,要加强西部地区的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一方面要用市场力量规范发展金融机构,建立和完善西部地区多元化的金融机构体系,例如组建中国西部开发银行(可分别组建西南开发银行和西北开发银行),改变中央政府的财政注资方式,通过开发银行,重点支付西部地区开发具有战略意义的社会先行资本的形成,以及事关培育和壮大西部经济增长点的重点项目,提高财政注资的效率;鼓励全国性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外资金融机构在西部地区设立分支机构,以增强对西部地区经济的支持力度;又如组建适应西部地区经济特点的地区性单元制商业银行等等。另一方面,大力发展金融信息技术,降低金融交易的信息成本和交易成本,提高金融交易的效率。再一个重要方面是加强金融人才的培养。西部地区资本市场的发展迫切需要一支掌握现代金融理论和金融技术的高层次的人才。
同时,加快西部区域性资本市场中心的培育与发展,积极有序地发展直接融资,扩大融资渠道和融资能力。西部区域性资本市场中心的建立,对于加快西部区域性资本市场的发展、区域内资本的形成和流动以及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将具有重要意义。为此,需要调整目前的资本市场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的指向,应在西部条件成熟的大城市建立区域性证券交易中心。首先要加强中西部证券经营机构的建设,完善地方监管体系,培育理性的市场投资人。其次是选择中西部若干大城市建立地方性资本市场,充分发挥其经济辐射能力和资金统辖权,带动本地区经济发展。随着上海作为全国性乃至国际性金融中心的建立,在条件成熟的时候,选择中部的武汉、西南的重庆和西北的西安三个城市培育和发展区域性资本市场中心,从而形成多层次,开放性的全国金融市场网络,为中西部的经济发展提供资金。今后还可以考虑在中西部选择一二个证券交易机构健全、电子化网络先进、人员素质高、创新意识强的发达城市(如重庆直辖市)增设证券交易所。增设立足中西部面向全国的证券交易所,建立中西部资本市场,不但能够稳定住中西部已有资金,而且可以吸引更多的东部资金的投入,从而建立起开发中西部的资本投入机制;同时也有利于减轻现有证券市场上的压力,减少投机和泡沫经济成份。对于证券经营机构,我们不宜过分强调其数量,一个有效率的证券经营机构对资本市场的发展可能更为重要。它不仅能够从事经纪业务,投资银行业务,而且能够胜任企业的财务顾问,为企业提供咨询服务,能够较好地满足一级市场和二级市场的各方面的服务要求。显然,这是一种金融型的证券经营结构。从西部地区的实际情况出发,“抢滩式”的网点布置只能是高成本的低效扩张。所以,西部地区要培育主力券商,应打破行政地域分割的限制,以经济区划加强地区联合促进证券市场的发展,比如组合成西北地区或西南地区的联合证券公司。联合的优点在于它可以最低限度的成本直接实现规模的扩张。当前应重点考虑发展以西安、成都为中心,辐射西部地区的产权交易中心,为国家产权流通、资产经营、企业重组创造条件。
以融资市场化和信用证券化为主体取向的金融改革,使证券市场直接融资已成为社会资金融通的重要渠道。包括股票、债券、银行承兑票据在内的企业直接融资比重从1995年的12%已上升到1997年的23%。但由于西部地区企业经济效益差、上市公司资金运作效率低、利润分配不规范、市场法律体系不完善等等因素,西部地区直接融资发展仍然滞后。主要表现在西部地区企业资金过分依赖银行贷款,融资结构不合理,导致其资产负债率过高,不利于企业转变经营机制和经营方式。因此,在间接融资为主的前提下,不断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不仅是实现宏观调控目标的关键,也是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提高西部地区经济增长质量的关键。
4.资源证券化是开发西部资源的一个重要选择。
西部地区是各种自然资源的富集地区,其资源的潜在优势很突出,但是资源的开发成本很高,以至于从国际上看,资源的比较优势难以发挥出来。例如新疆的石油资源就地质储量来说,是相当大的,但开发成本却远远高出中东的石油开发成本。实际上这个问题不是新疆所独有的,西部其他地区都存在。因此在开发西部资源中,为了使西部地区丰富的资源资本化,实施资源证券化是一个可供选择的战略。所谓资源证券化(Resources Securitization),是指在明确界定资源产权的基础上,对于那些已探明经济可采储量的资源,以其未来的现金流作为抵押,在资本市场以发行“资源抵押证券(Resources-Backed Securities,RBS)”的方式进行变现性融资。例如,西部地区旅游资源很丰富,而且价值很高,我们可以通过对某一个旅游景区如四川九寨沟景区的价值进行分析,预测其未来一定时期的现金流量,以此为基础,发行资源抵押证券,为其景区建设和新景点的开发融资。
5.完善法律、法规和各项制度,使西部资本市场建设从一开始就能有一个良好的环境氛围。
第一,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体制。这种管理体制要充分体现办事高效,运转协调和行为规范。为此,一要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把政府职能切实地转变到宏观调控、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方面来,把生产经营的权力真正交给企业,使企业在资本的运作中能够根据市场经济规律自主地进行;二要按照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调整组织结构,减少专业经济管理部门,增加社会中介组织,少些“公公”、“婆婆”,多些兄弟姐妹;三要强化宏观管理部门、执法监管部门的工作,引入现代监管手段,提高监管水平,强化监管力度,调整政府部门的职责权限,做到职责明确,分管合理。坚决克服过去多头管理、政出多门的弊端。第二,建立健全银行、证券投资管理制度,缔造宽松的资本营运环境。同时,还要加强社会公众的证券投资意识和信用观念,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所要求的社会信用道德秩序。第三,完善资本市场法律、法规体系。资本市场是一个竞争的市场,也是一个法治的市场。当前,资本市场之所以投机性、波动性很大,其原因就是因为没有一个规范的信息披露制度。一些上市公司财务信息和传媒信息严重失真,人为地助长了内幕交易和市场操纵等行为。所以当务之急就是要尽快制定和颁布规范资本市场运作的各种法规,促进西部地区资本市场健康、有序、高效发展。
[收稿日期]2000-1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