监督: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的关键词_党的十六大论文

监督: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的关键词_党的十六大论文

监督:十六大政治报告的关键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关键词论文,政治论文,报告论文,十六大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之所以说监督是党的十六大报告(下文简称“报告”)的关键词,不仅因为“监督”一词在“报告”中频频出现(注:据笔者统计,在不足3万字的“十六大报告”中,“监督”出现23次。此项统计尚不包括“监察”和“监管”等同义词。),更因为“报告”的有关论述多方面、多角度涉及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内容和方式,并明确指出了监督的重点和任务。

首先,“报告”的有关论述涵盖了社会主义监督的基本内容,体现了我国目前的监督体系。从整体上说,任何一个国家或社会的监督都可区分为政治监督、社会监督、经济监督、法律监督和军事监督。我国的社会主义监督体系也不例外,同样由这些不同的监督构成,只是其具体内容、性质作用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罢了。关于这些不同的监督,“报告”都提到了。

政治监督包括政党监督、国家权力机关的监督(简称国家监督)和行政监督,“报告”虽未用这三个概念,但文中多有涉及。例如,在政党监督方面,“报告”强调“改革和完善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扩大在市、县进行党的代表大会常任制的试点”、“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加强“党内民主”,从这些方面切实加强共产党的内部监督(无疑,这是在回顾我党历史上正反经验、吸取前苏联及东欧一些国家共产党的惨痛教训基础上总结出来的)。在国家权力机关监督方面,“报告”强调“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保证立法和决策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在行政监督方面,“报告”首次把“决策、执行、监督相协调”确定为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要求”,从而突出了行政监督在行政管理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此外,“报告”还特别提到应充分发挥行政监察机关、审计机关作为政府专门监督机关的特殊作用。人民政协的监督和民主党派的监督是我国特有的政治监督,“报告”明确提出必须“保证”这两种监督充分发挥作用。

社会监督是最广泛的民主监督,它体现为多种形式的权利监督而一般不体现为以强制性的权力作为后盾的权力监督。在这方面,“报告”首先提到的是公民的民主监督:“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其次,强调“扩大基层民主”、“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特别是“扩大党员和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最后,“报告”还特别提到“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因为舆论监督是相当重要的一种社会监督。

经济监督涉及一切经济领域、经济主体及经济活动,它的内容相当广泛。政治报告不同于经济报告,不可能论及一切经济监督。虽然如此,经济监督在“报告”中仍占有一定的份量。“报告”中这方面的重要提法有:“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督”、“发挥审计等职能部门的作用”、“引导和监督企业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促使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

在法律监督方面,“报告”在“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略”下,既强调“发挥司法机关”作为法律监督主体的“作用”,又强调“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加强对司法工作的监督,惩治司法领域中的腐败”。

在军事监督方面,“报告”在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的同时,还提出“建立健全竞争、评价、监督和激励机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这一重要举措。

其次,“报告”简要总结了我国的监督方式及新的监督制度。各种不同内容的监督可以通过一些共同的形式或方式去实现。监督的形式或方式虽不如监督的内容那么丰富,但也有许多种类。在这方面,“报告”除了提到多种形式的公开监督外,还提到与之对应的“内部监督”;在提到“民主监督”时,还并列提到相对应的“组织监督”;在提到多种形式的一般监督时,还提到与之相对应的专门监督。

被实践证明行之有效的监督方式,在推广落实中便形成为一系列具体的监督制度。“报告”适时地总结并肯定了近几年探索出来的一些新的监督制度,诸如“巡视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监督制度的创新充分体现了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理论和实践不断与时俱进。

再次,“报告”十分鲜明指出我国社会主义监督的重点,并使之与反腐败斗争的重点相契合。在各种监督中,政治监督是最重要的,而对权力的监督则是重中之重。“报告”把“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作为政治建设和政治体制改革的一个重要问题提出来,并作了十分精辟的阐述。实施这方面监督的总体要求和思路是:“建立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权力运行机制,从决策和执行等环节加强对权力的监督,保证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谋利益。”开展这方面监督,应十分注意突出重点,这就是:“重点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主要领导干部的监督,加强对人财物管理和使用的监督。”这两个重点,前者是针对掌权者而言的,后者是针对人权(这里特称人事权)、财权和物权而言的。“报告”还着重从四个方面阐述如何切实加强对权力的重点监督:一是充分发挥纪检机关、司法机关、行政监察机关及审计机关等专门监督机关的特殊作用;二是认真实行包括巡视制度、领导干部述职述廉制度、重大事项报告制度、质询制度、民主评议制度、政务公开制度等一系列新的监督制度;三是加强组织监督和民主监督;四是注意发挥舆论监督的作用。

必须指出,“报告”中关于“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的一段专门论述,无疑是社会主义监督理论的点睛之笔。监督是反腐败的关键,有效制约和监督权力是预防和遏制权力腐败的根本措施。“报告”区分了不同层次的监督重点,这就为我国有针对性地开展反腐败斗争指明了方向和途径。“报告”集中谈监督的这段话与后面集中谈“反对和防止腐败”的那段话,互相呼应,紧密契合,成为整个“报告”的强音。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当这一强音第一次从江泽民同志口中发出时,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雷鸣般掌声。

最后,“报告”明确指出了社会主义监督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监督是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开展的,它的根本任务是什么?毫无疑问,应该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加强监督,正是为了解决“这两大历史性课题”。

任何监督都服务于一定的政治目的。在我们国家,社会主义监督应该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它不仅不能削弱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而且应该有利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理论和现实也充分说明: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必须通过许多方面去实现,而加强社会主义监督则是其中相当重要的一个方面。

宪法确立了共产党在我们国家的领导地位,但党不可能、也不应该直接去管理国家和社会的一切事务。党对国家的领导,主要是政治领导。政治领导离不开政治监督,党对国家的领导,正是直接通过一系列政治监督(其中包括党内监督这一重点)以及间接通过其他形式和内容的监督来实现的。无疑,提高对监督的认识,加强和完善社会主义监督,是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只有把各方面的监督工作搞好了,社会才能安定团结,才能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才能实现。在现实中,有些人对此有误解,把监督与发展经济、提高效率对立起来,这显然是不对的。只有加强监督,决策才不至于出现重大失误,执行才能既不走样又富有成效。由此不难看出,监督不仅服从于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这一目标,而且还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

腐败是当今社会的一大顽疾,它也侵入了党的肌体。执政的共产党如果不注意防止腐败,随时都有亡党亡国的危险。因此,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就成为长期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时期面临的又一重大课题。要解决这一课题,没有他途,只有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加强各种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个中的道理十分简单:因为监督,也只有监督,才是腐败的克星。

对于监督的认识,中国共产党人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曲折的过程,其中既有不少的教训,又有不少成功的经验。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同志致力于拨乱反正,做了大量工作,使我党对监督的认识跳出误区重新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注:据笔者统计,在已出版的3卷《邓小平文选》中,“监督”一词出现99次。由此可见邓小平同志对监督的高度重视。)。与邓小平同志一样,江泽民同志在大力抓经济发展的同时,十分重视加强监督和惩治腐败。与晚年毛泽东主持撰写的党的九大、十大两个政治报告形成鲜明对比,江泽民同志所主持撰写的党的十五大报告、十六大报告,“监督”频频出现,成了“报告”的一个关键词(注:据笔者统计,在“十五大报告”中,“监督”一词出现24次。)。

从这一对比中,我们得到的最重要的启示是:如何认识和看待监督,对于一个长期执政的党来说,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拒绝民主监督,弱化党内监督,权力就得不到有效的约束,党和国家便势必步入歧途;重视监督,建立与健全各种形式的民主监督,并切实有效地强化党内的监督特别是对领导干部的监督,权力才不致变质异化,这样,党才会不断发展壮大,国家才能繁荣富强,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套用前些年比较流行的说法,“监督不是万能,但没有监督万万不能”。这也正是历史给我们的昭示。

如今,人们又欣喜地看到: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国家主席的新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与上一代领导集体一样,高度重视监督与反腐败。就在十六大闭幕不久,中央政治局举行会议,专门研究了监督与反腐败工作,并向全体党员和人民郑重承诺:政治局常委一定要带头自觉接受监督。对于中国人民来说,这真不啻是一福音。民主与监督,给人民希望、信心和力量。

重要启事

因我们工作上的疏忽,本刊2003年第7期第1页“党务要闻”第5条中,出现将“吴官正”同志误为“吴邦国”同志的重大失误。对此,我们向有关同志、向源报刊、向广大读者做出深刻检讨并致以由衷的歉意。我们一定以此为鉴,检查工作,加强管理,努力提高编辑水平,坚决杜绝此类错误的发生,办好刊物,回报广大读者的关心和厚爱。

在此向指出错误和中央纪委陈劲松同志表示衷心感谢。

《中国共产党》编辑部

标签:;  ;  ;  ;  ;  

监督: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的关键词_党的十六大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