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弘扬主题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_炎黄文化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弘扬主题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_炎黄文化论文

正确认识和处理弘扬主旋律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主旋律论文,文化产业论文,正确认识论文,关系论文,弘扬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弘扬主旋律与发展文化产业是有机统一的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具有双重属性。作为宣传思想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具有意识形态属性,必须大力弘扬主旋律;作为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具有产业属性,必须积极发展文化产业。就弘扬主旋律与发展文化产业的本质关系来讲,也是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精神文明与物质文明之间的关系在文化领域的现实反映,二者应该也完全能够在实践中得到有机统一。

1.弘扬主旋律与发展文化产业是当今时代的共同要求

主旋律具有鲜明的时代性,在战争时期要突出革命主题,在建设时期就要突出发展主题。弘扬主旋律是我党多年来指导文化工作的一贯原则,当前,面对人民群众物质文化需求的不断增长,面对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不断扩大,面对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不断激荡,我们必须大力弘扬主旋律,坚持和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决不能搞指导思想的多元化。

当前,在世界许多发达国家和我国一些发达地区,文化产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我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即将加入WTO的新形势,发展文化产业更具有紧迫性。我们应抓住机遇,面向世界,不仅要创造更大效益,保护民族文化产业,而且要把中国的民族文化传播到全世界,以主动发展文化产业来保障国家文化安全,维护国家文化主权。

2.弘扬主旋律与发展文化产业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体现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是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在今后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内还将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仅需要物质财富的不断增长,而且需要社会主义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反映了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这一规律的客观要求。

弘扬主旋律,为现代化建设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是党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要求。我国有自己的特殊国情,既有经济发展比较落后的劣势,又有历来重视精神因素作用的优势。过去我们党无论遇到什么困难,一直有强大的战斗力,根本原因就是我们有马克思主义信念和共产主义理想。我国要彻底改变经济比较落后的状况,尽快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就要在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和科技能力的同时,建设好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大力弘扬主旋律,充分发挥其凝聚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力量的作用,增强民族凝聚力。

发展文化产业,促进文化消费,拉动经济增长,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题中应有之义。我们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就要把握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总趋势,发展强大的民族文化产业,推动经济建设,这本身就应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一个重要目标。

3.弘扬主旋律与发展文化产业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必然结果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体现了党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进程中政治、经济、文化全面发展的根本任务,是密切相关、辩证统一的整体。要全面把握、深刻领会“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精神实质,必须注意从发挥文化整体功能出发,弘扬主旋律,发展文化产业。

弘扬主旋律,就要反映先进生产力的要求,体现文化的先进性,满足人民群众对文化的更高要求。文化是一定社会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时代特征。长期以来,我们党坚持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对亿万人民产生了巨大的感召力。历史发展到今天,文化工作又有了新的使命,弘扬主旋律又被赋予新的内涵。这就是要深刻反映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努力创造并传播能够表现时代前进要求和历史发展趋势的先进文化,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素质和科学文化水平,最终体现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文化方向。

发展文化产业,要在继承我国优秀文化传统、开发民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积极吸收世界先进文化成果,推陈出新,注重发展文化科技含量较高的新兴产业,不断创造与传播先进文化成果,满足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求。

二、弘扬主旋律需要发展文化产业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主旋律需要以文化产业作为经济依托和物质载体。通过发展文化产业,为弘扬主旋律提供有力的物质和文化支持,丰富弘扬主旋律的手段,扩大主旋律的影响。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制定并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加快文化产业的发展步伐。

1.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按照计划经济时期确立的“物质生产部门”和“非物质生产部门”的划分方法,文化单位属于事业单位。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单位大多具有经营性质,完全由政府开支的纯公益性事业单位越来越少。长期以来,这种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的文化管理体制,已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产业发展的体制性障碍。改革文化管理体制,关键是实行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明确文化管理部门和文化单位的各自职责。文化管理部门要切实转变职能,由“办文化”转到“管文化”上来,把应该下放的人权、财权、事权彻底下放给文化单位,集中精力研究制定文化产业政策,依法加强行政管理,对文化产业发展进行规划、指导、协调和监督。经营性文化单位要不断增强经营能力,在坚持正确舆论导向和自觉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前提下,真正成为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独立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

2.调整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在文化产业布局结构调整方面,要改变小型分散格局,优化文化资源配置。现有的各类文化单位大都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建立的,设置重复,功能雷同,就地生产,就地流通。这样的产业布局结构,造成文化资源的极大浪费,既不适应当今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需求,也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律,更不能适应国内外文化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因此,要树立“大文化”的发展观念,对各种文化资源进行合理调整、重组,充分发挥其综合效益。当前,重点是要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规范组建主业突出、核心能力强的文化产业集团,增强整体实力、竞争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文化产品结构调整方面,要注重市场需求,树立市场意识和精品意识,生产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相统一,市场适销对路的优秀文化产品。当前要特别注重两方面文化产品的开发。一是开发科技含量高、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文化产品,力争抢占世界文化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二是开发能够贴近老百姓生活、容易引起老百姓共鸣的优秀文化产品,使文化真正成为“大众的文化”。

3.建立多元化文化投资体制。具有经营性质的文化单位,应从文化自身特点出发,积极借鉴、利用、探索一切有利于自身发展的组织形式、管理模式和经营方式,在现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建立多渠道筹资机制。要打破国家包办文化的单一模式,允许并鼓励那些以经营性生产为主的文化单位的发展,逐步形成以公有制为主体、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多种经济成分、多种经营方式、多层次、多渠道、多体制办文化的新格局。各级政府要根据市场经济规律和文化自身的发展规律,改变投资方式,调整投入结构,充分发挥财政投资的使用效益。文化单位要加强内部财务管理和审计监督,严格成本核算,增加公共积累,在坚持社会效益的前提下,努力提高资金投入回报率,积极探索建立以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为主的综合效益评估体系。

三、发展文化产业必须坚持弘扬主旋律

发展文化产业要讲社会效益,弘扬主旋律也要讲经济效益,因此,在文化产品的生产经营过程中,必须加强管理,坚持弘扬主旋律,保证文化产业健康发展。

1.加强文化生产管理,坚持正确方向。弘扬主旋律,主要是针对文化产品的思想内容而言。文化产品不同于一般的物质产品,其价值不仅在于它外在的物用价值,更在于它内在的精神价值。因此,文化生产管理的重点是对文化产品的思想内容的管理。必须明确,社会主义文化都要坚持党的领导,确保社会主义文化方向,为党和国家的大局服务。弘扬主旋律是通过具体的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来实现的。只有不断提高文化产品质量和文化服务水平,主旋律才能得以弘扬,文化产业才能得以发展。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弘扬主旋律必然要求在文化产品生产过程中树立品牌意识,实施品牌战略,加强质量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不断增强主旋律的影响力和文化产业的市场竞争力。

2.加强文化市场管理,确保健康繁荣。完善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本条件,也是弘扬主旋律的重要渠道。因此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促进文化市场健康发展。要正确认识和处理繁荣与管理的关系,在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市场的同时,切实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决抵制西方敌对势力在宣传思想领域对我“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和形形色色腐朽文化的侵蚀,特别要注意研究和抵御他们利用高新技术和信息网络对我进行思想文化渗透,注重研究我国加入WTO后以及科技进步、媒体发展给文化市场管理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新对策。

3.加强文化设施和队伍管理,强化阵地建设。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队伍的建设与管理,既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基础条件,也是弘扬主旋律的基本保证。建设完善配套的城乡文化设施,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要在地方财政逐步增加投入的基础上,认真落实国家文化经济政策,利用财政、税收、信贷等经济杠杆,扶持一批重点文化建设项目,加大对重要新闻媒体和公益文化事业的投入,同时鼓励社会力量承办、经营文化设施。在发展文化事业的资金投向、产业布局等方面加大调控力度,使宏观环境更加有利于先进文化的发展与传播。

要实现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要求,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关键是建设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的高素质文化队伍。各类文化单位的领导干部要进一步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不断解放思想,勇于改革,努力提高思想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增强战略思维能力和对国情的认识能力,增强解决复杂问题和突发事件的能力以及领导创新的能力。广大文化工作者要努力增强社会责任感,切实提高业务技能,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各类文化单位要通过深化内部机制改革,努力创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和优秀人才脱颖而出的机制和环境,充分调动并发挥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强化社会主义文化阵地建设提供保证。

标签:;  ;  ;  ;  ;  

正确认识和处理好弘扬主题与发展文化产业的关系_炎黄文化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