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养殖新品种——彩虹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彩虹论文,新品种论文,淡水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彩虹鲷是尼罗罗非鱼和莫桑比克罗非鱼杂交的一个突变种。由于形似真鲷,而体色又以红、黄为主,艳丽多姿,故此而得名。它比常规养殖的罗非鱼更具有生长快、食性杂、繁殖力强、适应性好、耐低氧、抗病力强、海淡水均可养殖的优点,且该鱼肉厚无肌间刺,味道鲜美,深受人们欢迎。
彩虹鲷原产于台湾地区,属热水性鱼类,适温范围为16~35℃,最适生长水温为25~32℃。彩虹鲷属广盐性鱼类,能在淡水、咸淡水、海水中生活、生长,能在34‰浓度的海水中正常生长和繁殖。该鱼一般活动在水体的中下层,但在天气晴朗、气温高的中午,喜欢游到水面上活动。它对低氧环境有较强的适应能力。
彩虹鲷是偏植食性的杂食性鱼类。能摄食浮游植物、浮游动物、水蚯蚓、蚊幼虫、浮萍、有机碎屑等天然饲料,对人工投喂的米糠、麦麸、饼类也很喜食。幼鱼阶段以浮游动物为主,随鱼体的增大逐渐转为杂食性。
彩虹鲷5~6月龄、体长15厘米以上达到性成熟。产卵周期一般为30~50天,一年可产卵3~4次,产卵数量一般为500~1000粒。受精卵在雌鱼口腔内孵育,一般水温25~30℃时,4~6天即可孵出幼鱼。孵出后的幼鱼至卵黄囊消失,具一定游泳能力时才离开母体,集群活动、觅食。
彩虹鲷最大个体达075~1公斤,当年早繁苗每亩放3000~4000尾,经5~6个月养殖,每亩产量可达600公斤左右,规格达04~05公斤。为养殖一般鱼效益的2~3倍,经济效益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