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族特色研究论文_贾双旭

(沈阳师范大学,辽宁省 沈阳市 110000)

摘要:本文通过介绍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音乐素材,并对音乐内容的叙事方式,表现形式进行分析,初步探讨了作品民族化的运用,并结品合作品的演奏技法介绍了作品的民族特色、深刻意义以及创作的成功之处。

关键词:音乐素材;叙事方式;演奏技法;民族特色

一、音乐素材的民族特色

《梁祝》协奏曲取材于我国一个传统的同名民间故事。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抓住了越剧《梁祝》中人物性格突出富有代表性、戏剧情节的三部分——草桥结拜、英台抗婚、投坟化蝶分别作为奏鸣曲式结构中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的音乐主题进行构思布局创作而成;同时它又选择了具有浓郁乡土气息、旋律秀丽缠绵的越剧中最典型、最适于表现“梁祝”故事和色彩的音调作为乐曲的核心音调。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它的音乐素材基本上来自于我国的民间音乐,作品具有鲜明的反封建思想,整个乐曲的主题就是控诉封建社会的黑暗,歌颂坚贞的爱情,具有强烈的民族特色。

二、音乐内容叙事方式的民族化

这在西方协奏曲音乐中是不常见的。而且它表现音乐情节与戏剧性冲突的手法也完全借鉴越剧的叙事手法。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几乎完全用音乐旋律,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中小标题所要展示的内容、戏剧性冲突情节表现出来。举例说明:

1、在作品呈示部中的引子中,一开始在弦乐颤音的背景下,长笛吹出优美、轻柔的旋律,双簧管以娇美的音色和中提琴相互模仿,奏出了采用越剧过门的主题音调。旋律的婉转悠扬仿佛描绘了梁、祝二人求学路上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百花盛开的田园风情,充分表现出梁、祝二人同窗共读的动人画面。

2、在呈示部——相爱:小提琴在竖琴的伴奏下奏出传颂千古的爱情主题。此主题取材于越剧的音乐素材。旋律特点不断上行又不断下行,上行时仿佛表现梁、祝二人对幸福生活和美好爱情的向往与追求,而下行好像预示着他们生活中的曲折及有情人难成眷属的痛苦心情。小提琴从高音区转入中音区,大提琴则以潇洒的音调与小提琴进行对答,仿佛描绘梁祝二人“草桥结拜”的情景。紧接着乐队又以充沛的感情奏出主题旋律,充分表达出梁、祝相互欣赏之情。

3、展开部——哭灵投坟:音乐突然转变,弦乐采用快速的切分节奏,激昂而果断,独奏小提琴以散板的节奏与乐队齐奏出现,运用了京剧的倒板和越剧的紧拉慢唱的手法,深刻的描绘了英台在山伯新坟前悲痛泣诉的情景。在此,小提琴运用了民族器乐的演奏手法,和声和配器及整个处理上更多的运用戏曲的表现手法。接着,鼓、板、锣、齐鸣,英台纵身跳坟,向黑暗的封建势力做出最后的反抗,乐队则以最强的力度倾泻出愤怒与同情,乐曲达到最高潮。

4、再现部——化蝶:长笛以轻柔的力度,缓慢的速度,使音乐重新回归于安详宁静的气氛。在加弱音器的弦乐背景下,第一小提琴与独奏小提琴再次奏出令人难忘的爱情主题。仿佛化为彩蝶的梁祝在花丛中翩翩起舞,诉说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通俗易懂使欣赏者在聆听这部乐曲时就像在看一部电影,或在听一个故事,这都是曲作家在借鉴越剧戏剧化的音乐叙事手法的基础上,将一幕一幕的音乐形象串联起来表现音乐内容,从而使整部音乐作品一气呵成、生动完整、极富感染力。这是任何西方音乐表现手法所不能体现的,充分表现出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叙事方式的民族化。

三、作品的演奏技法具有强烈的民族风格

小提琴协奏曲《梁祝》的演奏技法融合了中国传统器乐的演奏方法,如揉弦和滑音等,为小提琴的演奏技法提出了新的要求。滑音是装饰音的一种,在中国的古乐、民歌、民间音乐中都占有重要的地位,是表现中国民族风格音乐的重要技巧之一。揉弦也是弦乐演奏最具表现力的演奏技巧之一,在乐句适当的地方加上适当的揉弦,会比没有揉弦的乐句在声音上要生动得多。演奏者如不能很好地掌握这两种演奏技法,那么在表现《梁祝》的“韵味”上就会大打折扣。早在《梁祝》尚未完成之时,小提琴演奏家赵志华就向何占豪介绍过各种小提琴演奏技法,为他进行各种示范。1959年5月,即《梁祝》首演当月,赵志华在《人民音乐》上发表了一篇名为《关于小提琴民族风格演奏手法的研讨》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他以《梁祝》为例重点分析了乐器演奏手法民族化的问题,着重讨论了“滑指”这一演奏手法。第一,这部作品运用了半音上行慢进滑指,他说道: “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作者充分运用了这种民族风格较强的半音慢进滑指手法,表现了被封建势力压迫下的一种悲愤、哀伤、憎恨、反抗的情绪,对罪恶的封建社会提出强有力的控诉。在小提琴上恰当地运用这种滑指,能更加加强悲剧性的气氛而构成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的艺术手法。”第二,小三度上行慢进滑指在“梁祝”协奏曲的爱情主题部分也得到了运用。第三,这部作品还运用了小三度下行慢进滑指,如在《惜别》与《楼台会》两段中,“这种下行的滑指往往表现一种留恋、缠绵”。第四,小三度来回慢性滑指在“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中更广泛地被运用了。“正确地运用这些手法,使歌唱性的乐句格外缠绵动人、优美无比。”赵志华的这篇文章对其后学者的研究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对揉弦的幅度和速度要有特殊的构思,才能适应作品的要求,更好地展现作品的戏剧性特点。“此类文章还有陈乐昌的《中国音乐”润腔“手法在提琴族乐器上的使用技巧》以及梁瑾的《中国民族风格小提琴音乐中的滑音演奏技巧———以〈梁山伯与祝英台〉为例》等。这些文章皆从乐器演奏技法的角度对这部作品进行了研究。

用西洋乐器来演奏颇具民族文化内涵的音乐作品,并且如此相得益彰,这种大胆、创新的尝试,使得作品演出效果具有了与众不同的品质。为了表现乐曲的民族特色,吸取了不少民族乐器的演奏技巧,为小提琴以民族的传统美学观念表现新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手段。

论文作者:贾双旭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6月上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  ;  ;  ;  ;  ;  ;  ;  

关于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的民族特色研究论文_贾双旭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