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书店进货方式发生了哪些变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生了论文,方式论文,书店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进货,图书经营的重要环节,对图书经营的结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何快捷地获得充足货源,与进货方式有着直接关系。记者最近对一些销货店1998年进货方式构成的调查表明:大城市书店大多仍看重订货会,地市书店从批销中心进货趋向渐显,县级书店大多仍倚重书目订货。
大城市书店地处要冲,吃货量大,进货上拥有较大主动权,对订货会多存钟爱
调查涉及直辖市、省会级城市、特区城市新华书店及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共15家大城市书店。其中有13家书店从订货会进货的比重超过了20%,而从订货会进货占本店货源首位的就有10家书店:重庆市店占70%,南宁市店、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各占60%,贵阳市店占56%,成都市店占45%,昆明市店占43.6%,乌鲁木齐市店占40%,福州、长沙、合肥市店各占35%。
1995年,新华书店总店曾做过类似调查,与四年前的调查结果相比,贵阳、长沙市店从订货会进货的比重分别增长了6个和5个百分点;而书目订货的比重则分别下降了20个和10个百分点;南宁市店从订货会进货的比重增长了40个百分点,而书目订货的比重则下降了55个百分点。
大城市书店多地处要冲,且“吃货量”大,是业界重量级的销售大户,进货上拥有较大主动权。出版社、发货店都视大城市书店为自己的重要订户。当下,虽然订货会的订货额和实际发货额差距较大,但大城市书店由于其得天独厚的条件,一般不会遭遇因量少、交通不便而被拒绝发货,其订货还是有保证的。因此,尽管近年来订货会的功能渐显转化,但大城市书店对订货会多仍存钟爱,毕竟订货会订货比书目订货直观,易于同类书的比较,避免了“隔山买牛”。而近年来日益受宠的批销中心却明显遭大城市书店冷落,15家大城市店从批销中心进货的份额大多不到10%。深圳市店仅为1%,重庆市店仅为0.5%,成都市店根本就不从批销中心进货。其原因显而易见:大城市书店可以较便捷地从出版社获得货源,一般不必多付几个折扣去从批销中心进货。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城市店的货源中,出版社主发已开始占有一定比重,成都市店占10%,昆明市店占15%,杭州市店占48%。
地市书店多具有较强的自提货能力和较便利的交通条件,从批销中心进货的趋向日渐明朗
地市级书店接受调查的共11家,分属10个省。从批销中心进货的比重超过20%的共8家书店。其中此类进货居本店货源首位的有3家书店,陕西宝鸡市店、河南周口地区店的此类进货比重分别高达76.8%和58%。看好批销中心的地市书店,一般多由于本省批销中心货源充足较为发达,地市店能较便捷地从本省批销中心获得货源。
书目订货在某些地市书店仍唱“主角”。此次调查中此类订货居本店货源首位的有甘肃定西地区店、云南德宏州店、贵州安顺地区店、新疆克拉玛依市店等4家地市店。定西、 德宏两店的书目订货比重分别为78%和75%,比1995年分别上升了8个和7个百分点;安顺地区店的书目订货比重为70%,比1995年增长40个百分点。这几家书店地处偏远的西南、西北地区,交通不甚便利,本省批销中心尚不够发达,他们既难倚重本省批销中心,又由于为免遭不被发货而对订货会不甚热衷,因而进货投向多为书目。
另有3 家地市书店从订货会进货占了本店货源首位:河北邯郸市店占45%,浙江温州市店占35%,山西晋城市店占26%;其中后两者还分别比1995年增长了5个和16个百分点。这3家书店均处交通便利之地,铁路、国道双双通达,订货会进货多有保证,自然对订货会心存偏好。
地市级书店介于大城市书店和县级书店之间,地域、交通、经营等差异,导致地市店的进货方式各有侧重,尚没有任何一种进货方式明显居主导地位。但多数地市店从批销中心进货已占相当比重的状况显示:地市书店从批销中心进货的趋向日渐明朗,因为大多数地市店不乏车辆,具有较强的自提货能力和比较便利的交通条件,而各省批销中心大多处于上升期,发展势头较好。
县级店由于参加订货会入不敷出,到货无保证,且一些批销中心辐射乏力,多仍倚重书目订货
分属14个省的18家县级书店的调查反馈表明:县级书店作为基层销货店,大多仍倚重传统的书目订货。
18家县级书店的货源中,书目订货居首位的共12 家。 其中比重在50%以上的有海南文昌市店、四川旺苍县店、河北宽城县店、福建惠安县店、贵州册亨县店、湖南衡山县店、北京密云县店、贵州镇宁县店和西安灞桥区店等9家县级店,与1995年相比, 这些书店的书目订货比重多有不同幅度的增长。 文昌市店、 旺苍县店的书目订货比重分别高达97%和94.5%,比1995年分别增长22个和49.5个百分点。
县级店从订货会进货和从批销中心进货旗鼓相当,占县级店的总体份额大致相等。从订货会进货占首位的有:广西那坡县店占65%,甘肃榆中县店占40%,湖北郧县书店占70%, 且后两者比1995 年分别增长20个百分点和30个百分点。从批销中心进货占首位的有湖北崇阳、安徽旌德两家县级书店,分别占45%和60%,且均比1995年有大幅度增长,增幅分别高达42个百分点和58个百分点。浙江长兴县店从订货会进货和从批销中心进货的比重平分秋色,各占40%。
县级书店由于大多不在交通要道,且进货量少,参加订货会难免入不敷出,能否被发货也常无保证。这些不利因素,决定了大多数县级书店对订货会的淡漠。从本省批销中心进货,本应是县级书店看好的便捷渠道,但由于一些批销中心在辐射能力和品种丰富上不到位,许多县级店尚不能将较大的期望值寄托于批销中心。因而,传统的书目订货在相当的县级书店中仍在沿袭,恐一时难以摆脱。
调查启示:批销中心应增强辐射力,加大吞吐量;订货会应社店联合征订,集中发货;书目征订应缩短周期
涉及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44家书店的此次调查,具有一定的代表性。44家书店中,1995年反馈总店类似调查的有27家书店。从这27家书店的对比情况看,从批销中心进货比重上升的有22家书店,比重下降的有3家书店,持平的2家书店;从订货会进货比重上升的有14家书店,下降的有11家书店,持平的2家书店;书目订货比重上升的有10 家书店;书目订货比重上升的有10家书店,下降的有16家书店, 持平的1家书店。这一对比显示的变化,与业界近年来三大进货方式的发展趋向是吻合的。(据笔者了解,许多调查对象今年几种进货方式所占比重与去年大体相仿)
批销中心输出的货源在业界的总体份额虽然还未居首位,但近几年其一直呈较强劲的上升势头,特别是已成为越来越多的地、县级书店所热衷的主要进货源头。对发货店来说,批销中心使其业务从期货扩大至现货,从本版拓展至外版;对销货店来说,批销中心使其可在本省就近获得各地外版现货;批销中心显示了昂扬的生命力,其利在双方已是毋庸置疑。此次调查的启示是:批销中心要有大的发展,要在业界占据更大的份额,必须在两个方面有所突破,一是增强辐射力,扩充货源,以丰富足量的图书品种,和不但可自提货还可快捷发货、汽车送货等服务功能,把更多的地、县级书店纳入自己的供货渠道。二是加大吞吐量,使之成为真正的“中盘”,以能大量吃货争得第一优惠折扣,依此把大城市店吸引过来,把“蛋糕”做得更大。
订货会近年来虽然订货数字不断攀升,但业界对其不乏微辞,其水分似已心照不宣。不过微辞归微辞,各种订货会大多仍较红火,不少销货店特别是大中城市店对其还是寄予厚望。此次调查从订货会进货比重上升的店多于比重下降的店就是佐证。订货会要有大的发展,就不能把大多数基层销货店排除在外,而要满足众多销货店各自零散的需求,又往往令一些出版社力不从心。要扩大订货会的覆盖面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走社店联合的路子,社店联合征订,各社图书集零为整,集中发货,争得了更多的销货店,订货会才可能有新的发展。
书目订货虽然在许多销货店的货源中所占比重愈来愈小,但其并未到退出历史舞台的地步,调查显示仍有10家书店的书目订货比重上升,说明其生命力犹存,特别是在县级书店仍有相当市场。县级店的书目订货绝大部分面向发货店;而大城市店则大多相反,其本不为多的书目订货,多主要面向出版社。书目订货固然有其弊端,但当下在中国书业仍占有一席之地。书目订货要焕发生机,一是要缩短征订周期,二是发货店要尽可能增加其书目中总代理品种的含量,以使发货店有更多的自主权,让利于销货店。
中国书业批销中心、订货会、书目三大进货方式并存的局面还将持续下去,三者各有所长,各有利弊,哪一方想取代它方还为时尚早。
标签:订货会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