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中小学的德育工作,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新时期论文,德育工作论文,小学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充分肯定中小学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
1.广大中小学校以“五爱”教育为主线,以日常行为规范教育为基础,对青少年进行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这“五爱”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基本要求载入国家的《宪法》。中小学德育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五爱”为主线坚持了数十年,经历了时代和风雨的考验,取得了显著成绩,积累了丰富经验。这些年来,国家教委和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中央德育文件精神,针对各地及中小学实际,制定了一系列措施,有力地推动了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深入进行。为规范中小学生的品德行为,国家教委颁发的《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在学校教育中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广大教师用《行为规范》来培养、训练学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目前,广大中小学生思想活跃,积极进取。他们普遍热爱祖国,热爱中国共产党,热爱社会主义制度,拥护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方针政策;他们关心“四化”建设,在抗灾救灾、尊老助残、扶弱济贫中表现出极大的社会主义热情;他们中涌现了一大批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先进班集体和保护国家集体财产及人民安全,见义勇为,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模范群体和英雄个人;一些优秀高中学生主动靠近党的组织,一批优秀学生成为光荣的中国共产党党员。许多事实说明,中小学生是我国社会中讲道德,讲文明,守纪律,有礼貌,最纯洁,最有爱国热情的一个群体。
2.大力加强德育基本建设,中小学德育工作开始走上科学化、制度化的轨道。
(1)加强了法规制度建设。
这十年,是我国教育立法工作空前发展的十年,国家先后颁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等一系列法律。国家教委先后制定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小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中学班主任工作暂行规定》《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等指导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文件。与此同时,还逐步建立了中小学升降国旗制度,利用重要节日、纪念日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的制度。
(2)加强了德育队伍建设。
这十年来,从国家教委到县一级教育行政部门或建立管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门机构,或设立专人分管中小学德育工作,形成了一支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干部队伍;从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到县一级教研部门建立了一支从事中小学德育科研和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教学研究的教研人员队伍;建立了一支包括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教师、班主任、教导主任、团、队干部及校长在内的学校德育工作的骨干队伍。这三支队伍构成了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专业队伍。在稳定队伍的同时,注重加强队伍管理和建设,开展教书育人活动和评选优秀思想政治课教师活动,建立新教师和骨干教师培训制度,加强师德建设工作,提高了广大德育工作者的水平和能力。在工作中涌现出了如魏书生、王思明、田沛发、刘让贤、黄静华等一批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工作者,他们忠诚于人民的教育事业,敬业爱岗,无私奉献,艰苦奋斗,勤勤恳恳,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赢得了社会和群众的广泛赞誉。实践证明,我国广大德育工作者是一支可以信赖的精神文明建设的骨干队伍。
(3)加强了中小学思想政治课和思想品德课改革的力度。
经过十年的改革,小学思想品德课与中学思想政治课初步形成了相对稳定的学科体系和教学内容。最近,国家教委又根据《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精神,进一步修订了两课教学内容,首次制定印发了两课《课程标准》,促使两课教学又上了一个新台阶。与此同时,还加强了时事教育。
3.充分开发德育资源,拓宽了中小学德育的新途径。
这十年来,国家教委与有关部委联合,开展了观看百部爱国主义影片,读百种爱国主义图书,唱百首爱国主义歌曲和建立百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四个一百”活动。在此基础上,各地也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德育基地建设工作,建立了一大批适合对青少年开展教育活动的基地,通过基地开展教育活动成为新时期德育工作的一个特点。此外,通过开设家长学校,开展社区共建等形式,密切了学校、家庭、社会的联系,许多地方初步形成了“三结合”的育人网络;积极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产生了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加强对少年宫、馆、家、站等校外活动场所的建设与管理,积极开展多种形式健康有益的活动。
4.提高了对德育工作规律的认识,逐步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德育工作形式。
在1988年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精神指引下,各地十分注意从本地实际情况出发,落实《小学德育纲要》《中学德育大纲》以及中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如辽宁省抚顺市长期坚持开展学雷锋的经验,福建省三明市社会环境育人的经验等。自1990年至1994年国家教委先后在上海、南京、抚顺、潮州、三明召开了五次现场经验交流会,推广各地先进经验。
我们在充分肯定已有成绩的同时,还必须清醒地看到中小学德育工作存在的薄弱环节和亟待解决的问题。在基础道德方面,部分学生在道德认识和道德实践上存在较大反差。据调查,青少年学生最崇尚的品德是“友善”、“坦荡”、“公正”,最厌恶的是“虚假”、“自私”,但学生的实际生活中却存在不守信、弄虚作假、自私自利的现象;在政治思想方面,部分学生缺乏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缺少社会责任感;在学校工作方面,“考试分数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普遍存在。一些地区教育部门和学校领导片面追求升学率,依然把学习好,升学率高作为衡量学校办学质量及效益的唯一标准,削弱了德育的地位;在德育工作方面,还存在着不能正确理解和处理好德育总目标与阶段性目标,德育内容整体性与层次性之间的关系问题;存在着成人化和违背中小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及教育工作规律的现象;在新的形势下,如何对学生进行理想教育,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研究工作也很薄弱;在社会环境方面,中小学德育工作的外部环境也还需下大力气进行综合治理。
二、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
1.中小学德育工作处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转变及国际形势的大变动中。
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为标志,我国进入了以经济建设、改革开放为显著特征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逐步确立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迅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社会主义事业呈现勃勃生机。这是一个从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使经济建设转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从停滞封闭到改革开放;从计划经济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从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到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伟大历史转折时期。与此同时,世界形势也发生了大的变化。两大阵营的对抗已经消失,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的主流;旧的国际格局已经打破,新的国际格局正在形成,我国的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国际影响日益强大。
这种历史大转折和国际格局的大变动,极大地激发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积极向上的政治热情,增强了对中国共产党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和信念,为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但是这种历史大转折和国际格局大变动也给中小学德育工作提出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和挑战,如:一些领域道德失范,拜金主义、享乐主义、个人主义滋长;封建迷信活动和黄、赌、毒等丑恶现象沉渣泛起;文化事业受到消极因素的严重冲击,危害青少年身心健康的东西屡禁不止,等等。这些问题的存在,要求我们全体德育工作者丝毫不可放松警惕,要意识到自己肩上责任的重大,要清醒地看到以德育人是教育事业最大的根本。
2.中小学德育工作处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过程中。
中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它要在德智体诸方面为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打好基础,中小学德育工作要为学生步入社会打好做人的基础。为此,党和政府明确提出提高国民素质是我国教育的目的,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是当前基础教育的紧迫任务,是基础教育的大政。必须看到,德育不仅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素质教育实现的一个重要措施。
3.深化改革,加强针对性,进一步开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面对国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新时期中小学德育工作,必须自觉地主动地努力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研究新问题,采取新办法,抓出新成效,进一步开创新局面。
中小学教育工作者必须充分认识到:现在和今后一二十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他们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21世纪中国的面貌,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能否实现,关系到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对此,学校德育工作必须有紧迫感,必须一丝不苟地做好培养“四有”新人的奠基工作。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在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精神指引下,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从中小学的实际出发,采取措施,在积极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的同时,大力抓好基础道德、基础文明教育;在积极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落实政策,改善待遇的同时,大力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在积极加强德育工作各项基本建设的同时,大力抓好德育的管理工作;在积极完善中小学德育工作体系的同时,大力抓好新问题的研究,不断充实德育内容,改进德育方法。
加强中小学德育,要有大教育观念。“八五”国家教委重点科研课题《关于中小学政治思想道德素质现状、成因及对策研究》中指出:由于大众传媒的普及,社会、家庭、父母对中小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的影响越来越大,如影视、小说、报刊杂志、西方文化以及周围人群对现实、对政治的态度都较大地影响着中小学生的思想认识。因此,学校教育工作者要有大教育观和大德育观,要关心社会教育和家庭教育,要研究如何强化社会、家庭的正面影响,抑制其负面影响,要把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增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当前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主要任务是:
1.要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江泽民同志最近非常强调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他说:“为了把我们的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必须在全国人民特别是青少年中进一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要让广大中小学生了解伟大祖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和对世界文明的巨大贡献;了解祖国在近代曾长期遭受外国列强的侵略、凌辱,了解无数爱国志士、各民族人民反抗势力,救亡图存的英勇斗争的事迹,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这种斗争由失败走向胜利的伟大功绩;了解我们的祖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在很短的时间内,在建立独立的现代工业和国民经济体系方面取得的伟大业绩,了解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的历史时期取得的经济繁荣、社会进步、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巨大成就。帮助青少年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树立投身于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强烈义务感和责任感。
当前,加强中小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同社会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要让广大学生真正懂得,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要让中小学生懂得,爱国主义不是空洞的,是同现实生活,同爱集体、爱学校,同自己的言行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各种生动活泼的形式,广泛、深入、持久地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使爱国主义教育入心入脑。
2.加强艰苦朴素的教育。90年代以来,中小学生中独生子女占多数,他们一般都有良好的教育条件和较富裕的生活条件,聪明活泼,好胜要强,但普遍缺乏艰苦生活的磨练,“骄娇”二气严重,缺少吃苦耐劳和艰苦奋斗精神。潮水般的商品广告,消费信息,社会上吃喝玩乐、铺张浪费的风气,又给中小学生带来严重负面影响。不少学生养成了讲吃穿,图享受,乱花钱,不爱惜粮食衣物、文具用品等不良习惯。小平同志教导我们:“中国搞四个现代化,要老老实实地艰苦创业”,“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我们的国家越发展,越要抓艰苦创业。”因此,学校要加强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教育,要通过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课、劳动课和有关的学科教学以及团队活动等讲艰苦朴素的道理,学艰苦朴素的榜样,见艰苦朴素的行动。要和社会、家庭密切配合,建立社会实践基地,安排学生参加和接受多种社会实践的磨练;要让家长们懂得溺爱的危害,采取措施,配合学校教育学生养成艰苦朴素的良好习惯。
3.加强遵纪守法教育。近年来,青少年犯罪人数增多,不良的社会影响对中小学生的侵蚀增大,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问题。如在吸毒贩毒的人员中有中小学生参与;在一些地方还出现了中小学生参加的黑社会性质的帮会组织,严重摧残了学生的身心健康,这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今后要更加重视学校的法制教育。对小学生要着重纪律教育,日常行为规范的养成教育;中学生则要学习法律常识,并指导学生通过实践环节,把纪律要求、法律知识变为学生的遵纪守法意识,使他们能够规范自己的行为,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
4.加强基础道德教育。基础道德的内容比较广泛,当前应当有针对性地突出强调四方面的教育。第一,倡导“关心他人”。关心他人要从关心父母、关心同学做起。在此基础上,教育学生关心社会,关心国家,提高他们对家庭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并帮助他们逐步形成为人民服务的世界观。第二,倡导“尊老爱幼”。这不仅是维系社会公共生活的道德准则,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内容。第三,倡导“诚实守信”。第四,倡导“热爱劳动”。纵观当前社会,不劳而获的欲望和无视法纪的愚昧是犯罪现象激增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学校劳动实践基地的建设,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引导学生认识劳动是光荣的事业,帮助学生树立热爱劳动和劳动人民的情感和观点,养成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好习惯。
三、今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目标和措施。
1.建立、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机制。
健全德育工作管理体制。各省、市、自治区应根据本地特点及时健全有利于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管理机构。建立健全德育的激励机制。国家、省、市、县、乡、学校都要建立评选德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的制度。国家教委拟于1998年表彰全国德育先进集体和先进工作者。以后每四年表彰一次并形成制度。各省市都要进一步完善评选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制度,纠正以智育“一好”代替“三好”的错误做法,评选工作要充分发扬民主,增强透明度。要建立表彰、奖励三好学生和优秀学生干部的制度。
要建立德育工作的督导评估制度。这种督导评估可以纳入国家教委整体教育工作的督导,也可以进行德育工作专项督导。要把评价结果与干部、教师的评优晋级联系起来;把评价结果与评选先进市、校挂起钩来,增强德育工作督导评价的力度。对违反有关德育工作规定的问题,要有制约性措施,情节严重的应给予一定的处罚。要加强德育督导评价队伍的培训工作,提高专兼职督导队伍的整体素质和业务工作能力。
2.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的基本建设。
第一,加强德育法规制度建设。根据《若干意见》的要求,国家教委正在制定《中小学德育工作规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科学管理,保障学校德育的地位、任务和主要方针、原则的权威性、稳定性。
第二,加强“两课”课程建设。依据《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小学思想品德课和初中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试行),国家教委小学思想品德课和中学思想政治课教材领导小组正组织编写新的教材。按照计划,高中将在1998年,初中和小学将在1999年普遍开始按《课程标准》进行教学。
要加强时事课教学,各地教育行政部门要确保课时,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有些省市和学校把时事课取消了,这是不对的,应该尽早恢复过来。
高中阶段,还要适时开展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在党组织的领导下,有计划,有组织地,积极慎重地开展中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和学生党员的发展工作。
第三,加强青少年教育基地建设。目前,国家教委、团中央、民政部等七部委已经命名了100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并要求各省市选择重点,建设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教育基地要面向中小学生,为中小学生服务,对学生收费要落实减、免政策。为加强基地的建设和管理,国家教委将会同有关部委共同拟订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的建设与管理的意见。各中小学校要利用德育活动课积极开展教育活动。
第四,加强德育队伍建设。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都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稳定德育骨干队伍,不断补充新生力量。各地教育学院和师范院校要积极为中小学思想品德课和思想政治课的教学培养合格的教师。要注意培养中青年骨干教师,除加强对他们业务素质的培训外,还要加强思想道德、政治素质的培养。
要建立有利于德育队伍建设的培养选拔和激励机制。为适应“九五”及今后较长时间德育工作发展需要,国家教委将制定培养高素质德育骨干队伍的规划,各省市要建立和完善德育一级教师、德育高级教师职称评定系列,以及德育特级教师的评选工作,并逐步形成培养选拔的机制。
第五,办好工读教育。我国从1955年开始创办工读教育学校,至今已有近百所。40多年来,工读教育学校在教育转化品德行为偏常及有违法行为的学生、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实践证明,办工读教育的学校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已办的应该认真办好,未办的地方,一般中等和中等以上城市应该建一所工读教育的学校。
3.建立健全学校、家庭、社会的育人网络,形成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合力。
当前,相当一部分家长对子女溺爱、期望值过高,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通过举办家长学校、举办讲座、开展咨询服务等多种形式,积极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去年,国家教委和全国妇联已经下发了《全国家庭教育工作“九五”计划》,今年又颁布了《家长教育行为规范》。我们要求各省市按照这个计划,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家庭教育指导细则,切实把这项工作抓出成效来。
4.切实增加德育的经费投入。
随着德育手段的现代化、形式的多样化,德育经费投入的需求也会逐步增加。国家教委将根据《若干意见》的要求,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制定德育经费的投入科目,供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参考,也希望各省市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和可能,确定德育经费的投入科目,列入预算,切实加以保证。
四、切实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学校校长要在实际工作中切实加强学校德育工作,摆正德育工作的地位。
摆正位了,当前要突出思想道德教育在素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在工作上认真贯彻落实《若干意见》的具体要求,要把抓好学校德育工作作为日常工作的一项主要业务,行政一把手要抓德育工作;要建立德育工作定期议事制度,定期开会研究德育工作遇到的问题和实际困难,制定解决问题的办法和措施;要把中小学德育工作与本地区精神文明建设紧密地结合起来,把学校的德育工作纳入学校整体考核之中,实行目标管理责任制,主动争取党政部门领导和有关部门支持、配合。
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德育工作的领导管理体制,把学校德育工作的好坏与校长的政绩考核结合起来。
2.各级领导干部要重视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建设,大力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带领广大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职责。
我国广大教师敬业爱岗,以身作则,教书育人,为人师表,师德水平总体上是好的,但是也存在着一些教师政治思想、道德水平不高,教育思想不够端正,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以罚代教,以教谋私等种种违反《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问题,个别教师甚至道德败坏,违法乱纪,触犯刑律。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人民教师的形象,社会舆论反映强烈,这个问题解决不好,势必影响教育事业的发展,影响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不可忽视。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端正教师的教育思想,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要严格师德的考评与检查,把教师是否遵守职业道德规范的要求与教师的职称考核,行政奖惩,职务评聘结合起来;要加强对教师师德的教育和管理,建立定期培训制度,将师德教育与教师业务培训和进修有机结合起来,制订计划,统筹考虑;要建立师范院校学生和新教师岗前师德教育培训制度;要按照《若干意见》的要求,优化队伍结构,建立全员育人、全程育人的管理机制,切实把师德工作抓好。
加强师德建设,教师要树立教书育人、全面育人的观念。德育工作是育人的工作,要树立转化一个后进生与培养一个优秀生同等重要、同样光荣、同样有价值的观念。教师教育学生,要注重思想教育,既要以理服人,也要以情感人。教师要加强自身道德感情的修养,以满腔的热情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热爱学生,首先是尊重学生,尤其是对有缺点和犯错误的学生,更要关心和爱护,不能歧视学生,要善于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调动学生自身的积极因素,鼓励学生改正错误,健康成长。
3.加强德育科研工作,鼓励探索,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
德育工作的实效是德育工作生命力的重要体现。要树立德育实效的科学观念,把握德育实效的长期性和近期效应的辩证关系,把加强理想、信念和政治方向教育与基本道德、基础文明的养成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应该看到一个崇高理想的确立是长期教育的结果。即使是某种行为习惯的养成也需要一个教育、训练、内化的过程,不是一两天就能看到效果的。德育的实效既要看眼前工作的好坏,更要看它长远的效果,要考虑学生一二十年后的情况,甚至是一生的情况,要从大处着眼,从长计议。
当前,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重点是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拓宽德育工作的渠道。在新的形势下,尤其要注重对新情况、新问题的科学研究,要根据《若干意见》中“五个如何”的要求,加强对德育的热点、难点问题的研究。要根据90年代中小学生的认知特点,心理发展规律和国家对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的要求,研究从低到高,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生动活泼的思想道德教育的途径和方法。青岛、烟台、上海等地小学生评语的改革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就是德育科研工作结出的硕果。
要加强对德育科研工作的领导。德育科研是德育工作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条件,各级领导要切实树立向科研要效益的思想,重视和加强德育的科学研究工作,促进教育教学与科研活动相结合,鼓励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实践过程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积极实验,勇于探索。对于群众中的可贵实验,应热情鼓励,积极引导。要加强德育科研经费的投入,努力推广德育的科研成果。
4.为学校德育工作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中共中央在1988年的文件中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加强对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领导。领导干部要深入中小学及时解决学校德育工作中的问题;各有关部门对中小学德育工作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社会育人环境。教育部门要主动与党委宣传部门、新闻出版、广播电视、文化艺术等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部门合作,反对只顾牟利,无视社会效果的行为,多为中小学生提供负责任的、健康有益的精神产品。教育部门要主动与公安、工商、交通等部门配合,加强对校园周围环境的治理。教育部门要积极支持共青团和少先队组织的工作,充分发挥团队组织的作用。许多事实说明,团队组织开展的“手拉手”、“雏鹰行动”等活动,既有群众性,又富于教育意义,收到了很好的德育效果。
五、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
由于培养目标和教育特点的不同,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在贯彻学校德育总的方针和原则的基础上,必须从职业教育的实际出发,根据职业教育的规律、特点和特殊要求,来确定德育的具体目标和内容,选择实施德育的方法和途径,使德育也能体现出职业教育的特色。对职业学校的学生,必须切实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进行职业道德教育,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职业道德规范教育为主要内容,着重进行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的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行为习惯。职业学校的德育,除通过政治课教学,各门课程渗透实施外,还应切实加强日常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加强校风校纪的建设,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并要积极建设健康生动的校园文化,大力开展创建文明学校、文明校园活动,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文明的行为习惯。在学校各个教育环节中,要特别重视发挥实验、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德育功能。通过实验、实习,不仅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深化思想认识,而且能促进思想向行为的转化,达到锻炼意志,训练行为的目的。对学生的生产实习活动,决不能放任自流,也不应只抓技能的培养,而必须落实指导教师,明确育人责任,加强管理、检查和考核,全面发挥其在育人中的重要作用。对青年学生的思想教育,不仅仅是学校的责任,还需要家庭与社会各方面的共同关心。职业学校与企业及社会联系更为紧密的特点,为学校与社会配合做好德育工作提供了有利条件。学校要主动与有关业务主管部门、联合办学单位、相关企业及所在社区、学生家庭等方面加强协作,从不同角度关心和指导学生的成长。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多种方式和途径进行思想教育,使德育更有针对性,更加生动有效。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把职业学校的德育纳入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切实加强领导。各职业学校要把德育摆到重要位置,党、政一把手要亲自抓德育,并充分发挥党团组织、学生工作管理部门、班主任、学生会等各方面的作用,形成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浓厚气氛,努力开创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本文为柳斌同志1997年6月11日在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上的报告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