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小学生课外生活状况比较研究_日本小学生论文

中日两国小学生课余生活状况比较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课余论文,两国论文,中日论文,小学生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G455/2/31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469(2007)02-0042-06

我国目前的家庭教育中,普遍存在重智轻德、重知识轻教养等现象。中国儿童中心在全国城乡范围内进行的关于“中国少年儿童素质状况抽样调查”表明:学业是少年儿童课外时间的主要内容。有28.2%的孩子参加了各类兴趣班,其中知识类占9.95%,排在第一位。如果只按城市人口统计,比例应该会很高[1]。调查认为,我国小学生日常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复习功课与做作业”、“玩”、“看电视与听广播”,这使得闲暇时间很少。日本学者曾总结出来中国家长的口头禅是“写作业了吗”、“听老师的话”、“不能看电视”[2]。

而在家庭生活方面,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对中日小学生所做的一项调查表明,基本上不让孩子做家务的家长,中国占20.4%,而日本只有3.7%[3]。由于激烈的考试竞争,许多孩子不得不放弃游戏的童年,一切都以学习为重心,把本该由学校教育完成的事情延伸到家庭,甚至把家庭教育理解为“家庭学习”[4]。中国家长比日本家长在学历上对孩子有着更高的期待。如此,在家长的高度关注下,中国小学生的课余生活是什么样子呢?同时,日本小学生在课余时间又做些什么呢?本文希望通过对中日两国小学生课余生活的比较研究,来反思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一、调查方法概述

(一)调查对象

此次调查的对象分别为中国和日本的小学生及其家长两大群体。在城市的选择上,分别选择了中日两国地处边远地区的首府城市,即中国内蒙古自治区的呼和浩特市和日本鸟取县的鸟取市。在学校的选择上,中国在市中心和城郊结合部各选择了一所小学,日本为分别居于市中心和城市边缘地带的三所小学。在对家长的调查中,中国为两校1-5年级全体小学生的家长,日本为三校1-6年级全体小学生的家长。在针对小学生的调查中,中国的两所小学为4年级和5年级的全体小学生,日本的三所小学为5年级和6年级的全体小学生。

(二)调查方法

调查中主要采取问卷调查。设定的样本数及回收率,中国儿童为666人,有效回收663人,回收率为99.5%,家长为1620人,有效回收1418人,回收率为87.5%;日本儿童的样本数为382人,有效回收369人,回收率为96.6%,日本家长的样本数为1023人,有效回收729人,回收率为71.3%。

(三)样本的特征

1.家长的样本特征

(1)父母的学历。两国家长中父亲的学历均高于母亲的学历。其中日本的父亲有47.5%拥有大学以上学历,母亲中35.6%拥有大专以上学历。中国的父亲中有16.3%拥有大学以上学历,母亲中有26%拥有大专以上学历。

(2)父母的职业。首先一个突出的特征是,中国的多数家庭为双职工家庭,而日本的家庭中,母亲为专职主妇和小时工的占到半数以上(其中专职主妇占32.6%,小时工占20.9%)。其次,中国的父母从事个体经营的比较多,占总数的30%。

2.儿童的样本特征

中国的独生子女家庭占到78.2%,有两个孩子的家庭占20.1%,超过3个孩子的家庭仅为1.8%。而日本的独生子女家庭只占11.6%,两个孩子的家庭占48.6%,3个孩子以上的家庭占34.5%。

(四)调查问卷的设计

本次调查的内容涉及生活习惯、教育期待、父母同子女的关系、家庭与学校的关系等。其中学生问卷23项内容,家长问卷30项内容。本文选取了调查内容的一部分,即分别从家长和孩子的角度,就中日小学生的课余生活状况进行比较分析。

二、调查结果和考察

(一)课余时间的分配

1.中日两国小学生平时在家的学习时间

与中国家长和孩子对学历的较高期待相对应的是,孩子在学校以外学习时间的延长。针对家长进行的一项关于孩子周一至周五在家里学习时间的调查表明,中日小学生在家中不学习的情况都不存在。

但是,从学习时间的长短来看,两国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差异(见图1)。中国小学生在家中学习的时间有半数以上超过1.5个小时(其中1.5-2个小时占33.0%,2个小时以上占22.2%)。与中国的情况相反,日本孩子在家里学习的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占多数(其中0.5个小时以内的为26.6%,0.5-1个小时的为56.9%)。为了取得好的成绩,实现自己的理想,多数的中国小学生只能在学习中度过自己的童年时光。对孩子的学习和成绩的较高期待是中国家长最为显著的特征。而日本的小学生在完成不到1个小时的家庭作业后,一般都可以自由支配余下的时间。

2.中国小学生的双休日

调查表明,中国有接近半数小学生的双休日是在学习中度过的,只有1%的小学生完全不学习。学习的具体内容依次为:写作业、复习与预习、参加课外辅导班及参加琴棋书画等特长班等。另外的一项辅助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课外学习的内容依次为英语、作文和奥数等与学校学习有关的内容,而用于运动的时间只占9%。在这里需要说明的是,首先,许多学校的操场双休日不对外开放。其次,社区内普遍还没有相应的体育设施。再次,虽然中国小学阶段遵循就近入学的原则,但是一些学校特别是名校则聚拢了城市各个地区的借读生,因居住分散,同学间往来受到限制,孩子们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很少。所以孩子们在双休日除了学习只能是看电视或玩游戏等。另外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是,双休日随父母去看望老人的孩子仅占1%。

3.做家务的内容

在这项调查中,我们设计了“经常做家务”、“有时做家务”、“不怎么做家务”、“根本不做家务”四项。通过比较发现,中国小学生调查中的各项指标均超过日本。中国有90%以上的小学生选择了“帮家长买东西”,80%以上的孩子选择了“倒垃圾”,接近80%的孩子选择了“收拾家”、“叠衣服”、“饭前的准备”,之后依次是“刷碗”、“洗衣服”,占50%左右。日本孩子的选择顺序与中国孩子不同,排在第一位的是“饭前准备”,占75.9%,接下来是“收拾房间”,占55.4%,“帮家长买东西”,占55%,“叠衣服”,占54.9%,“洗碗”,占40.4%,“倒垃圾”,占35.9%,“洗衣服”,占22.7%。

与日本相比,我们能够得出中国的孩子在家里经常做家务的结论。但是,此调查结果与假说中提到的财团法人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结论正好相反。这或许是调查对象的不同而导致的,因为我们的调查对象是小学生,而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对象是家长。当然,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调查中也提到,随着学年的增高,孩子们做家务的时间呈递减趋势。这与小学和中学学习竞争的激烈程度有关。日本做家务的孩子比中国少的另外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日本的专职主妇较多而中国的被调查家庭中几乎没有专职主妇。

4.看电视时间

前面的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的课余时间有10%用来看电视。那么,中日两国小学生在看电视时间的长短上有着怎样的差异呢?

调查表明,中国的孩子大多数看电视时间在1小时左右,其中“30分钟-1小时”的占21.7%,“1小时-2小时”的占23.0%,“不足30分钟”的占12.6%。日本多数小学生看电视时间在两个小时以上,明显比中国小学生长(见图2)。由图2可以看出,日本孩子看电视在“3小时-4小时”的为27.9%,“4小时以上”的为24.9%,两项合计,日本孩子看电视在3小时以上的已经超过了半数。同时还有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中国有13.5%的孩子选择了“几乎不看”电视。

调查显示,中国小学生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不足1小时30分,而日本小学生看电视的时间将近3小时。可见,看电视已经成为日本小学生课余生活的主要内容。

如上所述,中国小学生比日本小学生看电视时间少,原因应该是多方面的,但有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是,中国小学和日本小学的作息时间不同。在中国,小学生的作息时间因季节不同而不同。首先,中国许多地区有午休时间,呼和浩特市便是如此,冬季是从11时40分到14时30分,夏季是从11时40分到15时。下午一般上两节课,大扫除之后,大约在下午的17时至18时回家,吃过晚饭,晚上七点钟就开始写作业,这样看来,几乎没有多少看电视的时间。而日本小学由于实行供餐制度,在中午只有一个小时的休息时间里,由值日生把饭菜领回各班分发。午饭后负责扫除的学生打扫班级和走廊的卫生,其余的孩子或到图书室去自由阅读,或到操场上去游戏。下午的课程从13时开始。日本的小学下午也上两节课,到下午15时左右放学回家。由于家庭作业花不了太多时间,而且放学后这段时间正好是各种面向儿童的电视节目集中放送的时间,再有就是家长还没有下班。于是养成了日本孩子长时间看电视的习惯。特别是在双职工的独生子女家庭,孩子没有别的玩伴,除了看电视便没有其他选择[5]。其实日本的社区内各种游乐运动设施都比较完善,但是由于日本多年来受少子化现象的影响,社区中孩子的数量较少,孩子们总觉得玩得很孤单,所以他们宁愿在家中看电视[6]。

(二)兴趣的培养

中日两国家长都很重视对孩子多方面才能的培养,特别是中国家长,在把学习成绩放在第一位的同时,也很重视孩子掌握一定的技能或特长。

调查发现,中日两国家长在孩子对兴趣班的选择上存在着很大差异。中国家长给孩子选择最多的是“英语会话”,占40.1%,其次是“绘画”,占13.0%,“舞蹈”,占16.5%,“游泳”,占15.3%。日本排在第一位的是“钢琴”,占24.3%,第二位是“游泳”,占16.2%,第三位是“英语会话”,占13.0%(见图3)。由于两国的文化传统不同,选择兴趣班学习的内容自然也有所不同。我们虽然设了14个项目,但是还有许多孩子的技艺学习不在我们的列表之内。可以看出,中国和日本一样,在孩子学习之余都会选择各种各样的兴趣班丰富他们童年的生活。

但是从选择的项目上看,中国孩子选择的兴趣班大多和学习有关,而日本孩子的选择则是各种纯粹从兴趣出发的运动或者技艺的学习。相比之下,日本小学生双休日的生活相对更丰富多彩。男孩子热衷的体育项目有游泳、足球、篮球、棒球、剑道、相扑等,女孩子则喜欢钢琴、游泳、合唱和茶道等。不仅如此,日本的各个学校都设有能满足孩子们兴趣的各种俱乐部,这些俱乐部会定期举行一些活动。

升学考试的压力致使中国的家长和孩子面对着激烈的竞争。这种现象自1977年高考制度恢复以来到现在已呈愈演愈烈之势。通过比较发现,中国的家长在孩子小学阶段就开始过分注重他们的学习,而孩子们用于玩耍和运动的时间则被无情地挤掉。相比之下,日本的家长更喜欢让孩子在游戏中快乐地成长,鼓励他们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

在关于参加兴趣班学习项目的统计表中,只有“钢琴”一项日本远高于中国(日本为24.3%,中国为3.7%)。在日本,钢琴的普及率较高,拥有钢琴的家庭很普遍,每一所小学校甚至幼儿园、托儿所都配有钢琴。也许面对他们熟悉的东西容易产生兴趣,当然这也与收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在让孩子参加兴趣班的理由上,中国有51.3%的家长选择了“为了孩子的将来”,日本有53.3%的家长选择了“为了孩子的生活丰富多彩”。

(三)与父母交流的内容和时间

1.交流内容

此项调查设计了十个项目,其中,日本的孩子和家长交流最多的是“学校的事情”(26.5%),其次是“朋友的事情”(19.7%),之后依次是“棒球和足球”(13.1%)、“学习和成绩”(10.9%)、“家里的事情”(9.7%)、“电视节目”(7%)、“社会新闻”(2.8%)、“讨论读过的书”(2.5%)、“家长的生活和工作”(1.9%)、关于“零花钱的事情”(0.6%)。在中国的家庭里,孩子和家长交流得最多的是“学习和成绩的事情”(35.7%),然后依次是“家里的事情”(17.6%)、“学校的事情”(13.1%)、“讨论读过的书”(11.8%)、“朋友的事情”(11.5%)、“社会新闻”(3.9%)、“家长的生活和工作”(2.6%)、“足球的事情”(1.7%)、“关于零花钱”(0.9%)。

通过比较我们发现,日本的小学生更愿意和家长聊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如学校的事情、朋友的事情及有关运动的话题,而对家长的事情、社会新闻等则不太关心。中国孩子与家长谈话的中心内容几乎都围绕着学习,而且对家里事情的关心程度也比较高,是日本的2倍。这是因为中国独生子女家庭多,孩子的多数时间都是在家长身边度过的,因此他们会像小大人一样关心家里的事情。但是,中国的孩子却几乎不和家长聊关于运动和电视等孩子们真正感兴趣的事。这种结果一方面可以解释为孩子的课业重聊天时间少,另一方面可以解释为比起孩子们感兴趣的事情,中国的家长更关注孩子的学习。这与我们前面所讲到的中国家长的口头禅不谋而合。因此可以认为,从孩子的角度看,日本的孩子在家庭中有更自由的交流空间,他们比中国孩子更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从家长的角度看,日本父母更重视与孩子沟通的方式及质量。

2.交流时间

调查表明,两国家长的选择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家长和孩子聊天的时间在“2小时以上”的,日本为31.7%,中国为11.3%;“1-2小时”的,日本为27.3%,中国为14.3%。“0.5-1小时”的,日本为27.3%,中国为23.9%。这几个时间段上,日本均高出中国。而中国在以下几项则高于日本:“不足0.5小时”的,中国为26.6%,日本为8.7%;“几乎不交流”的,中国为4.3%,日本为0.3%;回答“不知道”的,中国占19.6%,日本占5.3%。通过比较可以看出,日本家长和孩子聊天的时间相对较长。用平均值来表示,日本家长和子女的平均聊天时间比中国多35分钟(见图4)。

根据2001年1月财团法人日本青少年研究所关于家庭教育的一项调查结果,在“经常和家长聊天”一项上,日本为56.7%,中国为40.4%,而且中国有超过10%的家长选择了“几乎不和孩子聊天”。此次的调查结果与日本青少年研究所的结果基本一致。

针对这一结论,我们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原因。首先,家长没有时间。中国家庭多为双职工家庭,家长下班后既要做家务又要照顾孩子,没有时间和孩子沟通。其次,孩子没有时间。孩子一般吃过晚饭就写作业,家长和孩子沟通的机会无疑被剥夺了。第三,偏重学习。正如前面关于对家长和孩子的交流内容的调查结果显示,面对激烈的考试竞争,比起聊天,家长更愿意把时间用在对孩子学习的指导上。而日本的家庭中,一方面母亲重视与孩子沟通的方式方法,另一方面,日本家庭中的母亲有许多是专职主妇或工作时间不固定的小时工,他们比中国家长有更多闲暇的时间,因而在与孩子沟通的时间上比中国家长更占优势。还有很重要的一点,正如我们前面的调查资料所显示的,日本孩子家庭作业少,在家庭中有充裕的时间和家长交流。

三、结论

(一)中日两国小学生在课余时间的安排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中国小学生课余时间里用于学习的时间比日本小学生多,而玩耍和运动的时间却相对较少。从调查结果提供的数据来看,中国孩子的学习负担过重,小小年纪就整天为学业而忙碌。而日本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大多是以电视为伴,他们平均每天看电视的时间是中国小学生的两倍多。这一显著差距一方面折射出中国严格的考试制度和家长的过分期待,许多学校乃至家长都给孩子留大量的作业,孩子课余生活的重心仍然是学习。

另一方面,虽然日本小学生比中国小学生作业少,课余时间比较轻松,孩子们却乐此不疲地看电视,不愿意到外边玩耍,很少与同龄的孩子交流,因而缺少了成长的经验,远离了社会,这种现象亦令人堪忧。如何很好地安排小学生的课余生活,对于两国的家庭教育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课题。

(二)中日两国家长和孩子在交流的时间与内容上存在着差异

中国的家长多是双职工,孩子回家后几乎都有大量的作业,所以他们很少有机会聊天。而日本家长中专职主妇较多,所以他们有时间与孩子交流,加上孩子由于作业较少,就使得交流成为可能。在谈话内容上,中国亲子间的对话基本是围绕着学习,而日本的孩子会和家长聊许多他们感兴趣的话题,如学校、朋友、运动等。中国的家长和孩子在考试的重压下,除了学习之外,也许既没有时间也没有心情去谈论其他。这种偏重学习的风气,是否压抑了孩子的天性,是否会破坏亲子间的融洽关系,很值得我们深思。

(三)中日两国家长在选择特长班的理由和特长班的学习内容上存在着差异

在双休日的安排上,中国小学生参加特长班的比例高于日本,但两国家长的出发点不同。中国家长认为多学一门本领就多了通向美好未来的机会,即使孩子不喜欢也强迫去学。而日本的家长是为了孩子的生活能变得丰富多彩,鼓励孩子去做他们喜欢的事情。出发点不同导致兴趣班的选择不同,中国孩子的兴趣班多是与学习有关,如英语、奥数等。而日本孩子的选择多半是自己感兴趣的项目。由此出现中国孩子接连不断地上兴趣班却会觉得很累,于是逐渐对兴趣班的学习失去兴趣,甚至厌恶。而日本的孩子在兴趣班上能玩得很开心。对于健全人格的培养,小学阶段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期,这应该引起家长的高度重视。

现代家庭教育,应该是以亲情为基础,通过亲子间的互动,家长的言传身教使孩子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使孩子学会交往,学会生存,为把孩子培养成对社会有用的人打下良好的基础。那么,我们的家庭教育究竟给了孩子什么呢?这是一个值得我们全社会思考的问题。

标签:;  ;  ;  ;  ;  

中日小学生课外生活状况比较研究_日本小学生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