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15年8月—2017年10月我院附属医院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者选取6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办法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n=30例)、实验组(n=3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药物实施治疗,实验组则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法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所有患者治疗完成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实验组显著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患者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法实施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好,而且大大的改善了小儿的体质,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性很高,促进了患儿的尽早康复,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关键词:中医小儿推拿法;治疗;小儿厌食症;临床研究
引言
小儿厌食症对发生在1~6岁的儿童人群中,患者的临床症状主要是长期性的食欲不振,是消化功能紊乱综合征,属于慢性疾病的一种。由于厌食,营养摄入不足,气血生化乏源,常影响生长发育,且防病能力下降,常易患其他病证。患儿除了食欲不振外,可伴有嗳气,泛恶,口有异味,大便不调,但精神尚好,活动如常,导致这种现象的发生原因比较多,部分患者是由于后天的喂养方式以及饮食不合理导致的。西医对于这种疾病的治疗主要是药物,但是由于患者的年龄比较小,药物的副作用比较多,对小儿的身体发育会产生影响。因此该次研究将2015年8月—2017年10月该院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者选取60例进行研究,主要分析中医小儿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小儿厌食症患者选取60例进行研究,根据随机分组的办法将60例患者进行分组,其中包括对照组(n=30例)、实验组(n=30例),对照组患者中有18例男性,12例女性,年龄在1~7岁之间,平均年龄(4.3±1.6)岁,病程5~16个月,平均(11.3±2.7)个月;实验组患者中有16例男性,14例女性,年龄在2~8岁之间,平均年龄(4.1±1.2)岁,病程在6~19个月,平均(12.1±2.9)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进行分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比较。
1.2方法
将常规药物治疗的办法给予对照组患者,其中采用多酶片(H51020247)进行口服治疗,每次剂量不能超过2片,并且同时服用复合维生素片(H44021164)进行治疗,1片/次,3次/d,连续治疗10d。
实验组患者采用中医小儿推拿进行治疗。根据小儿厌食症的性质,实施合理的推拿手法。例如对于食滞胃脘的患儿,治疗宜消食化积,可采用掐揉四横纹,揉板门,运内八卦,清胃经,清大肠,揉中脘,补脾经,按揉足三里等。对脾胃气虚型,治宜补脾益气,可采用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捏脊,揉脾俞,揉胃俞,推上三关,揉外劳宫,掐揉四横纹等。对胃阴不足型,治宜滋阴养胃,可采用补脾经,按揉足三里,捏脊,运内八卦,揉板门,运内劳宫,清天河水,揉二马,推揉涌泉等。对肝气犯胃型,可疏肝理气和胃,采用清肝经,搓摩胁肋,摩腹,分腹阴阳,按揉足三里,补脾经,运内八卦等。
1.3观察指标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观察分析,并且评价其治疗效果。经过治疗后,患者的食欲恢复正常,而且饮食摄入量也恢复正常表示痊愈;治疗后,患者的食欲有明显的改善,而且饮食摄入量也有所提高表示显效;患者的食欲和摄入量都有所改善,但是还需要进一步治疗表示有效;无效,表示治疗后患者的食欲以及饮食剂量没有任何变化,甚至有加重的现象。
1.4统计方法
借助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分别用(x±s)、[n(%)]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分析,经过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3.3%,对照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为76.6%,实验组明显的比对照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比较
3讨论
小儿厌食症是临床上十分常见的一种儿科疾病,通常指的是小儿在一段时间内出现食欲不佳、食量减少的情况,长此以往将会严重危害小儿的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甚至容易出现脾胃虚弱的情况,并不利于小儿的正常发育[2]。社会发展速度不断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高,大多数家长对孩子都比较溺爱,导致了孩子饮食不规律,近几年来,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几率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中医研究领域认为,厌食症属于“积食”、“纳呆”的范畴,普遍认为是由于脾胃不和,脾失健运所引发的一种疾病。小儿厌食症是一种症状,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临床上将小儿厌食症称为消化功能紊乱,常见于6岁以下小儿,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的反应了消化道功能性或者是器质性的疾病,而且这种现象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者是精神障碍以及感染性疾病中比较多见。因此对患儿在治疗的同时应该询问患儿的病史,并且对其病情严密的监测,实施合理的治疗。在日常的儿科就诊中,比较常见的主诉就是厌食,有的家长过分的要求小儿进食,导致其出现了偏食或者是食量变化较大的现象,家长就会认为是厌食,因此在治疗的过程中应该对患儿的检查结果和病史等相互结合,排除消化道疾病以及全身性疾病对消化道的影响。为了有效的对小儿厌食症的症状进行解决,降低厌食症对患儿的身体健康的影响,根据实际情况寻找和总结合理的治疗方案。中医学认为小儿厌食症属于“纳呆”的范畴,这种情况的形成是由于脾胃功能出现了异常而导致的。人体中脾的主要作用是主运化水湿,胃则是收纳,由于小儿的体质比较弱,脏腑没有发育完全,而且加上家长的喂养方式不正确,使患儿容易出现脾胃积食的现象,最终导致了脾胃功能的异常。因此该次研究对患儿采取中医推拿的办法实施治疗,对患儿的临床症状以及发病因素、疾病的类型等相互结合,分析疾病的主要机理,制定合理有效的治疗措施。推拿手法的实施,主要借助穴位,根据厌食症的不同类型,选取合理的推拿穴位,然后适当的揉捏对应的穴位,将体内的蛋白酶以及胃液激活,使得血清淀粉和尿淀粉酶的活性不断的提高,有助于促进肠道肠道的吸收功能。对患儿的脾胃进行调节,以此来调和气血、调整阴阳,使得小儿脾胃功能尽早的恢复健康。而且从营养学方面分析,小儿厌食症发生的同时患儿的消化腺分泌状态比较弱,因此需要对患儿的足三里以及四横纹等穴位进行揉捏,其具有健脾的作用。微量元素的摄入也会影响小儿厌食症的发生,因此在推拿的过程中,注意对患儿补充锌元素,有助于疾病的治疗。该次研究结果也显示,采用中医推拿办法治疗的实验组患者,经过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3%,而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对照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76.6%,实验组明显的比对照组高,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对于小儿厌食症的患者采用中医小儿推拿法实施治疗,效果明显的比常规药物治疗的效果好,而且大大的改善了小儿的体质,操作比较简单,安全性很高,使得西药产生的不良反应也大大的减少,促进了患儿的尽早康复,家长的接受度也比较高,在临床上值得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杨超,鲁梦倩,于天源,贾文端,刘瑄慈,陶艳红,马驰.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随机对照试验的系统评价和Meta分析[J].中华中医药学刊,2017,35(05):1161-1166.
[2]王志刚.小儿推拿疗法治疗小儿厌食症的临床研究[J].双足与保健,2017,26(07):34+57.
[3]王海宽,王继红,杨良兵.推拿治疗小儿厌食症的Meta分析[J].新中医,2017,49(08):162-165.
论文作者:齐二静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8年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小儿论文; 厌食症论文; 患者论文; 实验组论文; 患儿论文; 脾胃论文; 中医论文; 《健康世界》2018年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