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滨海古园“别有洞天”主题墓区规划设计方案论文_王庆峰

上海滨海古园 上海 201422

摘要:上海滨海古园是一家大型的国有公墓,现代墓园是一座人文纪念公园,是一座生命文化教育基地。每一个墓区开发都需要融入主题元素开展规划设计。“别有洞天”项目的建筑表现形式为苏州古典园林,文化表现形式为“归隐田园”。

关键词:古园;主题墓区;规划设计。

一、概况。

1.1地理位置:本案东面为原有古建建筑;北面中式古建围墙;南面为园内名人墓;西面老墓区(龙柏苑),入口处已建壁葬“博爱苑”老墓壁葬景墙。其中已建新墓区“静逸坊”,含待建设计中的壁葬“悟道格位葬”。

1.2本案总面积全部面积为610㎡,静逸坊、悟道格位葬面积106㎡,本案设计面积610-106㎡为508㎡。

1.3现场地形平坦,北面靠围墙植水杉树林;博爱苑背后水杉树林;前面有两颗大香樟,需要梳理整合;博爱苑背后墙面需要景观整理。

1.4现场建筑物景观处理。结合景观设计理念经营处理。

1.5区位设计命名为“别有洞天”主题墓区。

1.6设计平面图:

二、设计依据和要求

2.1以 “别有洞天”环境规划要求。格位葬的形式类型要求结合古建风格景墙进行设计。融入亭台楼阁古典景观元素。

2.2由新中式、上古时代、古典风格演绎景观格局。

2.3以陶渊明的诗情画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篇点题展开“归隐田园”的诗情画意进行设计创作。

三、设计分析

3.1景观区位空间分析

以“坊”界定墓区景观名称。以“阁”界定格位葬景观名字;以方位概况的龙柏苑、静逸坊、围墙树林、建筑物、博爱苑位置、比例尺度、现场道路、新建静逸坊墓区建筑格调。结合墓区建筑的功能属性;节地经济型中式风格;设计定位新中式景观建筑风格融汇古典园林风格。景观风格趋向传统园林景观元素提炼、运用、创新、汲古、简约、相互过渡演变。

3.2地理风水分析

考虑建筑特殊属性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地块的风水学“还原与回归”设计。风水信仰天人合一;正是现代和未来景观生态概念追求的目标。考虑地块的依山傍水、藏风聚气的设计构思。梳理地貌环境关系;理阴阳之气;逻辑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五行相生格局;构筑玄武垂头;朱雀翔舞;青龙蜿蜒;白虎顺府之穴。土厚水丰见植貌,现场大树青翠葱郁;得气。现场的地形种树位置稍低,可以稍加高度处理。满足左右砂山环抱。背山面水、负阴抱阳的聚气空间格局。

3.3空间过度景观分析

做到色质统一体现传统“黑、白、灰”的运用;由于节地型墓穴空间限制;高度比例尺度相应转化;但景观构筑物的视觉效果为后人怀念先祖的情感的记忆符号的延伸。现场的构筑物空间衔接务必适度相宜,景观色质以清雅明朗、特色简约、坦荡禅意、纳气舒适、渲染安宁而祥和的场景。现场景墙格位葬景观设计与墓区节地穴葬充分提炼传统园林景墙、花窗、青砖灰瓦、亭台楼阁.......以精细入微工艺体现传统工艺的特色、别致、新颖而又增添了古韵神奇色彩;小园而大作;包罗万象;气脉横生。孕育新中式的上古时代景观。

3.4廊道交通分析

除了满足人流、给排水、视角导向、风流向循环安全格局;着重体现建筑风格、景观小品、山水景石、植物色彩的设计;完善景观元素空间过度、转化、凝练、组合,形成寓义幽邃、淡泊而宁静、端庄而祥和空间各异的区域景色。

3.5景观文化分析

设计主题“别有洞天”景观墓区,寓意索引洞中另有一个天地。形容风景奇特,引人入胜。谓尘世之外,另有仙境。本案结合墓区属性展开别有洞天引申义进行设计规划;参考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境展开环境联想的淡泊心态;凝练环境的自然风貌;景观趋向自然。

“别有洞天”的仙境福地中有著名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之说。它的基本内涵可以解释为栖居空间中相对隔绝、大小不等的美景世界;使它们通达上天,构成一个特殊的世界。或者上古时代的仙境;其中栖息着仙灵或避世人群。这也是本案着重提取的景观元素;别有洞天即洞天福地世界与我们所处的大千世界相似也具有各自的天地、日月、山川、草木等自然组成因素。

本案“别有洞天”规划设计同时又存在的相对隔绝性,因为洞天福地世界又具有自身独特的时空构造。一般而言,设计上专注归隐性设计。主要体现“别有洞天”的别致风景、沉积禅意、淡泊无欲、感恩怀慈、记忆幽深、善德交融上面。

四、设计构思

4.1规划

以“小中见大”的传统园林设计原则进行景观规划; 结合原有通道、景观斑块,以“天心十道”确立景观主轴线;以“卐相云海”迂回曲折连接主轴线,将“别有洞天”空间划分六道空间。即:悟道格位葬、静逸坊、听蝉格位葬、观山格位葬、清福格位葬、闻水格位葬。

同时在空间分割上结合原有地块的墙体修饰遮掩,相互掩映于各院落以建筑风格变化设计格位葬融入生活情趣意义的文化景墙;分别为悟道格位葬景墙、清福格位葬文化景墙、听禅格位葬景墙、观山格位葬景墙、闻水格位葬景墙。

4.2景象

结合陶渊明的清远之笔,及王维的摩诘意境;写田园生活、墟里风光的诗情画意;描写别有洞天风景。空间组合融入了“洞天福地”区域性的“天、地、人”景观整合。之所以在主入口南北轴线景观以陶渊明的诗情画意描写“洞天福地”、“案山蝉鸣”、“观山听蝉”“茶道知生”、“闻水清音”“片山流云”的诗境与品格。空间景观整合上以“洞天福地”为设计引子,设计上除了借用“洞天仙境”的风景,更为融入了“先人生活曾经记忆符号”的善德交融情感设计,先后构筑了入口洞天福地广场,观山、知生、闻水、茶道、听蝉、悟道、清福景观,描写了“别有洞天”主题墓区建设的意境与情景。

4.3情感

运用“琴、棋、诗、书、画、古、雅”景观元素寄情踏青、祭祖活动;追朔“记忆符号”。给后人增加记忆联想德善交融的生活故事;期间的瑞井的生活故事;其中“遥园”的巧妙设计使整个院子场景渗透着无限之远和深邃。渲染了葬文化的古韵之古内涵;体现了院子设计的节地意义;格位葬的寓意“物欲而无欲而欲境之淡泊”。同时通过的“高古清雅、宁静深远、山水相依、飞鸟与还、案山蝉鸣、采菊东篱、除豆溪东”景观文化符号运用;充分体现“别有洞天”的别致和新颖创意。

4.4建筑

结合传统建筑色彩“黑白灰”体现场景的淡泊宁静气氛;景墙和小品精细、精致体现传统工艺“精细入微”的技法。以小青砖青瓦修饰围墙透窗;装饰景墙采用粉墙饰边压条采用灰色石条,且门头上面根据空间功能需要“题字匾额辞牌”。新建玄关景墙“如入山林、坐看云起”题词,“瑞井故事”的曾经;题词“吃茶去”的生活惬意与无为。古建“知生亭”融入“格位葬”设计,追忆着仙人曾经的生活旧事,一颗心,一杯酒,一片尘,一个人,几番风雨春秋欢喜苦忧,了却爱恨情仇,不知生,何问死?追忆着心中都住着一个“陶渊明的桃花源”的人生生活感悟。之所以延伸空间设计“吃茶去”联络式景墙;和“知生亭”台地景观,勾勒了踏青祭祖時的感恩的心语。于此鞭策后人善待先人与人和后人!“以孝说善”,有“善”才不会无底线!才能体现“别有洞天”建设的社会意义。

五、设计构成

5.1别有洞天:开篇点题,景墙上砖雕扇面题字“别有洞天”主入口设计,以传统园林材料青砖、青瓦、石条营造新中式的月洞门景墙,左右配置太湖石驳岸趋向自然坡地景观,配置木本绣球、松、红枫掩映粉墙月洞门及青瓦透窗,体现清雅秋韵的闲适、恬静、淡然心境。与题词“如入山林、坐看云起”玄关景墙含蓄掩映的设计;令人神往探索上古园林别致的景观、景色。从简单趋向简约。引申了风景名胜古迹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的仙境缩影的构筑全园景观。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为全园的设计引子;开启上古时代崇尚自然的基因密码。与案山蝉鸣和东篱阁列作左右,对比的艺术手法构筑渲染了上古时代景观广场场景。引人入园。铺装上采用弹介石和壁石假山、台地龟纹石驳岸掩映观山阁古建景墙......磨砺着曾经沧海沧桑的记忆与沉寂和禅意。(图片赏析)

5.2案山蝉鸣:博爱苑背景杉树林景观整合,以英石做自然驳岸、壁石假山处理;里面回填土30~40cm厚,添植3~5棵茶梅球,片种菊花或其其他花卉;树上可以安置2~3鸟窝;完善“归隐”寓意。巧妙地处理了“博爱苑”背景墙面处理,呼应田园归隐生活情境。更多的体现了念古、昔古情怀。(图片赏析)

六、总述

本案根据发展的要求以“节地性”“经济性”原则进行规划构思;倡导生态性与生态修复原则。重点以文化传承与代际间资源共享原则塑造“别有洞天”的墓园主题景观,除了满足地块的山水栖居风景优美的功能性,更多的为了传承着一个民族不死的记忆----民族文化,他用生产资料的形式储存着不同时代的人文信息,传承着这个民族的生生不息的基因密码;或者说是这个民族的灵魂!

论文作者:王庆峰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4/11

标签:;  ;  ;  ;  ;  ;  ;  ;  

上海滨海古园“别有洞天”主题墓区规划设计方案论文_王庆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