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论文_雷秀红

(衡阳市南华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湖南衡阳 421001)

摘要:目的 对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护理疗效进行探讨及分析其重要性。方法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集的病例为对照组,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为观察组,两组均为48例,采取的方式分别为集束化护理方式和常规的护理方式。治疗结束后,对两组患者相关血流感染率以及导管留置时间进行观察对比和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血流感染率为14.60%,观察组血流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68.26±3.16)d,而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8.74±53.12)d,观察组组导管置留时间对对照组来说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中相关血流感染护理疗效显著,具有安全性、可靠性的特征,降低了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有效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效果,延长了患者导管保留了一定的时间。

关键词:集束化护理;血压透析导管;血流感染

如今急慢性肾功能衰竭肾脏的主要替代方式为血液透析,血液透析其根本要建立以及维持有效的血管通路。另外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是指留置血管内装置的病人均出现菌血症,经外周静脉抽取血液培养至少1次结果阳性,同时伴有感染的临床表现,且除导管外无其他明确的血流感染源。临床上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高,严重影响了透析的质量,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如何采取有效的预防措施来减少CRBSI的发生,是临床护理工作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将对我院2015年至2017年中的96例患者进行目标性检测,同时采取了集束化护理,在护理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现将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2015年2月至2016年2月收集的病例为对照组,2016年2月至2017年2月为观察组,两组均为48例,采取的方式分别为集束化护理方式和常规的护理方式。其中对照组患者男性占30例,剩余的18例为女性,年龄均在25~76岁,平均年龄在(56.73±20.54)岁。置管所处的位置于颈内静脉置管为29,其余的19例位于股静脉置管。置管的时间大约处在8个月至28月之间。观察组患者男性占27例,余下的21例为女性患者,年龄均在24~79岁,平均年龄在(50.54±23.54)岁。置管所处的位置于颈内静脉置管为30例,其余的18例位于股静脉置管。置管时间大约在7个月~29个月期间。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以及置管的部位和时间。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的治疗方式为常规护理,一般的常规护理包括室内通风透气,温度和湿度适宜,以及保持导管留置部的清洁,定期对导管留置部进行消毒,做到整洁。

观察组患者在治疗的过程中采取集束化护理方式,其具体操作为①护理人员要针对患者的不同情况和实际情况进行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方案。②医护人员要注意保持卫生的清洁,在接触患者之前要戴上消毒手套,戴手套之后要进行卫生清洁,医护人员要对自己负责也要对患者进行负责,认真严格的执行手卫生的操作守则。③医护人员在进行血液透析时要严格的进行无菌技术上的操作,避免出现感染事件,给患者带来隐患。医护人员要保证环境的卫生确定干净整洁,没有任何的细菌。④导管处护理。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之前给患者使用无菌纱布,有效的防止患者出现感染,无菌纱布多用于皮肤渗血的情况下。医护人员应选择含氯的溶液进行消毒,医护人员在进行消毒之前要认真的检查导管的性能以及差同性,确保导管内无任何的异物,导管使用结束后对要及时的对导管进行清理及消毒。⑤心理上的护理。医护人员要熟悉了解患者的实际情况和病情,要积极的和病患进行沟通和交流,对患者进行讲解血液透析有关方面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注意事项,由于有些患者长期的透析会导致心情产生负面的影响,患者会出现焦躁抑郁和绝望等心情,从而影响了血液透析的治疗效果,患者对治疗没有积极性。医护人员要对患者及时采取一定的措施,积极的与患者进行沟通和治疗,掌握患者的病情及心理状态,保证了患者的情绪得到有效的宣泄。鼓励患者积极的参与治疗,随时保持良好健康的状态,让患者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以及生活规律,在饮食方面要学会控制调节,维持体内营养的平衡。⑥医护人员要和患者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鼓励支持患者积极的参与治疗、面对治疗,帮助患者在治疗的过程正确使用透析的方法代替自身的生理变化过程,医生要嘱咐患者按期进行血液透析,让患者意识到血液透析的重要性。医护人员要为患者做好相关的记录,每天记录患者的体重及血压情况,鼓励患者进行适当运动,建立正确的健康生活方式,让患者积极参与到活动。⑦饮食指导。医护人员要根据患者的病情和实际情况,指导患者每天的摄水量应为多少,控制患者对液体进行摄入的量。适当的补充维生素等,保持患者体内的阴阳平衡。

1.3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的相关血流感染发生率、CRBSI发生率,以及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并观察患者的血压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相关人员对两组进行观察比较,采用SPSS18.0进行分析患者的血压控制,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进行t检验,结果标准以显示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CRBSI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血流感染率为14.60%,观察组血流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 两组CRBSI发生率的比较

2.2两组患者导管置留时间比较

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68.26±3.16)d,而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8.74±53.12)d,观察组组导管置留时间对对照组来说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集束化护理是采取循证基础的治疗措施,即处理患者的各种疾病。医护人员在对该并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需要医护人员严格的按照干预措施的每一项基本准则,绝对不能只采取一项或者多种[2]。若医护人员没有严格的按照执行,那么则违反了集束化护理干预策略的精髓[3]。就目前的医疗形式来看,集束化护理模式仍处于探索阶段,国内还不能进行普遍的治疗。技术化干预在护理领域中包括肺炎、急救、脓毒血症等。集束化护理是临床实践的重要措施,它有效的改善了患者的预后情况以及提高了医疗服务质量,甚至于还改动了医疗事业的发展,是护理质量控制的一种新思路。

本次结果表明,观察组患者相关血流感染的发生率为2.0%,对照组患者的血流感染率为14.60%,观察组血流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在导管置留结果比较,观察组的导管留置时间为(68.26±3.16)d,而对照组导管留置时间为(48.74±53.12)d,观察组组导管置留时间对对照组来说相对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这一结果表明,我院采取的集束化护理有效的降低了患者的血液感染率以及延长了血液透析导管的留置时间,保证了患者进行血液透析时没有生命危险,提高了透析的质量,有助于患者能够尽快的恢复。

综上所述,集束化管理的使用,加强了医护人员对干预策略的掌握能力,医护人员在进行操作前能够严格的执行无菌操作,给患者及时的敷上无菌纱布,精准地对部位进行穿刺以及做好患者的心理健康指导,帮助患者积极参与治疗。有效的降低了血液感染的发生率,延长了患者血管内导管留置时间,提高了透析质量以及医疗服务质量,降低了医疗成本,减轻了患者的心理负担。

参考文献

[1]冷盛君,顾蔷怡 .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预防效果 [J]. 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29):234-235.

[2]陈燕春,王玺,陈倪,等 . 集束化护理预防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探讨 [J]. 四川医学,2013,34(4):448-449.

[3]陈凌武,钟樟桂 . 集束化护理对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影响 [J]. 齐鲁护理杂志,2016,22(5):76-77.

论文作者:雷秀红

论文发表刊物:《航空军医》2017年第1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9

标签:;  ;  ;  ;  ;  ;  ;  ;  

集束化护理在预防血液透析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护理论文_雷秀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