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 杨湘峰 孟宪梅 郭茹 李芳
湖南省妇幼保健院普儿科 湖南长沙 410008
【摘 要】目的:观察分析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小儿川崎病的患儿69例为本次研究对象,常规组按照常规剂量使用,大剂量组使用加大治疗剂量。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以及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结果:大剂量治疗达到97.14%的有效率,较比常规组82.35%的疗效,治疗有效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比常规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冠状动脉病率为2.86%,明显低于常规组(14.7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小儿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对患儿冠状动脉形成较好的保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川崎病;丙种球蛋白;阿司匹;疗效
川崎病多发生于儿童阶段,属于血管炎综合征,其发病机制较为复杂,市一中全身性的血管炎性的病理的改变。临床中患儿主要的临床表现为持续高热、有皮疹出现,黏膜充血,同时淋巴结有肿大情况出现,川崎病治疗及时,降低对冠状动脉的损伤。临床一般采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等治疗,如何在安全治疗的前提下提高治疗效果抑制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本文主要观察分析小儿川崎病应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特筛选2016年2月—2017年6月我科室收治的小儿川崎病的患儿69例参与本次研究工作。现将结果如下报道。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就诊于2016年2月-2017年6月年的69例小儿川崎病的患儿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常规组34例,年龄3岁到11岁,平均年龄(5.11±1.49)岁;男性患儿20例,女性患儿14例。大剂量组35例,年龄3岁到12岁,平均年龄(5.89±1.07)岁;男性患儿22例,女性患儿13例。收集两组患儿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1.2方法
患儿入院接受全面的检查确诊后,常规组采用丙种球蛋白、阿司匹林肠溶片进行治疗,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40mg;丙种球蛋白每天0.4g,连续治疗5天。大剂量组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每天1次,每次40mg;丙种球蛋白2 g /(kg·d),治疗一天。
1.3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儿的治疗效,冠状动脉疾病发生率以及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
1.4疗效判断
疗效可分为痊愈、好转、无效。若患者的发热症状、皮疹症状、淋巴结肿大症状等均完全消失,且复查X线结果显示无炎症,为痊愈。若患者的发热症状、皮疹症状、淋巴结肿大症状等均有好转,且复查X线结果显示部分炎症消失,为好转。若患者症状体征及复查X线结构均无改变,为无效。
1.5统计学方法
把两组数据录入统计学软件SPSS19.0进行统一处理及分析,使用(±S)表示数据资料,使用[n(%)]表示计量资料,并分别以t检验、2检验。若P<0.05即提示两组数据有差异性,若P>0.05即提示两组数据无差异性。
2结果
2.1两组治疗效果比较
大剂量治疗达到97.14%的有效率,较比常规组82.35%的疗效,治疗有效率提高,P<0.05。(见表1)
3讨论
川崎病属全身性的原因还未明确的血管炎症[4],发病后患儿主要症状表现是持续高热、皮肤瘙痒、淋巴结与关节肿大等,甚至于导致血管系统特别是冠状动脉受累,对患儿成长发育乃至生命安全造成极为不良的影响[5]。尤其需要注意,在重型川崎病患儿治疗过程中,受到疾病症状、年龄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川崎病多发于婴幼儿,又名为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症。川崎病的发病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临床以持续性发热症状及出诊之外,更会对机体心脏及血管造成严重损伤,对患儿的身心健康均造成极大威胁。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生活习惯改变,环境改变等因素下,川崎病发生率呈持续性上升发展趋势,更成为目前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主要诱因之一。相关临床研究结果表示[2],采用药物治疗川崎病效果较满意。本次研究中,给予川崎病患者采用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效果确切,同时,以大剂量治疗可以显著缩短退热消失时间、颈淋巴结肿大消失时间、手足肿胀消失时间及粘膜充血消失时间,除此之外,以大剂量治疗可以提高WBC指标、CRP指标、ESR指标及PLT指标改善幅度。丙种球蛋白又称为免疫血清球蛋白,是血清免疫球蛋白中的最主要类别,可以明显提高机体免疫力。阿司匹林则属于解热镇痛药物类型,该药物的解热功效、镇痛功效、抗炎功效均显著,给予小儿川崎病治疗可以显著降低炎症反应,明显预防形成血管内血栓[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大剂量治疗达到97.14%的有效率,较比常规组82.35%的疗效,治疗有效率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患儿各项临床症状缓解时间较比常规组患儿症状缓解时间明显缩短,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大剂量组冠状动脉病发生率是2.86%,较比常规组(14.71%)显著降低,(P<0.05)。说明小儿川崎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的临床疗效比较,对患儿冠状动脉形成较好的保护,降低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赖志光,戴道华. 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 中国医药科学,2015(9):88-89.
[2]黎世坤.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方案治疗小儿川崎病的临床效果分析[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14.
[3]罗雪梅,王洪.28例小儿川崎病临床诊治分析[J].西南国防医药,2014,24(4):429-431.
[4]张根,李新萍,常丽. 不同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分析[J]. 临床荟萃,2015(5):572-574.
[5]王黎.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小儿川崎病的护理[J].实用医药杂志,2012,29(4):355.
[6]钱胜,刘波.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治疗小儿川崎病的疗效观察[J]. 吉林医学,2015(1):47-48.
论文作者:张静,杨湘峰,孟宪梅,郭茹,李芳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7
标签:球蛋白论文; 患儿论文; 川崎论文; 阿司匹林论文; 小儿论文; 疗效论文; 症状论文; 《中国蒙医药》2018年第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