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宁乡市人民医院放射介入科 410600
【摘 要】目的:探讨通过对肝癌病患介入栓塞的介入治疗之后,多螺旋CT扫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方法:本次探讨选取了75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过医生问诊和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肝癌,并且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探究对象。对所有肝癌患者进行在导管动脉介入栓塞的为期4周的介入治疗;然后通过碘油CT平扫与强化CT扫描,对患者体内的肝动脉血供变化和肿瘤内的碘油沉积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患者经过4周的肝癌介入栓塞治疗后,通过碘油CT扫描显示,22例患者体内的碘化油影均匀致密,53例患者体内肿瘤中碘化油影的沉积密度很高,而且形态不规整、密度不均匀;强化CT的扫描结果显示,55例患者体内的肿瘤比治疗前体积缩小。结论: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治疗后可以通过多螺旋CT平扫与强化扫面对患者体内的肿瘤形体和血供情况进行观察,多螺旋CT对肝癌介入治疗效果的评价和制定新的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关键词】肝癌;介入治疗;多螺旋CT
直接在肝脏内产生的肝癌癌属于原发性的,在我国属于常见恶性肿瘤的一种,其起病比较隐匿,不容易发觉,是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很高,并且病情的发展速度很快。外科手术切除是治疗肝癌的首选方法之一,但当患者因症状明显而就诊时,肿瘤癌变常常已经到了中晚期,或者已经有严重的腹水、肝硬化等症状伴随出现,失去了早期最佳的手术治疗时期[1-2]。临床上针对中晚期肝癌患者主要将介入治疗作为抑制病情的主要手段,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是公认的首选介入治疗方案。患者在介入治疗后查看效果和制定下一步治疗方案时,可以通过分析多螺旋CT的扫描结果来判定,手术前CT扫描并未发现的子灶也可以通过多螺旋CT再次扫描查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75例2016年1月~2017年12月期间,在我院经过医生问诊和一系列检查被确诊为肝癌,并且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作为本次的探究对象。患者的年龄在25~73岁之间,平均年龄51.7岁;其中有43例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37例右叶肝癌患者,38例左叶肝癌患者。
1.2 方法
在明确诊断出患者患有肝癌后,对其进行血管内栓塞治疗,在做完介入栓塞治疗手术的第4周,采用碘油CT扫描给患者进行检查,从而察看碘化油在肿瘤内的存留情况,周围有没有病灶残留,或者有没有形成新的子灶等状况的手段。并分别观察残留病灶及子灶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的供血情况,并和前次的结果做对比,如果没有什么变化出现,可以适度的将观察时间延长。对通过检查观察到的碘化油在肿瘤内有不良存留的情况,在做强化CT时观察到病人体内有新的子灶形成,或有不均匀强化现象出现在病灶内或边缘处时,可以再一次对其进行介入治疗。本次选取的患者最长观察期的为2年,最短观察期为5个月,平均观察期为1.4年。
CT检查方法:在检查之前让患者禁食 12小时,并在检查前的10~20min内,让患者饮用600~1000ml的清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为方便了解患者的肝脏和肿瘤大小,介入治疗后碘油在肿瘤内的沉积情况,以及病灶和周围的关系,需使用GE light speed-pro32螺旋CT机给患者做一个常规平扫,做全肝扫描时要嘱咐患者呼吸平静,然后闭气一次完成[3]。强化扫描对比剂采用对人体副作用很小的非离子性(优维显)对比剂,并使用专用的CT高压注射器给患者扫描,采用3.5-4.0m1/s流率的经肘静脉团注法,利用CT对比剂在人体内的自动跟踪技术在CT值达到150Hu时开始扫描,在时间到50- 60s时给患者进行门脉期的CT扫描,在时间进行到80~300s时,给患者进行延时期的全肝脏连续扫描。
扫描参数:达到120kV的管电压,达到350mA的电流,时间为0.6s,层厚达到5mm,0.969rl的螺距.
2结果
2.1 平扫
患者体内的肿瘤体积在经过介入治疗之后有了不同程度上的缩小,胸灶内有密度高而不均匀、形态不规整的碘化油密存积,约占据27% -92%的病灶总面积。著名医师Jinno K把进行过栓塞术之后,经过碘油CT扫描的肝癌患者癌灶内碘油的分布形态分为五种类型,分别为完全型、圆型、簇集型、缺损型和稀少型。将本组患者的治疗情况根据Jinno所总结的碘油沉积的五种分布形态归类,有29例患者属于完全型,有23例患者属于缺损型,有15例患者属于簇集型,有8例患者属于稀少性。
2.2 强化CT扫描
在患者第一次介入治疗完成后对其病情采用强化CT进行复查,动脉期的复查结果表明,肝脏内密度比较低的肿瘤残留病灶、子灶或在肝脏边缘刚刚产生的肿瘤的强化程度比同一层面内没有发生病变的肝脏组织高出很多,并且强化的程度不尽相同;门静脉期复查显示,残灶的密集程度、子灶或边缘新出现的肿瘤的强化程度则比同层面没有发生病变的肝脏组织略为低一点或者和同层面肝组织没有发生病变时类似;延迟期检查结果显示,与前两期相比密度低出很多。75例患者中有70例(93.3%)患者体内的肿瘤较治疗前有明显的缩小情况,其余的5例患者体内的肿瘤大小则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此外,在这75例病患中在原肿瘤附近有新的子灶出现的患者有4例。
3 讨论
碘油沉积于肝癌灶内是一种慢慢改变的动态过程,关于碘油在肝癌癌灶中的维持时间的报道很少,碘油往往在原发病灶内密度不均匀,形态杂乱的大面积沉积,而在子灶内则碘油的沉积密度则比较高、形态比较规整,且呈现与四周的肝实质泾渭分明的均匀分布[4-5]。在临床诊断治疗中就可以根据上述的情况进行判断,本组病例是在患者接受了4周的介入治疗后进行的碘油CT扫描和强化CT扫描。
肝癌组织中有清除较慢的碘油沉积的主要原因是缺乏吞噬细胞,碘油在正常肝组织内则清除的比较快,因此在鉴别时可以通过复查CT来判断。另外在鉴别肝癌患者是原发性的,还是转移性肝癌时,可以根据其供血方式和碘油沉积情况来判断。转移性肝癌大多是门静脉供血,而原发性肝癌在经过介入治疗后的碘油沉积则比较明显,并且持久,两者的碘油沉积形状也有很大的区别,转移性肝癌内部的碘油大多以环形、半环形的形态在肿瘤周围沉积。分析碘油CT的扫描结果,可以通过检查到的患者肝脏内肿瘤的缩小情况,碘化油沉积在肿瘤内部的分布范围、形态类型、数量占比等情况来决定接下来的治疗方案。因此,在进行过介入栓塞术后,对其进行多螺旋CT扫描对决定治疗方案意义重大。
结论
应用多螺旋CT强化扫描,可以观察患者体内的血供情况,碘油的沉积情况,肿瘤的体积变化等,并且可以通过肿瘤在CT强化扫描中的特征来判断肿瘤的性质。活性不同、来源不同、性质不同,肿瘤显现的特征也不一样,对肿瘤性质的判定,可以判断介入治疗的效果,决定患者是否需要再一次的介入治疗,从而决定患者下一步的治疗方案。综合以上可以看出,原发性肝癌在进行介入治疗后多螺旋CT对肝癌介入治疗的效果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应该大力推广,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 杨家进,吴建兵.原发性肝癌综合介入治疗进展[J].实用肝脏病杂志,2015,20(2):118-119.
[2] 魏成明,晏军,明智,等.介入治疗联合三维适形或强调放疗治疗中晚期肝癌[J].现代肿瘤医学,2016,24(15):2436-2439.
[3] 王彦虎.多螺旋CT扫描对肝癌介入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9):35-36.
[4] 高岩峰.多层螺旋CT扫描对肝癌介入治疗效果探究[J].中国保健营养,2015,25(15):363-364.
[5] 孙俊凯.小肝癌患者综合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9):109-110.
论文作者:邹灿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1
标签:肝癌论文; 患者论文; 肿瘤论文; 介入治疗论文; 螺旋论文; 栓塞论文; 肝脏论文; 《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18年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