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陈焕菊

陈焕菊

(河池市第一人民医院 广西 宜州 546300)

【摘要】 目的:研讨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30例按常规模式护理,观察组35例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干预,对比两组的临床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达到94.3%,与对照组的76.7%相比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在QLQ-C30量表上,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状况和精神健康等各项指标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优质护理干预能明显提高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 急性左心衰竭;老年;优质护理;生活质量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08-0332-02

急性心力衰竭系急性的心脏病变引起心脏收缩力显著降低或心室负荷加重而导致急性心排血量显著、急剧的下降, 体循环或肺循环压力突然增高, 导致组织器官灌注不足和急性肺淤血的临床表现[1]。及时、积极、有效的护理,不仅可提高抢救成功率,降低死亡率,且可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为此,本文在常规治疗下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对该病患者进行干预,旨在提高我院对急性左心衰竭的综合诊疗水平,现总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2月~2015年3月在我院心内科住院的65例老年急性左心衰患者,其中男38例,女27例,年龄60~75岁,平均(64.5±3.2)岁;均符合急性左心衰竭判断标准[1]。入选年龄≥60岁,且已在知情同意书上签字,排除伴精神异常与听说障碍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立即高流量吸氧、迅速建立有效的静脉通道和心电监护等治疗措施下,根据不同模式开展护理,其中对照组30例按常规模式护理,主要有基础专科护理、生命体征监测等措施。观察组35例制定优质护理方案干预,包括:

①体位与病情方面。协助患者取坐位,最好在患者前面放一依托物,背部垫一软枕,以减少患者体力消耗;保持双下肢下垂,减少静脉回流,减轻心脏负荷;注意密切监测患者呼吸频率和节律、血压、心率、血氧饱和度和心电图,配合医生做好电解质、血气分析检查,准确记录出入量等。

②心理方面。该病患者因起病较急,常有濒死感,加上年老体质较差、合并基础病较多,往往易产生负面情绪。此时应先稳定患者情绪,对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鼓励、安慰患者,并通过娴熟的操作和冷静的态度,让患者产生信任和安全感,必要时可留一家属陪伴,增加情感支持,减轻负面情绪的影响。

③认知方面。通过播放录像、发放资料手册和床边宣教的方式,向患者普及急性左心衰竭的相关知识,包括该病诱因、临床表现、救治流程及护理要点等,告知患者保持良好心态配合治疗的重要性,从思想上让患者加深对本病的认识,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

④生活方面。指导患者低盐、低脂饮食,少食多餐、营养均衡,晚餐忌吃过饱,以防夜间左心功能不全的发生[1],每日适量饮水,适当增加新鲜果蔬的食用量,以防便秘;定时为患者按摩或协助其翻身等。

⑤环境方面。注意病室的清洁与通风,将室内温湿度维持在24℃与60%左右,尽量减少人员流动,夜间巡视时,将暂时不用的仪器关闭或调为静音,以免影响患者休息与睡眠。

1.3 评定标准

通过问卷形式调查患者的满意情况,包括很满意、满意和不满意3项。同时采用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价其生活质量改善情况,评分越高,说明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2]。

1.4 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7.0软件对全组数据进行处理,由χ2对计数资料做检验,t检验计量资料,若P值低于0.05,则说明数据比较存在显著差异。

2.结果

2.1 护理满意情况

观察组在护理总满意度上达到94.3%,与对照组的76.7%相比明显提高,有显著差异(P<0.05)。

2.2 生活质量评测情况

实施护理后,观察组的躯体功能、情绪状况和精神健康等各项指标值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改善,有显著差异(P<0.05)。见表。

表 两组的生活质量评测情况(x-±s,分)

3.讨论

急性左心衰竭的预后与多种因素存在密切关系,如基础诱因、心衰程度、抢救时机和临床护理等[3]。常规输氧、开通静脉通路和病情监测等对症护理虽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促进其康复,但不利于患者生存质量的改善。因此,近年国来在对急性左心衰竭的护理问题上,更多是采取优质护理干预,以进一步优化护理效果。

优质护理是基于常规护理提出的一项新型服务模式,以人性化护理服务为理念,从心理、精神、生理和社会等多方面制定措施,为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管理。张艳琴[4]研究中,40例患者经优质护理后,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得到缩短,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降低,而且经优质护理后,其护理满意度高达96.28%。

本组研究中,我们通过将该护理模式应用到急性左心衰竭的临床护理中,证实了该护理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观察组护理后各项QLQ-30指标相比对照组均明显更高,而且在护理满意度上,观察组达到94.3%,与上述文献结果基本相符[4-5]。

综上所述,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实施优质护理干预具有较理想的效果,且可有效改善其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胡大一.心血管内科学高级教程[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11:184.

[2]王粉青.老年急性左心衰竭临床护理体会[J].健康必读,2013,12(4):495-496.

[3]褚丽红.老年心衰患者的优质护理[J].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2014,2(16):120-121.

[4]张艳琴.开展优质护理对急性左心衰患者护理质量的影响[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48):235-236.

[5]孙晶.整体护理在急性左心衰竭患者中应用的效果评价[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225-226.

论文作者:陈焕菊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3月第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5/16

标签:;  ;  ;  ;  ;  ;  ;  ;  

优质护理干预对老年急性左心衰竭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分析论文_陈焕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